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ef mr motu final leaders arbaaz batch seek cryptocurrencies covid19 stand sibal rahul merchant art petition typically market firssupreme world sit plea state hearinglive policy arguments information marriage england filed

Search results for 让某人跑来跑去

"AA制"里的“A”分别代表哪两个字母?很幽默了!
4 years, 4 months ago

"AA制"里的“A”分别代表哪两个字母?很幽默了!

China Daily  

"AA制"的英文可不是Let’s AA,这是中式英文了,老外听不懂,可以这样说:Let’s go Dutch. 来看看美国俚语词典(Urban Dictionary)上对"go Dutch"的解释: If a friend and I go out to eat, we might "go Dutch," meaning we may each pay for our individual portion of the bill. 如果我和朋友去外面吃饭,我们可能会选择“go Dutch”的结算方式,意思是我们各自承担账单中属于自己的那部分。(*portion:部分;bill:账单) 那么问题来了,go Dutch里的Dutch表示"荷兰",go Dutch的字面意思为"去荷兰",为什么"AA制"和"荷兰"扯上了关系?还有,AA这两个字母分别代表哪两个单词? 昨天文章的评论区有两位读者前后脚不约而同地解释了go Dutch的典故,根据我的考证,他们的说法无误,是正解: 我们看到第二位朋友说的Algebraic Average(代数平均)就是巧借数学术语,对“平摊费用”(AA制)的幽默说法了。 下面谈谈为何平摊费用跟荷兰(Dutch)扯上关系呢? 在英文中有3个词都跟“荷兰”有关,分别是:Netherlands, Holland, Dutch。 ①The Netherlands是“荷兰”的正式国名。 ②Holland也可以指荷兰,但Holland实际上是荷兰的一个省,因为以前荷兰省做海上贸易很厉害,大家便用Holland来指代整个国家,中文里的“荷兰”就是"Holland"的音译。 ③Dutch是"荷兰人",也可以指"荷兰语",就像Chinese可以指中国人(或中文)一样。 再讲讲为何go Dutch表示“平摊费用”。 由于历史上荷兰是英国的竞争对手。17-18世纪,为了争夺海上贸易霸权,他们之间爆发了四次战争,史称“英荷战争”(Anglo-Dutch Wars)。 这种世仇(feud)的关系,让荷兰在英语中的形象不佳,荷兰人的某些特征(如吝啬、鲁莽、精明等)被英国人进一步放大、夸张、贬损。 比如: Dutch courage指的是“酒后之勇” Dutch uncle指“严厉的批评者” Dutch …

吕玉兰:我教老外学汉语之爆笑阅读理解
5 years, 10 months ago

吕玉兰:我教老外学汉语之爆笑阅读理解

China Daily  

吕玉兰:我教老外学汉语之爆笑阅读理解 说到阅读理解,我总是忍不住想起自己亲历的囧事。若干年前去德国工作以前临时学了点德语,显然各种不够用。租了房子入住以后,出门看看路牌,上边写了“ EinbahnStraße” 一词,当时只认识Straße是街道的意思,自作聪明地觉得,嗯,前边那个词不认识也没关系,反正就是这个大街。于是放心出去走走,走了不多远,拐到另一条街,发现还有这么个牌子,疑惑地想:两条街怎么重名?再往前走,发现肯定出岔子了,附近的小街全是这个名字啊?满头大汗地左拐右拐终于回到了家,赶紧打开词典看看这是啥大街啊?结果词典里赫然写着:EinbahnStraße:单行道! 德语阅读有问题,我的确可以自我解嘲说:我一共也没学多少小时嘛!但是英语可是从十几岁就开始学了,结果到了英国还是会有问题。刚到伦敦时去一个超市,看到一个标签上写着:2 for 3。一共就一个英文单词加两个阿拉伯数字,却把我看懵了。脑子里飞快地转着几个备选答案:这是两磅买三个还是三磅买两个呢?嗯,三磅买两个那干嘛不直接写1.5镑一个呢?所以一定是两镑买三个,哎呀反正够便宜啊!于是果断拿了三个(忘了是啥了),去柜台排出两镑大钱,还自己解释说:两镑买三个对吗?2 for 3。哈哈哈, 收银员小姐姐实在忍不住笑了:2 for 3这意思是说你买二送一,一共是三个。唉,英国人这脑回路,那买一送一怎么不写1 for 2, 而是老老实实说“买一送一”呢!绕得我这个歪国仁好苦啊。 作为汉语教师,除了外语要各种通关,还得看得懂学生写的作业、作文、考卷。有时候真是百般猜度无头绪啊。曾经有个老师看到学生写了个句子:他爸爸是个工八。当时就忍不住想,这孩子,这么初级的水平就会骂人啦,还写错了一个字。还好后来忍不住跟学生沟通了一下,才知道人家想写的是:他爸爸是个“工人”! 有一次我在判卷子时,看到一个学生写作文只写了了几行,还在下边胡乱写了个句子:“老师,您让我们写三百字,真的无理!”哈,好无理?这是一个好无礼的学生啊。于是愤愤不平,跟同事们抱怨了一番,得到不少安慰,稍觉平复。正在此时,另一位精通日语的同事提醒了我:这个学生是不是日本人啊,日语中“无理”其实是汉语中:“困难,为难, 勉强”的意思啊。联想到这个学生平时对老师一向非常有礼貌,这段公案才总算真相大白。 说完了教师们的阅读理解,我们现在谈谈可怜的学汉语的学生们。我学过几周日语,几十个假名都没认全,真心佩服得一天到晚认读汉字的学生。曾经有个学生跟我说他的经历,说刚到中国时,大街上看到警察,警服上写着两个汉字“警察”,看了一下,只觉得是两团笔画好多的字,猜不出意思,再看看背后,写着“JINGCHA”!还是看不明白!好在现在有的警服上开始写“POLICE ”了。嗨,说到底汉语的国际化还是前路漫漫啊,啥时候全世界都能看得懂“警察”这两个汉字而不是“POLICE”这个词,那才算是真正国际化啦。 大街上阅读理解还有不少陷阱,比如繁体字啦什么的,除此以外还有一个障碍我以前安全没想到。话说有一次口语课上我让大家每人介绍一个学校附近的饭馆,要求介绍饭馆名称,位置,主要特色,服务水平等等。一个学生上来介绍了完了,我点评道:你介绍得很好,可是你还没告诉我们饭馆叫什么名字呢。“这个,”学生讷讷地说:这个饭馆的名字特别长,记不住。我看看手机里的照片吧。然后他打开手机,一字一句地读道:“面-酱-炸-京-北-老”,他一字一顿再加上发音也不标准,听完大家都一脸茫然,我也完全没听懂,赶紧跑过去看照片,原来是“老北京炸酱面”,但是行文是从右到左的形式,难怪学生念倒了。 我当场几乎笑哭,赶紧解释了一下,说我们中国古代,如果是横式的牌匾等,经常是要从右往左写的,现在的好多老字号都还是遵循这个传统的。话音未落,另一个学生立刻呼应:对对对,上次我的朋友约我在王府井全聚德见面,我在附近找了半天,只找到一个德-聚- 全! 并不是认识了汉字就能够顺利阅读理解,阅读时的背景知识也很重要。还有个学生在街上溜达,很快就发现了一个中国街道阅读常用字:“拆”。众所周知,由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规模的建设项目频频上马,祖国各地“拆”字频现,所以这并不为怪。于是学生开始问中国人,并回来查词典,字义是搞懂了,背后的原因还是弄不明白。 “老师,我查了这个字,为什么到处要拆房子?” “这个,比如说要修路,所以得拆这里的房子,政府给他钱,他可以去别的地方买房子,给好多钱呢!” 本来已经觉得说得够清楚明白了,学生却似乎理解无能,都张目结舌的。一个意大利学生居然当场质疑道:“路可以去别的地方”。 “呃,这个,我急中生智地说:“意大利人口没有中国多。中国修路的时候,不经过小王家就经过小李家…”总算对付过去啦! 我还亲历过另一则文化相关的阅读理解故事,时间太久远了可能现代人都难以理解啦!多年以前,在某高校贴出了一则布告,内容是处罚一个女生:违反学校规定,与校外人员同居,长期夜不归宿,导致怀孕等等, 总之勒令退学。(我不太了解现在高校针对此类事件会如何处理,听说大学生都已经可以结婚了,跟男友同居应该不算个事儿了,但是当时就是大逆不道,经常得面临被开除的后果。) 当时(二十多年前啦)我和其他一些中国和外国同学都挤到布告栏前边看。几个外国学生挤在一起看了半天,七嘴八舌讨论起来,几乎都带着迷茫的神情。几乎每个人都在问“为什么?为什么?”一个学生似有所悟,居然跟其他几个学生讲解起来:嗯,跟校外人员同居,这个不行?那可能跟校内人员同居的话就没问题?! 其实阅读理解不行,岂止是布告看不懂,就是日常生活也面临不少麻烦呢。话说在某高校食堂,大牌子上罗列了一大溜各式面食,其中面条类有“鸡丝面”“牛肉丝面”“老干妈肉丝面”等等。排在我前边的一位外国同学一边看一边读,忽然困惑不解地自言自语说:老干妈肉丝面,这老干妈肉是什么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