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词∣国家扶贫日 National Poverty Relief Day
5 years, 2 months ago

每日一词∣国家扶贫日 National Poverty Relief Day

China Daily  

10月17日是第六个国家扶贫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表示,预计到今年年底,全国95%现行标准的贫困人口将实现脱贫。 Ninety-five percent of the country's poor population will escape poverty by the end of the year, China's top poverty relief office said on Friday in the run-up to the sixth National Poverty Relief Day on Oct 17. 山西省广灵县巧娘宫手工编织专业合作社的员工在编织柳条工艺品。(图片来源:新华社) 【知识点】 2014年8月1日,国务院决定从2014年起,将每年10月17日设立为“扶贫日” 。设立“扶贫日”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于扶贫开发工作的高度重视,也充分体现了对于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格外关心,设立“扶贫日”是继续向贫困宣战的一个重要的举措,也是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们国家开始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扶贫开发以来,我国的扶贫开发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扶贫开发为促进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边疆巩固和社会和谐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全球的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2013—2018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从9899万减少到1660万,每年减贫人数都保持在1200万以上,832个贫困县已脱贫摘帽436个。 【重要讲话】 要逐一研究细化实化攻坚举措,确保脱真贫、真脱贫。要把防止返贫摆在重要位置。 Efforts should be made to work out detailed and concrete measures, target genuinely poor households, and prevent the reoccurrence of poverty to those who had been lifted out. ——2019年4月17日,习近平在重庆考察,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 现在距离2020年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只有两年时间,正是最吃劲的时候,必须坚持不懈做好工作,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We need perseverance in the fight against poverty as there are only two years left for the country to meet its goal of eradicating extreme poverty by 2020. ——2019年3月7日,习近平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甘肃代表团的审议时强调 【相关词汇】 精准扶贫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脱贫摘帽 lifted out of poverty 贫困线 poverty threshold/poverty line/poverty limit

History of this topic

墨西哥学者:特朗普关税“大棒”最终会打到谁?
Top News
1 week, 3 days ago

墨西哥学者:特朗普关税“大棒”最终会打到谁?

China Daily  

整个2024年,美国拜登政府一直在威胁要对墨西哥征收新的关税,特别是对中国公司在墨西哥生产的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当选总统特朗普的“胃口”则更大,声称要对中国商品征收高达60%的关税,并把从墨西哥和加拿大进口的商品关税上调到25%。要知道,2023年,墨西哥、加拿大和中国是美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占当年美国进口总额的43%左右。 在这些威胁后面,有什么样的背景呢? 首先,美国对中国的战略疑虑日益加深。2016年特朗普首次参加总统竞选期间,提出“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口号。始于2022年的“安全外包” 政策是美国对抗中国战略的延续。中美这两个全球最大经济体之间的竞争是当前对立局面的核心,在科技创新和全球技术链方面尤为明显。 其次,美国是二战结束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设计者,对商品、服务和资本的自由化尤为关注。1995年成立的世界贸易组织(及其前身关贸总协定)等机构对全球关税的下降发挥了作用。美国对进口商品的关税平均水平从1990年的3.3%持续下降到2008年的1.23%,但此后又有所上升,2017年达到1.41%,2023年达到2.35%。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第三,美国的关税因国而异。2023年,对中国征收10.4%的关税,对加拿大和墨西哥分别征收0.09%和0.26%。也就是说,特朗普要把对中国的关税提高6倍,对加拿大提高约280倍,对墨西哥提高约95倍。 第四,随着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强,自2009年以来,中国已成为拉美第二大进口来源国,仅次于美国。对于阿根廷、巴西、智利和秘鲁等拉美国家来说,中国已经是主要的进口来源国。 第五,近年来,包括墨西哥在内的一些国家同中美两国的贸易往来形成了一种“新三角关系”——不是中美“二选一”,而是“既有又有”。经合组织及其投入产出表显示,在墨西哥对美出口总额中,由中国产生的附加值占比从2001年的不到1%大幅上升至2020年的7.5%。 尽管如此,对墨西哥出口贡献最大的还是美国公司。进入21世纪以来,在墨西哥成立的美国企业一直在从中国进口零部件,然后进行组装。随着中国的技术升级,它们也在降低成本和及时交货方面尝到了甜头。这些美国企业是墨西哥对美出口中,中国高附加值零部件大幅增长的主要来源。如果特朗普口中的关税真的在2025年得以实施,它们也将是墨西哥受影响最大的公司。 一个相关的例子是:2023年,墨西哥新增燃油汽车销量的20%产自中国,而五年前这一比例还不到1%。但目前,从中国进口的汽车大多仍是西方品牌,如通用、福特、克莱斯勒等。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这些事实说明,美国政府并没有充分理解美国、中国和拉美地区之间深刻的新贸易流动和一体化现状,特别是在墨西哥。这些联系是花费了几十年时间才建立起来的,包含了成千上万家企业和生产线,并且很难替代——至少需要好多年,而且不论对企业还是消费者来说,成本都不低。 不仅如此,从全球的角度来看,影响更为严重,或将不可逆转地动摇当前全球贸易流动的基础,也就是关贸总协定和世贸组织的最惠国条款,该条款要求各国向所有伙伴提供相同的贸易条件。美国单方面征收关税,以及由此可能引发的中加墨三国的反制措施,将可能像第一次世界大战前那样导致新的歧视性单边主义抬头,提高消费者价格,削弱国际机构的威信,就连2020年特朗普第一次执政期间亲自签署的《美墨加协定》也将备受质疑。该协定中特别包含了上面讨论的情况,也就是域外国家在区域增加值中占有一定比重的情况,但与特朗普现在提出的关税相比,协定中规定的关税水平要低得多。2026年,《美墨加协定》将进行复审,届时的谈判空间可能很小。 鉴于加拿大、中国、墨西哥和美国之间现有的产业关系,以及全球的相互联系,特朗普新政府应重新考虑其政治主张。而中加墨三国则应在21世纪以来富有成效的经济一体化基础上,继续强调它的重要性。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本文原文发表在中国日报国际版,原标题为 "Fly in the face of reality"

墨西哥学者:特朗普关税“大棒”最终会打到谁?
Top News
1 week, 3 days ago

墨西哥学者:特朗普关税“大棒”最终会打到谁?

China Daily  

整个2024年,美国拜登政府一直在威胁要对墨西哥征收新的关税,特别是对中国公司在墨西哥生产的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当选总统特朗普的“胃口”则更大,声称要对中国商品征收高达60%的关税,并把从墨西哥和加拿大进口的商品关税上调到25%。要知道,2023年,墨西哥、加拿大和中国是美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占当年美国进口总额的43%左右。 在这些威胁后面,有什么样的背景呢? 首先,美国对中国的战略疑虑日益加深。2016年特朗普首次参加总统竞选期间,提出“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口号。始于2022年的“安全外包” 政策是美国对抗中国战略的延续。中美这两个全球最大经济体之间的竞争是当前对立局面的核心,在科技创新和全球技术链方面尤为明显。 其次,美国是二战结束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设计者,对商品、服务和资本的自由化尤为关注。1995年成立的世界贸易组织(及其前身关贸总协定)等机构对全球关税的下降发挥了作用。美国对进口商品的关税平均水平从1990年的3.3%持续下降到2008年的1.23%,但此后又有所上升,2017年达到1.41%,2023年达到2.35%。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第三,美国的关税因国而异。2023年,对中国征收10.4%的关税,对加拿大和墨西哥分别征收0.09%和0.26%。也就是说,特朗普要把对中国的关税提高6倍,对加拿大提高约280倍,对墨西哥提高约95倍。 第四,随着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强,自2009年以来,中国已成为拉美第二大进口来源国,仅次于美国。对于阿根廷、巴西、智利和秘鲁等拉美国家来说,中国已经是主要的进口来源国。 第五,近年来,包括墨西哥在内的一些国家同中美两国的贸易往来形成了一种“新三角关系”——不是中美“二选一”,而是“既有又有”。经合组织及其投入产出表显示,在墨西哥对美出口总额中,由中国产生的附加值占比从2001年的不到1%大幅上升至2020年的7.5%。 尽管如此,对墨西哥出口贡献最大的还是美国公司。进入21世纪以来,在墨西哥成立的美国企业一直在从中国进口零部件,然后进行组装。随着中国的技术升级,它们也在降低成本和及时交货方面尝到了甜头。这些美国企业是墨西哥对美出口中,中国高附加值零部件大幅增长的主要来源。如果特朗普口中的关税真的在2025年得以实施,它们也将是墨西哥受影响最大的公司。 一个相关的例子是:2023年,墨西哥新增燃油汽车销量的20%产自中国,而五年前这一比例还不到1%。但目前,从中国进口的汽车大多仍是西方品牌,如通用、福特、克莱斯勒等。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这些事实说明,美国政府并没有充分理解美国、中国和拉美地区之间深刻的新贸易流动和一体化现状,特别是在墨西哥。这些联系是花费了几十年时间才建立起来的,包含了成千上万家企业和生产线,并且很难替代——至少需要好多年,而且不论对企业还是消费者来说,成本都不低。 不仅如此,从全球的角度来看,影响更为严重,或将不可逆转地动摇当前全球贸易流动的基础,也就是关贸总协定和世贸组织的最惠国条款,该条款要求各国向所有伙伴提供相同的贸易条件。美国单方面征收关税,以及由此可能引发的中加墨三国的反制措施,将可能像第一次世界大战前那样导致新的歧视性单边主义抬头,提高消费者价格,削弱国际机构的威信,就连2020年特朗普第一次执政期间亲自签署的《美墨加协定》也将备受质疑。该协定中特别包含了上面讨论的情况,也就是域外国家在区域增加值中占有一定比重的情况,但与特朗普现在提出的关税相比,协定中规定的关税水平要低得多。2026年,《美墨加协定》将进行复审,届时的谈判空间可能很小。 鉴于加拿大、中国、墨西哥和美国之间现有的产业关系,以及全球的相互联系,特朗普新政府应重新考虑其政治主张。而中加墨三国则应在21世纪以来富有成效的经济一体化基础上,继续强调它的重要性。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本文原文发表在中国日报国际版,原标题为 "Fly in the face of reality"

埃及前总理:中国倡议描绘美好未来,加油干吧!
Top News
1 week, 3 days ago

埃及前总理:中国倡议描绘美好未来,加油干吧!

China Daily  

想想2008年的金融危机、气候变化、新冠疫情大流行、俄乌和中东冲突……每一次危机都始于特定的地区,但其影响在世界各地都能感受得到。我们不可能孤立自己,因为每一个问题都可能而且已经在全球政治、经济、社会和环境领域产生严重影响。 我们的世界正处在一个十字路口。我们必须做出选择:要么维持现状,但后果可能是自我毁灭;要么通过重大变革来拯救我们的文明,为全球团结开辟新的道路。 我们要谋划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各国主权平等的命运共同体。任何一国都不应干涉别国的内政。各国应该共同地、民主地管理全球事务,而不是听命于最强大的国家。各国应该坚持合作共赢,建设共同繁荣的世界,把文明多样性视为人类进步的动力,而不是全球冲突的根源。 图片来源:新华社 我们应该发展新的大国竞争模式,从军事冲突转向应对气候变化、卫生危机等共同问题。大国应促进经济合作共赢,而不是“零和”博弈和技术竞争。它们还应该将非西方的治理实践与西方的“普世价值”体系结合起来,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保持生态平衡。 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基础是互联互通、信任、和平与发展。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可以促进互联互通,全球文明倡议可以帮助建立信任,全球安全倡议可以构筑和平,全球发展倡议则可以推动发展——所有这些中国倡议都为全球共同进步提供了路线图。 这就是“中国梦”,它现在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梦想,而是正逐渐在全球范围变成现实。从树立抱负到成就辉煌,中国的道路反映了一种坚定的信念,其背后是坚韧不拔的努力和以人为本的态度。当一个人强大而有能力时,他会设定目标并帮助别人实现这些目标——这就是现在正在发生的事情。我想提醒大家注意上面提到的四个中国倡议之间的关系:没有沟通就没有信任,没有信任就没有和平,没有和平就没有发展。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一带一路”建设有两个原则:一是互联互通,包括基础设施、交通运输等“硬联通”,也包括人文交流等“软联通”;二是伙伴关系。“硬连通”主要涉及物理设施,而“软连通”则侧重促进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伙伴关系强调共同思考、共同努力、共同受益,这是合作的本质。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曾表示,我们的世界正遭受“信任赤字失调”。通过包容多样性来建立信任至关重要。不同的语言、文化、文明和风俗习惯在这个世界上共存。如果我们能够通过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协调这些差异,我们将创造一个美好的、多样化的人类未来。这是全球文明倡议的精髓所在,是绵延数千年的古丝绸之路精神的现代体现。 现在是时候探索过去,重新发掘我们祖先的宝贵原则,并把它们作为永恒的财富来塑造我们的未来。我们必须强调,我们是一个全球共同体,我们所面临的挑战需要包容性合作来应对。 互联互通、信任、和平、发展的精髓贯穿于包括中华文明在内的所有文明之中。我们必须从这些古老智慧中汲取营养,了解我们的祖先如何使用这些原则,将这些诞生于古代文明中的解决方案运用到现在和未来。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全球安全倡议是一项公共产品,旨在避免陷入西方集团的对抗政策,重返冷战时期的分裂局面。它强调要坚持《联合国宪章》原则,鼓励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最近,我和一位中国朋友聊天,告诉他中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不要总盼着中国会走向战争;相反,中国将支持维和行动。中国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联合国的创始理念为基础,树立了通过谈判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典范。 全球发展倡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大力支持。100多个国家和包括联合国在内的许多国际组织加入了“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对其目标表现出广泛的支持与信心。该倡议有望促进全球平等和平衡的可持续发展,得到了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的赞赏。联合国全力支持这一倡议,并希望与中国进一步合作。这一倡议重点关注减贫等核心概念和优先领域,是全球发展的路线图。 在全世界倡导和平与发展的人们的支持下,这些中国倡议开辟了一条通往人人享有繁荣未来的道路——这个未来世界有三大特征:以对话为基础的国际关系、以规则为基础的全球治理和多边主义原则。 未来不是靠我们等来的,而是要由我们亲手创造出来的。我们不能被动地等待上文中描述的这种美好未来降临——我们必须付出积极的努力来实现这些目标。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本文原文发表在中国日报国际版,原标题为 "Setting a new course toward global unity"

埃及前总理:中国倡议描绘美好未来,加油干吧!
Top News
1 week, 3 days ago

埃及前总理:中国倡议描绘美好未来,加油干吧!

China Daily  

想想2008年的金融危机、气候变化、新冠疫情大流行、俄乌和中东冲突……每一次危机都始于特定的地区,但其影响在世界各地都能感受得到。我们不可能孤立自己,因为每一个问题都可能而且已经在全球政治、经济、社会和环境领域产生严重影响。 我们的世界正处在一个十字路口。我们必须做出选择:要么维持现状,但后果可能是自我毁灭;要么通过重大变革来拯救我们的文明,为全球团结开辟新的道路。 我们要谋划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各国主权平等的命运共同体。任何一国都不应干涉别国的内政。各国应该共同地、民主地管理全球事务,而不是听命于最强大的国家。各国应该坚持合作共赢,建设共同繁荣的世界,把文明多样性视为人类进步的动力,而不是全球冲突的根源。 图片来源:新华社 我们应该发展新的大国竞争模式,从军事冲突转向应对气候变化、卫生危机等共同问题。大国应促进经济合作共赢,而不是“零和”博弈和技术竞争。它们还应该将非西方的治理实践与西方的“普世价值”体系结合起来,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保持生态平衡。 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基础是互联互通、信任、和平与发展。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可以促进互联互通,全球文明倡议可以帮助建立信任,全球安全倡议可以构筑和平,全球发展倡议则可以推动发展——所有这些中国倡议都为全球共同进步提供了路线图。 这就是“中国梦”,它现在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梦想,而是正逐渐在全球范围变成现实。从树立抱负到成就辉煌,中国的道路反映了一种坚定的信念,其背后是坚韧不拔的努力和以人为本的态度。当一个人强大而有能力时,他会设定目标并帮助别人实现这些目标——这就是现在正在发生的事情。我想提醒大家注意上面提到的四个中国倡议之间的关系:没有沟通就没有信任,没有信任就没有和平,没有和平就没有发展。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一带一路”建设有两个原则:一是互联互通,包括基础设施、交通运输等“硬联通”,也包括人文交流等“软联通”;二是伙伴关系。“硬连通”主要涉及物理设施,而“软连通”则侧重促进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伙伴关系强调共同思考、共同努力、共同受益,这是合作的本质。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曾表示,我们的世界正遭受“信任赤字失调”。通过包容多样性来建立信任至关重要。不同的语言、文化、文明和风俗习惯在这个世界上共存。如果我们能够通过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协调这些差异,我们将创造一个美好的、多样化的人类未来。这是全球文明倡议的精髓所在,是绵延数千年的古丝绸之路精神的现代体现。 现在是时候探索过去,重新发掘我们祖先的宝贵原则,并把它们作为永恒的财富来塑造我们的未来。我们必须强调,我们是一个全球共同体,我们所面临的挑战需要包容性合作来应对。 互联互通、信任、和平、发展的精髓贯穿于包括中华文明在内的所有文明之中。我们必须从这些古老智慧中汲取营养,了解我们的祖先如何使用这些原则,将这些诞生于古代文明中的解决方案运用到现在和未来。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全球安全倡议是一项公共产品,旨在避免陷入西方集团的对抗政策,重返冷战时期的分裂局面。它强调要坚持《联合国宪章》原则,鼓励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最近,我和一位中国朋友聊天,告诉他中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不要总盼着中国会走向战争;相反,中国将支持维和行动。中国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联合国的创始理念为基础,树立了通过谈判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典范。 全球发展倡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大力支持。100多个国家和包括联合国在内的许多国际组织加入了“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对其目标表现出广泛的支持与信心。该倡议有望促进全球平等和平衡的可持续发展,得到了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的赞赏。联合国全力支持这一倡议,并希望与中国进一步合作。这一倡议重点关注减贫等核心概念和优先领域,是全球发展的路线图。 在全世界倡导和平与发展的人们的支持下,这些中国倡议开辟了一条通往人人享有繁荣未来的道路——这个未来世界有三大特征:以对话为基础的国际关系、以规则为基础的全球治理和多边主义原则。 未来不是靠我们等来的,而是要由我们亲手创造出来的。我们不能被动地等待上文中描述的这种美好未来降临——我们必须付出积极的努力来实现这些目标。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本文原文发表在中国日报国际版,原标题为 "Setting a new course toward global unity"

埃及前总理:中国倡议描绘美好未来,加油干吧!
Top News
1 week, 3 days ago

埃及前总理:中国倡议描绘美好未来,加油干吧!

China Daily  

想想2008年的金融危机、气候变化、新冠疫情大流行、俄乌和中东冲突……每一次危机都始于特定的地区,但其影响在世界各地都能感受得到。我们不可能孤立自己,因为每一个问题都可能而且已经在全球政治、经济、社会和环境领域产生严重影响。 我们的世界正处在一个十字路口。我们必须做出选择:要么维持现状,但后果可能是自我毁灭;要么通过重大变革来拯救我们的文明,为全球团结开辟新的道路。 我们要谋划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各国主权平等的命运共同体。任何一国都不应干涉别国的内政。各国应该共同地、民主地管理全球事务,而不是听命于最强大的国家。各国应该坚持合作共赢,建设共同繁荣的世界,把文明多样性视为人类进步的动力,而不是全球冲突的根源。 图片来源:新华社 我们应该发展新的大国竞争模式,从军事冲突转向应对气候变化、卫生危机等共同问题。大国应促进经济合作共赢,而不是“零和”博弈和技术竞争。它们还应该将非西方的治理实践与西方的“普世价值”体系结合起来,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保持生态平衡。 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基础是互联互通、信任、和平与发展。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可以促进互联互通,全球文明倡议可以帮助建立信任,全球安全倡议可以构筑和平,全球发展倡议则可以推动发展——所有这些中国倡议都为全球共同进步提供了路线图。 这就是“中国梦”,它现在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梦想,而是正逐渐在全球范围变成现实。从树立抱负到成就辉煌,中国的道路反映了一种坚定的信念,其背后是坚韧不拔的努力和以人为本的态度。当一个人强大而有能力时,他会设定目标并帮助别人实现这些目标——这就是现在正在发生的事情。我想提醒大家注意上面提到的四个中国倡议之间的关系:没有沟通就没有信任,没有信任就没有和平,没有和平就没有发展。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一带一路”建设有两个原则:一是互联互通,包括基础设施、交通运输等“硬联通”,也包括人文交流等“软联通”;二是伙伴关系。“硬连通”主要涉及物理设施,而“软连通”则侧重促进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伙伴关系强调共同思考、共同努力、共同受益,这是合作的本质。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曾表示,我们的世界正遭受“信任赤字失调”。通过包容多样性来建立信任至关重要。不同的语言、文化、文明和风俗习惯在这个世界上共存。如果我们能够通过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协调这些差异,我们将创造一个美好的、多样化的人类未来。这是全球文明倡议的精髓所在,是绵延数千年的古丝绸之路精神的现代体现。 现在是时候探索过去,重新发掘我们祖先的宝贵原则,并把它们作为永恒的财富来塑造我们的未来。我们必须强调,我们是一个全球共同体,我们所面临的挑战需要包容性合作来应对。 互联互通、信任、和平、发展的精髓贯穿于包括中华文明在内的所有文明之中。我们必须从这些古老智慧中汲取营养,了解我们的祖先如何使用这些原则,将这些诞生于古代文明中的解决方案运用到现在和未来。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全球安全倡议是一项公共产品,旨在避免陷入西方集团的对抗政策,重返冷战时期的分裂局面。它强调要坚持《联合国宪章》原则,鼓励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最近,我和一位中国朋友聊天,告诉他中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不要总盼着中国会走向战争;相反,中国将支持维和行动。中国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联合国的创始理念为基础,树立了通过谈判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典范。 全球发展倡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大力支持。100多个国家和包括联合国在内的许多国际组织加入了“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对其目标表现出广泛的支持与信心。该倡议有望促进全球平等和平衡的可持续发展,得到了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的赞赏。联合国全力支持这一倡议,并希望与中国进一步合作。这一倡议重点关注减贫等核心概念和优先领域,是全球发展的路线图。 在全世界倡导和平与发展的人们的支持下,这些中国倡议开辟了一条通往人人享有繁荣未来的道路——这个未来世界有三大特征:以对话为基础的国际关系、以规则为基础的全球治理和多边主义原则。 未来不是靠我们等来的,而是要由我们亲手创造出来的。我们不能被动地等待上文中描述的这种美好未来降临——我们必须付出积极的努力来实现这些目标。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本文原文发表在中国日报国际版,原标题为 "Setting a new course toward global unity"

和评理 | 美国国防法案加剧对抗 威胁全球安全稳定
2 weeks, 1 day ago

和评理 | 美国国防法案加剧对抗 威胁全球安全稳定

China Daily  

中国始终专注于处理好自身事务,并愿与各方携手,推动共同发展,促进全球和平与稳定。携手走发展之路没有偏向性,中国同样向美国伸出了友谊与合作之手,呼吁美国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然而,12月23日,美国总统拜登将“2025财年国防授权法案”签署成法,此举无疑是为了确保美国在其卸任后继续推进全球扩张,遏制中国。 该法案将美国军费支出提升至约8950亿美元,较上一财年增长1%。法案中包含了采购军事装备以及提升美国与中国、俄罗斯等国家“竞争力”的条款,还要设立基金,用于向中国台湾输送军事资源。 为了给巨额军费开支寻找借口,法案中充斥着“中国威胁”谬论。法案中提到中国多达107次,俨然成为美国日益偏执的对华对抗立场的宣言。这份法案不仅涉及激光雷达和半导体设备等敏感领域,还将军品采购禁令扩展到包括无人机技术在内的中国产品,乃至更为普通的中国商品,如大蒜。 多年来,美国一直竭力维持自身的军事优势,将其视为维系全球霸权的重要手段,长期保持全球最高的军费开支和最大的军备扩张。这种军事投入使其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投射力量,随意发动战争、入侵他国。 因此,毫不奇怪,美国最新的国防政策尽管打着“保卫国土”和“对抗全球对手”的口号,但其真实目的却暴露无遗:巩固军事霸权。这一野心勃勃的目标只会给其他地区带来不稳定。 随着美国战略重心转向所谓的“大国竞争”,美国一直在兜售一种好战叙事,通过巩固军事联盟网络、迫使其他国家选边站队、挑起地区冲突等手段,煽动全球紧张局势和阵营对抗。 美国不断炒作过时的“中国威胁论”,不仅加剧了中美双边关系的紧张态势,也损害了中国的发展利益,导致中国面临更大的安全挑战。因此,法案一经签署成法便立即遭到了中国的强烈批评和抗议,中国外交部敦促美方不得实施上述法案涉华消极条款。 中国一再警告,台湾问题、民主人权、道路制度、发展权利是中方的四条红线,不容挑战。然而,美国国防授权法案中涉及中国的消极内容表明,美国无意尊重这些红线。 对拜登新签署的国防授权法案不满的恐怕不止中国。众所周知,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并不热衷大规模海外军事支出,而且如果从特朗普的首个任期来看,他似乎对战争兴趣寥寥。 即将上任的特朗普政府没有必要沿用前任不明智的全球策略,对抗不仅将耗费巨资,还可能引发全球两个最大经济体之间的直接冲突,不符合美国的利益。美国新一届政府最好避免在全球事务中采取前任的对抗性和摩擦性做法,而是寻求营造开放、包容和非歧视性的国际合作环境,这才是“让美国再次伟大”的正确方式。 本文编译自《中国日报》12月26日社论 原文标题:Lessons to be learned from past four years 编译:赵双莹 出品:中国日报社论编辑室 中国日报中文网 【责任编辑:王辉】

在第二届链博会感受“链”接世界的蓬勃力量
1 month, 1 week ago

在第二届链博会感受“链”接世界的蓬勃力量

China Daily  

新华社北京11月30日电 题:在第二届链博会感受“链”接世界的蓬勃力量 新华社记者 11月26日至30日,以“链接世界,共创未来”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办。 面对全球化遭遇逆流、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地缘冲突加剧等多重挑战,近70个国家和地区的600余家企业和机构在相聚、相交、相融中携手寻找“链”通中外的新方案,谱写合作共赢的新篇章。 “链”出精彩,多向奔赴结硕果 “不到1个小时,山东港口陆海国际物流集团有限公司就为我们提供了工程机械设备运输的解决方案。”27日上午,从事物流配送的沙特阿拉伯商人阿里·穆罕默德·卡赫塔尼收获了一份“惊喜”。 卡赫塔尼告诉记者,近期,沙特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挖掘机等产品出口遭遇航运堵塞、运费上涨。“通过在链博会现场与中国企业面对面交流,不仅问题得到解决,价格相比第三方报价也节省了约30%。” 链博会是全球首个以供应链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展区展览面积12万平方米,由先进制造链、清洁能源链、智能汽车链等6大链条组成。展会上,“手拉手”找到伙伴的“惊喜”时常上演—— 26日,松下集团与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深化在智能场景构建体系、城市更新等领域的合作;力拓集团与北京科技大学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加强碳减排和工业废物处理领域合作;28日,百胜中国召开供应商全球招募发布会,目前已收到超过1000个潜在供应商报名,涉及30多个类别…… 中国贸促会3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本届链博会共举办69场主题专题活动和370多场对接洽谈等活动,签署合作协议、意向协议210多项,涉及金额1520多亿元,比首届增加1.3%;其间,吸引线上线下观众人数超过20万人次,比首届增加约三分之一。 于人潮涌动中见活力,在多向奔赴中觅商机。 除了深化务实合作,各国企业对供应链发展趋势的理解与认同也在不断加深。26日发布的全球供应链促进指数显示:2018年至2023年,该指数从0.27升至0.66,增长144%,表明全球供应链促进水平明显上升,全球供应链发展环境总体向好。 作为全球经贸盛会,链博会“热力值”仍在攀升。就在30日闭幕当天,包括西门子、中国中化、阿斯利康在内的68家企业和机构签约参展第三届链博会,希望借助这一平台,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深化国际合作。 “链”出新意,首发首秀聚动能 麦当劳中国带来“一箱一码”智慧物流方案新成果,盛隆电气最新发布元宇宙数字孪生智慧楼宇管理系统,中国人保集团推出产业链保险产品……琳琅满目的新品好物,让现场观众直呼“看到了未来的美好生活”。 中国贸促会会长任鸿斌表示,与首届链博会相比,本届链博会国际化水平更高、互动合作更深入、创新引领更突出。最新数据显示,此次链博会期间,参展企业现场首发首展首秀91项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比去年增加47%。 在绿色农业链展区,从耐盐碱的大豆品种、秸秆可用作饲料的“脆秆水稻”,到甜脆可口的散花型西蓝花“婉翠”、酸甜爆汁的樱桃番茄“小酒窝”,先正达集团多项新品实现了产量提升,营养和口感更丰富。 “科技创新要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让更多好产品、好技术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和百姓餐桌,为美好生活注入新意。”先正达集团中国总裁苏赋说。 “It's too hot, turn on the AC please.(这里太热,请打开空调。)” “OK, cool mode on.(好的,已为您开启制冷模式。)” …… 这是记者和一辆汽车的英文交流。 数字科技链展区内,搭载了科大讯飞智能汽车音效系统和语音助理,掌握英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等超15种语言的星途星纪元ET汽车海外版,吸引众多国内外观众。 “汽车产业‘出海’过程中,核心技术及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至关重要。”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品牌市场中心副总经理董斌表示,讯飞星火大模型4.0 Turbo在教育、医疗、汽车等多个行业领域的落地应用,展现了AI技术与生活、工作的深度融合,也为全球产业链的智能化升级贡献了中国智慧。 AI迷你调酒工厂、3D激光打印模型……作为今年新设立的展区,先进制造链展区汇集多种“高精尖”产品和技术,折射出全球供应链产业链提质升级的新趋势、新变化。 第二届链博会上发布的2024版《全球供应链促进报告》显示,技术进步是全球供应链发展的内生动力,2023年以来新技术涌现的速度不断加快,生成式人工智能、新一代半导体材料等促进了相关关键技术的加速演进,有助于破解全球供应链的传统难题。 国际商会秘书长约翰·丹顿表示,参加链博会不仅能看到产业创新,更能感受到国家与国家、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协作。通过这些协作,可以创造出规模化推广的产品,推动供应链变革创新。 “链”出机遇,开放共享“惠”全球 链博会是中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窗口、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平台,随着多元化、数字化、绿色化方面的发展机遇不断涌现,各国企业纷纷展现出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的需求和期待。 ——抢占转型升级优势。中国资源循环集团、中孚实业的绿色纤维产品、绿色水电铝一体化项目,展现了传统高耗能产业的“华丽转身”;希迪智驾展示的无人矿卡,可以将矿区运输的能耗成本减少88%……本届链博会期间,先进技术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最新实践,让观众感受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进程中的科技力量。 ——积极布局未来产业。聚焦银发经济产业发展,松下结合中国市场现状,从智慧养老、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等方面,打造适用于老年人和需要看护人士的产品;北斗展区演示的“虚拟数字人”、卧龙电气的舜智云工业互联网平台等,彰显以“人工智能+”引领产业变革;中国通号、星河动力全方位展示低空经济、商业航空领域的前瞻布局和创新成果。 ——开放合作实现共赢。力拓集团、博世集团、宝武集团、小鹏汽车4家行业龙头企业以产业链合作关系携手亮相,展示从原材料、零部件供应到整车制造的汽车产业供应链上下游协同与合作;GE医疗也携手核心供应商首次完整展出国产分子影像全产业链布局……坚持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开放合作,才会带来共赢发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表示,当前全球供应链调整和全球分工格局,进一步增强了中国在全球供应链的枢纽地位。 “起初,我们助力中国企业拓展国际市场。这几年,这些企业在全球布局越来越广,我们随之进入了南美洲、中东及亚洲等其他地区,并取得很好的发展。”克诺尔轨道系统中国区总裁毕光红说。 中国贸促会副会长张少刚表示,本届链博会实现了促进上中下游衔接、大中小企业融通、产学研用协同、中外企业互动的目标,构筑起推动产业互融、创新互促、市场互通的平台和桥梁,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全球发展繁荣作出了积极贡献。 “链”出机遇,惠及全球。借助链博会的平台,中国传递出更加积极的信号:愿与各界携手,唱响全球开放合作的新乐章,在“链”接世界中共创美好未来。(记者邹多为、张晓洁、阳娜、陈旭) 【责任编辑:王旭泉】

每日一词|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 universally beneficial, inclusiv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1 month, 3 weeks ago

每日一词|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 universally beneficial, inclusiv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China Daily  

2024年11月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书面演讲中指出,要正确引导经济全球化方向,携手推动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更好惠及不同国家、不同群体。 In a written speech addressing the APEC CEO Summit 2024, Chinese President Xi Jinping on November 15 called for efforts to steer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n the right direction, jointly promoting a universally beneficial and inclusiv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o the benefit of various countries and communities. 这是2024年11月13日在秘鲁首都利马拍摄的2024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标识。图片来源:新华社 【知识点】 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提出,“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也是人类社会前进的必由之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冷战结束以来,经济全球化促进了贸易繁荣、投资便利、人员流动、技术发展,推动了世界经济快速发展,尤其是带动了新兴市场国家群体性崛起。同时,近年来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明显抬头,内病外治、转嫁矛盾等现象令人担忧。事实证明,以邻为壑的“逆全球化”做法不仅解决不了自身的沉疴痼疾,而且扰乱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阻碍世界经济健康发展,导致各国利益受到损害。 经济全球化应当是普惠的,就是顺应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普遍诉求,解决好资源全球配置造成的国家间和各国内部发展失衡问题,使发展既充分又平衡,推动形成有利于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的全球化。在相互依存已无处不在的今天,各国既要发展好自己,也要思考如何同世界的发展平衡共进。要共同做大并公平分好经济全球化“蛋糕”,让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都能参与并享有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实现互利共赢和共同繁荣。 经济全球化应当是包容的,就是支持各国走出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同时携手开创全人类的共同发展。要反对各种形式的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抵制歧视性、排他性的标准、规则。要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推动各方互谅互让照顾彼此利益关切,破解阻碍世界经济健康发展的结构性难题,保持全球经济增长活力与动力。 【重要讲话】 我们要正确引导经济全球化方向,不能走少数国家独占霸权的老路。我们要推动经济全球化更多释放正面效应,进入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的新阶段。 We should steer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n the …

每日一词 | 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 universally beneficial, inclusiv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op News
1 month, 3 weeks ago

每日一词 | 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 universally beneficial, inclusiv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China Daily  

2024年11月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书面演讲中指出,要正确引导经济全球化方向,携手推动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更好惠及不同国家、不同群体。 In a written speech addressing the APEC CEO Summit 2024, Chinese President Xi Jinping on November 15 called for efforts to steer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n the right direction, jointly promoting a universally beneficial and inclusiv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o the benefit of various countries and communities. 这是2024年11月13日在秘鲁首都利马拍摄的2024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标识。图片来源:新华社 【知识点】 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提出,“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也是人类社会前进的必由之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冷战结束以来,经济全球化促进了贸易繁荣、投资便利、人员流动、技术发展,推动了世界经济快速发展,尤其是带动了新兴市场国家群体性崛起。同时,近年来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明显抬头,内病外治、转嫁矛盾等现象令人担忧。事实证明,以邻为壑的“逆全球化”做法不仅解决不了自身的沉疴痼疾,而且扰乱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阻碍世界经济健康发展,导致各国利益受到损害。 经济全球化应当是普惠的,就是顺应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普遍诉求,解决好资源全球配置造成的国家间和各国内部发展失衡问题,使发展既充分又平衡,推动形成有利于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的全球化。在相互依存已无处不在的今天,各国既要发展好自己,也要思考如何同世界的发展平衡共进。要共同做大并公平分好经济全球化“蛋糕”,让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都能参与并享有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实现互利共赢和共同繁荣。 经济全球化应当是包容的,就是支持各国走出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同时携手开创全人类的共同发展。要反对各种形式的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抵制歧视性、排他性的标准、规则。要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推动各方互谅互让照顾彼此利益关切,破解阻碍世界经济健康发展的结构性难题,保持全球经济增长活力与动力。 【重要讲话】 我们要正确引导经济全球化方向,不能走少数国家独占霸权的老路。我们要推动经济全球化更多释放正面效应,进入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的新阶段。 We should steer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n the …

每日一词|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 universally beneficial, inclusiv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1 month, 3 weeks ago

每日一词|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 universally beneficial, inclusiv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China Daily  

2024年11月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书面演讲中指出,要正确引导经济全球化方向,携手推动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更好惠及不同国家、不同群体。 In a written speech addressing the APEC CEO Summit 2024, Chinese President Xi Jinping on November 15 called for efforts to steer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n the right direction, jointly promoting a universally beneficial and inclusiv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o the benefit of various countries and communities. 这是2024年11月13日在秘鲁首都利马拍摄的2024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标识。图片来源:新华社 【知识点】 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提出,“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也是人类社会前进的必由之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冷战结束以来,经济全球化促进了贸易繁荣、投资便利、人员流动、技术发展,推动了世界经济快速发展,尤其是带动了新兴市场国家群体性崛起。同时,近年来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明显抬头,内病外治、转嫁矛盾等现象令人担忧。事实证明,以邻为壑的“逆全球化”做法不仅解决不了自身的沉疴痼疾,而且扰乱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阻碍世界经济健康发展,导致各国利益受到损害。 经济全球化应当是普惠的,就是顺应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普遍诉求,解决好资源全球配置造成的国家间和各国内部发展失衡问题,使发展既充分又平衡,推动形成有利于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的全球化。在相互依存已无处不在的今天,各国既要发展好自己,也要思考如何同世界的发展平衡共进。要共同做大并公平分好经济全球化“蛋糕”,让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都能参与并享有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实现互利共赢和共同繁荣。 经济全球化应当是包容的,就是支持各国走出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同时携手开创全人类的共同发展。要反对各种形式的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抵制歧视性、排他性的标准、规则。要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推动各方互谅互让照顾彼此利益关切,破解阻碍世界经济健康发展的结构性难题,保持全球经济增长活力与动力。 【重要讲话】 我们要正确引导经济全球化方向,不能走少数国家独占霸权的老路。我们要推动经济全球化更多释放正面效应,进入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的新阶段。 We should steer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n the …

每日一词 | 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 universally beneficial, inclusiv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op News
1 month, 3 weeks ago

每日一词 | 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 universally beneficial, inclusiv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China Daily  

2024年11月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书面演讲中指出,要正确引导经济全球化方向,携手推动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更好惠及不同国家、不同群体。 In a written speech addressing the APEC CEO Summit 2024, Chinese President Xi Jinping on November 15 called for efforts to steer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n the right direction, jointly promoting a universally beneficial and inclusiv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o the benefit of various countries and communities. 这是2024年11月13日在秘鲁首都利马拍摄的2024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标识。图片来源:新华社 【知识点】 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提出,“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也是人类社会前进的必由之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冷战结束以来,经济全球化促进了贸易繁荣、投资便利、人员流动、技术发展,推动了世界经济快速发展,尤其是带动了新兴市场国家群体性崛起。同时,近年来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明显抬头,内病外治、转嫁矛盾等现象令人担忧。事实证明,以邻为壑的“逆全球化”做法不仅解决不了自身的沉疴痼疾,而且扰乱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阻碍世界经济健康发展,导致各国利益受到损害。 经济全球化应当是普惠的,就是顺应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普遍诉求,解决好资源全球配置造成的国家间和各国内部发展失衡问题,使发展既充分又平衡,推动形成有利于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的全球化。在相互依存已无处不在的今天,各国既要发展好自己,也要思考如何同世界的发展平衡共进。要共同做大并公平分好经济全球化“蛋糕”,让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都能参与并享有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实现互利共赢和共同繁荣。 经济全球化应当是包容的,就是支持各国走出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同时携手开创全人类的共同发展。要反对各种形式的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抵制歧视性、排他性的标准、规则。要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推动各方互谅互让照顾彼此利益关切,破解阻碍世界经济健康发展的结构性难题,保持全球经济增长活力与动力。 【重要讲话】 我们要正确引导经济全球化方向,不能走少数国家独占霸权的老路。我们要推动经济全球化更多释放正面效应,进入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的新阶段。 We should steer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n the …

和评理 | 促进中美关系稳定发展 造福两国惠及世界
1 month, 3 weeks ago

和评理 | 促进中美关系稳定发展 造福两国惠及世界

China Daily  

当地时间11月16日下午,中美元首在秘鲁利马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举行会晤。这也是双方近年来第三次面对面会晤,备受关注。 会晤中,两国元首围绕在美国政府过渡期推进对话合作、妥善管控分歧,以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地区问题进行了坦诚、深入、建设性的沟通,为中美关系发展指明了方向。 过去4年,中美关系虽然历经跌宕起伏,但在两国元首引领下,开展了对话和合作,总体实现了稳定。中美恢复和新建了20多个沟通机制,在外交、安全、经贸、财政、金融、军队、禁毒、执法、农业、气候变化、人文等领域取得了积极成果。 回顾过去四年中美关系走过的历程,中国领导人总结了7条经验和启示, 一是要有正确的战略认知,二是要言必信、行必果,三是要平等相待,四是不能挑战红线、底线,五是要多搞对话和合作,六是要回应人民期待,七是要展现大国担当。 这7条经验启示堪称两国关系健康发展的7大智慧支柱。中美关系的发展历程,印证了中美建交45年来的经验和启示。历史昭示我们,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如果两国做伙伴,求同存异,中美关系就能够取得长足发展。如果把对方当对手,恶性竞争,中美关系就会遭遇波折甚至倒退。 展望未来,中方致力于中美关系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没有变,按照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处理中美关系的原则没有变,坚定维护自身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立场没有变,赓续中美人民传统友谊的愿望没有变。 展望未来,希望美国新政府继续与中方保持沟通,拓展合作,管控分歧,延续中美关系来之不易的企稳势头。美国新政府不应泛化国家安全概念,不应以此为借口恶意限制中国人民的发展权,不要插手介入中国与邻国之间的海上争议。中国政府将坚定不移地维护中国的领土完整和发展利益,如果中国的战略安全和核心利益受到威胁,中国政府也不会坐视不理。 中美关系稳定发展既关乎两国人民,也关乎人类前途命运。国与国之间存在一些分歧甚至争议是正常的,关键是要妥善处理中美之间的分歧和争议。中美要继续探寻两个大国正确相处之道,实现中美两国在这个星球上长期和平共存,为动荡不安的世界注入更多确定性和正能量。 本文译自《中国日报》11月18日社论 原文标题:Seven pillars of wisdom to uphold right way for China and US to get along well 出品:中国日报社论编辑室 中国日报中文网 【责任编辑:王辉】

和评理|建“小院高墙”,无疑是自掘坟墓
2 months, 1 week ago

和评理|建“小院高墙”,无疑是自掘坟墓

China Daily  

为确保美国打赢对华科技战,拜登政府不断加力推行“小院高墙”政策,让这堵意在围困中国科技发展的“墙”越筑越高。 一直以来,美国竭力切断中美两国在尖端科技方面的联系。为防止美国产品、资本和技术帮助中国在尖端科技领域超越美国,美国财政部于本周一发布最终规则,以落实总统拜登于2023年8月份签署的第14105号行政命令《关于美国在受到关切的国家投资于特定的国家安全技术和产品的问题》。该行政命令意在推动敏感技术及产品进步,加速先进计算能力发展,特别关注半导体和微电子、量子信息技术和特定人工智能系统,以及被认定为对下一代军事、网络安全、监视及情报应用至关重要的“敏感技术和产品”。第14105号行政令涉及限制美国在部分技术领域的对华投资。尽管用词模糊,但也不难看出,该行政令是为中国“量身定制”。 美国的行为,不是“去风险”,而是“脱钩”。中美两国关系本就危机重重,美方的敌对行为将进一步毒害双边关系。 将于明年1月2日生效的最终规则,提供了运作规定以及有关其意图与适用的详细解释,意在收紧美国个人及企业在先进技术和产品上对中国内地、香港特区和澳门特区的投资。很明显,这是美国限制对华投资的又一措施。 自特朗普政府以来,美国不断把“小院”的“高墙”越筑越高,意图遏制中国科技发展势头。继出口管制、金融制裁、高额关税、对内投资审查之后,美国政府进一步果断采取行动,将美国对外投资纳入监管和控制之下。最终规则虽然允许某些例外,但正如观察人士所言,这也只不过是名义上的。毕竟,无论谁在即将到来的总统大选中胜出,无论参议院和众议院被哪个党派控制,美国都不太可能短期内改变对华采取 “小院城墙”的政策;毕竟,遏制中国科技进步已成为美国两党共识,也成为美国地缘政治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国历届政府的努力下,中国被塑造成美国国家安全的头号威胁。对美国政客来说,国家安全俨然成为获取国内外支持的便捷手段。 最终规则将如何影响美国盟友及其伙伴,尚有待观察。但考虑到美国历来推行长臂管辖的传统,最终规则中的限制很可能会在某一时间点、以某种方式影响到关键第三方,因为正如负责投资安全的财政部助理部长保罗·罗森在一份新闻稿中所说,美国的投资中,通常还包括跟随资本流动而来的无形收益,如管理援助、投资准入、人才网络。 此前,外界普遍认为美国正在放弃“正和”的世界观。10月23日,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在布鲁金斯学会上发言时否认了这一说法。随后,美国财政部在发布最终规则时也表示,美国致力于建设“开放的投资环境”。然而,最终规则的发布,终究让美国的“言”与“行”背道而驰。 本文编译自《中国日报》10月30日社论 原标题:US cornered in its own 'small yard' 出品:中国日报社论编辑室 中国日报中文网 编译:曹静 编辑:李海鹏 【责任编辑:曹静】

每日一词|健康中国 Healthy China initiative
2 months, 1 week ago

每日一词|健康中国 Healthy China initiative

China Daily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关于健康中国论述摘编》一书,近日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 A compilation of excerpts from discourses on the Healthy China initiative by Xi Jinping, general secretar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entral Committee, has been published by the Central Party Literature Press. 10月14日,北京安贞医院通州院区就诊大厅里配备的一站式缴费等设施。图片来源:新华网 【知识点】 人民健康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维护人民健康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召开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出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了建设健康中国的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人民健康状况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持续改善。 党的二十大报告就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总的战略安排,明确了到二〇三五年建成“健康中国”,强调“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论述,系统阐述了中国特色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问题,为我们构建大卫生大健康格局、全方位护佑人民健康提供了根本遵循。 【重要讲话】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 People's health is a key indicator of a prosperous nation and a strong country. We must give strategic priority to …

和评理|对华电动汽车征税有损中欧经贸关系:欧盟急需审慎而行
3 months, 3 weeks ago

和评理|对华电动汽车征税有损中欧经贸关系:欧盟急需审慎而行

China Daily  

欧盟将于近日启动投票,就是否对进口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做出决定,本次征税幅度最高达35.3%。为防止中欧贸易摩擦进一步升级,以至于损害中欧双方互惠互利的经贸合作关系,阻止征税计划已进入“最后努力阶段”。 欧盟27个成员国此前计划于当地时间9月25日进行投票。本次的征税方案是由欧盟委员会提议的,欧委会认为中国的电动汽车制造商享有“高额政府补贴”,并因此具备了“不可接受的竞争优势”。 对于在欧盟对进口汽车征收的10%标准税率之上、对中国电动汽车额外加征关税的方案,除非有15个成员国投反对票,否则方案将从10月底起正式执行。 据媒体报道,在7月围绕加征关税开展的“咨询性投票”中,12个欧盟成员国投出了赞成票,4个成员国反对,11国弃权。 已有部分欧盟国家对加征关税计划表达了反对意见,并呼吁通过对话磋商解决问题。“我们不想再打贸易战。”西班牙首相桑切斯近期在访华期间这样表示。他还补充称,西班牙主张通过谈判解决问题,从而避免可能给经贸关系带来的损害。 鉴于7月投票时,西班牙曾是主张对华电动车加征关税的主要欧洲国家,其态度近期发生的转变,也体现出该国对此事的理性客观思考。这种转变尤其值得欢迎,因为它体现了寻求政治解决争端的智慧。 针对西班牙首相桑切斯的这番表态,德国总理朔尔茨也表达了支持,并称“这是我们共同的前进方向”。德国副总理哈贝克本周二在访华期间与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会面时也强调,中欧双方应尽一切努力避免贸易冲突。 “我们希望避免一场导致关税不断上升的贸易冲突,因为这最终会令双方都受其损害,”哈贝克表示。 欧盟已承诺自2035年起逐步禁售传统燃油汽车。凭借尖端技术和产品,中国电动汽车在推动欧洲绿色交通革命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考虑到欧盟本土汽车产业在内燃机技术转型方面进展缓慢,欧盟应该与中国加强合作,从而助力自身实现绿色转型目标,而不是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限制性的贸易措施只会不可避免地令所有贸易伙伴都受到伤害。不仅如此,世界贸易组织近期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保护主义政策通常会造成国内物价上涨,进而抑制消费,政策也可能因此走向失败。 中国方面一直呼吁与欧盟就此事达成符合世贸规则的解决方案,避免中欧经贸摩擦升级。为回应欧盟方面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关切,中国电动汽车生产商们近期还向欧盟提交了电动汽车反补贴案价格承诺解决方案,但中国业界提交的这一方案遭到了欧委会的拒绝。 欧盟委员会贸易发言人奥洛夫·吉尔表示,欧委会拒绝了几家中国汽车制造商的“价格承诺”。“我们的审查重点是这些提议是否会消除补贴带来的损害并能有效监测和执行。 委员会得出结论,没有一个报价符合这些要求。”他说。 如果欧盟真的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高额关税,那不仅会破坏全球汽车供应链的稳定、损害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还会迫使中国采取反制措施。 欧盟委员会发言人表示,欧盟仍然“对谈判解决方案持开放态度”,而中国方面也决心坚持与欧盟进行磋商,“直到最后一刻”。希望最终双方能够达成解决方案,因为打贸易战并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 本文编译自《中国日报》9月19日社论 原标题:Punitive tariffs on Chinese EVs would cause irreparable damage to trade ties 出品:中国日报社论编辑室 中国日报中文网 编译:涂恬 编辑:李海鹏 【责任编辑:徐子茗】

和评理|吸引中国投资,印度还需抛出更多“橄榄枝”
3 months, 4 weeks ago

和评理|吸引中国投资,印度还需抛出更多“橄榄枝”

China Daily  

近期,中印经济关系出现改善迹象,印度官员表态称,将放松对中国投资的限制,而印度政府也正在采取行动,加快对中国技术人员赴印的签证审批。 印度电子与信息技术部长拉杰夫·钱德拉塞卡近期表态,称印度对中国投资持“开放”态度,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也表示:“我们并未拒绝来自中国的商业活动。” 印度政府近期也新开放了线上入口,简化中国技术人员的商务签证审批流程,因为这些中国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对使用中国制造设备的印度制造业来说极为关键。 自2020年起,印度对中国贸易及投资活动持续施加限制,导致两国贸易与投资往来受到严重干扰,考虑到此前的情势,目前的改善迹象自然值得鼓舞。 此前,印度还曾以“应对国家安全关切”为由封禁包括TikTok在内的数百款中国应用,并对中国高科技企业小米、OPPO开展了所谓的监管调查。这一系列行动,也使得双方之间原本良好的经济关系遭到了损害。 但印度政府如今对中国投资的态度软化,也有可能只是权宜之计,因为外国投资的减少可能会妨碍印度达成其雄心勃勃的发展计划,而印度计划的是在本世纪中叶晋升发达国家。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的报告显示,2023年印度引入的外商直接投资金额下滑至280亿美元,暴跌超过40%,而此前印度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规模年均都在400亿美元左右。对此,分析人士指出,外商直接投资的下降,主要是印度政府审批繁琐及其歧视性的经济政策导致。 近期,印度政府首席经济顾问在一份调查报告中更是建议,应在例如太阳能电池板及电池制造等非敏感行业进一步吸纳来自中国的直接投资,因为在这些行业印度均缺乏经验,相比依赖贸易,这样对印度经济维持增长而言“似乎更为有利”。 目前,中国仍然是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国,印度2023年对华出口为166.5亿美元,自华进口则达到1017.5亿美元,导致印度对华贸易逆差超过850亿美元。 尽管双边关系存在紧张,且印度对中国投资设有限制,但中国在印度经济发展中始终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举例来说,中国一直是印度蓬勃发展的电子和汽车工业的最大零部件供应国,而电子和汽车工业也是印度经济成功的代表性产业。这些都印证了两国经贸合作的韧性和潜力。 中国视印度为重要投资目的地,有意扩大在印各领域投资,并在持续推动和鼓励两国双边投资合作。来自中国的贸易与投资增长,也能够对印度经济形成有力提振效应。 然而,尽管吸引中国投资的呼声越来越高涨,印度商业与工业部长皮尤什·戈亚尔此前却表态称,印度政府目前“没有计划重新考虑允许中国投资进入印度市场”。 中印两国既非对手,也非彼此的威胁。两国应成为发展合作的伙伴,为彼此创造机遇,互利互惠。印度政府应努力加强与中国的经济合作关系,并为中国投资切实提供公平、公正、透明、非歧视的商业环境。 本文编译自《中国日报》9月12日社论 原标题:India has to change its policy if it wants to attract more Chinese investment 出品:中国日报社论编辑室 中国日报中文网 编译:涂恬 编辑:李海鹏 【责任编辑:涂恬】

吉尔吉斯斯坦前总理:美国滥用制裁,世界“远离”美元
4 months, 1 week ago

吉尔吉斯斯坦前总理:美国滥用制裁,世界“远离”美元

China Daily  

当地时间7月9日,美国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在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的听证会上指出,世界正日益显现出对美元的疏离态势。她特别强调了制裁所带来的不利影响:“由于美元在国际交易中的重要作用,我们拥有非常强大的制裁手段。但是,实施制裁越多,就有越多的国家去寻找美元以外的金融交易方式。” 此前,七国集团非法冻结并没收俄罗斯资产,破坏了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使得公众对美元的信心有所下降。目前,仍有超过2880亿美元的俄罗斯资产被七国集团、欧盟和澳大利亚持有,其中欧盟所持有的份额高达约2180亿美元。这些被冻结的资产,每年光是产生的利息就高达约30亿美元的。 今年6月,七国集团利用这些资产向乌克兰提供了500亿美元的贷款。这直接违反了国际法。依据国际法,资产应归属其所有者而非所在国。西方国家的此种行径尽管尚未引发全面恐慌,但却已经导致其主权债券信用度降低,引发了债权人的深切忧虑。 因此,全球南方国家正试图减持美国政府债券。截至2024年4月,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已从一年前的8490亿美元减少至7750亿美元,降至自200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同期,其他金砖国家也纷纷减少了对美国国债的持有量,其中印度抛售了14亿美元,巴西抛售了12亿美元,沙特阿拉伯抛售了3亿美元。今年早些时候,沙特表示,若七国集团决定没收俄罗斯被冻结的资产,其可能会考虑出售部分欧债资产。沙特财政部已向七国集团的部分成员国表达了反对没收俄罗斯资产的意见,有人认为这是一种“隐晦的警告”。 图片来源:东方 I C 在7月9日的听证会上,耶伦特别强调了金砖国家在各国协调一致摆脱美元依赖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长期以来,“金砖+”合作机制的成员一直对美元在全球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及其被用作政治武器的现象表示担忧。金砖国家这一合作框架最初由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五国组成,2024年初,埃及、埃塞俄比亚、伊朗、沙特和阿联酋正式加入,有效增加了该机制在世界舞台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美元的贬值促使各国开始转向使用本国货币进行结算。例如,中国和俄罗斯一直在合作建设能够替代美国主导的SWIFT系统的结算机制,比如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 。今年年初,中国与阿联酋首次使用数字迪拉姆完成了跨境支付交易。此次交易依托创新数字平台,标志着中央银行数字货币应用迈入新阶段。 伊朗日前宣布,伊朗与俄罗斯之间的所有交易全面弃用美元。自去年起,印度和俄罗斯之间的本币(卢比与卢布)结算金额增加了一倍。同时,沙特也正积极寻求与“金砖+”国家建立替代性货币结算协议,以进一步推动其经济伙伴关系的多元化发展。若其他关键石油出口国亦开始接受替代货币作为支付方式,这将导致对美元作为石油交易货币的需求显著下降,进而削弱美元的价值与影响力。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但是,要想在相互金融结算方面取得真正的突破,就必须为所有“金砖+”成员国创建一个统一的结算系统——这一目标的并非遥不可及。7月12日,俄罗斯联邦委员会议长瓦伦金娜·马特维延科在金砖国家议会论坛上宣布,金砖国家正在积极筹备建立独立的支付系统,该系统将不受政治压力、职权滥用及外部制裁等不利因素的干扰。 根据最新信息,即将于今年10月在俄罗斯举办的“金砖+”峰会将重点讨论建立基于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的独立结算支付系统。 由此看来,“金砖+”国家将自己视作另一种经济秩序的代表,致力于构建一个更加多元化且富有韧性的金融网络。这体现了金砖国家力求摆脱对美元主导地位的过度依赖,降低美元政治化风险,从而有效缓解美国当前及未来可能施加制裁影响的战略愿景。 美元昔日的稳固地位,正逐步被不确定性所侵蚀。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改变,当前各国的战略取向与联盟网络将决定未来的经济与金融秩序。美国及其盟友需审慎应对这一新兴态势,停止滥用制裁,并深入剖析其单边行动对未来经济与地缘政治地位可持续性的影响。 耶伦所发出的有力警告,凸显了当前正处于重塑全球金融体系架构的关键时刻。显而易见,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滥用制裁的行为,正在加速推动世界向一个更加公平、多极化的方向转型。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积极寻求美元的替代方案,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新的金融格局即将应运而生,这一变革将深远地影响国际关系、全球贸易、投资以及全球权力的动态平衡。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本文原文发表在中国日报国际版,原标题为 "Sanctions will result in reduction of dollar's influence" 出品: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责编:宋平 刘夏 编辑:张钊 实习生孙维苹亦有贡献 【责任编辑:王文倩】

吉尔吉斯斯坦前总理:美国滥用制裁,世界“远离”美元
4 months, 1 week ago

吉尔吉斯斯坦前总理:美国滥用制裁,世界“远离”美元

China Daily  

当地时间7月9日,美国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在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的听证会上指出,世界正日益显现出对美元的疏离态势。她特别强调了制裁所带来的不利影响:“由于美元在国际交易中的重要作用,我们拥有非常强大的制裁手段。但是,实施制裁越多,就有越多的国家去寻找美元以外的金融交易方式。” 此前,七国集团非法冻结并没收俄罗斯资产,破坏了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使得公众对美元的信心有所下降。目前,仍有超过2880亿美元的俄罗斯资产被七国集团、欧盟和澳大利亚持有,其中欧盟所持有的份额高达约2180亿美元。这些被冻结的资产,每年光是产生的利息就高达约30亿美元的。 今年6月,七国集团利用这些资产向乌克兰提供了500亿美元的贷款。这直接违反了国际法。依据国际法,资产应归属其所有者而非所在国。西方国家的此种行径尽管尚未引发全面恐慌,但却已经导致其主权债券信用度降低,引发了债权人的深切忧虑。 因此,全球南方国家正试图减持美国政府债券。截至2024年4月,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已从一年前的8490亿美元减少至7750亿美元,降至自200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同期,其他金砖国家也纷纷减少了对美国国债的持有量,其中印度抛售了14亿美元,巴西抛售了12亿美元,沙特阿拉伯抛售了3亿美元。今年早些时候,沙特表示,若七国集团决定没收俄罗斯被冻结的资产,其可能会考虑出售部分欧债资产。沙特财政部已向七国集团的部分成员国表达了反对没收俄罗斯资产的意见,有人认为这是一种“隐晦的警告”。 图片来源:东方 I C 在7月9日的听证会上,耶伦特别强调了金砖国家在各国协调一致摆脱美元依赖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长期以来,“金砖+”合作机制的成员一直对美元在全球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及其被用作政治武器的现象表示担忧。金砖国家这一合作框架最初由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五国组成,2024年初,埃及、埃塞俄比亚、伊朗、沙特和阿联酋正式加入,有效增加了该机制在世界舞台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美元的贬值促使各国开始转向使用本国货币进行结算。例如,中国和俄罗斯一直在合作建设能够替代美国主导的SWIFT系统的结算机制,比如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 。今年年初,中国与阿联酋首次使用数字迪拉姆完成了跨境支付交易。此次交易依托创新数字平台,标志着中央银行数字货币应用迈入新阶段。 伊朗日前宣布,伊朗与俄罗斯之间的所有交易全面弃用美元。自去年起,印度和俄罗斯之间的本币(卢比与卢布)结算金额增加了一倍。同时,沙特也正积极寻求与“金砖+”国家建立替代性货币结算协议,以进一步推动其经济伙伴关系的多元化发展。若其他关键石油出口国亦开始接受替代货币作为支付方式,这将导致对美元作为石油交易货币的需求显著下降,进而削弱美元的价值与影响力。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但是,要想在相互金融结算方面取得真正的突破,就必须为所有“金砖+”成员国创建一个统一的结算系统——这一目标的并非遥不可及。7月12日,俄罗斯联邦委员会议长瓦伦金娜·马特维延科在金砖国家议会论坛上宣布,金砖国家正在积极筹备建立独立的支付系统,该系统将不受政治压力、职权滥用及外部制裁等不利因素的干扰。 根据最新信息,即将于今年10月在俄罗斯举办的“金砖+”峰会将重点讨论建立基于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的独立结算支付系统。 由此看来,“金砖+”国家将自己视作另一种经济秩序的代表,致力于构建一个更加多元化且富有韧性的金融网络。这体现了金砖国家力求摆脱对美元主导地位的过度依赖,降低美元政治化风险,从而有效缓解美国当前及未来可能施加制裁影响的战略愿景。 美元昔日的稳固地位,正逐步被不确定性所侵蚀。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改变,当前各国的战略取向与联盟网络将决定未来的经济与金融秩序。美国及其盟友需审慎应对这一新兴态势,停止滥用制裁,并深入剖析其单边行动对未来经济与地缘政治地位可持续性的影响。 耶伦所发出的有力警告,凸显了当前正处于重塑全球金融体系架构的关键时刻。显而易见,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滥用制裁的行为,正在加速推动世界向一个更加公平、多极化的方向转型。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积极寻求美元的替代方案,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新的金融格局即将应运而生,这一变革将深远地影响国际关系、全球贸易、投资以及全球权力的动态平衡。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本文原文发表在中国日报国际版,原标题为 "Sanctions will result in reduction of dollar's influence" 出品: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责编:宋平 刘夏 编辑:张钊 实习生孙维苹亦有贡献 【责任编辑:王文倩】

每日一词|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 China-ASEAN Education Cooperation Week
4 months, 3 weeks ago

每日一词|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 China-ASEAN Education Cooperation Week

China Daily  

2024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于8月20日至25日在贵州省举办。今年交流周将举办各类活动70余项。 The 2024 China-ASEAN Education Cooperation Week will be held in southwest China's Guizhou Province from Aug. 20 to 25. 2024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于8月20日至8月25日举行,主题为“深化教育合作、促进人文交流、携手共创未来”。图片来源:贵阳网 【知识点】 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自2008年举办以来,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已经由一个单一的教育合作与交流平台,拓展为以教育合作为主体的国家级人文交流平台,为中国—东盟教育及人文交流搭建了广阔的平台,有力促进了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人员交流和资源共享。 今年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主题是“深化教育合作、促进人文交流、携手共创未来”。今年交流周将集中展示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合作新成效,分享双方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特殊教育、终身教育等领域的经验和成果,更好发挥交流周服务人文交流、深化教育合作、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今年交流周紧扣人文交流主题、创新设立交流周特别礼遇国、突出“教育+”项目设计,其间将召开“中国—东盟千校携手大会”“中国—东盟高校技术成果转化推荐发布会”等活动,并同步举办各类技能赛事。 【重要讲话】 中国愿同东盟把握大势、排除干扰、同享机遇、共创繁荣,把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落到实处,朝着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迈出新的步伐。 China stands ready to work with ASEAN to grasp the overriding trend, remove interference, share opportunities and promote shared prosperity. We will implement in earnest our Comprehensive Strategic Partnership, and make new strides …

每日一词|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 China-ASEAN Education Cooperation Week
4 months, 3 weeks ago

每日一词|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 China-ASEAN Education Cooperation Week

China Daily  

2024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于8月20日至25日在贵州省举办。今年交流周将举办各类活动70余项。 The 2024 China-ASEAN Education Cooperation Week will be held in southwest China's Guizhou Province from Aug. 20 to 25. 2024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于8月20日至8月25日举行,主题为“深化教育合作、促进人文交流、携手共创未来”。图片来源:贵阳网 【知识点】 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自2008年举办以来,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已经由一个单一的教育合作与交流平台,拓展为以教育合作为主体的国家级人文交流平台,为中国—东盟教育及人文交流搭建了广阔的平台,有力促进了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人员交流和资源共享。 今年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主题是“深化教育合作、促进人文交流、携手共创未来”。今年交流周将集中展示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合作新成效,分享双方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特殊教育、终身教育等领域的经验和成果,更好发挥交流周服务人文交流、深化教育合作、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今年交流周紧扣人文交流主题、创新设立交流周特别礼遇国、突出“教育+”项目设计,其间将召开“中国—东盟千校携手大会”“中国—东盟高校技术成果转化推荐发布会”等活动,并同步举办各类技能赛事。 【重要讲话】 中国愿同东盟把握大势、排除干扰、同享机遇、共创繁荣,把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落到实处,朝着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迈出新的步伐。 China stands ready to work with ASEAN to grasp the overriding trend, remove interference, share opportunities and promote shared prosperity. We will implement in earnest our Comprehensive Strategic Partnership, and make new strides …

每日一词|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 China-ASEAN Education Cooperation Week
4 months, 3 weeks ago

每日一词|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 China-ASEAN Education Cooperation Week

China Daily  

2024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于8月20日至25日在贵州省举办。今年交流周将举办各类活动70余项。 The 2024 China-ASEAN Education Cooperation Week will be held in southwest China's Guizhou Province from Aug. 20 to 25. 2024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于8月20日至8月25日举行,主题为“深化教育合作、促进人文交流、携手共创未来”。图片来源:贵阳网 【知识点】 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自2008年举办以来,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已经由一个单一的教育合作与交流平台,拓展为以教育合作为主体的国家级人文交流平台,为中国—东盟教育及人文交流搭建了广阔的平台,有力促进了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人员交流和资源共享。 今年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主题是“深化教育合作、促进人文交流、携手共创未来”。今年交流周将集中展示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合作新成效,分享双方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特殊教育、终身教育等领域的经验和成果,更好发挥交流周服务人文交流、深化教育合作、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今年交流周紧扣人文交流主题、创新设立交流周特别礼遇国、突出“教育+”项目设计,其间将召开“中国—东盟千校携手大会”“中国—东盟高校技术成果转化推荐发布会”等活动,并同步举办各类技能赛事。 【重要讲话】 中国愿同东盟把握大势、排除干扰、同享机遇、共创繁荣,把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落到实处,朝着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迈出新的步伐。 China stands ready to work with ASEAN to grasp the overriding trend, remove interference, share opportunities and promote shared prosperity. We will implement in earnest our Comprehensive Strategic Partnership, and make new strides …

每日一词|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high-standard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system
5 months, 3 weeks ago

每日一词|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high-standard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system

China Daily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提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必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 It was stated at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20th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hat a high-standard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will provide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Chinese modernization. 【知识点】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要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聚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聚焦建设美丽中国,聚焦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聚焦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到二〇二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八十周年时,完成《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 全会提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必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更好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要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 【重要讲话】 要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注入强劲动力。围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 We should plan major moves to further comprehensively deepen reform to inject strong impetus into promoting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and Chinese modernization. …

每日一词|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high-standard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system
5 months, 3 weeks ago

每日一词|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high-standard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system

China Daily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提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必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 It was stated at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20th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hat a high-standard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will provide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Chinese modernization. 【知识点】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要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聚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聚焦建设美丽中国,聚焦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聚焦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到二〇二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八十周年时,完成《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 全会提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必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更好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要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 【重要讲话】 要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注入强劲动力。围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 We should plan major moves to further comprehensively deepen reform to inject strong impetus into promoting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and Chinese modernization. …

每日一词|中国入境旅游发展报告 China inbound tourism development report
6 months, 1 week ago

每日一词|中国入境旅游发展报告 China inbound tourism development report

China Daily  

6月25日,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中国入境旅游发展报告(2023—2024)》。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入境旅游市场发展态势持续向好。 China's inbound tourism market continues to recover this year, according to the China inbound tourism development report released by the China Tourism Academy on June 25. 5月27日,韩国游客在湖南张家界荷花国际机场办理入境手续。图片来源:新华社 【知识点】 中国旅游研究院6月25日在三亚发布了《中国入境旅游发展报告(2023—2024)》。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入境旅游市场发展态势持续向好。海外游客对来华航班和住宿的搜索量显著提高,潜在来华旅游需求空前高涨。伴随国际航线不断恢复、入境便利度进一步提升、入境旅游供应链持续修复以及各级旅游目的地市场主体的积极推广,我国入境旅游市场发展前景较为乐观。2024年外国人入境市场有望恢复到2019年的八成,港澳台入境市场将实现全面恢复。 报告指出,中国文化和美好生活体验构成目的地的核心吸引力。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入境游客满意度专项调查,超过六成的受访者将体验中国文化作为来华旅行的主要目的。美食、医疗保健、购物等构成的美好生活也是来华游客的主要体验内容。 中国国家移民管理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外国人来华数量同比增长3倍多;累计签发外国人签证证件46.6万人次,同比上升118.8%;免签入境外国人198.8万人次,同比上升266.1%。 【重要指示】 新时代新征程,旅游发展面临新机遇新挑战。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守正创新、提质增效、融合发展,统筹政府与市场、供给与需求、保护与开发、国内与国际、发展与安全,着力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加快建设旅游强国,让旅游业更好服务美好生活、促进经济发展、构筑精神家园、展示中国形象、增进文明互鉴。 On the new journey of the new era, tourism development is facing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o improve the modern tourism industry and speed up building …

每日一词|中国入境旅游发展报告 China inbound tourism development report
6 months, 1 week ago

每日一词|中国入境旅游发展报告 China inbound tourism development report

China Daily  

6月25日,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中国入境旅游发展报告(2023—2024)》。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入境旅游市场发展态势持续向好。 China's inbound tourism market continues to recover this year, according to the China inbound tourism development report released by the China Tourism Academy on June 25. 5月27日,韩国游客在湖南张家界荷花国际机场办理入境手续。图片来源:新华社 【知识点】 中国旅游研究院6月25日在三亚发布了《中国入境旅游发展报告(2023—2024)》。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入境旅游市场发展态势持续向好。海外游客对来华航班和住宿的搜索量显著提高,潜在来华旅游需求空前高涨。伴随国际航线不断恢复、入境便利度进一步提升、入境旅游供应链持续修复以及各级旅游目的地市场主体的积极推广,我国入境旅游市场发展前景较为乐观。2024年外国人入境市场有望恢复到2019年的八成,港澳台入境市场将实现全面恢复。 报告指出,中国文化和美好生活体验构成目的地的核心吸引力。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入境游客满意度专项调查,超过六成的受访者将体验中国文化作为来华旅行的主要目的。美食、医疗保健、购物等构成的美好生活也是来华游客的主要体验内容。 中国国家移民管理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外国人来华数量同比增长3倍多;累计签发外国人签证证件46.6万人次,同比上升118.8%;免签入境外国人198.8万人次,同比上升266.1%。 【重要指示】 新时代新征程,旅游发展面临新机遇新挑战。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守正创新、提质增效、融合发展,统筹政府与市场、供给与需求、保护与开发、国内与国际、发展与安全,着力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加快建设旅游强国,让旅游业更好服务美好生活、促进经济发展、构筑精神家园、展示中国形象、增进文明互鉴。 On the new journey of the new era, tourism development is facing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o improve the modern tourism industry and speed up building …

每日一词|中国入境旅游发展报告 China inbound tourism development report
6 months, 1 week ago

每日一词|中国入境旅游发展报告 China inbound tourism development report

China Daily  

6月25日,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中国入境旅游发展报告(2023—2024)》。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入境旅游市场发展态势持续向好。 China's inbound tourism market continues to recover this year, according to the China inbound tourism development report released by the China Tourism Academy on June 25. 5月27日,韩国游客在湖南张家界荷花国际机场办理入境手续。图片来源:新华社 【知识点】 中国旅游研究院6月25日在三亚发布了《中国入境旅游发展报告(2023—2024)》。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入境旅游市场发展态势持续向好。海外游客对来华航班和住宿的搜索量显著提高,潜在来华旅游需求空前高涨。伴随国际航线不断恢复、入境便利度进一步提升、入境旅游供应链持续修复以及各级旅游目的地市场主体的积极推广,我国入境旅游市场发展前景较为乐观。2024年外国人入境市场有望恢复到2019年的八成,港澳台入境市场将实现全面恢复。 报告指出,中国文化和美好生活体验构成目的地的核心吸引力。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入境游客满意度专项调查,超过六成的受访者将体验中国文化作为来华旅行的主要目的。美食、医疗保健、购物等构成的美好生活也是来华游客的主要体验内容。 中国国家移民管理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外国人来华数量同比增长3倍多;累计签发外国人签证证件46.6万人次,同比上升118.8%;免签入境外国人198.8万人次,同比上升266.1%。 【重要指示】 新时代新征程,旅游发展面临新机遇新挑战。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守正创新、提质增效、融合发展,统筹政府与市场、供给与需求、保护与开发、国内与国际、发展与安全,着力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加快建设旅游强国,让旅游业更好服务美好生活、促进经济发展、构筑精神家园、展示中国形象、增进文明互鉴。 On the new journey of the new era, tourism development is facing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o improve the modern tourism industry and speed up building …

每日一词|中国入境旅游发展报告 China inbound tourism development report
6 months, 1 week ago

每日一词|中国入境旅游发展报告 China inbound tourism development report

China Daily  

6月25日,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中国入境旅游发展报告(2023—2024)》。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入境旅游市场发展态势持续向好。 China's inbound tourism market continues to recover this year, according to the China inbound tourism development report released by the China Tourism Academy on June 25. 5月27日,韩国游客在湖南张家界荷花国际机场办理入境手续。图片来源:新华社 【知识点】 中国旅游研究院6月25日在三亚发布了《中国入境旅游发展报告(2023—2024)》。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入境旅游市场发展态势持续向好。海外游客对来华航班和住宿的搜索量显著提高,潜在来华旅游需求空前高涨。伴随国际航线不断恢复、入境便利度进一步提升、入境旅游供应链持续修复以及各级旅游目的地市场主体的积极推广,我国入境旅游市场发展前景较为乐观。2024年外国人入境市场有望恢复到2019年的八成,港澳台入境市场将实现全面恢复。 报告指出,中国文化和美好生活体验构成目的地的核心吸引力。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入境游客满意度专项调查,超过六成的受访者将体验中国文化作为来华旅行的主要目的。美食、医疗保健、购物等构成的美好生活也是来华游客的主要体验内容。 中国国家移民管理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外国人来华数量同比增长3倍多;累计签发外国人签证证件46.6万人次,同比上升118.8%;免签入境外国人198.8万人次,同比上升266.1%。 【重要指示】 新时代新征程,旅游发展面临新机遇新挑战。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守正创新、提质增效、融合发展,统筹政府与市场、供给与需求、保护与开发、国内与国际、发展与安全,着力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加快建设旅游强国,让旅游业更好服务美好生活、促进经济发展、构筑精神家园、展示中国形象、增进文明互鉴。 On the new journey of the new era, tourism development is facing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o improve the modern tourism industry and speed up building …

吉尔吉斯斯坦前总理:一条新铁路,变中亚腹地为欧亚枢纽
6 months, 2 weeks ago

吉尔吉斯斯坦前总理:一条新铁路,变中亚腹地为欧亚枢纽

China Daily  

导读 近日,中吉乌铁路项目三国政府间协定签署,标志着该项目提出20多年来,终于从蓝图走向了现实。吉尔吉斯斯坦前总理奥托尔巴耶夫为中国日报旗下中国观察智库独家撰文表示,近年来,欧亚之间铁路货运的重要意义愈发凸显。作为“一带一路”合作的标志性工程,中吉乌铁路不仅将缩短中欧货运时间,还将把中亚地区转变为欧亚大陆上的重要交通枢纽,促进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增强全球互联互通。 6月6日,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铁路项目三国政府间协定签字仪式在北京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吉尔吉斯斯坦总统扎帕罗夫、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将这一事件称为团结与共同进步的象征。 习近平指出,中吉乌铁路是三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标志性工程。三国政府间协定的签署,将为中吉乌铁路项目建设提供坚实的法律基础,标志着中吉乌铁路正由设想变为现实,向国际社会展现了三国携手促合作、共同谋发展的坚定决心。中国愿同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两国一道,再接再厉,为启动项目建设作好各项准备,早日建成这条惠及三国和三国人民、助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通道。 中国、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政府在2022年9月于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上同意启动该项目的建设。去年12月,中国工程师完成了现场勘察工作,随后更新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三国都已为铁路建设做了精心准备,预计将在今年晚些时候正式启动建设进程。 图片来源:新华社 这条新的铁路是希望和乐观的象征。它起自中国新疆喀什,经过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尔库特、科什-多博和卡扎尔曼,最终到达乌兹别克斯坦东部的安集延。中吉乌铁路建成后,将成为中国到欧洲、中东的最短货运路线,货运路程将缩短900公里,时间节省7至8天。这条具有变革意义的铁路,其潜力在于增强沿途各国之间的贸易和经济合作,预示着更加光明的未来,并让人们对它带来的潜在经济效益充满希望。 根据此前公告,这条总长523公里的铁路将由一个三国共同参与的合资企业进行建设。项目总费用预计为80亿美元,其中47亿美元用于吉尔吉斯斯坦部分。 扎帕罗夫总统强调,该项目将把内陆国吉尔吉斯斯坦与世界其他地区联系起来,对促进该国与世界的互联互通至关重要。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该项目最初于上世纪90年代提出,三国于1997年签署了建设铁路的谅解备忘录。一些专家认为,政治和地缘政治问题阻碍了该项目的发展。然而,我们并不认同这一观点。中国是一个务实的合作伙伴,经济可行性对于任何决策都至关重要,这一次也不例外,务实的考量再次发挥了关键作用。这一项目的启动,得益于正在展开的欧亚铁路革命,下列事实就是有力证明。 5月25日发生了一件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中欧班列完成了第9万次运行。自2011年开通以来,中欧班列累计货运量已超过870万标箱,货值超过3800亿美元,其中主要是经由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的北部路线。目前,中欧班列连接25个欧洲国家的223个城市和11个亚洲国家的100多个城市,形成了几乎覆盖整个欧亚大陆的服务网络。 2016年至2023年期间,中欧班列年开行次数从1702次增加到17000次以上,年运输货值从80亿美元上升到567亿美元。这种快速增长反映了市场对这种高效可靠的运输方式的需求不断扩大,尤其是与空运和海运相比。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今年,中欧班列的运输量仍在快速增长。从1月至4月,中欧班列开行6184列,运送货物67.5万标箱,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加10%和11%。班列过境时间进一步缩短,从西安到德国杜伊斯堡的行程现在只需12天。 日益增长的铁路交通量表明,在中国和欧洲之间,经由中亚、里海和南高加索地区开辟一条新的铁路运输线路,在经济上是可行的。这条铁路线将成为欧亚大陆两大经济中心之间的最短陆路通道。同时,它将建立中国与中亚、南高加索、伊朗、土耳其、欧洲之间的直接铁路连接,将中亚从一个“陆锁”地区变为“陆联”地区。 在整个地区,还有多条拟建和在建的南北向铁路线,它们从俄罗斯和中亚国家出发,经过阿富汗、巴基斯坦、阿塞拜疆和伊朗,一直延伸到印度洋的深水港,中吉乌铁路线将与这些铁路线在中亚交汇。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在6月6日的签约仪式上特别强调了这一路线的潜力,他表示,这条铁路将成为中国与中亚国家之间最短的陆路通道,并打开南亚和中东国家的庞大市场。如果计划顺利实施,纵横交错的铁路网将使中亚地区成为整个欧亚大陆的主要交通枢纽。这样的话,伟大的丝绸之路的复兴将有望成为现实。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本文原文发表在中国日报国际版,原标题为 "New railway will turn Central Asia into a major Eurasian hub" 出品: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责编:宋平 刘夏 编辑:张钊 实习生程飘然、孙维苹亦有贡献 【责任编辑:万月英】

和评理|保护主义给欧盟绿色转型蒙灰
6 months, 2 weeks ago

和评理|保护主义给欧盟绿色转型蒙灰

China Daily  

继调查认定中国电动汽车行业“受益于不公平补贴”后,欧盟委员会(欧委会)宣布对中国进口电动汽车额外征收17.4%至38.1%的关税。 业内人士认为,欧委会的做法很难对中国电动汽车在欧洲市场的强劲势头造成打击,也不会给本土企业带来竞争优势。部分人士认为,这更像是筹码,以便在后续对华谈判中争取更多利益。 欧委会加征关税的措施将于7月4日生效,此举虽然不会对中国企业造成严重损害,但却表明欧洲政策转向危险境地。向中国进口电动汽车加征额外关税,违背了欧盟一直以来对自由贸易的承诺,显示出欧盟诉诸干预主义和保护主义的迹象。 美国政府热衷用贸易手段攻击他国,欧委会迄今为止似乎对此持保留态度,但针对中国电动汽车行业的做法一旦处理不当,可能成为打响中欧贸易战的第一枪,令双方利益受损。 中国政府反对任何形式的贸易战。在贸易问题上与美国针锋相对之际,中国政府最不想看到的,就是与其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爆发贸易战。中国与欧盟之间不存在重大地缘政治冲突,过去几十年来,中欧双边政治关系总体良好稳定,经贸关系蓬勃发展。 然而,在双方开足马力恢复经济之际,即将生效的惩罚性关税或将扭转中欧关系向好态势。中欧经济关系深刻,合作广泛,一损皆损。因此,中欧主要车企在6月18日举行的闭门会议上,对欧委会向中国进口电动汽车加征高额关税的做法表示了反对。据悉,此次会议由中国商务部召集,参会方包括四家中国车企和六家欧洲车企,以及相关商会、行业协会和研究机构。据报道,讨论期间,部分中企代表要求政府对欧方采取“最严厉措施”,并根据WTO规则和中国低碳发展目标提议将欧洲大排量汽车的进口关税提升至25%。此类报复性措施无助于解决双方关切的贸易问题。 但是,如果欧委会执意加征关税,那么中国政府则别无选择,只能采取报复性措施。中国商务部表示,“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定捍卫中国企业的合法权利”。德国总理朔尔茨对欧委会的行为表示担忧,认为保护主义“最终只能让所有东西变得更贵,所有人变得更穷”。朔尔茨6月15日曾表示:“我们不会把外企拒之门外,因为我们也不想被拒之门外。”。 所有参加18日闭门会议的欧洲车企均反对加征关税,并表示希望中欧双方尽快展开谈判,避免双边贸易摩擦升级。 在同日举行的第五次中欧环境与气候高层对话期间,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对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谢夫乔维奇表达了同样担忧。丁薛祥表示,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是“典型的保护主义”,“不利于欧盟绿色转型,有损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大局。” 对于绿色转型,欧盟雄心勃勃,中国和美国也展现出领导力。此时,欧盟应谨慎行事,不要过度押注于利用加征关税获取好处。否则,一旦沦落到夹在中美两国之间左右为难的境地,欧盟将错失领导绿色转型的时机。 本文编译自《中国日报》6月21日社论 原标题:EU's EV tariffs will sabotage its ambition to be the leader of the green transition 出品:中国日报社论编辑室 中国日报中文网 编译:曹静 编辑:李海鹏 【责任编辑:曹静】

和评理|保护主义给欧盟绿色转型蒙灰
6 months, 2 weeks ago

和评理|保护主义给欧盟绿色转型蒙灰

China Daily  

继调查认定中国电动汽车行业“受益于不公平补贴”后,欧盟委员会(欧委会)宣布对中国进口电动汽车额外征收17.4%至38.1%的关税。 业内人士认为,欧委会的做法很难对中国电动汽车在欧洲市场的强劲势头造成打击,也不会给本土企业带来竞争优势。部分人士认为,这更像是筹码,以便在后续对华谈判中争取更多利益。 欧委会加征关税的措施将于7月4日生效,此举虽然不会对中国企业造成严重损害,但却表明欧洲政策转向危险境地。向中国进口电动汽车加征额外关税,违背了欧盟一直以来对自由贸易的承诺,显示出欧盟诉诸干预主义和保护主义的迹象。 美国政府热衷用贸易手段攻击他国,欧委会迄今为止似乎对此持保留态度,但针对中国电动汽车行业的做法一旦处理不当,可能成为打响中欧贸易战的第一枪,令双方利益受损。 中国政府反对任何形式的贸易战。在贸易问题上与美国针锋相对之际,中国政府最不想看到的,就是与其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爆发贸易战。中国与欧盟之间不存在重大地缘政治冲突,过去几十年来,中欧双边政治关系总体良好稳定,经贸关系蓬勃发展。 然而,在双方开足马力恢复经济之际,即将生效的惩罚性关税或将扭转中欧关系向好态势。中欧经济关系深刻,合作广泛,一损皆损。因此,中欧主要车企在6月18日举行的闭门会议上,对欧委会向中国进口电动汽车加征高额关税的做法表示了反对。据悉,此次会议由中国商务部召集,参会方包括四家中国车企和六家欧洲车企,以及相关商会、行业协会和研究机构。据报道,讨论期间,部分中企代表要求政府对欧方采取“最严厉措施”,并根据WTO规则和中国低碳发展目标提议将欧洲大排量汽车的进口关税提升至25%。此类报复性措施无助于解决双方关切的贸易问题。 但是,如果欧委会执意加征关税,那么中国政府则别无选择,只能采取报复性措施。中国商务部表示,“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定捍卫中国企业的合法权利”。德国总理朔尔茨对欧委会的行为表示担忧,认为保护主义“最终只能让所有东西变得更贵,所有人变得更穷”。朔尔茨6月15日曾表示:“我们不会把外企拒之门外,因为我们也不想被拒之门外。”。 所有参加18日闭门会议的欧洲车企均反对加征关税,并表示希望中欧双方尽快展开谈判,避免双边贸易摩擦升级。 在同日举行的第五次中欧环境与气候高层对话期间,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对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谢夫乔维奇表达了同样担忧。丁薛祥表示,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是“典型的保护主义”,“不利于欧盟绿色转型,有损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大局。” 对于绿色转型,欧盟雄心勃勃,中国和美国也展现出领导力。此时,欧盟应谨慎行事,不要过度押注于利用加征关税获取好处。否则,一旦沦落到夹在中美两国之间左右为难的境地,欧盟将错失领导绿色转型的时机。 本文编译自《中国日报》6月21日社论 原标题:EU's EV tariffs will sabotage its ambition to be the leader of the green transition 出品:中国日报社论编辑室 中国日报中文网 编译:曹静 编辑:李海鹏 【责任编辑:曹静】

【双语财讯】5月我国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
6 months, 3 weeks ago
巴西学者:中国超越老牌工业国,成新能源革命引领者
7 months, 3 weeks ago

巴西学者:中国超越老牌工业国,成新能源革命引领者

China Daily  

导读: 中国在清洁能源领域实力领跑世界,引发欧美国家担忧。它们试图采取制裁和额外征税等措施对中国进行打压,但仍无法遏制中国的崛起。中国加强创新驱动,坚持绿色、高质量发展,对旧有的全球经济和产业体系成功地进行“创造性破坏”,符合“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历史规律,为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创新发展树立了典范。 2023年四季度,中国汽车制造商比亚迪首次超越特斯拉,坐上纯电动乘用车全球销量第一的宝座,并以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302万辆的成绩,继续领跑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对于比亚迪公司而言,这是一项重大成就。此外,比亚迪生产的刀片电池性能优越,具有更智能的自动性和更高的安全性。值得一提的是,长城、奇瑞和吉利等其他中国车企也在全球电动汽车市场上取得了快速发展。 中国在与能源转型相关的其他行业也处于领先地位,比如光伏面板和风力发电机。去年,中国风机制造商金风科技新增装机容量世界排名第一,而全球主要的光伏企业几乎全部来自中国。 中国在生产清洁与可再生能源方面的高产能,使其能以低廉的价格提供高质量产品,如今也正在帮助其他国家发展自己的清洁能源生产。但是,中国企业强大的竞争力引发了许多欧洲太阳能电池制造商的抱怨,称中国企业把他们逼得走投无路。于是,欧盟自2013年开始对中国企业征收高额“双反”税。然而,这些措施不但没能遏制中国光伏产业的崛起,反倒是欧洲由于缺少物美价廉的中国产品,其自身的绿色转型进程受到影响,新能源发电举步维艰。因此,欧盟不得不在2018年撤销这些措施。 美国针对中国光伏企业采取的手段与欧盟不同,是“制裁+额外征税”,来试图击败中国竞争对手。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国在全球能源转型市场的作用可以从巴西可再生能源的生产中得到体现。巴西的可再生能源生产主要使用中国制造的工具,其太阳能产能在2017-2022年间增加了13倍,目前在全球光伏产能排行榜中排名第八,前三名分别是中国、美国和日本。巴西在风能方面也表现出色,是世界第六大风电生产国。2024年,中国企业金风科技将在巴西的巴伊亚州开设其首家工厂。 观察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如何取代老牌工业大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引发革命,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随着中国企业在电动汽车领域取得进展,美国和欧洲的大型汽车制造商发现,愈发难以应对来自中国的新竞争。这让我们不禁想起著名政治经济学家熊彼特 的“创造性破坏”理论——新思想总是超越旧思想,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常态”。 根据熊彼特的观点,经济体系不是静态的。它通过创新带来的生产力增长而发展,无论是创造新产品、新能源、新生产过程、新资本货物还是开拓新市场。这一创新和创造的过程会破坏旧有的产业体系。 以摄影行业为例。30年前,全球市场被柯达、富士、爱克发和宝丽来等公司瓜分。该产业涉及照相机、胶卷、显影纸、化学品、泛销售和网络开发,甚至包括用来保护、展示照片的相册制作行业。这条巨大的产业链最终被五项创新摧毁:增长的计算机容量、互联网、数码摄影、智能手机和社交网络。因此,全世界成千上万的企业和工作岗位消失,但照片数量却呈指数级增长。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同样的过程现在正在其他几个行业领域上演,并将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而进一步加速。中国在今天的工业生产中取得独特地位是不可避免的,因为除了庞大的生产能力外,中国在产品质量和创新方面也在不断进步。目前,中国正在追求高质量发展,从“数量优先”向“质量优先”转变。由此看来,遏制中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进步的企图注定走向失败。 我们不妨回顾熊彼特的思想:当经济环境具有竞争性和挑战性时,就会出现创新浪潮,因为充满竞争和不确定性的系统要求生产主体必须行动起来。对利润和生存的追求会使企业家寻求更高效的设备、创新的流程、新产品,抑或用机器代替人工来提高生产率。目前,新的技术浪潮、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正促使人们采取创新实践。因此,与绿色经济和数字革命相关的新产品正在诞生。 中国的成功为巴西等其他发展中国家树立了典范。如果不发展生产力和创新能力,就不可能为人民提供更加殷实的生活。从这一方面来说,发展高质量教育和采取有效的公共政策是必不可少的,而这也是中国所一贯坚持的方针。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本文原文发表在中国日报国际版,原标题为 "Out with the old, in with the new" 出品: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责编:宋平 辛欣 编辑:张钊 实习生李经纬亦有贡献 【责任编辑:富文佳】

巴西学者:中国超越老牌工业国,成新能源革命引领者
7 months, 3 weeks ago

巴西学者:中国超越老牌工业国,成新能源革命引领者

China Daily  

导读: 中国在清洁能源领域实力领跑世界,引发欧美国家担忧。它们试图采取制裁和额外征税等措施对中国进行打压,但仍无法遏制中国的崛起。中国加强创新驱动,坚持绿色、高质量发展,对旧有的全球经济和产业体系成功地进行“创造性破坏”,符合“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历史规律,为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创新发展树立了典范。 2023年四季度,中国汽车制造商比亚迪首次超越特斯拉,坐上纯电动乘用车全球销量第一的宝座,并以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302万辆的成绩,继续领跑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对于比亚迪公司而言,这是一项重大成就。此外,比亚迪生产的刀片电池性能优越,具有更智能的自动性和更高的安全性。值得一提的是,长城、奇瑞和吉利等其他中国车企也在全球电动汽车市场上取得了快速发展。 中国在与能源转型相关的其他行业也处于领先地位,比如光伏面板和风力发电机。去年,中国风机制造商金风科技新增装机容量世界排名第一,而全球主要的光伏企业几乎全部来自中国。 中国在生产清洁与可再生能源方面的高产能,使其能以低廉的价格提供高质量产品,如今也正在帮助其他国家发展自己的清洁能源生产。但是,中国企业强大的竞争力引发了许多欧洲太阳能电池制造商的抱怨,称中国企业把他们逼得走投无路。于是,欧盟自2013年开始对中国企业征收高额“双反”税。然而,这些措施不但没能遏制中国光伏产业的崛起,反倒是欧洲由于缺少物美价廉的中国产品,其自身的绿色转型进程受到影响,新能源发电举步维艰。因此,欧盟不得不在2018年撤销这些措施。 美国针对中国光伏企业采取的手段与欧盟不同,是“制裁+额外征税”,来试图击败中国竞争对手。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国在全球能源转型市场的作用可以从巴西可再生能源的生产中得到体现。巴西的可再生能源生产主要使用中国制造的工具,其太阳能产能在2017-2022年间增加了13倍,目前在全球光伏产能排行榜中排名第八,前三名分别是中国、美国和日本。巴西在风能方面也表现出色,是世界第六大风电生产国。2024年,中国企业金风科技将在巴西的巴伊亚州开设其首家工厂。 观察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如何取代老牌工业大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引发革命,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随着中国企业在电动汽车领域取得进展,美国和欧洲的大型汽车制造商发现,愈发难以应对来自中国的新竞争。这让我们不禁想起著名政治经济学家熊彼特 的“创造性破坏”理论——新思想总是超越旧思想,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常态”。 根据熊彼特的观点,经济体系不是静态的。它通过创新带来的生产力增长而发展,无论是创造新产品、新能源、新生产过程、新资本货物还是开拓新市场。这一创新和创造的过程会破坏旧有的产业体系。 以摄影行业为例。30年前,全球市场被柯达、富士、爱克发和宝丽来等公司瓜分。该产业涉及照相机、胶卷、显影纸、化学品、泛销售和网络开发,甚至包括用来保护、展示照片的相册制作行业。这条巨大的产业链最终被五项创新摧毁:增长的计算机容量、互联网、数码摄影、智能手机和社交网络。因此,全世界成千上万的企业和工作岗位消失,但照片数量却呈指数级增长。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同样的过程现在正在其他几个行业领域上演,并将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而进一步加速。中国在今天的工业生产中取得独特地位是不可避免的,因为除了庞大的生产能力外,中国在产品质量和创新方面也在不断进步。目前,中国正在追求高质量发展,从“数量优先”向“质量优先”转变。由此看来,遏制中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进步的企图注定走向失败。 我们不妨回顾熊彼特的思想:当经济环境具有竞争性和挑战性时,就会出现创新浪潮,因为充满竞争和不确定性的系统要求生产主体必须行动起来。对利润和生存的追求会使企业家寻求更高效的设备、创新的流程、新产品,抑或用机器代替人工来提高生产率。目前,新的技术浪潮、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正促使人们采取创新实践。因此,与绿色经济和数字革命相关的新产品正在诞生。 中国的成功为巴西等其他发展中国家树立了典范。如果不发展生产力和创新能力,就不可能为人民提供更加殷实的生活。从这一方面来说,发展高质量教育和采取有效的公共政策是必不可少的,而这也是中国所一贯坚持的方针。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本文原文发表在中国日报国际版,原标题为 "Out with the old, in with the new" 出品: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责编:宋平 辛欣 编辑:张钊 实习生李经纬亦有贡献 【责任编辑:富文佳】

建交60载,中法关系的重要性不只在经济合作
8 months ago

建交60载,中法关系的重要性不只在经济合作

China Daily  

导语: 习近平主席5月5日出访法国。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恰逢一个复杂多变、充满挑战的时代。两国应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相互支持,在新兴技术、新能源开发、自然保护等领域深化互利合作,激发创新潜力。同时,中法作为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国,将共同致力于构建更加包容的国际秩序。 1958年,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成立。戴高乐将军重新执政后,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更加重视发展对华关系。1963年11月,法国前总理埃德加·富尔访问中国,毛泽东主席对他说:“你们来的正是时候,要把中法关系建立起来。”后来富尔在向戴高乐总统汇报访华情况时,也把这句话转告给了戴高乐。 三个月后的1964年1月27日,中法两国发表联合公报,宣布建立外交关系。法国成为第一个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建交的西方大国。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不仅对中法关系意义重大,而且对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关键时期更广泛的中欧关系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启示。 法国和中国在坚持各自原则的同时,在沟通中表现出了灵活性,尽可能地照顾对方的关切。双方都以务实和积极的态度确保了双边关系的稳定,树立了外交史上谈判艺术的典范。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也是中法文化旅游年,是两国交流合作、共话友谊的重要契机。 中法两国长期以来一直相互理解,相互体谅,相互尊重。去年,马克龙总统首次访问广州时,我有幸随他和法国驻广州总领事福希玮一起参观了沙面岛。我们谈到了岭南文化、广东和粤港澳大湾区,也谈到了我们的民间机构,如中国法国工商会、法语联盟等,一直在努力建立两种文化之间的桥梁和联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如今的“后疫情时代”,我们可以看到全球新秩序发出的第一个警告信号。那么,中法关系与合作的现状如何呢? 中法建交60周年纪念,恰逢一个非常特殊和不稳定的时期,但法国一直在努力对中国建立一个全面和一贯的长远愿景。中法合作的许多重要领域是法国擅长的领域。除了奢侈品和化妆品外,中法科技合作一直是两国关系的基石。从航空航天、民用核工业到可再生能源,两国在教育、学术研究、制药、生物技术和农业等领域的联合研发取得了重大进展。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中法合作的下一步应该是在计算神经认知科学、人工智能、量子力学和知识管理等新兴技术领域。法国正在发展“卓越研究实验室”,专门从事突破性创新,探索邻近创新和激进创新等途径。中法可以集中力量应对全球性挑战,深化合作,开辟未来。 双方在可再生能源、生物多样性、海洋保护等领域开展合作。两国致力于就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开展高水平的真诚对话。 中法两国有能力激励他人,沟通和传播新的叙事,而新的合作创新可以鼓励国际社会追求一个更加有凝聚力的未来。 中方愿以中法建交60周年为契机,加强对话,深化和扩大合作,推动两国经贸关系迈上新台阶。法方也愿同中方加强沟通,为中法经贸合作注入新的动力。两个月前,法国前总理法比尤斯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中法两国都致力于独立自主,也都致力于多边主义与和平。他说:“我们不想要一种集团化的政策,因为这会带来冲突的风险。” 最近,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也表达了同样的想法。今年2月,他在法国巴黎同马克龙会谈时表示,两国元首建立了牢固互信和真挚友谊,引领双边战略合作发展方向,也对世界产生重要积极影响。中法应加强战略协调,深化战略合作,为促进全球和平稳定作出中法贡献。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日前,习近平主席与马克龙总统在巴黎再次会晤,共同开启中法友好关系的新篇章。在这个复杂多变、充满挑战的时代,我们不应把注意力集中在经济纠纷和敌意上,而要集中在合作和共同对话上。中国应该更好地理解法国在欧盟中的主导地位、在新兴国家中的影响,以及在推动多边主义和文化多样性方面的积极作用;而法国也应该对中国的发展和现代化道路持更加包容的态度。 现在全世界应当开展广泛的合作和技术创新,而不是误入孤立主义的歧途,采取破坏性的保护主义。最近,全球讨论的焦点反映出一种多方面性,将经济外交、战略联盟和协调一致地推动可持续发展交织在一起。在这个动荡和变革的时期,中法两国正在推动实施互利共赢的倡议。 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大国之间战略竞争焦点的转移。中法两国可以在谋求和平与发展的同时,更加坚定地致力于构建创新驱动的发展框架、更加包容的国际秩序。当前,新兴技术领域缺乏接受度高、约束力强的国际规则,需要各方加强合作,构建创新技术治理机制,在特定领域激发突破性创新潜力。 马克龙曾说,中法两国的相互开放是不可或缺的。一年前,法国总统访问了北京和广州。在当今世界发生深刻历史变化的背景下,法国坚持以友好和有效外交为基础同中国进行交往。我们需要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相互支持,在相互支持的基础上相互依赖。通过携手合作,中法两国将帮助这个破碎的世界避免出现新的分裂,为两国在解决冲突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注入希望。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本文为中国观察智库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本文原文发表在中国日报国际版,原标题为 "The relevance of 60 years of Sino-French diplomacy" 出品: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责编:宋平 刘夏 编辑:张钊 【责任编辑:马芮】

建交60载,中法关系的重要性不只在经济合作
8 months ago

建交60载,中法关系的重要性不只在经济合作

China Daily  

导语: 习近平主席5月5日出访法国。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恰逢一个复杂多变、充满挑战的时代。两国应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相互支持,在新兴技术、新能源开发、自然保护等领域深化互利合作,激发创新潜力。同时,中法作为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国,将共同致力于构建更加包容的国际秩序。 1958年,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成立。戴高乐将军重新执政后,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更加重视发展对华关系。1963年11月,法国前总理埃德加·富尔访问中国,毛泽东主席对他说:“你们来的正是时候,要把中法关系建立起来。”后来富尔在向戴高乐总统汇报访华情况时,也把这句话转告给了戴高乐。 三个月后的1964年1月27日,中法两国发表联合公报,宣布建立外交关系。法国成为第一个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建交的西方大国。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不仅对中法关系意义重大,而且对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关键时期更广泛的中欧关系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启示。 法国和中国在坚持各自原则的同时,在沟通中表现出了灵活性,尽可能地照顾对方的关切。双方都以务实和积极的态度确保了双边关系的稳定,树立了外交史上谈判艺术的典范。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也是中法文化旅游年,是两国交流合作、共话友谊的重要契机。 中法两国长期以来一直相互理解,相互体谅,相互尊重。去年,马克龙总统首次访问广州时,我有幸随他和法国驻广州总领事福希玮一起参观了沙面岛。我们谈到了岭南文化、广东和粤港澳大湾区,也谈到了我们的民间机构,如中国法国工商会、法语联盟等,一直在努力建立两种文化之间的桥梁和联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如今的“后疫情时代”,我们可以看到全球新秩序发出的第一个警告信号。那么,中法关系与合作的现状如何呢? 中法建交60周年纪念,恰逢一个非常特殊和不稳定的时期,但法国一直在努力对中国建立一个全面和一贯的长远愿景。中法合作的许多重要领域是法国擅长的领域。除了奢侈品和化妆品外,中法科技合作一直是两国关系的基石。从航空航天、民用核工业到可再生能源,两国在教育、学术研究、制药、生物技术和农业等领域的联合研发取得了重大进展。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中法合作的下一步应该是在计算神经认知科学、人工智能、量子力学和知识管理等新兴技术领域。法国正在发展“卓越研究实验室”,专门从事突破性创新,探索邻近创新和激进创新等途径。中法可以集中力量应对全球性挑战,深化合作,开辟未来。 双方在可再生能源、生物多样性、海洋保护等领域开展合作。两国致力于就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开展高水平的真诚对话。 中法两国有能力激励他人,沟通和传播新的叙事,而新的合作创新可以鼓励国际社会追求一个更加有凝聚力的未来。 中方愿以中法建交60周年为契机,加强对话,深化和扩大合作,推动两国经贸关系迈上新台阶。法方也愿同中方加强沟通,为中法经贸合作注入新的动力。两个月前,法国前总理法比尤斯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中法两国都致力于独立自主,也都致力于多边主义与和平。他说:“我们不想要一种集团化的政策,因为这会带来冲突的风险。” 最近,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也表达了同样的想法。今年2月,他在法国巴黎同马克龙会谈时表示,两国元首建立了牢固互信和真挚友谊,引领双边战略合作发展方向,也对世界产生重要积极影响。中法应加强战略协调,深化战略合作,为促进全球和平稳定作出中法贡献。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日前,习近平主席与马克龙总统在巴黎再次会晤,共同开启中法友好关系的新篇章。在这个复杂多变、充满挑战的时代,我们不应把注意力集中在经济纠纷和敌意上,而要集中在合作和共同对话上。中国应该更好地理解法国在欧盟中的主导地位、在新兴国家中的影响,以及在推动多边主义和文化多样性方面的积极作用;而法国也应该对中国的发展和现代化道路持更加包容的态度。 现在全世界应当开展广泛的合作和技术创新,而不是误入孤立主义的歧途,采取破坏性的保护主义。最近,全球讨论的焦点反映出一种多方面性,将经济外交、战略联盟和协调一致地推动可持续发展交织在一起。在这个动荡和变革的时期,中法两国正在推动实施互利共赢的倡议。 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大国之间战略竞争焦点的转移。中法两国可以在谋求和平与发展的同时,更加坚定地致力于构建创新驱动的发展框架、更加包容的国际秩序。当前,新兴技术领域缺乏接受度高、约束力强的国际规则,需要各方加强合作,构建创新技术治理机制,在特定领域激发突破性创新潜力。 马克龙曾说,中法两国的相互开放是不可或缺的。一年前,法国总统访问了北京和广州。在当今世界发生深刻历史变化的背景下,法国坚持以友好和有效外交为基础同中国进行交往。我们需要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相互支持,在相互支持的基础上相互依赖。通过携手合作,中法两国将帮助这个破碎的世界避免出现新的分裂,为两国在解决冲突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注入希望。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本文为中国观察智库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本文原文发表在中国日报国际版,原标题为 "The relevance of 60 years of Sino-French diplomacy" 出品: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责编:宋平 刘夏 编辑:张钊 【责任编辑:马芮】

和评理|炒作“中国产能过剩”:美国大选的又一场算计
8 months, 3 weeks ago

和评理|炒作“中国产能过剩”:美国大选的又一场算计

China Daily  

美国财政部长耶伦近日访华期间曾公开抱怨,称中国电动汽车、电池及光伏板等新能源产品存在“产能过剩”问题,并表示“美国已经注意到包括欧盟等其他经济体对于这一问题的关切”。 当前,拜登政府急于将“中国产能过剩”炒作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背后自有其算计:要让自己的种种保护主义举措显得“合情合理”,更要在“大选年”里稳住来自工会的选票支持。 当地时间本周三,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将根据美国工会提出的申请,对中国在海事、物流和造船领域“不公平、非市场的政策与做法”发起301调查。据称美国工会们认为,这类政策与做法将令中国在全球海事、物流和造船产业占据“统领地位”。 就在同一天,美国白宫方面又要求对中国钢铝产品采取新的限制措施,包括将对中国钢铝产品的301关税提高至现有水平的3倍。虽不确定目前正在进行的调查将最终如何收场,但如果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跟进行动,钢铁和铝的关税税率将有可能升至22.5%。 考虑到选举年的政治气氛,美方这些相关举措,其最终导致的结果不容乐观,更有可能进一步破坏中美两国本已紧张的经贸关系。 当前中美之间存在一些作为经贸伙伴本可以正常看待,且遵循既有规则就可以处理的问题,但就如何“定义”和“处理”这些问题,双方之间如今却存在极大的分歧。 针对美国对华发起新301调查,中国商务部于近期进行了回应,称美方申请书中充斥大量不实指责,将正常贸易投资活动曲解为损害美国家安全和企业利益,将自身产业问题归咎于中国,既缺乏事实依据,也有悖经济常识。 中国商务部指出,美多份研究报告显示,美造船业因过度保护在多年前就已失去竞争优势。美方为本国产业提供数以千亿计美元的歧视性补贴,却指责中方采取所谓“非市场做法”。事实上,中国产业的发展是企业技术创新和积极参与市场竞争的结果,美方指责根本站不住脚。 此外,中国商务部还敦促美方“尊重事实和多边规则,立即停止错误做法,回到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中来”。 谈到“规则”,鉴于当前美国的政治氛围,要想与中方就究竟遵循哪一套“规则”达成共识,似乎是极其困难的。这类重大问题,很有可能将会一直拖到美国大选结束后才会有真正的定论。 目前,美国民主共和两党都在为未来四年入主白宫激战。在这场拉锯战中,“抨击中国”始终是双方较劲的一大议题,所谓“中国产能过剩”论,也无非就是为了争夺选票的又一场算计。 本文编译自《中国日报》4月19日社论 原标题:‘Overcapacity’ moves driven by need for votes 出品:中国日报社论编辑室 中国日报中文网 编译:涂恬 编辑:李海鹏 【责任编辑:涂恬】

和评理|炒作“中国产能过剩”:美国大选的又一场算计
8 months, 3 weeks ago

和评理|炒作“中国产能过剩”:美国大选的又一场算计

China Daily  

美国财政部长耶伦近日访华期间曾公开抱怨,称中国电动汽车、电池及光伏板等新能源产品存在“产能过剩”问题,并表示“美国已经注意到包括欧盟等其他经济体对于这一问题的关切”。 当前,拜登政府急于将“中国产能过剩”炒作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背后自有其算计:要让自己的种种保护主义举措显得“合情合理”,更要在“大选年”里稳住来自工会的选票支持。 当地时间本周三,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将根据美国工会提出的申请,对中国在海事、物流和造船领域“不公平、非市场的政策与做法”发起301调查。据称美国工会们认为,这类政策与做法将令中国在全球海事、物流和造船产业占据“统领地位”。 就在同一天,美国白宫方面又要求对中国钢铝产品采取新的限制措施,包括将对中国钢铝产品的301关税提高至现有水平的3倍。虽不确定目前正在进行的调查将最终如何收场,但如果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跟进行动,钢铁和铝的关税税率将有可能升至22.5%。 考虑到选举年的政治气氛,美方这些相关举措,其最终导致的结果不容乐观,更有可能进一步破坏中美两国本已紧张的经贸关系。 当前中美之间存在一些作为经贸伙伴本可以正常看待,且遵循既有规则就可以处理的问题,但就如何“定义”和“处理”这些问题,双方之间如今却存在极大的分歧。 针对美国对华发起新301调查,中国商务部于近期进行了回应,称美方申请书中充斥大量不实指责,将正常贸易投资活动曲解为损害美国家安全和企业利益,将自身产业问题归咎于中国,既缺乏事实依据,也有悖经济常识。 中国商务部指出,美多份研究报告显示,美造船业因过度保护在多年前就已失去竞争优势。美方为本国产业提供数以千亿计美元的歧视性补贴,却指责中方采取所谓“非市场做法”。事实上,中国产业的发展是企业技术创新和积极参与市场竞争的结果,美方指责根本站不住脚。 此外,中国商务部还敦促美方“尊重事实和多边规则,立即停止错误做法,回到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中来”。 谈到“规则”,鉴于当前美国的政治氛围,要想与中方就究竟遵循哪一套“规则”达成共识,似乎是极其困难的。这类重大问题,很有可能将会一直拖到美国大选结束后才会有真正的定论。 目前,美国民主共和两党都在为未来四年入主白宫激战。在这场拉锯战中,“抨击中国”始终是双方较劲的一大议题,所谓“中国产能过剩”论,也无非就是为了争夺选票的又一场算计。 本文编译自《中国日报》4月19日社论 原标题:‘Overcapacity’ moves driven by need for votes 出品:中国日报社论编辑室 中国日报中文网 编译:涂恬 编辑:李海鹏 【责任编辑:涂恬】

和评理|喊着“自由市场”实际“美国优先”:美式“双标”何时休
9 months, 1 week ago

和评理|喊着“自由市场”实际“美国优先”:美式“双标”何时休

China Daily  

放眼当今世界,一直在削弱自由市场、对经济全球化构成最大威胁的究竟是哪个国家?如果仍然有人对此心存疑惑,那看看最近新日本制铁公司(以下简称新日铁)计划收购美国钢铁公司的事件,或许就会有答案。 去年12月,新日铁宣布,拟以总额141亿美元的出价收购位于匹兹堡的美国钢铁公司。许多商业界人士认为,该项收购对工会工人及美国钢铁产业来说都较为有益。作为全球第四大钢铁制造商的新日铁更是向美国政府表态,称该笔收购将会成为“抗衡中国在全球钢铁制造行业领先地位的重要手段”。 “新日铁将不断提高质量,强化竞争力,为依赖美国钢铁制品的全球关键产业客户提供所需产品,以此推进美国利益优先,同时,我们也将帮助美国产业供应链进一步实现强化,筑牢经济防御力量,以对抗中国,” 新日铁在一份声明中这样表示。不仅如此,日本执政党自民党籍众议院议员、前经济产业大臣甘利明最近还跳出来声称:“这一收购协议将成为日美作为盟友合作的象征……以借此对抗中国日益增强的技术实力。” 为了提高交易成功的概率,新日铁已经承诺把其美国总部迁至美国钢铁的总部所在地匹兹堡。目前新日铁在美国已经雇佣了约4000名员工。此外新日铁方面还表示,其正在与反对该项收购的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接触,并在保障就业、投资以及其他方面作了一系列具体承诺。 尽管新日铁方面已经做出种种“姿态”,其所出的价码也似乎相当丰厚,是另外一家美国竞购者的两倍,但华盛顿的两党政客们还是都选择了与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站在一道,以日渐狭隘的民族主义、保护主义经济视角来共同反对这笔收购案。 讽刺的是,美国政客们更以新日铁在中国的业务为由,对这项收购提出了所谓的“关切”——尽管新日铁宣称,其在华业务范围有限,且产能只占其公司全球产能的不到5%。 即将于11月拉开帷幕的美国大选,无疑加剧了这种沙文主义情绪,美国民主共和两党也借此大做文章,争先恐后要充当代表工人利益的“旗手”,以争夺工人的选票。当地时间3月14日,美国总统拜登公开表态称:“一个多世纪以来,美国钢铁公司一直是美国钢铁业的标志性企业,让这家企业保持美国所有和国内经营至关重要。”一周后,拜登就获得了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对他竞选的支持。 拜登的对手,共和党人特朗普在此前也曾表示,如果自己成功重返白宫,将阻止这项收购案,并称之为一件“可怕的事情”。 所有这一切都明确无误地预示着,目前美国正在逆转其长期以来的开放政策导向,即欢迎外国贸易与投资,对市场尽可能减少政府干预,进而转为更为保护主义的倾向。更多的证据也可以从拜登2024年的国情咨文中找到,其在上个月所作的国情咨文中充斥着各种保护主义的承诺,称政府将继续“购买美国货”。 一直以来,美国都将自己标榜为“自由贸易的捍卫者”,并对中国“指手画脚”,指责中国没有为外国投资者扩大市场准入、提供公平环境,但美国的所作所为,无论是反对本次新日铁对美国钢铁公司的收购,还是为打压中国高科技企业出台一系列限制性政策,却似乎都与其“人设”并不相符。 嘴上说的是一套,做的却又是另一套,这样的“美式双标”戏码还要演多久? 本文编译自《中国日报》4月3日社论 原标题:US steels itself to be more protectionist 出品:中国日报社论编辑室 中国日报中文网 编译:涂恬 编辑:李海鹏 【责任编辑:涂恬】

和评理|喊着“自由市场”实际“美国优先”:美式“双标”何时休
9 months, 1 week ago

和评理|喊着“自由市场”实际“美国优先”:美式“双标”何时休

China Daily  

放眼当今世界,一直在削弱自由市场、对经济全球化构成最大威胁的究竟是哪个国家?如果仍然有人对此心存疑惑,那看看最近新日本制铁公司(以下简称新日铁)计划收购美国钢铁公司的事件,或许就会有答案。 去年12月,新日铁宣布,拟以总额141亿美元的出价收购位于匹兹堡的美国钢铁公司。许多商业界人士认为,该项收购对工会工人及美国钢铁产业来说都较为有益。作为全球第四大钢铁制造商的新日铁更是向美国政府表态,称该笔收购将会成为“抗衡中国在全球钢铁制造行业领先地位的重要手段”。 “新日铁将不断提高质量,强化竞争力,为依赖美国钢铁制品的全球关键产业客户提供所需产品,以此推进美国利益优先,同时,我们也将帮助美国产业供应链进一步实现强化,筑牢经济防御力量,以对抗中国,” 新日铁在一份声明中这样表示。不仅如此,日本执政党自民党籍众议院议员、前经济产业大臣甘利明最近还跳出来声称:“这一收购协议将成为日美作为盟友合作的象征……以借此对抗中国日益增强的技术实力。” 为了提高交易成功的概率,新日铁已经承诺把其美国总部迁至美国钢铁的总部所在地匹兹堡。目前新日铁在美国已经雇佣了约4000名员工。此外新日铁方面还表示,其正在与反对该项收购的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接触,并在保障就业、投资以及其他方面作了一系列具体承诺。 尽管新日铁方面已经做出种种“姿态”,其所出的价码也似乎相当丰厚,是另外一家美国竞购者的两倍,但华盛顿的两党政客们还是都选择了与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站在一道,以日渐狭隘的民族主义、保护主义经济视角来共同反对这笔收购案。 讽刺的是,美国政客们更以新日铁在中国的业务为由,对这项收购提出了所谓的“关切”——尽管新日铁宣称,其在华业务范围有限,且产能只占其公司全球产能的不到5%。 即将于11月拉开帷幕的美国大选,无疑加剧了这种沙文主义情绪,美国民主共和两党也借此大做文章,争先恐后要充当代表工人利益的“旗手”,以争夺工人的选票。当地时间3月14日,美国总统拜登公开表态称:“一个多世纪以来,美国钢铁公司一直是美国钢铁业的标志性企业,让这家企业保持美国所有和国内经营至关重要。”一周后,拜登就获得了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对他竞选的支持。 拜登的对手,共和党人特朗普在此前也曾表示,如果自己成功重返白宫,将阻止这项收购案,并称之为一件“可怕的事情”。 所有这一切都明确无误地预示着,目前美国正在逆转其长期以来的开放政策导向,即欢迎外国贸易与投资,对市场尽可能减少政府干预,进而转为更为保护主义的倾向。更多的证据也可以从拜登2024年的国情咨文中找到,其在上个月所作的国情咨文中充斥着各种保护主义的承诺,称政府将继续“购买美国货”。 一直以来,美国都将自己标榜为“自由贸易的捍卫者”,并对中国“指手画脚”,指责中国没有为外国投资者扩大市场准入、提供公平环境,但美国的所作所为,无论是反对本次新日铁对美国钢铁公司的收购,还是为打压中国高科技企业出台一系列限制性政策,却似乎都与其“人设”并不相符。 嘴上说的是一套,做的却又是另一套,这样的“美式双标”戏码还要演多久? 本文编译自《中国日报》4月3日社论 原标题:US steels itself to be more protectionist 出品:中国日报社论编辑室 中国日报中文网 编译:涂恬 编辑:李海鹏 【责任编辑:涂恬】

【世界说】50多年来美国校园枪击案数量增加超12倍、死亡数增500% 美媒:若不改革,致命的暴力循环恐将持续!
9 months, 4 weeks ago

【世界说】50多年来美国校园枪击案数量增加超12倍、死亡数增500% 美媒:若不改革,致命的暴力循环恐将持续!

China Daily  

中国日报网3月13日电 综合美媒报道,截至3月6日,今年美国各类枪支暴力事件已造成2856人死亡;其中有209人是12至17岁的青少年。另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在过去半个世纪里,美国每年的校园枪击案数量增加了12倍以上,其中儿童现在成为校园枪击案受害者的可能性增加了4倍,校园枪击案的死亡率增加了6倍多。 美国校园安全杂志网站报道截图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日前报道,截至3月6日,美国今年已发生至少16起校园枪击事件,其中3起发生在大学校园,13起发生在幼儿园到K12的校园。根据CNN对枪支暴力档案(Gun Violence Archive)、《教育周刊》(Education Week)和倡导枪支管制组织“为每个城镇带来枪支安全”(Everytown for Gun Safety)所报告事件的分析,这些事件造成9人死亡,至少23人受伤。 近几年美国校园枪击事件骤增,2021年至2023年每年都创下了至少自2008年以来的新纪录。据CNN的分析,2023年至少发生了82起校园枪击事件,2022年是死亡人数最多的一年,有46人死亡。这一年,得克萨斯州乌瓦尔德市罗布小学发生枪击事件,19名学生和两名教育工作者失去生命,另有十几人受伤。 另据美国校园安全杂志网站(Campus Safety Magazine)报道,本月6日刊登在《美国外科医师学会杂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Surgeons)上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在过去半个世纪里,美国每年发生的校园枪击案数量增长了12倍以上。此外,儿童成为校园枪击案受害者的可能性增加了4倍,校园枪击案的死亡率上升了6倍多。 这项研究分析了美国1970年至2022年的2056起校园枪击案。这些事件涉及3083名受害者,包括2033名5至17岁的儿童和1050名18至74岁的成年人。他们发现,每年发生的校园枪击案数量从1970年的20起增加到2021年的251起。在此期间,儿童成为校园枪击案受害者的比例翻了两番,从每100万人中的0.5人上升到2.2人;死亡率加了6倍,从每百万人口中0.2人上升到1人。 美国自由民主的背后,枪支暴力泛滥,已无安全之所,因枪支暴力死亡儿童人数屡创纪录……(来源:中国日报 作者:蔡艨) 得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大学医院外科主任罗纳德·斯图尔特博士(Dr. Ronald Stewart)没有参加这项研究,但他表示:“不仅校园枪击案增加了,而且死亡人数的增加甚至超过了枪击案的数量。” 研究显示,84%的校园枪击案使用的是手枪,其次是步枪(7%)和猎枪(4%)。然而,步枪是最致命的武器,与其他枪支相比,步枪的致死率高于致伤率。在美国的所有州中,加利福尼亚州发生的校园枪击案最多(214起),其次是得克萨斯州(176起)和佛罗里达州(120起)。然而,哥伦比亚特区的校园枪击案发生率最高,每100所学校发生5.5起,特拉华州(5.4)和路易斯安那州(4.6)紧随其后。 首席研究员、亚利桑那大学医学院(University of Arizona College of Medicine)创伤外科临床教授路易斯·马尼奥蒂博士(Dr. Louis Magnotti)说:“枪支暴力是一种公共卫生危机,亟待解决;作为创伤外科医生,我们的任务是照顾这些枪击受害者,因此,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能够揭示并承认一种持续存在的公共卫生流行病,不仅是一般的枪支暴力,尤其是校园枪击。” 他同时指出:“决策者需要通过提高家长对安全存放枪支的认识,教育学校社区了解潜在风险,并参与有关限制青少年获得枪支的战略的项目和政策讨论来解决这些问题。通过采用这种方法,我们可以集中精力将枪支暴力的影响降到最低。” CNN早前报道曾写道,几十年来,美国无处不在的枪支暴力几乎没有让任何地方能免受伤害。美国与枪支所有权的关系是独特的,其枪支文化在全球范围内也是个“异类”,大规模枪击事件的常态化是美国独有的现象。威廉·帕特森大学(William Paterson University)社会学和刑事司法助理教授杰森·R·席尔瓦(Jason R. Silva)说,美国是过去20年中唯一一个每年都发生大规模枪击事件的发达国家。 专家表示,大规模枪击事件的发生推动了对更多枪支的需求,与此同时,控枪活动人士表示(枪支立法)改革的时机早已成熟。然而,几十年来,政治障碍使美国的此类努力停滞不前,在这种情况下,致命的暴力循环似乎注定会继续下去。 (编译:马芮 编辑:高琳琳 韩鹤) 【责任编辑:马芮】

【世界说】50多年来美国校园枪击案数量增加超12倍、死亡数增500% 美媒:若不改革,致命的暴力循环恐将持续!
9 months, 4 weeks ago

【世界说】50多年来美国校园枪击案数量增加超12倍、死亡数增500% 美媒:若不改革,致命的暴力循环恐将持续!

China Daily  

中国日报网3月13日电 综合美媒报道,截至3月6日,今年美国各类枪支暴力事件已造成2856人死亡;其中有209人是12至17岁的青少年。另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在过去半个世纪里,美国每年的校园枪击案数量增加了12倍以上,其中儿童现在成为校园枪击案受害者的可能性增加了4倍,校园枪击案的死亡率增加了6倍多。 美国校园安全杂志网站报道截图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日前报道,截至3月6日,美国今年已发生至少16起校园枪击事件,其中3起发生在大学校园,13起发生在幼儿园到K12的校园。根据CNN对枪支暴力档案(Gun Violence Archive)、《教育周刊》(Education Week)和倡导枪支管制组织“为每个城镇带来枪支安全”(Everytown for Gun Safety)所报告事件的分析,这些事件造成9人死亡,至少23人受伤。 近几年美国校园枪击事件骤增,2021年至2023年每年都创下了至少自2008年以来的新纪录。据CNN的分析,2023年至少发生了82起校园枪击事件,2022年是死亡人数最多的一年,有46人死亡。这一年,得克萨斯州乌瓦尔德市罗布小学发生枪击事件,19名学生和两名教育工作者失去生命,另有十几人受伤。 另据美国校园安全杂志网站(Campus Safety Magazine)报道,本月6日刊登在《美国外科医师学会杂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Surgeons)上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在过去半个世纪里,美国每年发生的校园枪击案数量增长了12倍以上。此外,儿童成为校园枪击案受害者的可能性增加了4倍,校园枪击案的死亡率上升了6倍多。 这项研究分析了美国1970年至2022年的2056起校园枪击案。这些事件涉及3083名受害者,包括2033名5至17岁的儿童和1050名18至74岁的成年人。他们发现,每年发生的校园枪击案数量从1970年的20起增加到2021年的251起。在此期间,儿童成为校园枪击案受害者的比例翻了两番,从每100万人中的0.5人上升到2.2人;死亡率加了6倍,从每百万人口中0.2人上升到1人。 美国自由民主的背后,枪支暴力泛滥,已无安全之所,因枪支暴力死亡儿童人数屡创纪录……(来源:中国日报 作者:蔡艨) 得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大学医院外科主任罗纳德·斯图尔特博士(Dr. Ronald Stewart)没有参加这项研究,但他表示:“不仅校园枪击案增加了,而且死亡人数的增加甚至超过了枪击案的数量。” 研究显示,84%的校园枪击案使用的是手枪,其次是步枪(7%)和猎枪(4%)。然而,步枪是最致命的武器,与其他枪支相比,步枪的致死率高于致伤率。在美国的所有州中,加利福尼亚州发生的校园枪击案最多(214起),其次是得克萨斯州(176起)和佛罗里达州(120起)。然而,哥伦比亚特区的校园枪击案发生率最高,每100所学校发生5.5起,特拉华州(5.4)和路易斯安那州(4.6)紧随其后。 首席研究员、亚利桑那大学医学院(University of Arizona College of Medicine)创伤外科临床教授路易斯·马尼奥蒂博士(Dr. Louis Magnotti)说:“枪支暴力是一种公共卫生危机,亟待解决;作为创伤外科医生,我们的任务是照顾这些枪击受害者,因此,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能够揭示并承认一种持续存在的公共卫生流行病,不仅是一般的枪支暴力,尤其是校园枪击。” 他同时指出:“决策者需要通过提高家长对安全存放枪支的认识,教育学校社区了解潜在风险,并参与有关限制青少年获得枪支的战略的项目和政策讨论来解决这些问题。通过采用这种方法,我们可以集中精力将枪支暴力的影响降到最低。” CNN早前报道曾写道,几十年来,美国无处不在的枪支暴力几乎没有让任何地方能免受伤害。美国与枪支所有权的关系是独特的,其枪支文化在全球范围内也是个“异类”,大规模枪击事件的常态化是美国独有的现象。威廉·帕特森大学(William Paterson University)社会学和刑事司法助理教授杰森·R·席尔瓦(Jason R. Silva)说,美国是过去20年中唯一一个每年都发生大规模枪击事件的发达国家。 专家表示,大规模枪击事件的发生推动了对更多枪支的需求,与此同时,控枪活动人士表示(枪支立法)改革的时机早已成熟。然而,几十年来,政治障碍使美国的此类努力停滞不前,在这种情况下,致命的暴力循环似乎注定会继续下去。 (编译:马芮 编辑:高琳琳 韩鹤) 【责任编辑:马芮】

【双语财讯】哥斯达黎加前总统顾问:中国仍是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
10 months ago

【双语财讯】哥斯达黎加前总统顾问:中国仍是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

China Daily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5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指出,202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2%,增速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28.6%,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持续提升。 哥斯达黎加前总统顾问奥顿·索利斯认为,中国不仅同时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和大规模减贫,而且其先进的技术优势和环保产品使其在高品质生产竞赛中站稳脚跟,再加上中国巨大的国内市场和高储蓄率,中国未来将仍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2024年2月7日,一艘轮船在唐山港京唐港区集装箱码头装完货物后离港(无人机照片)。来源:新华社 The dream of every developing country is to eradicate poverty and to achieve a high GDP economic growth rate. 每个发展中国家的梦想都是消除贫困,实现GDP的高速增长。尽管这两个目标可能看起来简单又明显,但事实上,在世界的大多数国家,不论是学术界还是决策层,对于经济增长问题的立场都普遍存在分歧。 Should economic growth take priority, relegating poverty reduction policies when a high level of per capita income becomes a reality? 中国没有在这些问题上过于纠结。中国决定一次同时应对两个挑战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China's economy grew at an average rate of about 10 percent per year for four decades, …

【双语财讯】国内外专家对中国今年经济增速充满信心
10 months, 1 week ago
【世界说】2023年美国毒品缴获数量再创纪录且风险外溢 美民众:解决“毒品危机”不应只是四年提一次的“选举噱头”
11 months, 2 weeks ago

【世界说】2023年美国毒品缴获数量再创纪录且风险外溢 美民众:解决“毒品危机”不应只是四年提一次的“选举噱头”

China Daily  

中国日报网1月23日电 综合外媒报道,美国缉毒署(DEA)17日公布了该国与毒品有关的统计数据,以及毒品在该国的实际渗透程度。相关数据显示,芬太尼已成为导致18至45岁美国人死亡的主要原因,DEA称芬太尼是“美国有史以来面临的最致命的毒品威胁”。 仅在2023年,DEA就缴获了7700多万粒芬太尼药片和近1.2万磅的强效芬太尼。“这是DEA在一年内缴获芬太尼最多的一年,相当于超过3.86亿致命剂量的芬太尼——足以‘杀死’每个美国人,”DEA说。 美国福克斯10台凤凰城网站相关报道截图 DEA表示,现在的药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效、更致命。2023年的实验室检测,每10片药中就有7片含有潜在致命剂量的毒品。“芬太尼的潜在致命剂量仅为两毫克,大约相当于一支铅笔尖的量。”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预测,美国2023年药物中毒的人数将达到创纪录的水平。据CDC对截至2023年6月的12个月最新估计,美国有11.2万余人药物中毒死亡。DEA说:“在这些药物中毒事件中,近70%是因为芬太尼。” 美联社(AP)近日报道了一位生活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克里斯蒂娜·艾米奥特(Kristina Amyot)的故事,她此前常年与毒瘾(主要是海洛因)作斗争。文章写到,新罕布什尔州虽然是一个小州,但在美国的“总统政治”中却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多次大选中,候选人都承诺将采取应对阿片类药物危机的行动。 谈到这个,艾米奥特表示:“我觉得每隔四年就会有人谈论这个问题,然后就不了了之了。我们并没有真正对此采取什么行动,这是需要改变的,因为这应该是最优先的事项之一。” 美联社(AP)报道截图 从上世纪90年代末阿片类止痛药的过量处方开始,美国的毒品危机逐渐扩展到海洛因,然后是芬太尼,近年来芬太尼经常被混入其他街头毒品中,且通常是在使用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在新罕布什尔州,我们每天失去的不止一个人。”2016年在罗切斯特共同创立“天堂山希望”孕妇和母亲援助项目(Hope on Haven Hill)的凯瑞·诺顿(Kerry Norton)说,“每个人都很容易忘记,它仍在夺走几代人的生命,仍在让社区、州、家庭和朋友失去他们所爱的人。” 诺顿说,最重要的是,她希望美政府能够认识到药物使用障碍是一种疾病,并将把这场危机视为公共卫生紧急情况来对待。艾米奥特也表示:“未来四年不能继续这样下去,因为它会变得很糟糕,现在的情况已经相当糟了,而我们却没有采取什么措施。” 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公共卫生领导实践教授霍华德·科赫(Howard Koh)早前指出,当前美国的阿片类药物危机是这个时代最具破坏性的公共卫生灾难之一。这场危机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当时由普渡制药公司(Purdue Pharma)推广并经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的强效制剂奥施康定(OxyContin)引发了第一波与使用合法处方阿片类药物有关的死亡浪潮。 阿品类药物过量问题不仅在美国国内难以得到控制和解决,并已外溢至他国。2023年10月下旬,在一篇发表在国际心理健康系统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ntal Health Systems)上的名为《北美毒品市场的变化——全球危机正在形成?》(Shifting drug markets in North America - a global crisis in the making?)的文章中研究人员写到,目前还没有任何机制可以防止以北美为重点的吸毒过量危机蔓延到全球其他地区,尤其是欧洲。 研究显示,在美国,吸毒过量危机每年造成的死亡人数超过10万。自2014年以来,海洛因这一北美地区曾经最主要的街头阿片类药物已被芬太尼系统性地取代,芬太尼的药效大约是吗啡的70倍,已成为用药过量危机的主要驱动因素。一旦芬太尼在北美地区的毒品市场饱和,芬太尼就可能成为部分阿片类药物使用者的首选药物。与此同时,未受合成阿片类药物参杂的“纯”海洛因在北美地区的一些大都市中变得稀少。而过去十年来,欧盟海洛因的缉获量保持稳定,其中一些国家芬太尼缉获量大幅增加。 研究中提到,澳大利亚警方缴获的毒品表明,北美已经开始向其他大洲出口芬太尼。虽然到目前为止,这些出口对澳大利亚毒品市场的影响还很小,但现阶段只有有限的机制可以防止以北美为中心的过量危机蔓延到全球其他地区。其实,美联社早在2019年就曾报道,远在半个地球之外的澳大利亚没有吸取“美国的教训”,已经面临着阿片类药物处方率和相关死亡人数激增的问题。 文章还指出,在美国,药品公司因大力推销阿片类药物而受到严格审查,他们便将目光转向国外,绕过营销法规,在其他国家推销止痛药。与美国一样,澳大利亚政府对健康专家多年来忧心忡忡的警告也反应迟缓。 美国芬太尼滥用难禁绝,迟早在自己手中爆雷。 曾担任澳大利亚皇家全科医师学院院长的巴斯蒂安·塞德尔博士(Dr. Bastian Seidel )表示,澳大利亚知道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也知道毒瘾正在摧残澳大利亚的社区。然而,没有人采取任何行动,还可能面临着制药公司和某些卫生部门的施压。他说:“不幸的是,澳大利亚效仿了美国这个坏榜样。” 据2023年欧洲药物报告中对毒品形势的分析显示,北美地区的毒品问题提供了一个例子,说明类阿片供应和使用模式的变化如何对公共健康产生重要影响,在那里,强效芬太尼衍生物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处方类阿片和海洛因,成为阿片类药物导致的死亡蔓延的主要驱动因素。据报告,欧洲同样出现了新的合成类阿片,在某些地区可能越来越普遍,目前这些药物的严重问题主要集中于一些北部和波罗的海国家。2021年,欧盟成员国已报告了约140例与芬太尼有关的死亡。 (编译:马芮 编辑:高琳琳 韩鹤) 【责任编辑:马芮】

【双语财讯】商务部:中国将加快建设贸易强国
1 year ago
【双语财讯】商务部:中国将加快建设贸易强国
1 year ago
和评理|炒作芯片威胁“故技重施”:美国小心打错算盘“得不偿失”
1 year ago

和评理|炒作芯片威胁“故技重施”:美国小心打错算盘“得不偿失”

China Daily  

美国对华“芯片战”似有愈演愈烈之势。在持续阻挠使用美国相关技术与零部件的高端芯片制造商和芯片设备制造商的对华出口之后,近日,在部分美国反华议员的挑唆下,美国政府似乎又要开始在成熟制程芯片领域“搞事”,意图在这方面彻底与中国“脱钩”。 上周晚些时候,美国国会众议院“中国委员会”主席、威斯康星州共和党众议员迈克·加拉格尔,以及该委员会民主党籍领袖、来自伊利诺伊州的拉贾·克里希纳莫西,共同向拜登政府的高级商业和贸易官员致信,敦促拜登政府采取强硬措施,阻挠中国在成熟制程芯片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并称与高端芯片一样,在成熟制程芯片领域,中国同样威胁了美国的“国家安全”。 加拉格尔与克里希纳莫西呼吁拜登政府采取包括加征关税在内的一些新措施,避免美国在成熟制程芯片上对中国形成所谓的“过度依赖”。但二人的这一梦想或许是“说易行难”,成熟制程芯片是包括电子产品、汽车以及家电在内的众多产业不可或缺的基础部件,而中国在成熟制程芯片领域的地位暂时还无法被取代。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7月、11月,加拉格尔与克里希纳莫西二人也曾先后致信拜登政府,要求美国政府对中国产的人工智能产品、无人机等开展相关调查。 事实上,近几个月美国国会及拜登政府已经采取行动,从《芯片法案》的530亿美元资金中分配拨款,以支持美国本土的成熟制程芯片生产。但由于成熟制程芯片利润率不高,美国国内芯片产业对政府有关补贴也就“兴致不高”,且该产业一直以来都对美国政府发起的“芯片战”持反对态度。 然而,由于“对华强硬”是美国总统大选年的必要筹码,因此拜登政府对于打击中国成熟制程芯片也必须表示“接受”态度。但假如对中国产成熟制程芯片真的实施了惩罚性关税,那么最终为此买单的,依旧会是美国消费者以及下游厂商,且如若再对中国芯片下手,难免将伤害美国盟友企业们的利益。更不必说,拜登政府此前曾坚称“无意与华脱钩”,如若打压中国产成熟制程芯片,那么则无异于一次“直接打脸”。 美国部分国会议员近期再次炒作中国芯片安全威胁,其行动可以说是“理智不多但伤害性不小”,加上所谓追加关税的要求,更是在美国企业界激起极大反对之声。与中国“脱钩断链”最终只会得不偿失,究竟如何应对,奉劝拜登政府还是审慎而行。 本文编译自《中国日报》1月10日社论 原标题:Self-damaging chip move off the old block 出品:中国日报社论编辑室 编译:涂恬 编辑:李海鹏 【责任编辑:涂恬】

每日一词|银发经济 silver economy
1 year ago

每日一词|银发经济 silver economy

China Daily  

国务院总理李强1月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发展银发经济的政策举措等。会议强调,发展银发经济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既利当前又惠长远。 China's State Council on Friday held an executive meeting to evalua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ilver economy. The meeting, presided over by Premier Li Qiang, emphasized that expanding the silver economy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actively respond to the aging population and promot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that will benefit both the present and future. 2023年12月26日,老人在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裕南街街道东瓜山社区“银发族”餐厅用餐。图片来源:新华社 【知识点】 银发经济又叫老年经济,主要是指与老年人群相关的经济活动,包括日常消费、家政服务、健康服务、旅游娱乐、教育服务等。 党和国家在“十四五”时期提出发展银发经济的任务,虽属首次但并不突然。在供给侧,政策一直鼓励和推动老龄领域市场和业态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报请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各部门、各省市均密集出台支持老龄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国有、民间资本在老龄产业项目的投资热情持续升高。从需求侧,“十四五”时期,老年人口结构、经济社会条件都发生变化,老年人的需求结构正在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需求端的改变使银发经济的发展条件日益成熟。 1月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要切实履行政府保基本、兜底线职责,加强老年人基本民生保障,增加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要运用好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各类经营主体和社会组织作用,更好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共同促进银发经济发展壮大。要持续完善相关政策措施,重点解决好老年人居家养老、就医用药、康养照护等急难愁盼问题,让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 …

和评理|中国大蒜也成了“国家安全威胁”?美国政客的荒谬再次“刷新底线”
1 year ago

和评理|中国大蒜也成了“国家安全威胁”?美国政客的荒谬再次“刷新底线”

China Daily  

以谈论污秽物来“博眼球”的人,通常都只会遭人耻笑或是引人作呕。近日,美国共和党参议员里克·斯科特在这方面也可算是“圆满”了。他宣称,由于中国大蒜是以污水秽物作为肥料培植的,因此对美国的“国家安全、公共健康以及经济繁荣”都构成了“极大威胁”。 斯科特散播“粪便恐慌”,不仅让他本人沦为了外界笑柄,也着实引人侧目:就为了达到抹黑中国的目的,一位美国政客真的可以如此“无下限”吗? 很显然,在采取行动之前斯科特与他的团队并没有做足功课。据称,他指控中国人用污水作为肥料的依据,主要来自“网络视频、烹饪博客以及一些纪录片”。 斯科特似乎并不知道,早在2017年,位于加拿大魁北克省麦吉尔大学的科学与社会办公室就曾经表示,“没有证据”表明使用污水作为肥料是中国大蒜种植的常见做法。作为一家致力于科普的机构,该办公室还补充强调,大蒜的种植方法无论如何都是没有问题的。 尽管听上去并不太吸引人,但事实上动物粪便一直是一种有效的肥料。由于对植物而言具有充足的养分,因此在农场中,发酵后的动物粪便通常都会被用作肥料来给作物施肥,人类粪便自然也在其列。事实上,这都是自然界广义的碳循环中的一部分。 正如美国环境保护署指出,古往今来,人类在饲养家禽或家畜时都会使用禽畜粪肥作为肥料及土壤改良剂。这是因为粪肥中含有许多有益、可循环的成分,包括养分、有机物、固体、能量、纤维等。美国环境保护署表示,事实上,如今粪肥的施用范围远超过去,这也是因为将粪便作为废物丢弃,对环境将造成更为不良的影响,而将其作为肥料使用,则能够减少这些不利影响。 在中国,大蒜这种作物通常都是大面积种植的,例如在中国河南省的杞县,大蒜的种植面积就相当之广。大面积的大蒜及其他作物种植,所需的肥料都是由工厂加工生产。 这方面的信息,其实全部都可以在网上轻松找到。但处心积虑要把“小小蒜头”黑化为美国人肚子里“定时炸弹”的斯科特及其团队,显然对这些统统选择了无视。 要不是斯科特等人对“粪便理论”急于照单全收,我们简直不敢相信如今在美国国会能出现这样一种风气:某些议员们似乎急于一争高下,面对部分更容易被误导的美国普通民众,看谁能在渲染兜售“中国威胁”方面进一步“刷新下限”。 不幸的是,相比坐在屋子里打赌,能说出类似“粪便威胁”这样的话来的美国政客们,更是热衷于阴谋论。但无论这些身在权位的人相信与否,基本的事实都很清楚:中国大蒜对美国国家安全或是民众健康“存在威胁”的论调,是铁打不变的无稽之淡。 本文译自《中国日报》12月11日社论 原标题:Paranoid US politician makes joke of himself 出品:中国日报社论编辑室 编译:涂恬 编辑:李海鹏 【责任编辑:涂恬】

希腊前财长:欧洲经济为美国所累,欧中关系为美国所困
1 year, 1 month ago

希腊前财长:欧洲经济为美国所累,欧中关系为美国所困

China Daily  

导读 12月7日,第二十四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在北京举行。希腊前财长亚尼斯·瓦鲁法基斯日前为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独家撰文称,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助力欧洲和全球经济复苏,推动世界经济转型发展。欧盟对中国的需要远大于中国对欧盟需要,但多年来,欧洲经济为美国所累,外交政策也受美国裹挟,独立自主性不断减弱,成为影响中欧关系的制约因素。 作者:亚尼斯·瓦鲁法基斯 (Yanis Varoufakis) 希腊前财政部长雅典大学经济学教授 随着12月7日,第二十四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在北京举行,人们很自然地希望通过官方声明与讲话,分析影响中欧关系和欧盟对华政策背后的深层推动力。但要理解这些力量的本质,还要追溯到1971年的8月,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不再维持美元与其他国家货币固定汇率,标志着由美国自己一手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而欧盟现在的商业模式正是为了应对从固定汇率制度到金融资本主义时代的动荡过渡而形成的。中国的崛起及其与欧洲不断演变的关系,也需要放在同样的角度来审视。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欧洲货币与美元之间固定汇率制(即欧洲的美元化)能够稳定运行的前提,是美国对欧洲国家和日本保持贸易顺差。也就是说,只要美国对欧洲保持净出口,那么注入欧洲的美元就最终将回流到美国。然而,到了上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的国际贸易收支由顺差转为逆差,变成了一个净进口国,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可持续性便难以维系。于是,美国秘密向欧洲和日本提出了取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另一种模式——我称之为一场“黑暗交易”。这种“黑暗交易”很容易理解,美国在贸易逆差下,仍旧保持对欧洲和日本产品的高需求。作为回报,欧洲和日本自愿将利润投资于美国的金融、保险和房地产业。由此,美元成为了一种被美化了的“借据”,美国可以用它来购买欧洲和日本工厂生产的几乎所有东西,而欧洲和日本的资本家别无选择,只能投资美国的金融、保险和房地产。为什么说这是一场“黑暗”的交易呢?因为它给美国和欧洲的资本家带来巨额财富,却永久性地压低了德国等欧洲净出口国的工资水平,还使欧洲其他地区陷入了缓慢的衰退,美国中心地带也出现了大规模的工业萧条。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上世纪90年代,就在美国和欧盟陷入这种畸形的关系时,中国崛起了——它意外成为了美国主导的这场“黑暗交易”的受益者。这场“交易”如今已经发展成了这样:美国将整条生产线搬到中国,生产出来的产品再出口到美国;美国人用美元购买这些产品,而中国人则把挣到的美元投资于美国的金融部门,例如购买美国债券。那么美国会利用这些储蓄做什么呢?它会把从欧洲、日本和中国获得的大部分利润投资于世界各地的新资本设备。简而言之,美国“回收”了别人的钱,并得到了很大一部分由此产生的利润和租金。这种以美国为中心的全球“回收”机制在2008年彻底崩溃。在欧洲和亚洲每天向美国注入数十亿美元利润的支持下,美国和英国的金融家们不断堆高不可持续的赌注——美其名曰“结构性金融衍生品”,最终赌注倒塌,引发了金融海啸。随着雷曼兄弟的最先爆雷,一块块恶性多米诺骨牌接连倒下,拖垮了整个欧美银行体系。在那个时候,西方国家一边为大多数人实行紧缩政策,另一边通过疯狂印钞来救助金融业及其大企业客户。结果是金融市场大幅复苏,但生产性资本投资崩溃,因为大多数人买不起昂贵的新商品了。随之而来的还有西方工人阶级的萧条,社会不平等加剧,以及极右翼种族主义在欧美的兴起。 图片来源:新华社 西方资本主义最终没有垮掉,要感谢两位“大救星”:第一要感谢它们央行的印钞机——这个刚才已经说过了;第二就是要感谢中国。雷曼兄弟破产后,中国政府立即明智地增加了国内投资,用扩大内需弥补可能的外需损失。因此,中国没有受到西方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不仅如此,中国的大举投资也为美国和欧元区的金融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回顾以上历史背景有助于理解当前的中欧关系:欧盟需要中国远甚于中国需要欧盟,但欧盟对华关系受到美国的制约。须知欧盟本身的基础就有缺陷,这一缺陷早在2008年肇始于华尔街的金融危机席卷欧洲之前就业已存在:欧盟与美国不同,美国拥有一个统辖全国的财政部、完全统一的银行体系,以及国家总体投资计划——当然,其中包括庞大的军工复合体的巨额预算;但欧盟什么都没有。结果是,2008年之后,以希腊为开端,大多数欧洲国家政府背上了无法偿还的债务,进而导致其投资水平降至本就不高的美国以下,更不要说跟中国比了。欧洲民众也过上了“苦日子”。 图片来源:东方IC 金融危机已经过去15年,我们来看结果。2008年,欧洲的国民总收入比美国高出10%;到2022年,美国反比欧洲高出26%。而且,欧洲人不仅总体上更“穷”,人均收入也比美国少了。更糟糕的是,自2009年以来,欧洲国家未能像中国或美国那样大力投资于未来技术,如电池、太阳能、微芯片和人工智能。最重要的是,美国和中国对云计算相关领域进行了大量投资,赋能其科技巨擘和数字金融转型,但欧洲却没有。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欧洲虽然目前仍属于富裕经济体,但已经在走下坡路。中国的科技巨头和数字支付系统的大规模增长,威胁到了以美元为基础的传统全球支付体系,因此美国意欲对中国发动新冷战,但却把欧洲也拖入其中。2022年乌克兰危机的爆发,在欧洲原有的南北分歧基础上又增加了东西分歧,并极大地推高了欧洲的能源成本,从而进一步削弱了欧洲独立自主,使其在制定对华政策时更难摆脱美国意志。总之,当欧洲领导人参加本届中欧领导人会晤时,他们选择立场的自由度将比以往少得多。欧洲已今非昔比,如果中欧关系受到制约,对双方人民都没有好处。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本文原标题为 "Why Europe is not free to relate to China" 责编:宋平 栾瑞英 编辑:张钊 实习生金奕伶、何佳亦有贡献 【责任编辑:刘世东】

Discover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