bomb senior media power educational stock images wylie eyes hiroshima magnum war gujarat ews franklin delhi project impact matter exchange wearing stand growth policy zakia sc southeast health supreme batch

Search results for 美容舒心的成本

联合国专家:中国要适应增长更缓但更均衡的新阶段
7 months, 2 weeks ago

联合国专家:中国要适应增长更缓但更均衡的新阶段

China Daily  

导读:未来几年,全球前景充满风险和不确定性,中国也同样面临挑战,包括增长放缓以及经济转型带来的不平衡等问题。根据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国将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中国式现代化,推动高质量发展,刺激国内消费,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营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 本文为中国观察智库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作者:大卫·莫里斯 联合国亚太可持续商业网络副主席 全球化智库 特邀高级研究员 澳大利亚前外交官 未来几年,全球前景充满风险和不确定性,大国竞争、技术转型和气候变化等许多重大挑战并存。中国自身也面临着一系列内部挑战,为适应经济增长放缓,必须解决失衡和转型问题。鉴于其体量巨大,且与许多其他经济体深度融合,中国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对全世界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因此,不久前召开的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成果,以及成果如何落实,正成为外界密切关注和研究的热点,以期了解中国未来五年的政策议程。 中共的历届三中全会都会为未来的重大经济、社会和其他政策改革计划指明方向。例如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具有标志性重要意义,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二十届三中全会刚刚闭幕不久,总结其完整意义还为时尚早,但全会的《决定》和《公报》中包含一些重要信息,有助于预测中国未来五年的决策方向。 《公报》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并未出现如1978年时的重大政策转向,而是一种延续。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也保持不变:到2035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这些对中国人民来说并不意外,但重要的是要向国际受众阐明,中国高度重视社会稳定,且中国政治制度的性质决定了改革和现代化通常是在党的领导下,以可预见的方式循序渐进。“大爆炸”式的激变不会出现。 图片来源:新华社 然而,人们对务实性的改革可谓翘首以盼。近几十年来,中国经济在高速增长的同时,出现了不均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特征,积累了许多必须直面的问题。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现在必须适应一个增长更缓慢但更均衡的新阶段。 中国需要减少投机性房地产开发,增加对未来产业的生产性投资。中国需要应对劳动力减少带来的人口挑战,同时确保在新技术淘汰部分传统低薪岗位时,提供足够的新型高薪岗位。 一个普遍共识是,中国要想摆脱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其发展模式就必须从投资主导型转向需求主导型,让经济增长惠及范围更广。这意味着要更关注劳动生产率,摒弃不计成本地生产,也就是“质”优先于“量”。这还意味着要刺激国内消费,把生产出来的商品和服务“消化”掉,还要提供更好的社会保障,以提高民众的消费信心。 可以预见,未来五年中央会主导推出更加积极的改革议程,以管理金融和其他行业的市场风险,以及包括地方政府债务在内的公共部门风险。对于户籍制度和其他城乡差距问题,相关改革措施也有望出台。 图片来源:新华社 《公报》提出,“必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外国投资者将密切关注这些目标将如何实现。近年来,由于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其他新兴市场崛起,以及担忧政府在中国市场中的作用过大,外国在华投资有所放缓。当前一些低效的国有企业在国内市场享有特权地位,因此国际企业和中国民营企业都在密切关注是否能获得更加公平的竞争机会——至少是在私营部门更具创新优势的领域如此。 三中全会关于中国新优先事项的最明确信号之一,是提出要“发展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生产力”,取代低价值生产的核心地位。可以预期,中国将加倍努力,推动新技术创新,及工业和服务业的进一步数字化。这与中国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努力密切相关,也是对美国试图阻止中国获取高端半导体以发展人工智能的回应。 国内驱动的技术创新可能会带来生产方式和服务提供方式的变革,提高效率并减少环境影响。中国在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和新电池技术方面的投资,显示了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从传统燃油车向电动汽车转型是当今中国最显著的变化,新能源汽车几乎占新车销量的一半。可以预期,未来会有更多的绿色创新,特别是如果私营部门的创新能力得以充分发挥而不是被过度监管所限制。鉴于其规模和优势,中国将寻求在这些未来产业中引领世界。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三中全会还提出要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通过这一倡议,中国已经在全球推动了价值1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项目,但不同地区的项目质量和管理水平存在差异。 现代化不仅仅涉及经济发展和环境可持续性。三中全会还承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中国拥有独特的文化资源,需要培养和发展;同样的,中国文化也可以通过更多的国际交流得到丰富。让我们共同期待,“现代化”的概念也可以包括当代艺术、音乐和其他文化内容的良性互动,由此促进跨文明对话、尊重和理解。 现代化还必须意味着和平发展。观察人士乐见三中全会重申中国致力于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亟需和平、发展和理解的时刻,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在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和相互理解方面的作用将接受考验。 最重要的是,三中全会重申了“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并将改革开放作为中国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与世贸组织框架下的全球规则和普遍接受的国际规范相符,并为中国及其国际伙伴带来了全方位的利益,因而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欢迎。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高端智慧传播与交流 本文原文发表在中国日报国际版,原标题为 "Steady as it goes" 出品: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责编:宋平 辛欣 编辑:张钊 实习生周易数亦有贡献 【责任编辑:舒靓】

联合国专家:中国要适应增长更缓但更均衡的新阶段
7 months, 2 weeks ago

联合国专家:中国要适应增长更缓但更均衡的新阶段

China Daily  

导读:未来几年,全球前景充满风险和不确定性,中国也同样面临挑战,包括增长放缓以及经济转型带来的不平衡等问题。根据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国将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中国式现代化,推动高质量发展,刺激国内消费,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营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 本文为中国观察智库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作者:大卫·莫里斯 联合国亚太可持续商业网络副主席 全球化智库 特邀高级研究员 澳大利亚前外交官 未来几年,全球前景充满风险和不确定性,大国竞争、技术转型和气候变化等许多重大挑战并存。中国自身也面临着一系列内部挑战,为适应经济增长放缓,必须解决失衡和转型问题。鉴于其体量巨大,且与许多其他经济体深度融合,中国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对全世界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因此,不久前召开的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成果,以及成果如何落实,正成为外界密切关注和研究的热点,以期了解中国未来五年的政策议程。 中共的历届三中全会都会为未来的重大经济、社会和其他政策改革计划指明方向。例如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具有标志性重要意义,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二十届三中全会刚刚闭幕不久,总结其完整意义还为时尚早,但全会的《决定》和《公报》中包含一些重要信息,有助于预测中国未来五年的决策方向。 《公报》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并未出现如1978年时的重大政策转向,而是一种延续。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也保持不变:到2035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这些对中国人民来说并不意外,但重要的是要向国际受众阐明,中国高度重视社会稳定,且中国政治制度的性质决定了改革和现代化通常是在党的领导下,以可预见的方式循序渐进。“大爆炸”式的激变不会出现。 图片来源:新华社 然而,人们对务实性的改革可谓翘首以盼。近几十年来,中国经济在高速增长的同时,出现了不均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特征,积累了许多必须直面的问题。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现在必须适应一个增长更缓慢但更均衡的新阶段。 中国需要减少投机性房地产开发,增加对未来产业的生产性投资。中国需要应对劳动力减少带来的人口挑战,同时确保在新技术淘汰部分传统低薪岗位时,提供足够的新型高薪岗位。 一个普遍共识是,中国要想摆脱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其发展模式就必须从投资主导型转向需求主导型,让经济增长惠及范围更广。这意味着要更关注劳动生产率,摒弃不计成本地生产,也就是“质”优先于“量”。这还意味着要刺激国内消费,把生产出来的商品和服务“消化”掉,还要提供更好的社会保障,以提高民众的消费信心。 可以预见,未来五年中央会主导推出更加积极的改革议程,以管理金融和其他行业的市场风险,以及包括地方政府债务在内的公共部门风险。对于户籍制度和其他城乡差距问题,相关改革措施也有望出台。 图片来源:新华社 《公报》提出,“必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外国投资者将密切关注这些目标将如何实现。近年来,由于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其他新兴市场崛起,以及担忧政府在中国市场中的作用过大,外国在华投资有所放缓。当前一些低效的国有企业在国内市场享有特权地位,因此国际企业和中国民营企业都在密切关注是否能获得更加公平的竞争机会——至少是在私营部门更具创新优势的领域如此。 三中全会关于中国新优先事项的最明确信号之一,是提出要“发展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生产力”,取代低价值生产的核心地位。可以预期,中国将加倍努力,推动新技术创新,及工业和服务业的进一步数字化。这与中国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努力密切相关,也是对美国试图阻止中国获取高端半导体以发展人工智能的回应。 国内驱动的技术创新可能会带来生产方式和服务提供方式的变革,提高效率并减少环境影响。中国在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和新电池技术方面的投资,显示了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从传统燃油车向电动汽车转型是当今中国最显著的变化,新能源汽车几乎占新车销量的一半。可以预期,未来会有更多的绿色创新,特别是如果私营部门的创新能力得以充分发挥而不是被过度监管所限制。鉴于其规模和优势,中国将寻求在这些未来产业中引领世界。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三中全会还提出要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通过这一倡议,中国已经在全球推动了价值1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项目,但不同地区的项目质量和管理水平存在差异。 现代化不仅仅涉及经济发展和环境可持续性。三中全会还承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中国拥有独特的文化资源,需要培养和发展;同样的,中国文化也可以通过更多的国际交流得到丰富。让我们共同期待,“现代化”的概念也可以包括当代艺术、音乐和其他文化内容的良性互动,由此促进跨文明对话、尊重和理解。 现代化还必须意味着和平发展。观察人士乐见三中全会重申中国致力于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亟需和平、发展和理解的时刻,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在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和相互理解方面的作用将接受考验。 最重要的是,三中全会重申了“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并将改革开放作为中国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与世贸组织框架下的全球规则和普遍接受的国际规范相符,并为中国及其国际伙伴带来了全方位的利益,因而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欢迎。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高端智慧传播与交流 本文原文发表在中国日报国际版,原标题为 "Steady as it goes" 出品: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责编:宋平 辛欣 编辑:张钊 实习生周易数亦有贡献 【责任编辑:舒靓】

欧洲学者: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目标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一致
7 months, 2 weeks ago

欧洲学者: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目标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一致

China Daily  

导读: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了300多项重要的改革举措,涉及经济、科技创新、国家安全、教育、城乡发展、国际合作等诸多方面。面对当前紧张的全球地缘政治局势,中国主张通过求同存异来促进合作,克服冲突挑战,维护稳定大局。中国深化改革的目标与其提出的全球性倡议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一致的。 本文为中国观察智库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作者:科斯塔斯·古里亚莫斯 塞浦路斯欧洲大学前校长 欧洲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 中国社会科学院-塞浦路斯欧洲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 不久前召开的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公布了具体改革方案和详细政策,强调了与新时代下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相关的新改革方案。 全会公报表明了中国坚决深化现有政策,以经济发展和安全问题为优先的目标,将指导中国未来几年的开放举措。根据《决定》,中国必须“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安全问题是头等大事,此外,全会精神还与中国政府继续稳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相一致。通过多项标志性合作项目,中国不断求同存异,为解决合作困难、挑战和冲突等日益突显的国际不稳定因素寻找出路。 上月初,习近平主席出席在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举办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并发表讲话,呼吁“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化,本组织要守住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的底线”。值得关注的是,针对当前国际局势的风险和挑战,习近平主席于2022年4月提出了“全球安全倡议”,为维护世界和平安宁设想了一条新型安全之路。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鉴于以美国和北约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不断挑起冲突,制造紧张局势,实施单边制裁,加强对话而非对抗对于推进全球安全、确保和平显得至关重要。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提供了一种共同、互联、跨国且多样的总体安全观。 《决定》共提出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将于未来五年内实施,旨在加大创新驱动,应对经济及地缘政治方面的国际风险。全会聚焦中国式现代化、新质生产力和高质量发展,决心加强中国技术创新能力,培育新动能,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技术创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习近平在多次讲话中要求努力参与全球创新网络,希望科技工作者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把握大势、抢占先机。最近,他再次强调了科技现代化和科技创新对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中国前沿基础研究实现新突破,战略高技术领域迎来新跨越。二十届三中全会还提出了教育体制改革,通过动员全国资源来更好地培养战略人才、吸引海外人才并加强大学与社会需求间的连接,以应对国家和全球挑战。 除了安全、技术创新和教育改革外,《决定》还详细阐述了旨在支持社会福利、改善收入分配的各项改革举措,呼吁“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并“深化土地制度改革”。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此外,《决定》还包含了“增加地方自主财力,拓展地方税源”的内容。此项改革举措旨在通过逐步允许地方政府征收更多消费税,同时将更多收入由中央转移到地方储备来扩大国内需求,促进地方政府财政。 其他与深化改革相关的政策举措包括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改善年轻人就业状况,以及提升老年人生活水平等。 在全球冲突加剧,小国弱国坚决反对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的背景下,中国深化改革的目标与其提出的三大全球倡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是共同一致的。 除此之外,全会公报重申中国将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以全面创新为动力的高质量经济发展。同时,关键技术、教育、科技发展和人才将成为中国在新时代实现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目标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高端智慧传播与交流 本文原文发表在中国日报国际版,原标题为 "Country committed to deepening reforms in new era" 出品: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责编:宋平 栾瑞英 编辑:张钊 实习生李舒雨、孙维苹亦有贡献 【责任编辑:舒靓】

欧洲学者: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目标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一致
7 months, 3 weeks ago

欧洲学者: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目标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一致

China Daily  

导读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了300多项重要的改革举措,涉及经济、科技创新、国家安全、教育、城乡发展、国际合作等诸多方面。面对当前紧张的全球地缘政治局势,中国主张通过求同存异来促进合作,克服冲突挑战,维护稳定大局。中国深化改革的目标与其提出的全球性倡议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一致的。 不久前召开的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公布了具体改革方案和详细政策,强调了与新时代下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相关的新改革方案。 全会公报表明了中国坚决深化现有政策,以经济发展和安全问题为优先的目标,将指导中国未来几年的开放举措。根据《决定》,中国必须“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安全问题是头等大事,此外,全会精神还与中国政府继续稳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相一致。通过多项标志性合作项目,中国不断求同存异,为解决合作困难、挑战和冲突等日益突显的国际不稳定因素寻找出路。 上月初,习近平主席出席在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举办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并发表讲话,呼吁“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化,本组织要守住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的底线”。值得关注的是,针对当前国际局势的风险和挑战,习近平主席于2022年4月提出了“全球安全倡议”,为维护世界和平安宁设想了一条新型安全之路。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鉴于以美国和北约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不断挑起冲突,制造紧张局势,实施单边制裁,加强对话而非对抗对于推进全球安全、确保和平显得至关重要。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提供了一种共同、互联、跨国且多样的总体安全观。 《决定》共提出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将于未来五年内实施,旨在加大创新驱动,应对经济及地缘政治方面的国际风险。全会聚焦中国式现代化、新质生产力和高质量发展,决心加强中国技术创新能力,培育新动能,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技术创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习近平在多次讲话中要求努力参与全球创新网络,希望科技工作者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把握大势、抢占先机。最近,他再次强调了科技现代化和科技创新对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中国前沿基础研究实现新突破,战略高技术领域迎来新跨越。二十届三中全会还提出了教育体制改革,通过动员全国资源来更好地培养战略人才、吸引海外人才并加强大学与社会需求间的连接,以应对国家和全球挑战。 除了安全、技术创新和教育改革外,《决定》还详细阐述了旨在支持社会福利、改善收入分配的各项改革举措,呼吁“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并“深化土地制度改革”。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此外,《决定》还包含了“增加地方自主财力,拓展地方税源”的内容。此项改革举措旨在通过逐步允许地方政府征收更多消费税,同时将更多收入由中央转移到地方储备来扩大国内需求,促进地方政府财政。 其他与深化改革相关的政策举措包括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改善年轻人就业状况,以及提升老年人生活水平等。 在全球冲突加剧,小国弱国坚决反对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的背景下,中国深化改革的目标与其提出的三大全球倡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是共同一致的。 除此之外,全会公报重申中国将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以全面创新为动力的高质量经济发展。同时,关键技术、教育、科技发展和人才将成为中国在新时代实现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目标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高端智慧传播与交流 本文原文发表在中国日报国际版,原标题为 "Country committed to deepening reforms in new era" 出品: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责编:宋平 栾瑞英 编辑:张钊 实习生李舒雨、孙维苹亦有贡献 【责任编辑:万月英】

污蔑中国出镜记者是“AI人”?美国媒体又一次刷新下限......
9 months, 2 weeks ago

污蔑中国出镜记者是“AI人”?美国媒体又一次刷新下限......

China Daily  

中国日报起底工作室从2019年成立至今,推出大量深度调查纪录片,反击外媒的歪曲报道,阐释中国立场,澄清事实真相。 5月22日,CNN再次对起底工作室进行了报道。这次它竟然将工作室的两位记者孟哲和徐潘依如污蔑为“AI人”,将工作室发布在海外社交媒体的报道同“AI换脸侵权”现象恶意剪辑拼接到一起。 震惊之余,工作室制作了本期节目正面回击。 1.移花接木的新闻剪辑 这则新闻报道出现在CNN晚7点黄金时段的节目Erin Burnett OutFront中。节目讨论的话题本来是“AI换脸造成侵权”。然而,节目后半段却非常丝滑地将中国日报起底工作室记者孟哲、徐潘依如的出镜视频与毫不相关的深度伪造的美女“带货”视频并列剪辑到一起,从而得出结论称这会“放大虚假信息”“威胁到民主”。 看到该报道的两位记者心情大约是: 近些年,AI技术快速发展,起底工作室也在积极研究利用AI提高制作效率。为使新闻产品能更及时地触达更多观众,工作室记者使用AI配音来节省音频录制时间。相关视频在开篇画面右上方都标注了相应文字说明。 但需要强调的是,工作室所有的视频脚本,尤其是其中的论据和观点,都完全由记者本人创作。 All of the video scripts, especially the facts and ideas within them, are 100 percent written by the journalists themselves. 新闻产品可以借助AI技术吗?分享己方观点就等于“扩大虚假信息”吗?CNN这条新闻的作者和其中的受访嘉宾都是什么来历? 2.CNN记者:甩锅,回避 以下是两位记者本人就此事的表态: 徐潘依如、孟哲 我们和节目里举例的情况完全是两码事。节目中的案例是一方盗用另一方的形象(image)和身份(identity)做造假视频,但我们的声音和形象都是本人,我们主动利用AI提高制作效率,这跟歌手唱歌修音或者是拍照用美颜相机其实没有区别。 此外,说我们“扩大虚假信息”也是不对的。我们的短视频作品是在基于事实的前提下分享观点(share opinions based on facts)。 把两个不相关的东西移花接木剪辑到一起,这会让观众以为中国日报记者是AI生成的,属于恶意抹黑。 起底工作室给CNN这条新闻的作者威尔·里普利(Will Ripley)发送了一封邮件,礼貌说明了情况,并要求对方更正。 五天后,工作室收到了威尔的回信。 在威尔的回信中,他把“锅”甩给了自己的研究团队,声称是研究团队通过技术手段认定工作室两位记者的面孔和声音都由AI生成。但是他们也认识到,产品是基于真实的记者报道,脚本是由中国日报提供的。这其实和起底工作室公开的内容如出一辙,根本用不上CNN所谓的“研究团队”来调查。 In Will's reply, he pinned the blame on his research team, claiming that the research …

习近平在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上的演讲(全文)
1 year, 4 months ago

习近平在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上的演讲(全文)

China Daily  

新华社旧金山11月15日电 汇聚两国人民力量 推进中美友好事业 ——在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上的演讲 (2023年11月15日,旧金山)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习近平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很高兴在旧金山,同美国各界朋友见面,共叙友情,共话友好。1985年我第一次访问美国,就是从旧金山入境,我对美国的第一印象来自旧金山,至今还保存着一张在金门大桥的留影。 首先,我要向组织这次活动的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亚洲协会、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美国商会等友好团体表示衷心感谢!向长期致力于中美关系发展的美国朋友表示诚挚问候!向友好的美国人民致以良好祝愿! 旧金山见证了中美两国人民百年交往的历史。158年前,大批中国工人来到美国,修建连接东西海岸的太平洋铁路,筚路蓝缕,在旧金山建起了西半球历史最悠久的唐人街。从这里出发,中美两国之间发展起7600亿美元双边贸易和累计2600多亿美元双向投资,建立起284对友好省州和友好城市关系,最多每周300多个航班和每年500多万人次的相互往来。这是全世界近四分之一人口共同绘就的宏伟画卷。 旧金山见证了中美建设美好世界的努力。78年前,在携手战胜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之后,中美共同参与发起旧金山制宪会议,推动建立了联合国,中国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从这里出发,二战后的国际秩序得以建立,100多个国家相继获得了民族独立,几十亿人口最终摆脱了贫困,世界和平发展进步的力量不断成长。这是各国人民和国际社会携手取得的硕果。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中美关系的根基是由人民浇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我们两国共同为和平和正义而战。陈纳德将军带领美国志愿者奔赴中国战场,组成了著名的飞虎队。他们不仅直接对日本侵略者作战,还建起了向中国运送急需物资的驼峰航线,1000多名中美机组人员牺牲在这条航线上。日本偷袭珍珠港后,1942年美国空军16架B-25轰炸机奔袭日本,由于油料不足,杜立特中校等飞行员在中国弃机跳伞,中国军民奋勇救助,日军竟因此屠杀了25万中国平民。中国人民没有忘记飞虎队。我们在重庆专门修建了纪念馆,邀请了1000多名飞虎队老兵及其家属回到中国,我同他们中的一些人也一直有书信往来。最近,飞虎队老兵、103岁高龄的莫耶和98岁高龄的麦克马伦来到中国,登上了长城,受到中国人民热烈欢迎。美国人民也没有忘记殊死营救美国军人的中国人民。浙江衢州有一个杜立特行动纪念馆,当年获救的美国军人的后代经常来到这里,向见义勇为的中国人民表达敬意。我相信,血与火铸造的中美两国人民友谊一定能够代代相传。 中美关系的大门是由人民打开的。两国曾经隔绝对立22年。是时代潮流让我们走向彼此,是共同利益让中美超越分歧,是人民愿望让两国打破坚冰。1971年,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来到北京,小球转动了大球。此后不久,曼斯菲尔德先生率领的第一个美国国会议员代表团来了,包括艾奥瓦州州长罗伯特·雷在内的第一个美国州长代表团来了,许多工商界人士也来了,掀起了中美友好交往的浪潮。世界走出新冠疫情大流行后,我在北京见了基辛格博士、比尔·盖茨先生,也见了舒默先生和其他几位参议员,还有纽森州长。我对他们讲,中美关系希望在人民,基础在民间,未来在青年,活力在地方。我欢迎更多美国州长、议员访华,欢迎美国各界人士到中国去。 中美关系的故事是由人民书写的。我第一次访问美国时,住在艾奥瓦州的德沃切克夫妇家中,我还记得门牌号是邦尼街2911号。这是我同美国民众首次面对面接触,也是一段我和美国人民共同生活的难忘经历。对我来说,他们就是美国。我也发现,两国虽然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发展道路不同,但人民都善良友好、勤劳务实,都爱祖国、爱家庭、爱生活,都对彼此抱有好感和兴趣。正是善意友好的涓滴汇流,让宽广太平洋不再是天堑;正是人民的双向奔赴,让中美关系一次次从低谷重回正道。我相信,中美关系的大门一旦打开,就不会再被关上。两国人民友好事业一经开启,就不会半途而废。人民友谊之树已经长大,一定能经风历雨。 中美关系的未来是由人民创造的。越是困难的时候,越需要拉紧人民的纽带、增进人心的沟通,越需要更多的人站出来为中美关系鼓与呼。我们要为人民之间的交往搭建更多桥梁、铺设更多道路,而不是设置各种障碍、制造“寒蝉效应”。我今天同拜登总统达成重要共识,两国将推出更多便利人员往来、促进人文交流的措施,包括增加中美客运直航航班,举办中美旅游高层对话,优化签证申请流程等。我们期待着两国人民多走动、多来往、多交流,共同续写新时代两国人民友好的故事!我也期待着加州和旧金山在中美友好的征程上继续领跑!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我们处在一个充满挑战变化的时代,也处在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世界的未来需要中美合作。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中美要好好打交道。面对变乱交织的世界,中美更需要有宽广的胸怀,展现大国格局、拿出大国担当、发挥大国作用。 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让中美关系这艘巨轮避开暗礁浅滩、穿越狂风巨浪,不偏航、不失速、不碰撞?首先要回答的是,中美到底是对手,还是伙伴。这是一个根本的、也是管总的问题。道理很简单,如果把对方视为最主要竞争对手、最重大地缘政治挑战和步步紧逼的威胁,必然导致错误的政策、采取错误的行动、产生错误的结果。中国愿意同美国做伙伴、做朋友。我们处理中美关系的根本遵循就是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 相互尊重是人与人打交道的基本礼数,也是中美两国相处的起码准则。美国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地理位置,塑造了自身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我们充分尊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走出来的,植根于5000多年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我们同样感到自豪。两条道路不同,但都是人民的选择,都通向全人类共同价值,都应该得到尊重。 和平共处是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更是中美两个大国必须守住的底线。把坚持和平发展的中国视为威胁,搞你输我赢、你兴我衰的零和博弈是走偏了方向。中国从不赌美国输,从不干涉美国内政,也无意挑战和取代美国,乐见一个自信开放、发展繁荣的美国。同样,美国也不要赌中国输,不要干涉中国内政,应该欢迎一个和平、稳定、繁荣的中国。 合作共赢是时代发展的潮流,也是中美关系应该有的底色。中国正致力于高质量发展,美国也在着力振兴经济,双方合作空间无限广阔,完全可以相互成就、互利共赢。中方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及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始终面向各国开放,包括美国。中方也愿参与美国提出的多边合作倡议。今天上午,我同拜登总统同意本着相互尊重精神,推动两国在外交、经贸、人文、教育、科技、农业、军队、执法、人工智能等领域开展对话合作,把合作的清单拉得更长,把合作的蛋糕做得更大。我要告诉大家,中方对芬太尼对美国人民尤其是青年人的毒害深表同情,我和拜登总统已同意成立禁毒工作组,进一步开展合作,协助美国应对毒品的滥用。我愿在此宣布,为扩大中美两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一代交流,中方未来5年愿邀请5万名美国青少年来华交流学习。 不久前,华盛顿国家动物园的3只大熊猫回到中国。我听说很多美国民众特别是孩子们依依不舍,专门到动物园去送行。我还了解到,圣迭戈动物园和加州人民热切期盼大熊猫能重返加州。大熊猫是中美人民的友谊使者。我们愿继续同美国开展大熊猫保护合作,努力满足加州人民的愿望,增进两国人民友好感情。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孩子们成长得更好,是14亿多中国人民的殷切心愿。中国共产党就是给人民办事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就是必须守住的人民的心。经过百年探索和接续奋斗,我们已经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我们致力于团结奋斗,让全体中国人民一起迈向现代化。人口众多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再大的成就除以14亿都会变得很小,再小的问题乘以14亿都会变得很大,这就是大的难处。同时,大也有大的优势。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我们最大的优势。中国是超大规模经济体,形成了超大规模市场。前不久,我们成功举办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吸引了来自包括美国在内128个国家的3400多家企业参展,美国连续6届展览面积最大。14亿多中国人民迈向现代化是中国带给世界的巨大机遇。 我们致力于共同富裕,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过上美好生活。摆脱贫困,是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共同富裕,是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我不到16岁就在陕北的一个小村子里同农民住在一起、干在一起,知道人民愁什么、盼什么。从那时到现在,半个世纪过去了,在人民中间让我觉得踏实,同人民在一起让我有力量。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这就是我终生的信念。我刚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时,中国还有1亿人生活在联合国标准的贫困线以下。经过8年艰苦奋斗,这些贫困人口已全部脱贫,提前10年实现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1800多名中共党员在扶贫攻坚的岗位上献出了生命。 我们的目标不是少数人的富裕,而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就业、教育、医疗、托幼、养老、住房、环境,这些老百姓的身边事、贴心事、具体事正不断融入中国国家发展的顶层设计,不断变成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们将继续推动高质量发展,让现代化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是我们对人民的承诺,也必将在人民支持下实现。 我们致力于全面发展,让人们的物质和精神世界同样富足。中国人很早就懂得“衣食足而知荣辱”。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其中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在不断提高国家经济实力、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不断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就是要推动国际社会解决物质和精神失衡问题,共同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进步。 我们致力于永续发展,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理念。我们身处同一个地球村,在我们有生之年可能找不到另一个星球供人类生存了。英语里也有一句话:“地球不是我们从祖辈那里继承的,而是向我们的子孙借来的。”2002年我在福建担任省长时就提出福建要建成中国第一个生态省。到浙江工作后,2005年我又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今这已成为中国人民的共识。现在,全球光伏发电装机容量接近一半在中国,全球新能源汽车一半以上行驶在中国,全球四分之一的新增绿化面积来自中国。我们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我们说到做到。 我们致力于和平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华文明传承的是和平和睦和谐的理念,中国没有对外侵略扩张的基因。中国人民对近代以后自身遭受的动荡和苦难刻骨铭心。我经常讲,中国人民反对的就是战争,求的就是稳定,盼的就是天下太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离不开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我们决不会走通过战争、殖民、掠夺、胁迫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没有主动挑起过任何一场战争和冲突,没有侵占过别国一寸土地,是唯一将和平发展写入宪法和执政党党章、上升为国家意志的大国。中国是现行国际秩序的受益者和维护者。我们将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无论今后发展到哪一步,我们都永远不称霸、不扩张,不强加于人,不谋求势力范围,不同任何国家打冷战热战。中国将坚持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继续奉行合作共赢的开放战略。中国追求的不是独善其身的现代化,愿同各国一道,实现和平发展、互利合作、共同繁荣的世界现代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历史长河大浪淘沙,最终沉淀下来的总是最有价值的东西。不论形势如何变化,中美和平共处的历史逻辑不会变,两国人民交流合作的根本愿望不会变,世界人民对中美关系稳定发展的普遍期待不会变。任何一项伟大事业要成功都必须从人民中找到根基、从人民中集聚力量、由人民来共同完成。中美友好就是这样一项伟大事业。让我们汇聚起两国人民的力量,赓续中美友谊,推进中美关系,努力为促进世界和平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本文相关阅读:Full text of Xi's speech at Welcome Dinner by Friendly Organizations in the United States https://english.news.cn/20231116/e8430b6ab19146f4a15bbed8465530bc/c.html

意大利学者:“一带一路”是和平合作、包容发展之路
1 year, 8 months ago

意大利学者:“一带一路”是和平合作、包容发展之路

China Daily  

导读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十年来,秉持着“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充分考虑参与国需求和利益,通过改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方式,推动了参与国基建、贸易和经济等方面的发展。“一带一路”倡议立足世界的和平发展,在当前的国际局势下,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更加公正提供了智慧方案,为世界各国提供了稳定和更加美好的经济前景。 作者:法比奥·马西莫·帕兰迪 外交学院国际经济政策学外籍副教授 意大利洛伦佐·德·美第奇国际学院副教授 中国于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距今已有整整十年。今天,我们可以更好地来评价这一全球项目。“一带一路”由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组成,通过国际合作项目促进包容性发展。 数字从不说谎,我们不妨拿数据说话。根据“一带一路”官方网站,截至1月6日,共有151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与中国签署了200多份合作文件。 “一带一路”倡议的成功,得益于其“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基于这一原则,中国充分考虑各国的需求和利益,与各国努力寻求共识和共同利益。“一带一路”精神与世界各国最重要的两大诉求不谋而合,即持续且负责任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通过建立国家间的双赢关系,在共同基础上展开合作以克服文化差异,这两大诉求能够得到实现。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在此引导下,中国将越来越多国家的需求与利益置于考虑之中,努力与各国建立共识和利益汇合点,推动构建命运共同体。换句话说,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通过改善当地基础设施等方式,与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分享了增长机遇。在一个相互联系的世界里,必须有足够的基础设施和高效的互联互通,才能确保贸易、人员往来和投资的运行。 “一带一路”倡议植根历史,着眼当下,更面向未来。它以亚洲、欧洲和非洲为重点,但向全球伙伴开放,向众多国家和地区张开怀抱,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包容多种历史传统、文化、宗教和生活方式。 实际上,除了贸易和经济层面,我们不应忘记“一带一路”倡议的最终目的是确保全球的和平发展。与一些西方媒体所宣称的相反,“一带一路”倡议既不是一个地缘政治联盟,也不是一个军事联盟。事实上,它强调的是一个开放、包容、共享的发展进程,而不是构建一个排他性的“小圈子”;它不以意识形态区分参与者,也不采用零和博弈的逻辑。中国近年来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也为“一带一路”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图片来源:新华社 从2013年至今,“一带一路”倡议围绕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这五大支柱,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稳步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及其核心理念已被纳入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等国际和地区组织的重要文件。 具体而言,“一带一路”倡议以连接亚欧两大经济圈为目标,在新欧亚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中巴、孟中印缅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和通道建设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区域间和洲际铁路网建设也取得重大进展,中老铁路、中泰铁路、匈塞铁路、雅万高铁等合作项目相继建成。 今年5月24日,在欧亚经济联盟第二届欧亚经济论坛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视频致辞表示,“一带一路”倡议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探索远亲近邻共同发展的新办法,开拓造福各国、惠及世界的“幸福路”。 图片来源:央视 当前,乌克兰危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不断蔓延,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在此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不仅彰显了中国的愿景,也是一条真正充满生机的道路,是全球合作的平台,是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更加公正的智慧方案。 过去十年来,“一带一路”倡议是最重要的国际政治经济倡议。当美国在前总统特朗普领导下采取保护主义政策,挑起贸易战,加征关税之际,中国为世界指明了一条截然相反的道路,即国家间团结协作。回顾过去十年,这也是中国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成为全球经济增长主要引擎的原因。 根据记录,最新申请加入“一带一路”的国家是洪都拉斯,申请时间是6月13日,距离该国与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还不到三个月。简而言之,各国都在期待新的协议和项目以共克时艰,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为世界各国提供了稳定和更加美好的经济前景。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本文原标题为 "Belt and Road's global impact has been immense" 责编 | 宋平 辛欣 编辑 | 张钊 实习生庄舒涵、秦迦勒、陈雨舒亦有贡献 【责任编辑:董静】

省会城市媒体在国际传播中的战略定位和叙事策略——以郑州报业集团为例
2 years, 1 month ago

省会城市媒体在国际传播中的战略定位和叙事策略——以郑州报业集团为例

China Daily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深刻把握世界舆论格局发展变化的基础上,对我国的外宣工作提出“重塑外宣业务、重整外宣流程、重构外宣格局”的要求,对国际传播工作不断作出新指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这些重要论述为省会城市媒体的国际传播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 郑州报业集团深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站稳国家外宣大局,以地方故事为切入点,以地方形象为支点,“造船出海”与“借船出海”双管齐下,形成中央媒体和地市级媒体相互配合、协同出海的大合唱协奏曲,共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Part 1 多元化传播主体表达多层次声音:立场共振、角色互补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不断发展,国际社会愈发希望通过多样视角探究中国,面对世界从宏观层面了解中国逐步转移到从微观基层了解中国的需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面对全球一张网,需要全国一盘棋。”郑州报业集团作为国家中心城市主流媒体,在国际传播中主动作为,分别以城市和省会城市媒体为国际传播主体,配合国家主流媒体发声,向世界展示有责任有担当的大国形象。 1.以城市为传播主体塑造城市形象。中国前驻英国大使刘晓明在出席首届“中国城市国际传播论坛”时指出,在讲好中国故事方面,城市可以大有作为。我国幅员辽阔,自然风貌、历史文化和社会习俗独具特色。城市在进行国际传播时可以此为笔,书写具有世界意义的地方故事。 “Where Zhengzhou”是郑州市委宣传部联合郑州报业集团打造的城市外宣品牌。多年来,“Where Zhengzhou”不断深耕外宣全媒体平台内容创作。截至2022年8月,出版纸质刊物65期,发布微信公众平台中英文双语长文872期,包括近360期英文音频作品、130个原创双语视频作品,通过微信、微博、头条、西瓜视频、抖音、蜻蜓FM、喜马拉雅FM等平台进行再次传播,国内覆盖面广,阅读量高。“Where Zhengzhou”不断丰富产品类型和传播渠道,在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TikTok、Reddit等海外社交平台开设账号,根据热点内容实时推送原创高质量高互动率帖文,充分利用自身产品优势和海外社媒优势,让世界感知到响亮的郑州声音、精彩的河南故事和中国的大国形象。 2.以省会城市媒体为传播主体展现丰富鲜活的中国和河南各级城市形象。地方媒体在进行国际传播时要跳出部分海外网民对我国主流媒体存在偏见的怪圈,以贴近基层的方式将国家政策方针与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挖掘凝聚情感共鸣的国际价值共识,勾勒出打动人心的鲜活故事,当好中国国际传播的地方建设者。正观新闻是郑州报业集团全力建设与打造的新型主流媒体,在国际传播中深耕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TikTok等海外社媒平台以及国内网微端平台。正观新闻海外社媒平台于2021年4月正式上线,与众多中国驻外使节、中国外交官、国外媒体与记者、海外文旅科技达人等互关往来。截至2022年10月,正观新闻海外社媒内容累计传播总量突破4亿次。 作为省会城市媒体的国际传播主体,正观新闻采用“民间力量所展示的形象往往更易于被国际社会所接受”的传播策略,在重大事件宣传报道时与中央主流媒体形成复调合唱构建对外话语权,同时以互联网为抓手,挖掘中国不同城市国际传播素材,方便海外用户通过对多个具体地方的认知,勾勒出多维立体的中国形象。2021年11月,正观新闻在Twitter发布的河北保定市民手工耿自制钢琴烤肉架帖文,通过情感融通的方式与海外用户建立对话关系,帖文共获得1300万阅读量、230万视频播放量、5千点赞以及2千转发,被欧美钢琴家和音乐家转发,用户留言称赞“中国人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个别西方国家对中国刻板固化的老旧认知。正观新闻在海外社媒平台发布的河南内容,被海外文旅、科技、政界等不同领域的意见领袖和大V转发,将国际传播中的河南声音响亮地传播至不同海外用户群体中。 Part 2 创新书写郑州故事:求同存异、增进共识 郑州报业集团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充分发挥外国专家和达人主播的作用,从郑州政治、文化、社会等多个视角寻找与其他国家的共同性与差异性,求同存异地讲述郑州故事,增进海外用户与中国精神、中国价值的共识。 1.巧用在郑国际友人为城市代言。“卖家秀不如买家夸”,郑州报业集团聚拢在郑外籍资源,鼓励他们分享在郑见闻,将单箭头的“郑州故事”升级为双向奔赴的“我们与郑州的故事”,将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深度连接,在国际上收获更大范围的理解和赞同。 “Where Zhengzhou”双语短视频栏目“老外带你看郑州”,定位于邀请在郑外国友人体验郑州经济、旅游、文化等,感受郑州城市发展。以中华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为契机,在线上线下举办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活动,吸引了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对郑州感兴趣的外国粉丝参加。2022年中秋节期间,“老外带你看郑州”策划制作了《舌尖上的中秋节》《罗马尼亚女孩献礼中秋》《郑州外籍教师用歌声表达热爱》系列短视频,各短视频在海外各平台均获得热烈反响,累计覆盖量突破300万。 正观新闻以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碰撞与融通为出发点,策划双语新闻短视频栏目“当老外遇到郑州文化”,透过外国友人的视角讲述他们如何在与自己国家文化进行多维度比较后,融会贯通地理解蕴藏在中国文化中的中国智慧。2022年4月,壬寅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郑州举办之际,正观新闻策划制作“当老外遇到郑州文化”之《郑风老外》《拜祖大典背后的故事》等系列视频,在海外全媒体平台发布,被中国驻加尔各答总领事、中国驻苏丹大使馆、中国驻奥克兰总领事馆副总领事、中国驻黎巴嫩大使馆领事部主任、中国驻日本大阪总领事、中国驻瑞士大使馆、中国驻贝尔法斯特总领事、海外华人大V等在海外社媒平台转发点赞互动,在欧美和东南亚国家的近百个华人群组传播,全网累计传播量达1000万,海外用户称赞“中国文化深厚”“拜祖大典仪式很壮美”“希望可以到郑州亲自观看仪式”等,将寻根拜祖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灌输到海外用户中。 2.培养具有国际传播力的网红IP进行人际传播。正观新闻培养人才复合技能、多专多能,打造中英双语国际网红主播,策划“Travelogue In Zhengzhou”栏目,通过人格化规避不同国家间的文化冲突,向海外用户传递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文化观念。2022年6月底,郑渝高铁、济郑高铁濮郑段开通,考虑到海外用户对中国高铁的浓厚兴趣,正观新闻策划推出短视频《Travelogue In Zhengzhou: Take A High Speed Train In China》,双语主播乘坐郑濮高铁,以朋友的身份带领海外用户体验便捷舒适的中国高铁。视频在海外社媒平台发布后,被多位中国驻外使节转发点赞。海外用户纷纷留言称,“如果巴西有这样的高铁,它将发展很快”“索马里需要这样的高铁”。 Part 3 开展国际舆论引导:加强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客观正向认知 当前,中国正处于“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各种国际社会风险交织叠加,“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的重要性愈发凸显。郑州报业集团以“国家队”的角色参与国家重大事件国际传播,与央媒协同引导国际舆论。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后,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郑州报业集团依据报告在国际传播方面提出的“深化文明交流互鉴”为指导原则,利用在郑国际友人和网红双语主播的资源优势进行策划,方便全球用户更快更好更深地读懂二十大报告。 “Where Zhengzhou”推出《听老外讲述“我身边的中国共产党员”》,通过采访黄河友谊奖获得者等有影响力的外籍专家讲述自己身边同事和朋友的故事,来展示他们对中国共产党员的深层认知,呈现他们和党员朋友一起努力创业、建设郑州、缔造幸福生活的历程,展现历经千年沧桑的古都郑州发生的美好蝶变。正观新闻策划《老外故事会·见郑非凡十年》系列专题,从来自不同国家的在郑国际友人的视角出发,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共同富裕”“文化自信自强”“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等,讲述中国和郑州在过去十年取得的发展成就。同时,正观新闻利用网红双语主播,推出两期《双语主播读二十大报告》系列视频,助力海外用户深刻理解中国二十大报告热词。正观新闻的二十大相关策划在海外社媒平台发布后,与中国驻瑞士大使馆、中国驻圣保罗总领事、中国驻赤道几内亚使馆政务参赞、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文化参赞兼巴基斯坦中国文化中心主任、中国驻保加利亚大使、中国驻加尔各答总领事、中国驻伊基克总领事、中国驻苏丹大使馆、中国驻日本大阪总领事等转发点赞互动。 Part 4 聚拢国际传播资源形成强大传播合力:精准抵达、有效覆盖 郑州报业集团在锤炼“造船出海”本领的同时,积极探索“借船出海”模式,注重海内外合作共享传播,打造全媒体传播矩阵,针对不同内容拓展不同合作传播渠道,对有效覆盖和精准抵达双管齐下。 1.联合中国外交团形成扩声器。时任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部长王毅在2022年7月习近平外交思想学习座谈会讲话中提到“外交战线需在对外宣介上下功夫”。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舆论环境,中国外交团仍需多方国际传播主体的发声援助。郑州报业集团与中国外交团在国际传播中形成友好往来,双向互动形成中国国际传播扩声器。正观新闻在推特上的爆款推文,如“当老外遇到郑州文化”系列策划、《少林功夫的雨中浪漫》、《当〈清明上河图〉活过来》等,在获得中国驻外使节转发后,短时间内赢得驻在国用户对内容的喜爱,阅读量得到井喷爆发式增长。“Where Zhengzhou”日常发布的郑州美景和“老外带你看郑州”系列策划在获得众多中国驻外使节点赞转发后,为驻在国民众增添了解并喜欢郑州的渠道。 2.深化同境外外语媒体合作。郑州报业集团旗下的正观新闻媒体海外社媒账号和“Where Zhengzhou”城市海外社媒账号凭借不同层面和梯度上的内容,与欧美、亚非等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媒体建立引用互动机制,不断扩大知华友华的国际舆论朋友圈,为面向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群体受众的精准传播创造便利条件。 《今日中国》拉美分社Facebook账号使用西班牙语转发引用正观新闻编发的《河南南阳女孩的功夫课间操》短视频,视频获得千万级播放量、18万点赞、6.5万转发和5967次评论,用户正面留言高达98%,他们纷纷称赞“中国孩子很自律”“中国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等。《河南南阳女孩的功夫课间操》短视频国际传播成绩斐然,从一位中国小女孩的学校日常切入,以小见大,成功在国际舆论场上树立了可爱可亲的中国形象。正观新闻发布在海外社媒平台的内容除被境外外语媒体的海外社媒平台引用外,还被他们引用在当地媒体网站中。如捷克当地媒体Aktualne.cz引用正观新闻Twitter账号发布的《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返回地球》,并称赞中国航天技术的快速发展。正观新闻这种通过优质内容与境外外语媒体建立国际传播矩阵的模式,为其他地市级媒体的境外合作传播提供了一种探索路径。 3.积极通联海外华文媒体。郑州报业集团在将本地重大特色文化活动推向国际时,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积极联系海外华文媒体”的指示,根据内容的不同属性和受众,与境外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华文媒体纸网微端形成机制化合作。2022年4月3日,壬寅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中国郑州隆重举行,全球华人“云”集故里,共拜人文始祖,祈福中华。为做到相关内容对全球华人分区块精准投放,郑州报业集团与亚洲、非洲、大洋洲以及欧美地区的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华文媒体,在新闻客户端、网站、IPTV、海外社媒平台建立全媒体全平台的合作投放模式,美国《中美邮报》、英国《欧洲侨报》等广泛参与,形成在海外华人群体中传播黄河文化和拜祖大典故事的良好舆论氛围,助推黄帝故里成为“全球华人的拜祖圣地,中华儿女的心灵故乡”,凝聚了全球华人的精神力量。 4.联动中国城市和媒体的海外社媒集体发声。地市级媒体在国际传播中“单打独斗”难免势单力孤,因此需集结国内对外宣传资源,建立中央、省区、地市级媒体之间的共享合作,形成“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合力。不同地区的国际传播主体利用当地特色,在特定时间段对共同的中国主题进行集中发力的国际传播,让世界听到、听懂中国声音。2022年9月初,第九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简称“博博会”)在郑州举办。中国博物馆作为当代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在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指示精神,正观新闻在进行“博博会”的海外社媒宣传时,除与中国驻外使节形成18次转发互动外,还联合浙江、甘肃、陕西、安徽等省级媒体及厦门、宁波、杭州、丽江等地市级媒体共25家,在海外社媒平台向全球用户推介35个中国博物馆并挖掘博物馆背后的故事,让海外用户更深入地了解蕴藏在博物馆中的中国智慧。 郑州报业集团以城市和媒体为国际传播主体,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创新讲好郑州故事、河南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贡献更多地方主流媒体智慧、扛起更多地方党媒担当。(作者系郑州报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社长) 【责任编辑:舒靓】

2022红点设计概念大奖揭晓 “洞见红点”带你从现场穿越到未来
2 years, 6 months ago

2022红点设计概念大奖揭晓 “洞见红点”带你从现场穿越到未来

China Daily  

“在时代的洪流中,拥有创新思维并保持前瞻性,不断锐意进取,的确是一项特殊的技能。汲取当代精华,创造美好未来,这正是具有附加值的设计概念的魅力所在。” 9月27日,在红点设计概念大奖(Red Dot Design Concept)颁奖典礼现场,红点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彼得·扎克教授(Prof Dr. Peter Zec)作出如上分享。 同期,红点设计概念大奖公布2022年获奖名单。 Trailer Drone 2022红点设计概念大奖 红点之星Red Dot:Luminary Design:Lee SangYup;Company:Hyundai Motor Company, South Korea 放眼于人类对未来世界的探索与想象,2022年,来自全球的38件作品斩获红点设计概念大奖最佳设计奖(Red Dot:Best of the Best),其中,创新型未来移动解决方案作品《Trailer Drone》拔得头筹,摘获本年度红点设计概念大奖最高殊荣——红点之星(Red Dot:Luminary)。 值得一提的是,在最佳设计奖榜单中,近20件来自中国企业/设计师的设计作品闪闪发光,在国际设计舞台表现着中国设计的活力与潜力。 Terracotta Valley Wind 2022年红点设计概念大奖最佳设计奖Red Dot:Best of the Best Design:Guo Chenkai, Lyu Yilei, Sheng Baohua, Zhang Yu, China AI技术、可持续发展、人本主义、家居生活、生命科学……红点设计概念大奖指向的每一个关键词,都在设计的加持下,为未来世界释放出宝贵价值。 期待以鲜活设计激发大众对未来生活的想象,用创新概念指引产业升级进阶,家装家居数字化产业服务平台洞窝,9月特别开启“洞见红点”专题,奔赴新加坡红点设计博物馆现场,带领中国观众云上看红点,掌上品设计,共享红点设计概念大奖的魅力。 通过“荣耀见证”“权威对话”“小窝姐在新加坡”“历届获奖作品”等多个栏目,“洞见红点”多维度展现红点设计概念大奖的精彩,并深度挖掘大奖背后正在蜕变的设计趋势与生活方式。 在人类畅想生活、探索未来可能性的道路上,设计概念无疑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透过优秀的设计概念,我们得以与未来更快相遇。 38件最佳设计新鲜出炉 Design Concept勾勒未来世相 以创新程度、美感质量、差异化、实现可能性、功能性、情感成分、影响作为评选标准,红点设计概念大奖设置了红点之星奖(Red Dot: Luminary),红点最佳设计奖(Red Dot: Best of the Best)和红点奖(Red …

大道向前·弦歌奏新声丨一本书的出海记
2 years, 7 months ago

大道向前·弦歌奏新声丨一本书的出海记

China Daily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廖慧文 通讯员 何家莹 “湖南文化走进联合国”“湖南文化走进德国”“湖南文化走进法国”…… 十年来,湖南文化不断加快“走出去”的步伐,一个个重要文化交流活动接连不断,精彩登场。 搭建“汉语桥”,奏响“五洲乐”,杂技剧《梦之旅》开启美国、加拿大、芬兰、西班牙等国的巡演,童书《笨狼的故事》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小朋友共度童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办事处布局越南……十年来,文化湖南持续创新,以各种方式走出去。 地处中国内陆的湖南,以穿山越海的国际视野,不断向世界展示湖湘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为世界贡献着中国智慧、湖南力量。《乡村国是》的海外出版,成为湖南文化“走出去”的一个动人篇章。 纪红建(左)与广西百色市凌云县陇雅村党总支书记吴天来(右)合影。受访者供图 1.“图博会”上试水,埃及一眼相中 8月,走进湖南人民出版社编辑部,《乡村国是》,就摆在版权编辑李钰亭办公桌上最显眼的位置。 这是一部全景式描写中国脱贫攻坚战的长篇报告文学作品。在国务院扶贫办的支持指导下,作家纪红建用两年多时间,深入六盘山区、滇桂黔石漠化片区、武陵山区、秦巴山区、罗霄山区、昆仑山区、闽东山区等脱贫攻坚“主战场”,走访了202个村庄,叙写了脱贫攻坚取得的成绩,又呈现了中国扶贫历史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2017年9月,《乡村国是》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一经面世,重印10余次,荣获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特别奖、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报告文学奖。 作为版权编辑,李钰亭应该对社里出版的《乡村国是》一书再熟悉不过了,为何还这样“恋恋不舍”? 李钰亭笑吟吟地递给记者一本陌生文字的“天书”,2020年8月出版的《乡村国是》阿拉伯文版。 “接下来,它还会有英文版、俄文版、蒙古语版。我正在对接它的海外出版事宜。”李钰亭拿出手边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写着的,是她为《乡村国是》的海外出版所列出的计划书和时间表。 7月22日,湖南人民出版社,编辑李钰亭正在工作。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傅聪 摄 原来,5年来,李钰亭一直在谋划让《乡村国是》走向海外。 自2017年读完样书,李钰亭就被书中鲜活的扶贫故事打动了。她忍不住想——这本书,能否被推荐到海外?会有出版市场和反响吗? 先试一试吧!李钰亭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对接了海外的出版社和图书公司。结果令她惊喜:“我拿出图书,埃及希克迈特文化投资公司的工作人员非常感兴趣,马上达成了意愿。” 埃及希克迈特文化投资公司一直与阿拉伯地区最大的出版社以及相关文化部门合作,并已与近百家中国出版社和30余家阿拉伯出版社建立了合作关系,译制和出版了包括《习近平用典》《全面深化改革》《解读中国经济》《黄金时代》《在细雨中呼喊》《手机》等600多种图书。 “他们非常乐意为中国与埃及之间的文化交流构建一座桥梁。” 李钰亭回忆。不仅如此,埃及希克迈特文化投资公司的工作人员还告诉她,中国的扶贫经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们也很关注。埃及有些地区,尤其是欠发达地区迫切地希望了解中国的减贫政策和手段,获取可借鉴的扶贫经验。因此他们认为,把优秀的扶贫攻坚类图书介绍到埃及去,非常有必要。 埃方的阐释,让李钰亭大受鼓舞。同时,阿拉伯语是个使用人数颇多的大语种,翻译成阿拉伯语,对于书籍在阿拉伯世界的推广,十分有利。 一拍即合。湖南人民出版社与埃及希克迈特文化投资公司签订了版权输出合同,《乡村国是》阿拉伯文版即将面世。 图① 2019年4月13日,德夯大峡谷里,苗寨姑娘在赶“边边场”。 通讯员 摄 2.创新设计“船票”,开启海外之旅 “听到要对外输出,我肯定是高兴的,但没有感到意外。”湖南省作家协会的办公室里,作家纪红建从一大堆书籍和散落的资料中抬起头,充满自信:“我相信,这是中国脱贫攻坚事业的巨大成功带来的‘底气’,也是这本报告文学的质量带来的‘底气’。” 为了展现中国脱贫攻坚战的全景,他行走202个村庄,实地采访贫困户、扶贫工作者,带回了200多个小时的采访录音,整理了100多万字的采访素材,同时,阅读了大量有关扶贫脱贫的理论专著,才创作出这部作品。书中既叙写了脱贫攻坚取得的成绩,又呈现了中国扶贫历史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被国务院扶贫办全国扶贫宣传教育中心主任黄承伟称为扶贫题材中的“稀有佳作”。 质量虽然过硬,但对于欲开启“海外之旅”的图书来说,翻译,才是它这场旅程的“船票”,其重要性相当于“第二次创作”。 《乡村国是》的体量大,内容纪实,涉及到一些专有地名、机构名称,翻译难度大。与签订版权输出合同相比,翻译过程显得曲折。“比如说我们都很熟悉的‘扶贫工作队’一词,海外的读者就未必能理解,所以要站在他们的角度进行精要的解释。” 因此,纪红建对原文进行了适度调整,并对一些名词展开注解。 图② 吉首市矮寨大桥景区,苗家人独特的高山流水敬酒方式。 通讯员 摄 “翻译审读,我们采用的是‘中外模式’,也就是一个中国本地的教授或者译读员先把这本书看一遍,主要是看导向问题、文字问题,然后再请一个外国的汉学家再审一遍,这时候主要审语言的优美,信、达、雅。两国专家用不同的视角审不同的方面。”李钰亭进一步介绍,“一般来说,翻译书籍交给一方来译、审就好。我们的做法在图书翻译出版上是超前的。” 另外,书名,作为书籍的“门脸”,也需要再三考量。若从字面上翻译,“乡村国是”难以让海外读者理解。作者、出版社、译者在听取汉学专家的建议和反复权衡下,结合报告文学的特点和西方语言习惯后,共拟定了四个标题作书名。再从中选出了一个,意为“中国乡村的新面貌”。 专家们一致认为,这个标题最能符合原文题意亦能展现中国农村新面貌。在出版节奏紧张,又要确保翻译质量的情况下,历经三次修改和审读,最终才达到了理想的出版标准。 “这是一次有益的全新体验,通过这本书让我了解到了中国贫困乡村脱贫攻坚的现实,看到了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付出的努力。”译者梅·麦穆杜哈对自己的工作成果感到欣慰:“希望阿拉伯国家能从中国脱贫攻坚这一领域所取得的开创性成功经验中受到启发。”同时,他还向湖南人民出版社表达了希冀:“望能有更多关于中国成功经验和重大项目的书籍翻译成阿拉伯文,让阿拉伯国家学习借鉴并从中获益。” 为期一年半的翻译、编审工作告一段落,2020年8月,《乡村国是》阿拉伯文版在埃及和中国同步首发,分为两个不同版本的封面,面向不同的读者群体。其中,埃及版本针对埃及当地发售,是一本面向大众读者的市场图书。中国版本的读者则更针对于埃及驻华使馆工作人员,埃及在华学者、教授等。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埃及版本一经发行就得到《埃及金字塔报》《埃及大门报》等一些当地主流媒体的关注和积极报道,还亮相了阿拉伯国家的重要书展——阿布扎比国际书展。《埃及金字塔报》对此给予了热情洋溢地介绍:“该书的重要意义在于,中国,一个历史、经济和社会条件以及遭受多年战争及政治斗争都与阿拉伯国家相似的大国,能够在人口、地域分布不均的情况下,利用合理的自然资源以及人力资源分配,实现中国领域内的全面建设发展。中国在消除乡村贫困的途中采取了许多系统的、有效性行动,书中详细介绍了这些举措。” 图③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展出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十八洞村模型。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辜鹏博 摄 3.搭载湘版好书,中国方案走向世界 《乡村国是》,为埃及人了解中国的扶贫事业打开了一扇窗口。出版不久,就受到了以政府官员和相关学者为主的读者群体的好评。 以十八洞村为代表的中国村落在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引领下发生的蝶变,正在被更多的人看见。 更重要的是,书籍承载的中国扶贫理念和人权观让许多埃及读者耳目一新、如获至宝。习近平总书记从我国国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生存权和发展权是首要的基本人权”,深刻揭示了中国人权事业不断发展进步的真谛与奥秘。贫穷是实现人权的最大障碍,发展是推动我国人权事业进步的发力点。书中真实记录的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一场场山乡巨变,正是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的生动注解。 湖南人民出版社相关负责人透露,《乡村国是》的英文版和俄文版已经在出版进度当中,预计将于2023年上半年出版。此外,蒙古语、白俄罗斯语、哈萨克斯坦语等其他语种的出版计划也正在制定当中。目前,出版社还在陆续接到许多国外出版社的邮件询问是否有出版其他语种的计划。 趁热打铁,埃及希克迈特文化投资公司又与湖南人民出版社签下了《社会保障与减贫发展》的海外出版合同,预计今年年底出版。这本23万字的书籍系统阐释了社会保障在扶贫减贫过程特别是脱贫攻坚中的作用,制度创新的重点,前瞻性地提出了发展型的社会保障制度问题。 此外,《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的英文版本将于今年年底或明年第一季度出版。 “这几年,我们国家的国际地位越来越高,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但是我们的话语权依然不够。”纪红建说,受此次对外出版的启发,他的选题也因此要更有全球视野。“我希望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见证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同时,也希望我们的书写能为建设美好的世界与进步的时代提供一份中国方案。” …

丝路审美文化高级研修班(第5期)在兰州大学举行
2 years, 8 months ago

丝路审美文化高级研修班(第5期)在兰州大学举行

China Daily  

2022年7月11日至14日,由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丝路审美文化中外互通问题研究”课题组与兰州大学文学院共同主办的“丝路审美文化高级研修班(第5期)暨兰州大学2022年‘国际课程与实践周’和‘暑期学校’”系列讲座在线上成功举行。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天津大学、香港大学、澳门大学、兰州大学和比利时鲁汶大学、安特卫普大学、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国立东方大学和美国萨凡纳艺术与设计学院等100多所国内外大学、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和青年学生,共3000余人次参加了本次系列讲座。 网络会议现场 开幕式上,课题组首席专家张进教授介绍了本次系列活动议程安排。兰州大学文学院院长李利芳教授在致辞中认为,以丝路审美文化为特色的研究方向高度契合学院基于中国语言文学、艺术学理论和中文国际教育三大学科融合发展、优势互补的办学思路,并为人才培养搭建起高端平台。文学院副院长郭茂全教授表示“丝路审美文化高级研修班”为国内外专家学者的交流创设了良好契机,已经成为兰州大学学术交流的重要品牌之一。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校长张政文教授作了题为“历史的方法与谱系的方法”专题讲座。张政文在跨文明比较研究的宏阔视野下,在文史哲、教科文、中西学会通的基础上,从“方法与阐释”“历史与谱系”“历史的方法与谱系的方法的区别与联系”三个维度,对论题做了深入浅出的剖析。上海交通大学叶舒宪教授作了题为“新文科方法论:四重证据法——天熊与上古史”的专题讲座。叶舒宪集中讨论了“四重证据法”的形成过程,在回顾学术史的基础上,对四重证据法在探索新文科方法论的经验加以总结,阐明其在中国本土文化理论体系建构过程中的引领意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副所长丁国旗研究员作了题为“中外美学关键范畴互释互训研究”的专题讲座,他从阐释学维度解析文本的整体性意义,在坚持必须面对“文本”这一基本前提下,从“对象性”关系的建立、庖丁解牛的实践、诗与绘画的界限三个维度,详细论述了获得文本“整体性意义”的根本途径。四川大学社会科学研究处处长傅其林教授作了题为“东欧马克思主义美学文献整理与研究”的专题讲座,主要介绍了由其担任首席专家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东欧马克思主义美学文献整理与研究”的进展情况,分享了项目推动、国际性学术活动组织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经验。 网络会议现场 比利时鲁汶大学、安特卫普大学彭静莲教授(Ching Lin PANG)基于21世纪数字丝绸之路的现实语境,在跨文化研究的视野中,围绕“The Digital Turn in Anthropology: Understanding Digital Anthropology”主题,作了四场系列讲座。美国萨凡纳艺术与设计学院Sara Sterling教授作了题为“Practicing Design and Anthropology in the Digital Era: Weddings in China”的专题讲座。她在中西文化融通比较的视野下探析中国婚姻习俗的历史演变,从服饰、礼仪和实践活动的纵向变迁透视社会心理和历史文化的深层结构,为丝路审美文化研究提供了典型案例分析和方法论启示。 项目组首席专家张进作了题为“丝路审美文化阐释学的主题、维度和视域”的专题讲座。他认为,丝路审美文化研究本质上是一种“阐发和生产意义”的阐释学研究,由物质、图像、文学、活态和创意等类型构成的丝路审美文化的多样性存在,需要我们擘画一种“多模态阐释学”(Multimodal Hermeneutics)或“事件阐释学”(Evential Hermeneutics),对丝路审美文化阐释学的基本议题做出系统深入的阐发,构建丝路审美共同体以辅翼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工程。此外,兰州大学文艺学专业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围绕“丝路审美文化”主题举办了青年圆桌会议,从理论探索和案例分析等多角度展开了专题研讨。 网络会议现场 闭幕式上,彭静莲教授认为,此次为期四天的讲座和研讨话题前沿、内容充实、学者众多,体现了跨学科、跨文化、跨语际、跨领域协同创新的鲜明特色。张进教授认为本次系列讲座取得了重要而丰硕的研讨成果,各位专家的讲座主题关系到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新文科建设以及人文学术创新发展的命脉和全局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引领意义,也将我们的丝路审美文化高级研修班推向了新的高度、深度和广度。 中国日报甘肃记者站 【责任编辑:舒靓】

第19届中国日报社“21世纪杯”全国中小学生英语演讲大会/比赛河南地区决选/赛圆满落幕
3 years, 9 months ago

第19届中国日报社“21世纪杯”全国中小学生英语演讲大会/比赛河南地区决选/赛圆满落幕

China Daily  

6月13日,第19届中国日报社“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大会河南地区初中组、小学组决选暨高中、初中、小学组颁奖典礼在郑州市回民初级中学圆满落幕。本届活动共覆盖全省近三百所学校,参与选手达一万余名,来自全省各地区135名选手参与颁奖典礼。 经过激烈角逐,来自郑州市第十一中学的胡瑞佳、郑州外国语学校的杨舒越、刘若琪分别荣获高中组冠、亚、季军;来自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外国语学校的李泽同、河南建业外国语中学的王紫懿、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外国语学校的刘译优分别荣获初中组冠、亚、季军;来自郑州市中原区伏牛路小学的曹时瑜,新乡市新区小学的李佳音、王梓淳分别荣获小高组冠、亚、季军;来自郑州市实验小学的苏子淳、郑州贝斯特外语小学的秦奕阳、平顶山枫叶国际学校的孙蕾浚分别荣获小低组冠、亚、季军。同时,根据全国项目组规定,是日选出14名选手代表河南参加高中组、初中组、小学组全国半/总决赛/选。 河南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副处长李芳(左一)、中国日报河南记者站站长史宝银(右一)为冠军颁奖 丁友明 摄 郑州市管城区教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喜红(左一),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院长张梦教授(右一)为亚军颁奖 丁友明 摄 郑州市回民初级中学校长齐伟于决选开幕式上致辞,他首先代表学校全体师生对出席本届大会的评委、选手、老师表示热烈地欢迎,希望各位选手能以高超的英语素养展现出自己的才华,以出色的演讲展现出自己的潜能,以娴熟的临场发挥展现出自己的睿智,并预祝本次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本届“21世纪杯”演讲主题关照时事,初中组以“Saving food, saving the world”为主题,请选手们分享他们对“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一社会风尚的理解;小学高年级组主题“In my eye,______is the bravest person”以榜样为鉴,鼓励青少年在逆境中永不退缩;小学低年级组“My favorite festival”以节日为主题,让青少年分享童年的快乐点滴。选手们旁征博引、侃侃而谈,阐述各自观点,从容应对评委们的问题。他们用流利的语言、深入的见解、优雅的风度赢得了在场评委及观众的阵阵掌声。 初中组选手演讲 丁友明 摄 小高组选手演讲 丁友明 摄 小低组选手演讲 丁友明 摄 为保持选拔的学术水平,本次河南地区决选初中组、小学组邀请到了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院长张梦教授,郑州西亚斯学院外语学院英语教研室主任、郑州西亚斯学院英语演讲队负责人张爽副教授,郑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英语教研员陶继红,全国基础外语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培训专家、郑州市第十一中学英语学科组长谷战峰,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教学研究室英语教研员李艳霞,河南省级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郑州外国语中学教师蔡晗,河南省名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二七区教育教学研究室英语教研员张兴锋等担任评委。 是日下午,中国日报河南记者站站长史宝银,河南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副处长李芳,郑州市管城区教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喜红,郑州市回民初级中学校长齐伟,中国日报社二十一世纪报社河南办事处主任、第19届中国日报社“21世纪杯”全国中小学生英语演讲比赛河南地区项目组主任杜琛及本次决选的评委出席颁奖典礼并为获奖选手颁奖。 颁奖典礼中,张爽副教授在点评中指出,选手们能有效把握演讲的核心,呈现出一场情绪饱满、语言流利、内容丰富的演讲,但现场问答环节从侧面反映出少部分选手在问题的理解力及深度方面仍有提升的空间。她希望通过本次活动,各位选手能够从中吸取经验、相互学习、再接再厉,明年继续活跃在演讲比赛的舞台上。 郑州西亚斯学院外语学院英语教研室主任张爽副教授点评 丁友明 摄 中国日报社二十一世纪报社河南办事处主任、第19届中国日报社“21世纪杯”全国中小学生英语演讲比赛河南地区项目组主任杜琛在致辞中对所有获奖选手及晋级全国半/总决赛/选的选手们表示衷心的祝贺。他表示,“21世纪杯”是培育中国青少年主流核心价值观的训练营、打造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的前沿阵线,本届演讲主题旨在通过引导青少年对国际国内局势的思考,培养青少年的家国情怀、激发使命担当。选手们在舞台上的表现充分体现了青少年一代积极表达自我、与世界平等对话的自信与底气。 中国日报社二十一世纪报社河南办事处主任、第19届中国日报社“21世纪杯”全国中小学生英语演讲比赛河南地区项目组主任杜琛致辞 丁友明 摄 郑州市回民初级中学校长齐伟在致辞中表示,感谢各位选手的努力付出,让所有人拥有了一次幸福的体验。英语作为一种世界通用的交际工具,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具备扎实的英语功底、能够熟练地应用英语、构建丰富的国际理解力,是时代对当代学生的召唤。本次活动是对各位选手英语学习水平和学习成效的一次精彩展示,也将是人生历程中的一段难忘记忆,希望同学们以后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英语学习当中,在知识的海洋中感受英语、应用英语、享受英语。 郑州市回民初级中学校长齐伟致辞 丁友明 摄 河南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副处长李芳在致辞中向获奖选手们表示祝贺。她指出,对选手们来说,今日的舞台是一个开始,衷心希望中国日报社“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后续能够更好地发挥桥梁作用,积极引导中国青少年们展现青春风采,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河南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副处长李芳致辞 丁友明 摄 据悉,中国日报社“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创办于1996年,由中国日报社主办、21世纪英语教育传媒承办,是每年5月份在英国伦敦举行的国际公共英语演讲比赛(IPSC)的中国区选拔赛,现已成为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和英语学习者的一个国际化、专业性的学习交流平台,得到了业内的广泛认可,同时也是教育部2020至2021学年批准举办的35项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之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刘欣、王冠,外交部著名翻译孙宁、张璐、张京等均曾作为赛事的优秀获奖选手,并代表中国参加国际比赛且荣获大奖。 作为此次演讲大会的承办学校,郑州市回民初级中学(原管城回中)是郑州市管城回族区政府重点支持的一所公办学校。长期以来,学校牢牢把握正确办学方向和育人导向,发挥学校课程育人和教师主导的作用,加快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不断践行“美好教育”,以教育教学为中心,建构卓越课程、整合教育资源,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和发展力,从而形成“美好回中”全面育人的优良氛围。学校是郑州市首批“新优质初中”学校,管城区唯一的“西安交通大学少年班”资格推荐学校,是郑州市为数极少的每周开设英语外教课的学校,是“郑州一中”“郑州7中”“郑州11中”“郑州47中”“郑州106高中”优质生源基地学校、管城区回民中学教育共同体主体校、“郑州市新优质学校发展共同体”成员校和“河南省初中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单位。为了进一步夯实学科基础,提升知识运用能力,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学校实现了语数外三个学科的教师单人单班,确保教师备课、辅导充分,从而保证学生学习效果。同时,通过常态化邀请省、市教研员参与学科教研,以展示课、听评课、教学研讨等形式进行针对性的诊断指导,力争实现“教的有效”的内涵提升目标。(中国日报河南记者站)

遇见美好 HMS为全球HUAWEI P40系列用户带来超凡体验
5 years ago

遇见美好 HMS为全球HUAWEI P40系列用户带来超凡体验

China Daily  

华为于3月26日宣布推出年度影像旗舰P40系列,诠释科技与美学融合的新典范。P40家族不仅包含P40和P40 Pro,还有新成员P40 Pro+,让美好的相遇接二连三。 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发布HUAWEI P40系列 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表示:“P系列创立之初的理想,就是把美学和摄影带给大众消费者,既是艺术高地,也是科技巅峰。从光学品质优越的徕卡镜头、感光元件,到引领未来的芯片、XD Fusion图像引擎,P40系列以全时段全焦段超清影像,创时代先机。”同时,P40系列全面搭载HMS(Huawei Mobile Services),为用户带来更智慧、更便捷、更丰富、更安全的移动终端超凡体验,遇见美好数字生活。 华为面向全球打造HMS生态,HMS 应用也加速在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上线,为P40系列等华为终端用户带来超凡体验。P40系列作为全面搭载HMS的最新旗舰,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用户不仅能通过华为应用市场(AppGallery)下载使用丰富的“全球化+本地化”创新应用,还可以尽享华为云空间、华为主题、华为智慧助手、华为浏览器等带来的数字生活体验,随着华为视频、华为音乐、华为阅读在全球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上线,用户还能通过P40系列手机欣赏到丰富的影音娱乐数字内容。 联合全球伙伴加速上线HMS内容类应用 影音娱乐体验一步尝鲜 目前,HMS生态构筑不断加速,HMS应用也为全球用户提供了丰富的体验,月活用户数已超过4亿。除了华为应用市场、华为云空间、华为主题、华为智慧助手、华为浏览器等已在全球上线的应用之外,随着P40系列的发布,在中国市场已经非常成熟的华为视频、华为音乐、华为阅读等内容类应用,也不断加速在全球上线的步伐,华为视频已在全球26个国家和地区上线,华为音乐上线也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包括P40系列在内的华为终端用户已经可以使用这些内容类HMS应用。华为正通过持续丰富的HMS内容生态构建海量优质内容平台,以高品质音视频为全球用户带来精品视听体验,满足用户多样化的影音娱乐需求。 华为视频已与BBC达成合作,第一时间为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用户带来BBC News优质的新闻视频,且未来还将为用户提供更多BBC Studios的高品质剧集和纪录片。此前,华为视频已经与环球、派拉蒙、Sony、Discovery等好莱坞知名影视公司和精品内容合作伙伴深入合作。随着全球不同区域版本上线,还与德国ZDF、西班牙Filmin、俄罗斯Megogo、中东H+、亚太Dimsum等优质区域合作伙伴,共同为用户带来“全球化+本地化”的视频内容。 华为视频联合BBC News、FilmBox、STINGRAY、DailyMotion、Toongoggle、The Explorers、TVB为全球用户提供丰富多彩的特色专区频道,涵盖新闻、影视、音乐、娱乐、儿童和自然等多种品类;在欧洲,华为视频联合Rakuten TV、Megogo、ZDF等伙伴为欧洲用户提供本地顶级的影视内容专区;中东和北非地区用户可以通过华为视频与H+打造的阿拉伯语专区观看本地化优质的内容;同时,华为视频还联合芒果TV和Dimsum,为亚太地区提供中文特色内容专区。 华为音乐已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上线,为包括中国和欧洲、拉美、中东、非洲等区域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用户提供高品质、一站式的音乐订阅服务,并携手华纳、环球、索尼音乐等全球伙伴打造千万级曲库,通过无损音乐和Hi-Res高解析度音乐打造超凡音频体验,还为全球用户带来独有的华为Histen音效立体环绕式悦听享受。 华为阅读也加速打造全球化数字阅读平台,伴随P40系列上市为中国、西班牙、马来西亚等国家的用户带来多语言的优质读物,并提供贴心的护眼模式和夜间模式,为用户带来更舒适的数字阅读体验。 HUAWEI P40系列延续P系列手机创立之初的理想,继续将现代美学典范带给消费者。伴随P40系列发布的创新全景主题同样展示了独特的美学创造力,以360度环视体验和百变交互动效打造沉浸式视觉体验,联合全球艺术家带来多种形式的精美主题内容,以创意表达个体调性,打造独具风格的手机主题形态。华为主题汇聚全球艺术家、设计师及内容品牌,为全球用户提供个性化风格服务,引领时尚前沿风潮。 在基础体验方面,P40系列用户能够通过华为云空间的云备份功能实现轻松换机,并可实现跨终端的一致体验。云备份可实现手机数据自动备份,将备份过的内容一键轻松迁移到新设备中,严格保障用户个人数据安全。同时,华为云空间支持照片、视频、联系人、浏览器书签、日历提醒等18项数据的备份,并能够通过数据同步确保重要数据在同一帐号的华为设备上保持实时更新,让用户更安全、便捷地管理数据。伴随P40系列上市,云空间中的“查找我的手机”功能也将为全球更多用户提供服务。 华为会员中心也随着P40系列发布加速在全球上线,为更多国家和地区的用户提供智慧、贴心的专属会员服务,并向全球不同区域用户赠送不同的新机礼包。用户只需注册华为帐号即可在会员中心领取一系列尊享权益,包括HMS应用优质权益及第三方应用福利,开启P40系列美好数字生活。同时,会员中心为26个国家和地区的用户推出“Rewards”特别福利计划,用户在华为应用市场下载指定应用即可获得相应福利,享受高品质会员权益。 全球应用加速上架 华为应用市场打造P40系列数字生活新体验 除了发布会上重点介绍的华为主题、华为视频等HMS 应用,HUAWEI P40系列还通过华为应用市场持续为用户带来全球开发者和合作伙伴的创新应用及服务,打造数字生活超凡体验。 作为全球前三大应用市场,华为应用市场为P40系列用户提供新闻阅读、社交通讯、影音娱乐、购物比价、拍摄美化、实用工具等18个类别的“全球化+本地化”应用,包括发布会现场介绍的英国领先新闻服务提供商News UK(英国新闻集团)旗下的The Times、talkSPORT、The Sun等旗舰应用,欧洲本地搜索引擎应用Qwant,以及《Game of Thrones Beyond the Wall》等知名手游。发布会现场还宣布,《Game of Thrones Beyond the Wall》将于4月3日起在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华为应用市场上架,欢迎全球剧迷下载体验精彩的剧情故事。 华为应用市场秉承全球化一致体验和本地化特色并重,不仅精选上架了欧洲、拉美、亚太、中东、非洲等多区域热门流行应用及服务,还能更智慧地根据位置或国家切换做本地应用推荐,把最受欢迎的应用、最适合的应用推荐给P40系列用户。全球越来越多开发者和合作伙伴正在加速将应用上架到华为应用市场,共同为全球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创新应用体验。 目前,华为全球注册开发者已超过130万,接入HMS Core的应用数量超过5.5万款。华为将继续在全球范围内扶持各领域的本地化创新应用和服务,携手伙伴和开发者将更多创新的、流行的、可信的应用带给P40系列等华为终端用户。 智慧全场景交互 数字服务再创新 伴随HUAWEI P40系列发布,HMS生态为全球用户带来多元化的数字服务,以“原生应用+快应用+快服务”的全场景数字服务布局带来智慧、便捷的终端使用体验,以出色的终端协同能力为用户带来更多可能,遇见更美好的数字生活。 目前,用户可以在华为应用市场下载使用精选的、丰富的全球化及本地化应用,满足数字生活需求,华为应用市场推出的快应用也已在全球范围内陆续上线,带来“无需安装、即点即用”的创新体验,在5G时代为消费者提供更便捷高效的轻量化应用选择。 同时,华为快服务智慧平台((HUAWEI Ability Gallery)还能将开发者及合作伙伴的优质服务分发至华为手机负一屏等便捷入口,并能够根据不同场景智慧化推荐用户可能需要的服务,实现原子化服务智慧找人。例如,用户不仅能在华为应用市场下载News UK旗下的talkSPORT、The Sun等旗舰应用,还能通过华为手机负一屏的快捷服务、智慧服务、新闻资讯等版块更便捷地享受各个应用带来的即时新闻服务,第一时间获取热门新闻资讯。 余承东表示:“华为将继续开发芯-端-云等全场景能力,我们希望与全球开发者和合作伙伴加快建设HMS生态,共赢5G新未来,为用户创造更美好的智慧生活体验。” …

2017-2019流行语句句戳心,英文版超全整理来啦
5 years, 3 months ago

2017-2019流行语句句戳心,英文版超全整理来啦

China Daily  

话说,转眼就到年底,时光悄悄溜走,2019年也只剩下几天了。 不少小伙伴们开始扪心自问:这一年我究竟做了什么?我是不是又进步了?接下来的2020年flag还要立起来~~ 最近,#2017到2019的对比#挑战突然火了! 玩儿法很简单,左手放出2017年的照片,右手晒出2019年的照片,两张放在一起的对比照,大家一目了然~ 正当大家都在感叹时光流逝之时,#2017和2019网络流行语对比#也随之火上了热搜。2017年,“奔三”只是一个“扎心了”的话题;2019年,“奔三”真的进入倒计时。 如今,一波新鲜流行语已上线,两年前你最爱用的话,如今着实有了年代感。新词替旧词,换成英文你都会说吗? 扎心了 2017,扎心扎到心坎上,这种被刺痛的感觉,英文可以用sting,例:His words stung her.(他的话刺痛了她。)“扎心了,老铁”英文可以说:My heart was pricked, Laotie.当然,表示“使痛心”、“使受伤”,形容被别人深深伤害到,还可以用大家最熟悉的hurt。表示“触及要害”、“刺到痛处”,还可以用cut sb to the quick来表达,如:Your heartless comments cut me to the quick.(你那番无心的话深深刺痛到了我。) 太难了 2019,我太难了!生活中处处可能会碰上难处,英文up against something表示碰上(麻烦),如:I am up against some serious problems.(我碰上一些很难办的事儿。)面对压力山大的挑战,或许也会疲惫不堪,十分糟糕,英文就是be the worse for wear。如:You were the worse for wear last night.(你昨晚看上去整个人都不好了。)而表示自己被难倒了,还可以说be stumped,如:I'm completely stumped.(我完全被难倒了。) 打call 2017,大家还在疯狂打call(beat a call),原本它表示为了台上爱豆呼喊、挥动荧光棒的喝彩,到生活中泛指对某人的喜爱与应援,打call引申为“为……欢呼”,英文还可以说to cheer for/on someone。 夸夸群 2019, 神仙操作“夸夸群”,在群里,无论发什么都会收到别人的夸奖和赞扬,心情不好的时候也能收到安慰。为周围的人送上赞美之词,英文可以选用out …

2017-2019流行语句句戳心,英文版超全整理来啦
5 years, 3 months ago

2017-2019流行语句句戳心,英文版超全整理来啦

China Daily  

话说,转眼就到年底,时光悄悄溜走,2019年也只剩下几天了。 不少小伙伴们开始扪心自问:这一年我究竟做了什么?我是不是又进步了?接下来的2020年flag还要立起来~~ 最近,#2017到2019的对比#挑战突然火了! 玩儿法很简单,左手放出2017年的照片,右手晒出2019年的照片,两张放在一起的对比照,大家一目了然~ 正当大家都在感叹时光流逝之时,#2017和2019网络流行语对比#也随之火上了热搜。2017年,“奔三”只是一个“扎心了”的话题;2019年,“奔三”真的进入倒计时。 如今,一波新鲜流行语已上线,两年前你最爱用的话,如今着实有了年代感。新词替旧词,换成英文你都会说吗? 扎心了 2017,扎心扎到心坎上,这种被刺痛的感觉,英文可以用sting,例:His words stung her.(他的话刺痛了她。)“扎心了,老铁”英文可以说:My heart was pricked, Laotie.当然,表示“使痛心”、“使受伤”,形容被别人深深伤害到,还可以用大家最熟悉的hurt。表示“触及要害”、“刺到痛处”,还可以用cut sb to the quick来表达,如:Your heartless comments cut me to the quick.(你那番无心的话深深刺痛到了我。) 太难了 2019,我太难了!生活中处处可能会碰上难处,英文up against something表示碰上(麻烦),如:I am up against some serious problems.(我碰上一些很难办的事儿。)面对压力山大的挑战,或许也会疲惫不堪,十分糟糕,英文就是be the worse for wear。如:You were the worse for wear last night.(你昨晚看上去整个人都不好了。)而表示自己被难倒了,还可以说be stumped,如:I'm completely stumped.(我完全被难倒了。) 打call 2017,大家还在疯狂打call(beat a call),原本它表示为了台上爱豆呼喊、挥动荧光棒的喝彩,到生活中泛指对某人的喜爱与应援,打call引申为“为……欢呼”,英文还可以说to cheer for/on someone。 夸夸群 2019, 神仙操作“夸夸群”,在群里,无论发什么都会收到别人的夸奖和赞扬,心情不好的时候也能收到安慰。为周围的人送上赞美之词,英文可以选用out …

斑马为何要过马路?在美国和英国有关驾驶的语言
8 years, 1 month ago

斑马为何要过马路?在美国和英国有关驾驶的语言

China Daily  

在英国,在不远的过去,任何人坐上汽车驾驶位,拧开点火开关,拉上安全带就可以开车上路了。而在此之前无需任何考试。感谢1934年通过的《道路交通法案》(Road Traffic Act 1934),英国引入驾驶员考试,强制所有新司机都需通过考试才可上路。 而在美国,进展就更慢一点。芝加哥和纽约城自1899年以来就推出驾驶员考试,但经过一些时间其他州开始效仿,直到1959年南达科塔成为最后一个引入驾驶员考试的州。 随着道路增长、拓宽,汽车需求量激增,获得驾照的司机人数也有所增加,那么,有关驾驶的语言也必然变得更加标准化——但在英国和美国却有非常不同的方式。 结果呢? 英美两国用完全不同的单词指代同样的或近似的驾驶相关概念,这不仅仅是美国司机考的是 license ,而英国司机获得的是 licence——小编切以为驾照一词的英式单词更具诗意,美式单词更高效。 有人或许知道些基本的差异,如 bonnet = hood(引擎盖); boot = trunk(行李箱); petrol = gasoline(汽油)。但还有一些不同就未必知道了。 Zebra Crossing 和 Crosswalk 如果一个美国人首次听到 zebra crossing,他很有可能以为真有斑马在英国大地上出没,不时地穿越道路并阻碍交通,因此才需要特别指出有“斑马出没”,就如同设置"deer crossing / 有鹿出没"的标志似的。但实际上,这在英国是指地面上标有宽阔的白色条纹,表示车辆必须避让行人的区域。 Crosswalk 一词显示出美国人喜欢将多个词汇结合成一个的嗜好,它没有太多的视觉引发效果,更为清楚地指代行人可以安全穿越马路的区域,即人行横道。当然,如果你不怕费时间,可以完整说出 pedestrian crossing。其中的词汇 pedestrian 源于古典拉丁语,意为“going on foot”,其原始含义是个形容词,意为“dull”。 Roundabout 与 Traffic Circle 在美国某些地区,人们也会使用单词 roundabout。环岛或许是一些新手司机们的噩梦。然而,roundabout 一词最初源于英国,目前也主要在英国使用。 在英国,我们还要再说明一点:a roundabout 还可以指游乐场和嬉戏地的 a merry-go-round(猜出来了吗?是旋转木马!)。所以你看,这个词到底是有趣的还是可怕的? Slip-road 与 On-/Off-ramp 或 Ramp 交流道匝道出口/入口 说到有趣,现在谈到的单词怕是。。。都没什么趣味。这些匝道的曲线不仅让你开车时兴许有些胃不舒服,还要精确掌握这些出入口的位置。 美国人会把这种引导驶入或驶出高速路的小路称为 ramp,通常加上 …

斑马为何要过马路?在美国和英国有关驾驶的语言
8 years, 1 month ago

斑马为何要过马路?在美国和英国有关驾驶的语言

China Daily  

在英国,在不远的过去,任何人坐上汽车驾驶位,拧开点火开关,拉上安全带就可以开车上路了。而在此之前无需任何考试。感谢1934年通过的《道路交通法案》(Road Traffic Act 1934),英国引入驾驶员考试,强制所有新司机都需通过考试才可上路。 而在美国,进展就更慢一点。芝加哥和纽约城自1899年以来就推出驾驶员考试,但经过一些时间其他州开始效仿,直到1959年南达科塔成为最后一个引入驾驶员考试的州。 随着道路增长、拓宽,汽车需求量激增,获得驾照的司机人数也有所增加,那么,有关驾驶的语言也必然变得更加标准化——但在英国和美国却有非常不同的方式。 结果呢? 英美两国用完全不同的单词指代同样的或近似的驾驶相关概念,这不仅仅是美国司机考的是 license ,而英国司机获得的是 licence——小编切以为驾照一词的英式单词更具诗意,美式单词更高效。 有人或许知道些基本的差异,如 bonnet = hood(引擎盖); boot = trunk(行李箱); petrol = gasoline(汽油)。但还有一些不同就未必知道了。 Zebra Crossing 和 Crosswalk 如果一个美国人首次听到 zebra crossing,他很有可能以为真有斑马在英国大地上出没,不时地穿越道路并阻碍交通,因此才需要特别指出有“斑马出没”,就如同设置"deer crossing / 有鹿出没"的标志似的。但实际上,这在英国是指地面上标有宽阔的白色条纹,表示车辆必须避让行人的区域。 Crosswalk 一词显示出美国人喜欢将多个词汇结合成一个的嗜好,它没有太多的视觉引发效果,更为清楚地指代行人可以安全穿越马路的区域,即人行横道。当然,如果你不怕费时间,可以完整说出 pedestrian crossing。其中的词汇 pedestrian 源于古典拉丁语,意为“going on foot”,其原始含义是个形容词,意为“dull”。 Roundabout 与 Traffic Circle 在美国某些地区,人们也会使用单词 roundabout。环岛或许是一些新手司机们的噩梦。然而,roundabout 一词最初源于英国,目前也主要在英国使用。 在英国,我们还要再说明一点:a roundabout 还可以指游乐场和嬉戏地的 a merry-go-round(猜出来了吗?是旋转木马!)。所以你看,这个词到底是有趣的还是可怕的? Slip-road 与 On-/Off-ramp 或 Ramp 交流道匝道出口/入口 说到有趣,现在谈到的单词怕是。。。都没什么趣味。这些匝道的曲线不仅让你开车时兴许有些胃不舒服,还要精确掌握这些出入口的位置。 美国人会把这种引导驶入或驶出高速路的小路称为 ramp,通常加上 …

一周热词榜(5.21-27)[5]-27)
8 years, 10 months ago

一周热词榜(5.21-27)[5]-27)

China Daily  

5.创意毕业照 creative/innovative graduation photos 请看例句: Graduation season is drawing near and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are racking their brains trying to come up with creative ideas for their graduation photos. 临近毕业季,我国大学生正想方设法地试图为毕业照想出创意。 随着毕业临近,中规中矩的毕业照已越来越少,拍出一组富有创意的毕业照,留住大学生活的美好回忆,俨然成为当下高校毕业生的新时尚。网上甚至出现了《27种毕业照创意拍摄全攻略》,比如基本篇、小清新篇、文艺篇、抛帽子篇、几何图形篇、字母篇、学习场景篇、跳跃篇、奔跑篇、借位篇、反串篇。值得一提的是,如今这些毕业照除了服装另类、创意独特外,不少学生甚至动用"无人机"航拍设备,从"高空视角"拍摄出不同角度的创意毕业照。 比如,湖南中南大学官方微博日前晒出的一组"史上最阳刚毕业照",引来赞声一片,主人公清一色都是男生,身着正装的他们尽显英姿飒爽。云南师范大学地理科专业同学以草地为背景,航拍了一组"绿色地球"创意毕业照。 华东交通大学心理素质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舒曼认为,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再加上大学生自身的模仿创造能力,使得他们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拍毕业照是充满仪式感的生活事件",舒曼说,毕业照作为一种信息载体,一直是毕业季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拍摄创意毕业照,除了记录美好的校园回忆,也是当代年轻人彰显自我个性风采和表达情感的方式。不过也有专家表示,拍创意毕业照应防止过分追求搞怪的低俗化。 毕业典礼 commencement/graduation ceremony 毕业旅行 graduation trip 毕业鉴定 graduation appraisal 散伙饭 farewell dinner 学位服 academic dress 方帽长袍 cap and gown 学位证书 diploma 毕业班纪念册 class book 毕业论文 graduation dissertation/thesis …

一周热词榜(5.21-27)[5]-27)
8 years, 10 months ago

一周热词榜(5.21-27)[5]-27)

China Daily  

5.创意毕业照 creative/innovative graduation photos 请看例句: Graduation season is drawing near and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are racking their brains trying to come up with creative ideas for their graduation photos. 临近毕业季,我国大学生正想方设法地试图为毕业照想出创意。 随着毕业临近,中规中矩的毕业照已越来越少,拍出一组富有创意的毕业照,留住大学生活的美好回忆,俨然成为当下高校毕业生的新时尚。网上甚至出现了《27种毕业照创意拍摄全攻略》,比如基本篇、小清新篇、文艺篇、抛帽子篇、几何图形篇、字母篇、学习场景篇、跳跃篇、奔跑篇、借位篇、反串篇。值得一提的是,如今这些毕业照除了服装另类、创意独特外,不少学生甚至动用"无人机"航拍设备,从"高空视角"拍摄出不同角度的创意毕业照。 比如,湖南中南大学官方微博日前晒出的一组"史上最阳刚毕业照",引来赞声一片,主人公清一色都是男生,身着正装的他们尽显英姿飒爽。云南师范大学地理科专业同学以草地为背景,航拍了一组"绿色地球"创意毕业照。 华东交通大学心理素质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舒曼认为,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再加上大学生自身的模仿创造能力,使得他们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拍毕业照是充满仪式感的生活事件",舒曼说,毕业照作为一种信息载体,一直是毕业季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拍摄创意毕业照,除了记录美好的校园回忆,也是当代年轻人彰显自我个性风采和表达情感的方式。不过也有专家表示,拍创意毕业照应防止过分追求搞怪的低俗化。 毕业典礼 commencement/graduation ceremony 毕业旅行 graduation trip 毕业鉴定 graduation appraisal 散伙饭 farewell dinner 学位服 academic dress 方帽长袍 cap and gown 学位证书 diploma 毕业班纪念册 class book 毕业论文 graduation dissertation/thesis …

《留学日记》:远方的家
10 years, 3 months ago

《留学日记》:远方的家

China Daily  

英格兰的冬夜,来的特别早。 英格兰的冬夜,来的特别早。 从灯火通明的教学楼出来,发胀的脑袋上顶着乌云,酸疼的肩膀吊着沉重的书包,夹在浩荡的人群里,路灯下升起吞吐出雾气。顺着泥泞的小道走回宿舍,瞥见远处楼房的万家灯火,搓着手,竟然也飞奔向那栋楼,关上电梯门,才长舒一口气:“到家了”。 背井离乡,最难得的就是归属感。在难过的时期,去伦敦见旧友,她说的一句话,让我感慨万分。旧友是一个美丽端庄的名校女学霸,虽长我一年,但从本科时代起就聊的天南海北,十分投机。“以后存活在我记忆里的伦敦,不是游客眼里标志性的大本钟,不是圣保罗,不是塔桥,也不是伦敦眼,而是那个转角就到St. Pancras 车站。在别人眼中,它只是欧洲之星的出发和到达的platform,但它给我家的念想。看到它就知道自己马上到家了。” 和所有留学生一样,从陌生到熟悉,在英格兰中部这片大雾弥漫的湿润土地上,静静看着时间的变化。 时间是诡谲的云和雨,是暖阳下的红砖绿草,是锅里微冒白气的葱花,也是深夜那盏孤独的床头灯。于是你经历的,是那些琐碎得再也不能琐碎的日子。 买米买菜,手被塑料袋割的生疼;看书看文,不懂也要揉揉眼继续读;想家人想朋友,点开手机里那个熟悉的对话框,犹豫好久最后还是关上;深夜说早安,电话的两端一起升起袅袅咖啡香;听不懂说不出,连窗口的尖顶教堂都在傍晚的尘雾中面目狰狞。 还有什么呢? 还有很多,数都数不清。那些骄傲、委屈、难过、欣喜、害怕,都在时间的大缸慢慢发酵,足够你在惊醒的午夜慢慢咀嚼。 而你面对的,是那个瓢泼大雨的午后,慢慢吞下一切怨言,义无反顾长大的自己。 八千公里的决然飞行,八个小时的静数天明。那个哭着上飞机的女孩哪去了? 她变得报喜不报忧,天塌下来自己扛;她从喜欢倾诉,变成喜欢倾听;她每天给自己一个淡妆,从容地翻开书本;她收拾房间,干净整齐,没课的下午给自己煲一锅汤。她越来越喜欢自己了。原来之前所面对的那些矫情,都是不堪一击的纸老虎。 原来我们在偌大的时间中那么渺小,能做的也只有尽量生活下去。于是,行走、阅读、新朋友、年轻的心可以在地球的另外一端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扛起脚架,背起行囊,在约克午夜转角咖啡店起雾的玻璃上写下思念的名字,在伦敦塔桥下许愿池丢一枚硬币,在伯明翰的车站看人潮汹涌,在布里斯托大桥下采一株叶子。努力踏遍这个国家的每一个角落,努力不让从前的自己失望。 终于有一天,寒风刺骨的周日傍晚,从火车站出来,萧瑟的风中略带朗姆酒香的咖啡,往前走一个路口,过三个路灯,是那幢点点暖灯的高楼。忘记旅行的劳累,脚步不停,几乎是跑过去,跑过骄傲,跑过欣喜,跑过委屈,跑过reception,跑过走廊,掏出钥匙转两圈,长舒一口气, “终于到家了”。 (责编:尚清) 本文不代表BBC的立场和观点。网友如要发表评论,或向《留学日记》联系投稿,请使用下表:

《留学日记》:远方的家
10 years, 3 months ago

《留学日记》:远方的家

China Daily  

英格兰的冬夜,来的特别早。 英格兰的冬夜,来的特别早。 从灯火通明的教学楼出来,发胀的脑袋上顶着乌云,酸疼的肩膀吊着沉重的书包,夹在浩荡的人群里,路灯下升起吞吐出雾气。顺着泥泞的小道走回宿舍,瞥见远处楼房的万家灯火,搓着手,竟然也飞奔向那栋楼,关上电梯门,才长舒一口气:“到家了”。 背井离乡,最难得的就是归属感。在难过的时期,去伦敦见旧友,她说的一句话,让我感慨万分。旧友是一个美丽端庄的名校女学霸,虽长我一年,但从本科时代起就聊的天南海北,十分投机。“以后存活在我记忆里的伦敦,不是游客眼里标志性的大本钟,不是圣保罗,不是塔桥,也不是伦敦眼,而是那个转角就到St. Pancras 车站。在别人眼中,它只是欧洲之星的出发和到达的platform,但它给我家的念想。看到它就知道自己马上到家了。” 和所有留学生一样,从陌生到熟悉,在英格兰中部这片大雾弥漫的湿润土地上,静静看着时间的变化。 时间是诡谲的云和雨,是暖阳下的红砖绿草,是锅里微冒白气的葱花,也是深夜那盏孤独的床头灯。于是你经历的,是那些琐碎得再也不能琐碎的日子。 买米买菜,手被塑料袋割的生疼;看书看文,不懂也要揉揉眼继续读;想家人想朋友,点开手机里那个熟悉的对话框,犹豫好久最后还是关上;深夜说早安,电话的两端一起升起袅袅咖啡香;听不懂说不出,连窗口的尖顶教堂都在傍晚的尘雾中面目狰狞。 还有什么呢? 还有很多,数都数不清。那些骄傲、委屈、难过、欣喜、害怕,都在时间的大缸慢慢发酵,足够你在惊醒的午夜慢慢咀嚼。 而你面对的,是那个瓢泼大雨的午后,慢慢吞下一切怨言,义无反顾长大的自己。 八千公里的决然飞行,八个小时的静数天明。那个哭着上飞机的女孩哪去了? 她变得报喜不报忧,天塌下来自己扛;她从喜欢倾诉,变成喜欢倾听;她每天给自己一个淡妆,从容地翻开书本;她收拾房间,干净整齐,没课的下午给自己煲一锅汤。她越来越喜欢自己了。原来之前所面对的那些矫情,都是不堪一击的纸老虎。 原来我们在偌大的时间中那么渺小,能做的也只有尽量生活下去。于是,行走、阅读、新朋友、年轻的心可以在地球的另外一端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扛起脚架,背起行囊,在约克午夜转角咖啡店起雾的玻璃上写下思念的名字,在伦敦塔桥下许愿池丢一枚硬币,在伯明翰的车站看人潮汹涌,在布里斯托大桥下采一株叶子。努力踏遍这个国家的每一个角落,努力不让从前的自己失望。 终于有一天,寒风刺骨的周日傍晚,从火车站出来,萧瑟的风中略带朗姆酒香的咖啡,往前走一个路口,过三个路灯,是那幢点点暖灯的高楼。忘记旅行的劳累,脚步不停,几乎是跑过去,跑过骄傲,跑过欣喜,跑过委屈,跑过reception,跑过走廊,掏出钥匙转两圈,长舒一口气, “终于到家了”。 (责编:尚清) 本文不代表BBC的立场和观点。网友如要发表评论,或向《留学日记》联系投稿,请使用下表:

CATTI阅卷老师:英译汉应重视的问题
11 years ago

CATTI阅卷老师:英译汉应重视的问题

China Daily  

作者:陈炳发 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英语专家委员会委员 有幸多次参与国家人事部组织、外文局实施并管理的全国翻译资格(水平)考试的阅卷、质检工作,我发现,一些考生翻译水平还是不错的,但对于翻译的基本常识缺乏了解,不知道如何规范地处理数字、人名、地名、机构名、缩略语以及其他问题,因而或多或少地影响了个人的成绩。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一些考试中常见的“雷区”,可能对考生提高考试成绩有所助益。 一、数字 关于数字用法的问题,国家主管部门已有具体规定,各翻译出版机构以及一些国际组织也有自己的专门规定。有志于从事翻译职业的人应该对这些有起码的了解。 一般的规定是,对于纯粹属于计量或统计范畴的数值,无论原文是否使用阿拉伯数字,译文一般用阿拉伯数字。例如:原文“654,321,000”,译文中照抄“654,321,000”即可;不能译为6亿5千4百32万1千。原文“fifty million”,可译为“5 000万”;不能译为“五十百万”,或“50百万”。对于万以上数字,中文一般以“万”和“亿”为单位;原文“half a billion”,可译为“5亿”。原文“five trucks”,可译为“5辆卡车”;原文“3-4 percent”,可译为“3%-4%”;原文“five percentage points”,可译为“5个百分点”。 原文用英文数字或罗马数字表示的,除纯粹属于计量或统计范畴的数值的情况外,译文用汉字。例如:原文“Chapter II”,可译为“第二章”,不能译为“第2章”;原文“Committee of Twenty-four”,可译为“二十四国委员会”,不能译为“24国委员会”;原文“Sixty-fourth Session”,可译为“第六十四届会议”,不能译为“第64届会议”。 在原文中,数字如作为词素构成固定的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具有修辞色彩的语句,以及邻近两个数字连用表示概数的情况,则译文中可使用汉字;整数一至十,如果不是出现在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组数字中,可以用汉字,但要照顾到上下文,以便求得局部体例上的一致。例如:原文“quarter”,应译为“四分之一”;原文“three to four people”,则译为“三四人”;原文“Third World”,可译为“第三世界”;原文“several thousand people”,则译为“几千人”;原文“five principles”,可译为“五项原则”;原文“four or five hundred”,可译为“四五百”;原文“well over sixty”,可译为“六十好几了(年龄)”, 原文“50-odd years old”,可译为“五十出头”, 原文“a little over 30 years old”,可译为“三十挂零”等等。 对于数字的翻译还可以做出许多规定,但对于翻译(水平)考试而言,掌握以上三点就基本可以了。对于不规范的数字表述,诸如“6亿5千4百32万1千”之类,阅卷老师都是要酌情扣分的。 二、人名问题 除另有特别规定外,对于原文中的人名一般都是要求翻译的,翻译时可以借助外文词典、人名词典或其他工具。在考试中,考生应该力争将人名准确地翻译出来,尤其是一些国际上较为著名的人物,例如联合国秘书长、几个主要大国的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历史上有名的大科学家、大文学家等,还要注意与港澳台地区的译法有所区别。对于一些一般人不太熟悉的人名,即使翻译得不太准确,考虑到这是限时的考试,阅卷老师一般是可以通融的(各阅卷组会作统一规定),但在实际工作中,人名一定要力求准确翻译。 有的考生在译文中将外国人名直接上原文,这是不符合要求的(除非有特殊规定),阅卷老师会相应地扣分。有的考生在译文中将人名空在那里,这就更不符合翻译的基本要求了,做翻译是不能开天窗的,那就是失职了。 三、国名和机构名 国名一定要准确翻译,不能有丝毫的马虎,译错绝对要扣分。国名一般都能在字典中查到,只是要注意简称和全称的问题。“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一定要翻译为“美利坚合众国”;如原文为“USA”,则可译为“美国”。孟加拉国的英文全称是“The People's Republic of Bangladesh”,翻译为“孟加拉人民共和国”,其简称“Bangladesh”,一定要翻译为“孟加拉国”,不能译为“孟加拉”而省略了“国”字。 机构名称也是一样,例如“UNESCO”是缩写,也就是简称,一般译为“教科文组织(联合国系统译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科文组织本身的译法)”,这两种都可以。有的考生将“UNESCO”这个简称翻译为全称——“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这是一种过度翻译,有画蛇添足之嫌,在国际组织文件翻译中是绝对不允许的,因此在考试中也要扣分。 四、地名 除另有特别规定外,对于原文中的地名一般都是要求翻译的,翻译时可以借助外文词典、地名词典或其他工具。在考试中,考生应该力争将地名按照通用的习惯说法准确地翻译出来,尤其是一些著名的大城市,几个主要大国的州(省)一级名称。翻译(水平)职称考试允许带字典,因此,只要查一下字典,这些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无论考生的翻译水平有多高,译文中如将“Geneva”翻译为“波恩”,也会直接导致扣分。有些小地名字典上查不到,当然可以自译,这时如果在地名译文首次出现时将原文加括号附在词后,不失为一种聪明的处理方法。考虑到这是限时的考试,阅卷时,各阅卷组也会对这些小地名的扣分作统一规定,但在实际工作中,地名一定要力求准确翻译。 五、货币符号 在实务考试中经常会出现货币符号的缩写,这些货币符号一般也需要翻译出来。例如“£”(英镑)、“$”(美元)、“€”(欧元)等等,考生对这些符号要有基本的了解。原文中明明说的是5000万英镑,你翻译为5000万欧元,实际价值错得离谱,你说阅卷老师能不扣分吗? …

CATTI阅卷老师:英译汉应重视的问题
11 years ago

CATTI阅卷老师:英译汉应重视的问题

China Daily  

作者:陈炳发 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英语专家委员会委员 有幸多次参与国家人事部组织、外文局实施并管理的全国翻译资格(水平)考试的阅卷、质检工作,我发现,一些考生翻译水平还是不错的,但对于翻译的基本常识缺乏了解,不知道如何规范地处理数字、人名、地名、机构名、缩略语以及其他问题,因而或多或少地影响了个人的成绩。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一些考试中常见的“雷区”,可能对考生提高考试成绩有所助益。 一、数字 关于数字用法的问题,国家主管部门已有具体规定,各翻译出版机构以及一些国际组织也有自己的专门规定。有志于从事翻译职业的人应该对这些有起码的了解。 一般的规定是,对于纯粹属于计量或统计范畴的数值,无论原文是否使用阿拉伯数字,译文一般用阿拉伯数字。例如:原文“654,321,000”,译文中照抄“654,321,000”即可;不能译为6亿5千4百32万1千。原文“fifty million”,可译为“5 000万”;不能译为“五十百万”,或“50百万”。对于万以上数字,中文一般以“万”和“亿”为单位;原文“half a billion”,可译为“5亿”。原文“five trucks”,可译为“5辆卡车”;原文“3-4 percent”,可译为“3%-4%”;原文“five percentage points”,可译为“5个百分点”。 原文用英文数字或罗马数字表示的,除纯粹属于计量或统计范畴的数值的情况外,译文用汉字。例如:原文“Chapter II”,可译为“第二章”,不能译为“第2章”;原文“Committee of Twenty-four”,可译为“二十四国委员会”,不能译为“24国委员会”;原文“Sixty-fourth Session”,可译为“第六十四届会议”,不能译为“第64届会议”。 在原文中,数字如作为词素构成固定的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具有修辞色彩的语句,以及邻近两个数字连用表示概数的情况,则译文中可使用汉字;整数一至十,如果不是出现在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组数字中,可以用汉字,但要照顾到上下文,以便求得局部体例上的一致。例如:原文“quarter”,应译为“四分之一”;原文“three to four people”,则译为“三四人”;原文“Third World”,可译为“第三世界”;原文“several thousand people”,则译为“几千人”;原文“five principles”,可译为“五项原则”;原文“four or five hundred”,可译为“四五百”;原文“well over sixty”,可译为“六十好几了(年龄)”, 原文“50-odd years old”,可译为“五十出头”, 原文“a little over 30 years old”,可译为“三十挂零”等等。 对于数字的翻译还可以做出许多规定,但对于翻译(水平)考试而言,掌握以上三点就基本可以了。对于不规范的数字表述,诸如“6亿5千4百32万1千”之类,阅卷老师都是要酌情扣分的。 二、人名问题 除另有特别规定外,对于原文中的人名一般都是要求翻译的,翻译时可以借助外文词典、人名词典或其他工具。在考试中,考生应该力争将人名准确地翻译出来,尤其是一些国际上较为著名的人物,例如联合国秘书长、几个主要大国的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历史上有名的大科学家、大文学家等,还要注意与港澳台地区的译法有所区别。对于一些一般人不太熟悉的人名,即使翻译得不太准确,考虑到这是限时的考试,阅卷老师一般是可以通融的(各阅卷组会作统一规定),但在实际工作中,人名一定要力求准确翻译。 有的考生在译文中将外国人名直接上原文,这是不符合要求的(除非有特殊规定),阅卷老师会相应地扣分。有的考生在译文中将人名空在那里,这就更不符合翻译的基本要求了,做翻译是不能开天窗的,那就是失职了。 三、国名和机构名 国名一定要准确翻译,不能有丝毫的马虎,译错绝对要扣分。国名一般都能在字典中查到,只是要注意简称和全称的问题。“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一定要翻译为“美利坚合众国”;如原文为“USA”,则可译为“美国”。孟加拉国的英文全称是“The People's Republic of Bangladesh”,翻译为“孟加拉人民共和国”,其简称“Bangladesh”,一定要翻译为“孟加拉国”,不能译为“孟加拉”而省略了“国”字。 机构名称也是一样,例如“UNESCO”是缩写,也就是简称,一般译为“教科文组织(联合国系统译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科文组织本身的译法)”,这两种都可以。有的考生将“UNESCO”这个简称翻译为全称——“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这是一种过度翻译,有画蛇添足之嫌,在国际组织文件翻译中是绝对不允许的,因此在考试中也要扣分。 四、地名 除另有特别规定外,对于原文中的地名一般都是要求翻译的,翻译时可以借助外文词典、地名词典或其他工具。在考试中,考生应该力争将地名按照通用的习惯说法准确地翻译出来,尤其是一些著名的大城市,几个主要大国的州(省)一级名称。翻译(水平)职称考试允许带字典,因此,只要查一下字典,这些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无论考生的翻译水平有多高,译文中如将“Geneva”翻译为“波恩”,也会直接导致扣分。有些小地名字典上查不到,当然可以自译,这时如果在地名译文首次出现时将原文加括号附在词后,不失为一种聪明的处理方法。考虑到这是限时的考试,阅卷时,各阅卷组也会对这些小地名的扣分作统一规定,但在实际工作中,地名一定要力求准确翻译。 五、货币符号 在实务考试中经常会出现货币符号的缩写,这些货币符号一般也需要翻译出来。例如“£”(英镑)、“$”(美元)、“€”(欧元)等等,考生对这些符号要有基本的了解。原文中明明说的是5000万英镑,你翻译为5000万欧元,实际价值错得离谱,你说阅卷老师能不扣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