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十大网络用语”出炉 哪个是你最常用的?
5 years, 3 months ago

“2019年度十大网络用语”出炉 哪个是你最常用的?

China Daily  

12月2日,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了“2019年度十大网络用语”。本次发布的十个网络用语依次为:不忘初心;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柠檬精;好嗨哟;是个狼人;雨女无瓜;硬核;996;14亿护旗手;断舍离。 1、不忘初心 remain true to the original aspiration “不忘初心”意思是不忘记最初的心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庄严宣告: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The original aspiration and the mission of Chinese Communists are to seek happiness for the Chinese people and rejuvenation for the Chinese nation. 其实,每个人都有一颗初心的种子,都应当寻找初心、牢记初心、保持初心,为实现自己的小目标努力奋斗,为实现中国梦添砖加瓦。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 Remain true to our original aspiration and keep our mission firmly in mind, hold high the banner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secure a decisive victory in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ll respects, strive for the great success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and work tirelessly to realize the Chinese Dream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 此语的流行源于电影《流浪地球(Wandering Earth)》中反复使用的一句台词,后被多地交警作为交通安全宣传用语采用。网友仿照该句式创造出多种“××千万条,××第一条”的用法,使这一网络用语得到了更广泛的使用和传播。 3、柠檬精 green with envy “柠檬精”字面意思是柠檬成精,指很喜欢酸别人,嫉妒别人(be jealous of someone)。现多用于自嘲式地表达对他人从外貌到内在、从物质生活到情感生活的多重羡慕(envy someone for his/her good looks, wealth or love life)。 在英语里,green这个词经常用来表达“嫉妒、羡慕”等意思,除了green with envy以外,还有莎士比亚作品中多次出现过的green-eyed monster。 比如: Chad is heading off to Spain for the week, and I'm green with envy. 几杯酒下肚,她变得好嗨哟。 5、是个狼人 someone is a badass/crackerjack 这个说法由“是个狠人”演变而来的,意思是“比狠人再狠‘一点’”。通常用来调侃某人做事不按常理出牌,却又能取得奇效,给人一种出乎意外的很厉害的感觉。 Badass在美语中是一个非常流行的口语单词,你经常可以听到人们用badass来形容不同的人、或者物,可以用作名词或形容词。 韦氏在线词典对于badass的含义有两种解释:likely to cause trouble : tough and dangerous(危险的、强悍的,可能会引发麻烦);very skillful or impressive(技能高超的,令人印象深刻的)。由此可见,badass既可表达贬义,也可用于褒义,取决于所处的语境。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强悍(凶悍)的、厉害的、拉风的、狂拽酷炫的,或是狠角色。不过要记住的是,badass原本是一个具有冒犯意味的词,所以只能在非正式场合、口语中使用。 比如: He is a real badass, finishing that project on such a tight schedule.

History of this topic

和评理|秉持初心 携手共进:打造亚太合作发展的下一个“黄金三十年”
4 months, 2 weeks ago

和评理|秉持初心 携手共进:打造亚太合作发展的下一个“黄金三十年”

China Daily  

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三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将于11月16日在秘鲁首都利马举行。本届APEC会议以 “赋能、包容、增长”为主题,而16日的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毫无疑问将会是本次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周期间最为重磅的一场活动。 会议为与会领导人们提供了双边与多边的磋商平台,可以就进一步实现区域内的贸易自由化交换意见。这类面对面交流,也将对深化彼此互信、推动达成共识、管控分歧产生极大助益。 鉴于此,外界对16日的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有着极高的期待。希望会议能够推动在区域内就实施有关的贸易支持文件、通过新的贸易倡议等达成共识。 当前,面对全球最大经济体在经济领域的持续政治化,以及其试图凭借自身喜好来重组全球产业及供应链的做法,亚太经合组织机制是否能够走入下一个“黄金三十年”,目前仍存有疑问。 但尽管如此,这场旨在“通过推动平衡、包容、可持续、创新和安全的增长及加快地区经济一体化,为地区人民构建更大的繁荣”的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还是提供了一个机遇,让与会各方尝试暂时放下可能存在的分歧,从亚太整体区域的角度而非各自国家的角度,来聚焦共同关心的经济与贸易议题。 30年前,冷战结束后不久,亚太地区领导人们一致同意,应超越过去“集团对抗”的思维,共同努力深化区域内的经济合作与一体化,并致力于打造一个充满活力、和谐繁荣的亚太大家庭。 这一共识促成了亚太地区的发展,推动经济全球化驶入了“快车道”,并使得亚太地区成为了全球经济增长中心、全球稳定之锚以及合作的高地。亚太地区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1/3,经济在全球占比超过六成,贸易占比也将近一半。 亚太能否迎来又一个“黄金30年”,关键取决于亚太经合组织成员能否秉持这一机制的初心,推动亚太合作步入新起点。本次与会各方更需铭记,开放包容应是地区合作的关键准则,推动实现共同发展则应是整体目标。 因此,各方应努力推进建立亚太自由贸易区的进程,在不排斥任何成员的前提下,促进区域内经济体之间加强联系,推动实现经济一体化,并强化区域内相关经贸协定和发展战略之间的联系。 尤其是当前,面对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到来,各成员更应合作共进,完善全球科技治理,强化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促进实现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营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科技发展环境。 中国始终是亚太合作的坚定倡导者和实践者。希望亚太地区各经济体展现智慧,维护自由开放的贸易和投资,支持强化包容性的区域贸易体系,切勿在经济与发展议题上采取“以邻为壑”的态度,否定过去30年亚太地区取得的成就。 中方愿与各方一道,全面落实《2040年亚太经合组织布特拉加亚愿景》,推动本届APEC会议取得积极成果。我们期待这些成果能为亚太区域的经济一体化注入新动力,推动实现共享、平衡、可持续的增长,我们也呼吁各方携起手来,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为亚太合作发展打造下一个“黄金三十年”。 本文编译自《中国日报》11月12日社论 原标题:APEC leaders should join hands to ensure another 'golden 30 years' for the region 出品:中国日报社论编辑室 中国日报中文网 编译:涂恬 编辑:李海鹏 【责任编辑:涂恬】

和评理|秉持初心 携手共进:打造亚太合作发展的下一个“黄金三十年”
4 months, 2 weeks ago

和评理|秉持初心 携手共进:打造亚太合作发展的下一个“黄金三十年”

China Daily  

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三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将于11月16日在秘鲁首都利马举行。本届APEC会议以 “赋能、包容、增长”为主题,而16日的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毫无疑问将会是本次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周期间最为重磅的一场活动。 会议为与会领导人们提供了双边与多边的磋商平台,可以就进一步实现区域内的贸易自由化交换意见。这类面对面交流,也将对深化彼此互信、推动达成共识、管控分歧产生极大助益。 鉴于此,外界对16日的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有着极高的期待。希望会议能够推动在区域内就实施有关的贸易支持文件、通过新的贸易倡议等达成共识。 当前,面对全球最大经济体在经济领域的持续政治化,以及其试图凭借自身喜好来重组全球产业及供应链的做法,亚太经合组织机制是否能够走入下一个“黄金三十年”,目前仍存有疑问。 但尽管如此,这场旨在“通过推动平衡、包容、可持续、创新和安全的增长及加快地区经济一体化,为地区人民构建更大的繁荣”的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还是提供了一个机遇,让与会各方尝试暂时放下可能存在的分歧,从亚太整体区域的角度而非各自国家的角度,来聚焦共同关心的经济与贸易议题。 30年前,冷战结束后不久,亚太地区领导人们一致同意,应超越过去“集团对抗”的思维,共同努力深化区域内的经济合作与一体化,并致力于打造一个充满活力、和谐繁荣的亚太大家庭。 这一共识促成了亚太地区的发展,推动经济全球化驶入了“快车道”,并使得亚太地区成为了全球经济增长中心、全球稳定之锚以及合作的高地。亚太地区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1/3,经济在全球占比超过六成,贸易占比也将近一半。 亚太能否迎来又一个“黄金30年”,关键取决于亚太经合组织成员能否秉持这一机制的初心,推动亚太合作步入新起点。本次与会各方更需铭记,开放包容应是地区合作的关键准则,推动实现共同发展则应是整体目标。 因此,各方应努力推进建立亚太自由贸易区的进程,在不排斥任何成员的前提下,促进区域内经济体之间加强联系,推动实现经济一体化,并强化区域内相关经贸协定和发展战略之间的联系。 尤其是当前,面对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到来,各成员更应合作共进,完善全球科技治理,强化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促进实现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营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科技发展环境。 中国始终是亚太合作的坚定倡导者和实践者。希望亚太地区各经济体展现智慧,维护自由开放的贸易和投资,支持强化包容性的区域贸易体系,切勿在经济与发展议题上采取“以邻为壑”的态度,否定过去30年亚太地区取得的成就。 中方愿与各方一道,全面落实《2040年亚太经合组织布特拉加亚愿景》,推动本届APEC会议取得积极成果。我们期待这些成果能为亚太区域的经济一体化注入新动力,推动实现共享、平衡、可持续的增长,我们也呼吁各方携起手来,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为亚太合作发展打造下一个“黄金三十年”。 本文编译自《中国日报》11月12日社论 原标题:APEC leaders should join hands to ensure another 'golden 30 years' for the region 出品:中国日报社论编辑室 中国日报中文网 编译:涂恬 编辑:李海鹏 【责任编辑:涂恬】

【世界说】年增近17%!美媒:2023年美国仇恨犯罪数达新高 多座城市打破数十年来纪录
1 year, 2 months ago

【世界说】年增近17%!美媒:2023年美国仇恨犯罪数达新高 多座城市打破数十年来纪录

China Daily  

中国日报网1月6日电 据《今日美国报》(USA Today)当地时间5日报道,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仇恨与极端主义研究中心(Center for the Study of Hate and Extremism at 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于当天公布的初步数据显示,2023年全美十大城市向警方报告的仇恨犯罪数量再次上升。 这项年度研究报告发现,去年美国纽约市、洛杉矶、芝加哥、休斯顿等10座城市至少报告了2184起仇恨犯罪,与2022年相比增加了近13%。该研究中心创始人布莱恩·莱文(Brian Levin)表示:“排名前十的城市总体上与美国整体情况相符”。报告中提到了另一项对25座美国城市进行的更大范围的分析发现,仇恨犯罪比2022年平均增加了17%。 《今日美国报》(USA Today)报道截图 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将仇恨犯罪定义为“全部或部分出于犯罪者对种族、宗教、残疾、性取向、民族、性别或性别认同的偏见而实施的刑事犯罪”。 文章称,从研究结果来看,去年美国多座城市打破数十年来的仇恨犯罪纪录。在十大城市中,洛杉矶、芝加哥、休斯顿和奥斯汀这四座城市都打破了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的仇恨犯罪纪录。初步报告显示,休斯顿的仇恨犯罪率更是增长了近200%。报告还发现,包括旧金山、华盛顿、丹佛、堪萨斯城、西雅图、拉斯维加斯、波士顿和盐湖城在内的其他几个大城市的仇恨犯罪率也有所上升。 莱文表示,该中心之所以只研究有限的几个城市的数据,部分原因是全美仇恨犯罪数据众所周知地存在缺陷。全美有1.8万余个执法机构,但提交仇恨犯罪数据不是必须的,2022年,只有不到80%的机构向FBI提交了相关数据。 文章提到,2023年10月FBI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共报告了11643起仇恨犯罪。但莱文说,其他数据集显示的数字可能要高得多。例如,美国司法统计局(Bureau of Justice Statistics)报告称,2005年至2019年间,美国居民每年遭遇约24.7万起仇恨犯罪侵害。莱文称,执法部门对仇恨犯罪存在“大量漏报”,尤其是在某些社区。 对于刚刚到来的2024年,莱文的看法也并不乐观。部分原因是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收集数据以来,每到选举年,仇恨犯罪数量都会有所增加。全美民权组织“领导力会议教育基金”(Leadership Conference Education Fund)的一份报告与FBI的数据同样发现,在美国总统竞选期间,仇恨犯罪报告呈“明确的模式”激增,并警告称“几乎没有迹象表明紧张局势会有所缓解”。 莱文强调,仇恨犯罪数量的增加足以表明以偏见为动机的犯罪持续存在,他对此深感忧心。他说:“从新冠大流行到冲突,再到2024美国选举年,这几乎(为仇恨犯罪)提供了一场'完美'风暴。" (编译:马芮 编辑:胡晓珊 韩鹤) 【责任编辑:胡晓珊】

“魅力上海”走进全球最佳设计城市哥本哈根 SHANGHAI IN MY MIND全球巡展首站闪亮开启
1 year, 4 months ago

“魅力上海”走进全球最佳设计城市哥本哈根 SHANGHAI IN MY MIND全球巡展首站闪亮开启

China Daily  

当地时间11月10日下午,《SHANGHAI IN MY MIND全球征集》(即“SHANGHAI IN MY MIND”)全球巡展首站启动仪式暨“魅力上海”城市形象丹麦推广活动在哥本哈根中国文化中心举办。“魅力上海”首次赴全球最佳设计城市哥本哈根,面向全球以多元艺术形式展现上海最新城市形象和城市精神品格,多维度、多层面讲述上海城市故事,并盛情邀约北欧设计师和创意人士参与“SHANGHAI IN MY MIND”全球征集,共同描绘各自心中的上海形象。 此次活动由中国驻丹麦大使馆和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支持,哥本哈根中国文化中心和上海设计之都促进中心联合主办。主办方代表、丹麦前外交部长、前欧洲议会议员叶普˙塞巴斯蒂安˙科福德(Jeppe Sebastian Kofod),中国驻丹麦大使馆文化参赞梁斌,哥本哈根中国文化中心主任郑文,丹麦文化创意机构人士,当地艺术院校师生及媒体代表等中丹各界嘉宾70余人出席启动仪式。 SHANGHAI IN MY MIND全球征集,世界同绘上海城市形象 11月8日,《SHANGHAI IN MY MIND全球征集》自上海发起,全球巡展首站首选丹麦哥本哈根。本次展览展期90余天,将展示9位来自丹麦、法国、意大利、日本以及中国上海设计师和创意人士的邀约创作作品。本次展出作品均为首次在国际亮相,与上海站首发作品遥相呼应,联结上海与哥本哈根,开展人文对话交流。同期推出15套“SHANGHAI IN MY MIND”上海城市印象艺术海报,持续吸引全球设计师和创意人士感知上海城市形象、关注中国故事。 在中丹嘉宾的共同见证下,主办方代表、中国驻丹麦大使馆文化参赞梁斌、哥本哈根中国文化中心主任郑文和丹麦前外交部长叶普˙科福德一同按下启动按钮,邀请丹麦以及北欧设计师与创意人士,通过艺术创作表达对上海的认知与感受,以新鲜视角和国际角度诠释上海城市魅力。 创意设计为桥,“魅力上海”首赴丹麦 “魅力上海”城市形象推广,以《SHANGHAI IN MY MIND全球征集》为契机,首赴丹麦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上海精彩。特别甄选反映申城新貌图片,以鲜活的现实场景与奇妙的艺术创作形成互文,让喜爱上海的人们以不同视角感受、理解和畅想上海的无限可能。 丹麦前外交部长叶普˙科福德表示,丹中关系正走向前所未有的新高峰,艺术交流不断促进两国融合发展。哥本哈根是北欧的艺术之都,市民对艺术有着极高的审美需求;上海则是深度链接全球的国际大都市,拥有强大的创新能力。上海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全球创意城市“设计之都”,哥本哈根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选为2023年世界建筑之都,双城联动正当其时。希望丹麦与中国(上海)共创更多的人文艺术交流机遇,为城市艺术爱好者们提供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中国日报上海分社 记者 徐晓民) 【责任编辑:齐磊】

【世界说】英媒:在频繁的校园枪击中成长,被枪支制造商视作新市场,美国年轻人深受“枪害”!
1 year, 5 months ago

【世界说】英媒:在频繁的校园枪击中成长,被枪支制造商视作新市场,美国年轻人深受“枪害”!

China Daily  

中国日报网10月16日电 英国《卫报》网站13日刊文称,美国年轻人深受“枪害”。在美国,枪支暴力及其所带来的创伤对于Z世代年轻人来说是常态化的,校园枪击事件伴随着他们的成长。 《卫报》网站报道截图 文章指出,美国Z世代是在预防枪击事件的演习以及在电视上目睹校园杀戮以及其他暴力行为中长大的。枪支是现如今导致24岁及以下美国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他们的集体心理也因此被重塑。 美国南方贫困法律中心(Southern Poverty Law Center)、“为每个城镇带来枪支安全”(Everytown for Gun Safety)以及美利坚大学两极化和极端主义研究与创新实验室(Polarization and Extremism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Lab)2023年联合进行的一项全美性的研究发现,无论是否直接或间接经历过枪支暴力,年轻人都对此感到焦虑、悲伤、失落和恐惧。 36岁的玛丽安·阿尔瓦拉多(MaryAnn Alvarado)是加州预防暴力倡导组织YouthAlive!运营的Teens on Target的项目负责人。她表示,对于许多她所遇到的美国青少年来说,枪支暴力是常态化的,或者在他们看来是不可能制止的,甚至有些人认为拥有枪支可以保护自己的家人。 两极化和极端主义研究与创新实验室研究主任帕夏·达什特加德(Pasha Dashtgard)表示,许多美国人对公共场所的暴力行为保持高度的警惕,同时具有焦虑、抑郁和担忧的情绪。 人们对于这种恐惧感的一种反应是加入枪支暴力预防活动,另一种则是“拥抱”枪支。该研究室2023年的研究显示,美国约1/3年龄在18岁以下的青少年认为,有枪比没抢更安全;39%的受访者表示极易获得枪支,他们中的半数已经拥有了枪支。 但枪支暴力预防组织Project Unloaded的创始人妮娜·维尼克(Nina Vinik)认为,枪支并不能让个人或家庭变得更安全,拥有枪支的人事实上比没有枪的人更有可能遭到枪击。 来自洛杉矶南部的曼尼·马塞多(Manny Macedo)表示,他几乎每晚都能听到枪声,但“我从小就被教导无视它”。如今,马塞多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一名大三学生,他领导着该校“学生要求行动”(Students Demand Action)小组,希望帮助自己的兄弟姐妹以及城市中的其他孩子远离枪支。 马塞多所在的社区中有许多年轻人携带枪支,尤其是那些与帮派有关联的人。洛杉矶暴力预防组织城市和平研究所(Urban Peace Institut)执行主任费尔南多·雷洪(Fernando Rejón)指出,对于美国Z世代的年轻人来说,社交媒体或助长了帮派冲突,导致更多与枪支有关的死亡。 阿尔瓦拉多也表示,曾经听到六年级的孩子说社交媒体上有许多“美化拥有武器”的视频,鼓励11岁和12岁的孩子认为枪支“很酷”。 达什特加德指出,在美国,有关拥有枪支可以提高个人或社区安全的宣传并不是新生事物。《卫报》文章称,这些说法早在互联网时代前就出现了,如今在网络平台上得到了延续,年轻人会在一些频道和聊天群中看到用枪支来解决各种不满的宣传,而网络上一些有影响力的年轻人也成了美国枪支行业策略的一部分。 倡议减少枪枝暴力的美国非营利团体“暴力政策中心(Violence Policy Center)执行主任乔希·舒格曼(Josh Sugarman)表示,全美步枪协会(NRA)和美国的枪支制造商通过以年轻人为导向的广告宣传,利用这些叙述,将年轻人视作一个尚未开发的消费市场。 (编译:高琳琳 编辑:马芮) 【责任编辑:高琳琳】

闭幕当天,她收到一封来自亚奥理事会的感谢信
1 year, 5 months ago

闭幕当天,她收到一封来自亚奥理事会的感谢信

China Daily  

Sultan AL Busaidi(苏丹·阿尔·布赛迪博士)的一封亲笔感谢信。 信的开头写道:I wouId like to express my heartfelt apprecation for your outstanding in assisting us during the 19th Asian games in Hangzhou 2022. (我衷心感谢您在杭州第19届亚运会期间为我们提供的出色协助。) 亚奥理事会医疗委员会和反兴奋剂委员会主席给杨锐的亲笔感谢信。 杨锐本人提供 杨悦是亚运会赛事总指挥部医疗卫生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也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国际保健中心的工作人员,今年2月受浙大一院委派,首批进入亚组委医疗卫生部医疗保障组,主要负责对外联络相关工作。 在10月7日最后一场首席医疗官会议上,杨悦还作为医疗卫生部陈述人,向各国家(地区)代表团介绍亚运会整体医疗保障情况和总结医疗救治信息。 亚奥理事会频频点赞杭州智慧医疗 杨悦本科毕业于美国华盛顿大学生物化学专业,研究生就读于纽约大学食品营养专业,“海外留学和流利外语给了我很好的助力,但还远远不够。要想跟上同事们的步伐,必须要做‘细节卷王’。” 近8个月的亚组委工作中,杨悦和同事们承担了与亚奥理事会、亚残奥委会等医疗官员的日常沟通、负责亚运医疗服务手册的汇编等工作,工作节奏非常紧凑:每天通过智能亚运保障急救系统(智能亚运EMSS系统)收集来自133个场馆医务室、127个FOP(比赛场地)医疗点、83个观众医疗点及129辆救护车的救治信息,第一时间跟踪亚运村综合门诊部与40家定点医院的患者救治情形,并在与亚奥理事会医疗委员会每日例会中,详细报告每名涉亚人员的疾病情况。 杨悦说,她不止一次听到亚奥理事会官员及运动员对此次亚运会医疗保障工作的点赞,他们还很惊叹杭州亚运会通过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智慧化医疗应用。 因为亚运医疗保障的迅速、周到,杨悦说,亚奥理事会官员还自发对各场馆、各点位的医疗人员进行了感谢。 杨锐和亚奥理事会医疗委员会和反兴奋剂委员会主席合影留念。 杨锐本人提供 我的BGM是:“从现在到未来” 亚运赛场上,各种场馆背景乐火爆朋友圈。杨悦说,最戳中她心扉的还是那首《从现在到未来》。“齐聚世界的盛典,我们已准备了千年”唱出了她作为工作人员的心声, 她和同事们对这个亚运会期待许久,也付出很多,都追求全心全力将亚运会精彩的呈现在世界的眼前。 10月7日最后一场首席医疗官会议上,杨悦介绍亚运会整体医疗保障情况。 杨锐本人提供 在亚组委工作的日子,她和同事们为扎实做好杭州亚运会医疗卫生保障工作,对接浙大一院开展“2023年浙江省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培训班”;联合浙大一院药学部推动《杭州第19届亚运会药品指南》发布……杨悦说, 浙大一院屡次在重大医疗保障与医疗救治工作取得佳绩,也鼓励她以实际行动践行“浙一担当”、诠释“浙大精神”、彰显“浙江风采”,以高质量建设国家医学中心之青年姿态,为本届亚运盛会的成功举办提供高质量的保障服务。 “医学探索和运动是相通,都是追求永无止境。”对这段在亚组委200多天的工作经历,杨悦感到很幸运,虽然不在镁光灯下,但和同事们一起用心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潮新闻 通讯员 王蕊 江晨 记者 朱平 (朱平) 【责任编辑:刘世东】

闭幕当天,她收到一封来自亚奥理事会的感谢信
1 year, 5 months ago

闭幕当天,她收到一封来自亚奥理事会的感谢信

China Daily  

Sultan AL Busaidi(苏丹·阿尔·布赛迪博士)的一封亲笔感谢信。 信的开头写道:I wouId like to express my heartfelt apprecation for your outstanding in assisting us during the 19th Asian games in Hangzhou 2022. (我衷心感谢您在杭州第19届亚运会期间为我们提供的出色协助。) 亚奥理事会医疗委员会和反兴奋剂委员会主席给杨锐的亲笔感谢信。 杨锐本人提供 杨悦是亚运会赛事总指挥部医疗卫生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也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国际保健中心的工作人员,今年2月受浙大一院委派,首批进入亚组委医疗卫生部医疗保障组,主要负责对外联络相关工作。 在10月7日最后一场首席医疗官会议上,杨悦还作为医疗卫生部陈述人,向各国家(地区)代表团介绍亚运会整体医疗保障情况和总结医疗救治信息。 亚奥理事会频频点赞杭州智慧医疗 杨悦本科毕业于美国华盛顿大学生物化学专业,研究生就读于纽约大学食品营养专业,“海外留学和流利外语给了我很好的助力,但还远远不够。要想跟上同事们的步伐,必须要做‘细节卷王’。” 近8个月的亚组委工作中,杨悦和同事们承担了与亚奥理事会、亚残奥委会等医疗官员的日常沟通、负责亚运医疗服务手册的汇编等工作,工作节奏非常紧凑:每天通过智能亚运保障急救系统(智能亚运EMSS系统)收集来自133个场馆医务室、127个FOP(比赛场地)医疗点、83个观众医疗点及129辆救护车的救治信息,第一时间跟踪亚运村综合门诊部与40家定点医院的患者救治情形,并在与亚奥理事会医疗委员会每日例会中,详细报告每名涉亚人员的疾病情况。 杨悦说,她不止一次听到亚奥理事会官员及运动员对此次亚运会医疗保障工作的点赞,他们还很惊叹杭州亚运会通过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智慧化医疗应用。 因为亚运医疗保障的迅速、周到,杨悦说,亚奥理事会官员还自发对各场馆、各点位的医疗人员进行了感谢。 杨锐和亚奥理事会医疗委员会和反兴奋剂委员会主席合影留念。 杨锐本人提供 我的BGM是:“从现在到未来” 亚运赛场上,各种场馆背景乐火爆朋友圈。杨悦说,最戳中她心扉的还是那首《从现在到未来》。“齐聚世界的盛典,我们已准备了千年”唱出了她作为工作人员的心声, 她和同事们对这个亚运会期待许久,也付出很多,都追求全心全力将亚运会精彩的呈现在世界的眼前。 10月7日最后一场首席医疗官会议上,杨悦介绍亚运会整体医疗保障情况。 杨锐本人提供 在亚组委工作的日子,她和同事们为扎实做好杭州亚运会医疗卫生保障工作,对接浙大一院开展“2023年浙江省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培训班”;联合浙大一院药学部推动《杭州第19届亚运会药品指南》发布……杨悦说, 浙大一院屡次在重大医疗保障与医疗救治工作取得佳绩,也鼓励她以实际行动践行“浙一担当”、诠释“浙大精神”、彰显“浙江风采”,以高质量建设国家医学中心之青年姿态,为本届亚运盛会的成功举办提供高质量的保障服务。 “医学探索和运动是相通,都是追求永无止境。”对这段在亚组委200多天的工作经历,杨悦感到很幸运,虽然不在镁光灯下,但和同事们一起用心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潮新闻 通讯员 王蕊 江晨 记者 朱平 (朱平) 【责任编辑:刘世东】

习近平致全国优秀教师代表的信
1 year, 6 months ago
习近平回信勉励中国航发黎明发动机装配厂“李志强班”职工 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 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积极贡献力量
1 year, 6 months ago

习近平回信勉励中国航发黎明发动机装配厂“李志强班”职工 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 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积极贡献力量

China Daily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9月1日给中国航发黎明发动机装配厂“李志强班”职工回信,对航空发动机研制工作提出殷切期望。 习近平在回信中说,看到来信,我想起了十年前同大家在车间交流的情景。这些年,中国航空发动机事业有了长足进步,初步探索出一条自主创新发展的新路子,航空发动机研制战线的同志们为此付出了大量心血。 习近平强调,航空发动机是国之重器,是国家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希望你们牢记使命责任,坚定航空报国志向,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努力攻克更多关键核心技术,加快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制步伐,让中国的飞机用上更加强劲的“中国心”,为建设航空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积极贡献力量。 黎明发动机装配厂隶属于中国航发集团沈阳黎明公司,1954年公司成立时组建发动机总装班,2013年以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李志强的名字重新命名。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沈阳黎明公司考察时,曾与“李志强班”职工亲切交流。近日,“李志强班”的8名职工代表给习总书记写信,汇报十年来在加强技术创新、推进航空发动机研制方面取得的成绩,表达为建设航空强国贡献力量的决心。 Xi encourages aero engine workers to contribute to greater self-reliance in science, technology Xi Jinping, general secretar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entral Committee, has encouraged workers from an assembly factory of aero engines to promote the ethos of model workers and high standards of craftsmanship, and contribute to the country's realization of greater self-reliance …

【世界说】美媒:报告显示美国反政府组织数量激增
1 year, 9 months ago

【世界说】美媒:报告显示美国反政府组织数量激增

China Daily  

中国日报网6月8日电 据美国之音网站7日援引美国南方贫困法律中心(SPLC)的一份新报告显示,2022年美国反政府极端组织数量激增,有702个反政府组织,比2021年的488个增加了44%,是自2015年以来的最高数字。 加州州立大学圣贝纳迪诺分校“仇恨与极端主义研究中心”(Center for the Study of Hate and Extremism)执行主任布莱恩·莱文(Brian Levin)表示,美国南方贫困法律中心报告中最“令人不安的发现”是“反政府组织的持续活跃”。 “在高度紧张和政治分裂的气氛中,反政府的刻薄言论和阴谋比邻近的极端主义分子公然的仇外和种族主义宣传更容易成为一种最初的 ‘入门’卖点。” 莱文说。 美国南方贫困法律中心情报项目高级研究分析师特拉维斯·麦克亚当认为,这一激增主要是由保守派家长权利组织“自由母亲”和其他11个“反学生包容团体”( anti-student inclusion groups)的被认定所推动的。麦克亚当通过电子邮件说:“他们的分会数量迅速增长,因为他们针对当地学校进行恶意和错误的宣传,并试图抹去准确的历史教学。” “自由妈妈”在其网站上表示,它“致力于通过团结、教育和授权父母在各级政府捍卫自己的父母权利,为美国的生存而战。” 当问及被美国南方贫困法律中心的这类群体认定时,“自由母亲”组织的联合创始人蒂芙尼·贾斯特(Tiffany Justice)和蒂娜·德斯科维奇(Tina Descovich)在发给美国之音的一份电子邮件声明中说:“把那些希望成为孩子教育一部分的父母称为‘仇恨团体’或‘偏执’,这进一步暴露了这场斗争的本质:从本质上讲,谁才应当有权决定学校教育孩子什么——父母还是政府雇员?我们相信,父母的权利不会止步于教室门口,像这样的团体再多的仇恨也无法阻止这一点。” 在2021年1月6日美国国会大厦遇袭后,美国民兵组织的数量有所减少,但反政府组织的数量却激增。美国南方贫困法律中心情报项目研究、报告和分析副主任雷切尔·里瓦斯将反政府组织的激增部分归因于反政府运动对拜登政府政策的强烈反对。 文章介绍,在去年之前,反政府组织自2012年时任总统奥巴马第一个任期内达到创纪录的1360个以来一直在下降。但专家们表示,这些组织的动机是对政府的极度不信任,他们会抓住一些问题,比如否认选举,以及在工作场所和学校进行所谓的“觉醒教化”,为他们的议程提供燃料。 (编译:胡晓珊 编辑:韩鹤) 【责任编辑:胡晓珊】

中希政治及外事交流中心希华馆举办五周年庆典 揭秘“希腊之最”
1 year, 10 months ago

中希政治及外事交流中心希华馆举办五周年庆典 揭秘“希腊之最”

China Daily  

5月15日,位于上海市中心长宁区愚园路735号的希华馆举办五周年庆典,揭秘集护肤、美食、文化、艺术和旅游为一体的“希腊之最“。 希华馆(Hellas House)是中希政治及外事交流中心、中希文化交流中心、地中海健康饮食体验中心、希腊葡萄酒体验中心、希腊婚礼策划中心、希腊进口产品展览中心、MY ODYSSEY魅奥德赛高端旅游定制中心、希腊风情私宴及活动定制中心,具有全球领袖俱乐部和孵化器功能。它融合了古希腊建筑、历史文化与美食、浪漫与时尚元素,是希腊建筑艺术精华、上海地标性建筑之一。 来自世界各地近300 位来自政界、商界、旅游、艺术文化和媒体等业内人士参与了本次庆典,其中包括希腊、奥地利、比利时和马耳他驻上海总领事,以及上海贸促会和上海市外办等官员。 古希腊英雄奥德修斯在盲诗人荷马笔下用 10 年漂流探寻一个人生的答案。庆典过程中,与会嘉宾追寻奥德修斯的足迹,通过“希腊之最”找到了人类梦寐以求的终极目标:一个健康快乐的人生,一段完美的人生旅程。 原中央电视台英语频道节目主持人杨锐精彩的开场白拉开了晚会序幕,他说,在十几二十年前,以上海为代表的中国大城市游客到欧洲旅游主要是购物游,而现在,很多人旅游是为了去享受当地的生活方式,“一种迭代的旅游模式正在刷新,我对此深信不疑,当然,这种迭代不仅限于旅游,还涉及到方方面面,而希华馆正是这种迭代的先行者。” 希华集团创始人兼CEO、百润集团联合创始人兼董事长Pavlos和希华集团联合创始人兼总裁Sophia 女士在庆典上讲述了希华馆的五年时光,以及“ The Best of Greece-希腊之最”。 晚会上,希腊著名主持人、制片人、顶流网红Sakis在台上随着音乐翩翩起舞,展现出希腊人热情、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晚会最后的环节,湖南省外办领导给甘德密夫人 Sophia 女士颁授了“湖南省国际友好交流特别代表”称号。 第二天,希华集团与中国福布斯在希华馆举行“希腊之最”专题研讨会,就希腊投资机遇、女性领导力与马拉松等主题进行讨论,活动当天,希华集团还与“她无限”签署“以史为鉴,跑越千年”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链接资源号召各行业女性领袖定期前往希腊开展马拉松慈善跑活动,所筹集的善款将用于资助偏远山区女孩实现“读书梦”。 作为中希“一带一路”大型合作项目基地,希华馆是希腊政府指定项目的执行场所,连续五年参加进博会,并承办三届进博会的希腊国家招待会(受疫情影响,另外两届未能进行),是上海政府授牌的“6天+365天”进口产品常年展示平台,为希腊产品展示提供空间,促进中希之间经贸合作,发挥进博会的溢出效应。 作为地标级时尚中心,希华馆举办超1000场商务活动,活动类型丰富,包括知名时尚品牌发布、企业会议、高端宴请、展览、亲子活动、时尚婚礼、派对等,成为众多企业家、政要、艺术家、网红、KOL、时尚商务人士的聚集地。(中国日报上海分社 林淑娟) 【责任编辑:许聃】

中希政治及外事交流中心希华馆举办五周年庆典 揭秘“希腊之最”
1 year, 10 months ago

中希政治及外事交流中心希华馆举办五周年庆典 揭秘“希腊之最”

China Daily  

5月15日,位于上海市中心长宁区愚园路735号的希华馆举办五周年庆典,揭秘集护肤、美食、文化、艺术和旅游为一体的“希腊之最“。 希华馆(Hellas House)是中希政治及外事交流中心、中希文化交流中心、地中海健康饮食体验中心、希腊葡萄酒体验中心、希腊婚礼策划中心、希腊进口产品展览中心、MY ODYSSEY魅奥德赛高端旅游定制中心、希腊风情私宴及活动定制中心,具有全球领袖俱乐部和孵化器功能。它融合了古希腊建筑、历史文化与美食、浪漫与时尚元素,是希腊建筑艺术精华、上海地标性建筑之一。 来自世界各地近300 位来自政界、商界、旅游、艺术文化和媒体等业内人士参与了本次庆典,其中包括希腊、奥地利、比利时和马耳他驻上海总领事,以及上海贸促会和上海市外办等官员。 古希腊英雄奥德修斯在盲诗人荷马笔下用 10 年漂流探寻一个人生的答案。庆典过程中,与会嘉宾追寻奥德修斯的足迹,通过“希腊之最”找到了人类梦寐以求的终极目标:一个健康快乐的人生,一段完美的人生旅程。 原中央电视台英语频道节目主持人杨锐精彩的开场白拉开了晚会序幕,他说,在十几二十年前,以上海为代表的中国大城市游客到欧洲旅游主要是购物游,而现在,很多人旅游是为了去享受当地的生活方式,“一种迭代的旅游模式正在刷新,我对此深信不疑,当然,这种迭代不仅限于旅游,还涉及到方方面面,而希华馆正是这种迭代的先行者。” 希华集团创始人兼CEO、百润集团联合创始人兼董事长Pavlos和希华集团联合创始人兼总裁Sophia 女士在庆典上讲述了希华馆的五年时光,以及“ The Best of Greece-希腊之最”。 晚会上,希腊著名主持人、制片人、顶流网红Sakis在台上随着音乐翩翩起舞,展现出希腊人热情、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晚会最后的环节,湖南省外办领导给甘德密夫人 Sophia 女士颁授了“湖南省国际友好交流特别代表”称号。 第二天,希华集团与中国福布斯在希华馆举行“希腊之最”专题研讨会,就希腊投资机遇、女性领导力与马拉松等主题进行讨论,活动当天,希华集团还与“她无限”签署“以史为鉴,跑越千年”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链接资源号召各行业女性领袖定期前往希腊开展马拉松慈善跑活动,所筹集的善款将用于资助偏远山区女孩实现“读书梦”。 作为中希“一带一路”大型合作项目基地,希华馆是希腊政府指定项目的执行场所,连续五年参加进博会,并承办三届进博会的希腊国家招待会(受疫情影响,另外两届未能进行),是上海政府授牌的“6天+365天”进口产品常年展示平台,为希腊产品展示提供空间,促进中希之间经贸合作,发挥进博会的溢出效应。 作为地标级时尚中心,希华馆举办超1000场商务活动,活动类型丰富,包括知名时尚品牌发布、企业会议、高端宴请、展览、亲子活动、时尚婚礼、派对等,成为众多企业家、政要、艺术家、网红、KOL、时尚商务人士的聚集地。(中国日报上海分社 林淑娟) 【责任编辑:许聃】

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
2 years, 2 months ago
扎心了!研究发现缺觉的人胳膊大腿更粗
2 years, 6 months ago

扎心了!研究发现缺觉的人胳膊大腿更粗

China Daily  

小伙伴们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熬夜玩手机,反应过来已经到了一两点;或是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就是睡不着? 晚睡早起似乎已经成为了当今很多人的生活常态。据《中国睡眠研究报告》统计,我国64.75%的居民每天实际睡眠时长不足8个小时,全体居民每天平均睡眠时长仅为7.06小时。 Photo/Pexels 大家可能已经听过很多长期睡眠不足带来的危害,比如免疫功能失调(immune dysfunction)、生物钟紊乱(chronobiology disorder)等等。不过有一点你可能没想到,缺觉甚至会影响身体脂肪的分布。近日,一项研究表明,睡眠不足的人,大腿和胳膊会变得更粗。 Short sleepers had higher trunk, arms and legs Fat Mass Index, compared to normal sleepers, where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long sleepers. 这项“扎心”的研究被刊登在国际营养学杂志《Nutrients》上。研究分析了 2011-2018年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检查调查(US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中9413位参与者的睡眠情况,将人们每天的睡眠时长(sleep duration)分为短睡眠时长(少于7小时)、正常睡眠时长(7-9小时)和长睡眠时长(9小时以上)。 研究人员检测了参与者们躯干、手臂和腿部的脂肪质量,以评估睡眠时长与不同部位脂肪质量指数(Fat Mass Index,不同部位脂肪质量除以身高的平方)之间的关系。 研究发现,“肥肉”长在哪里和我们的睡眠时长息息相关,相比每日睡够7-9小时的人,每天睡眠时间不足7小时的人躯干、手臂、腿部都更胖。而这种缺觉带来的影响还与性别有关,对于肥胖群体,影响则更明显。 Compared to the reference group, short sleepers and increased trunk FMI, arms FMI, legs FMI were significantly …

习近平致中国儿童中心成立40周年的贺信
2 years, 9 months ago
习近平: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展示中国文艺新气象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3 years, 3 months ago
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说明(双语全文)
3 years, 4 months ago
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说明(双语全文)
3 years, 4 months ago
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举行 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
3 years, 5 months ago
习近平: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 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3 years, 6 months ago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与行动价值(双语全文)
3 years, 7 months ago
双语全文!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3 years, 8 months ago
习近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化改革开放 深入推进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3 years, 9 months ago
两会关键词:科技自立自强
4 years ago

两会关键词:科技自立自强

China Daily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
4 years ago
习近平同党外人士共迎新春
4 years, 1 month ago
“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最美的英译来了!
4 years, 4 months ago

“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最美的英译来了!

China Daily  

互联网上有一句话非常有名,我们在各种地方都能见到它的身影,就是这句: 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Sean O. @seantookthese/unsplash 这句话的出处一直是个迷,但据说最早出现的时间是2014年的百度问答;两年后,也就是2016年,几位网络作家出文集,均择此句为书名,惨遭“撞名”。 再后来,社交媒体上,这句话更是被用滥,而且大家发朋友圈的格式也惊人一致:一张怀旧照片再配上这句话,还确实蛮有feel的! 但网上好句子千千万万,凭什么这句话就火了?原因只有一个:击中了大多数人的内心。 我想这句话想表达的意思就是: 我们在红尘里摸爬滚打半生,渐渐明白了人生的真意,回到了最初的自己,找回了出发时那份清澈的心态。 我们的皮肤可能已褶皱,双鬓可能已斑白,但心态并未随岁月变老,内心仍是少年,依然可以充满希望地过好这一生。 这句话引发大家共鸣,倒不是因为大家都做到了这种状态,而是因为这种状态实在太美好,很多人求而不得,但又十分向往。 在这个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这句话的横空出世,安慰了人们空虚、疲惫、焦虑的灵魂,让我们为之一振、鼓起勇气、再次出发。 下面就跟大家讨论一下,“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这句话的英语应该如何翻译? 像这种句子,机器翻译是木有灵魂的,哪怕是最牛X的google: 这样的翻译令人吐血。 这种文艺范儿的句子绝对不能直译,否则你就犯了上面机器翻译的毛病。人之所以强于机器,就是人能看到句子背后的那些东西,而机器却不能。 下面给大家剖析一下翻译方法: 1 “出走半生” 这是翻译的难点。 按照字面意思好像“去流浪了半辈子”,但实际上指的是“摸爬滚打了半辈子”,或者“磨练/打拼了多年”。 这里无论是“摸爬滚打”,还是“磨练”、“打拼”,究其本质,就是“奋斗”,我们选一个大家都好理解的词:strive。 所以,“出走半生”即“多年的奋斗”,即years of striving。 2 “归来仍是少年” 从生理上,这句话是不可能的,岁月不可逆,一个人“出走半生”,归来怎么可能还是个孩子? 所以这里的“少年”应该被意译为“年轻的心”,即with a young heart。 好了,激动人心的“合体”来了: 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Despite years of striving, I return with a young heart. 这里despite这个词值得注意,逻辑是一个“让步”,表示“尽管、虽然”的意思。 当然,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意译,翻得更文艺范一些: Years may wrinkle my skin, but will never wrinkle my soul. 译:岁月褶皱了我的皮肤,但不会褶皱我的灵魂! 其实翻译是一个挺主观的过程,每个人对句子都会有自己的解读,遣词造句会有自己的风格,但只要保证语法正确、选词恰当、表意清楚,就是好的翻译。 …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重要概念汉英对照(九)
4 years, 4 months ago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重要概念汉英对照(九)

China Daily  
关于“心”的趣味俚语表达
4 years, 5 months ago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要点
4 years, 5 months ago
习近平:不忘立德树人初心 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
4 years, 6 months ago
“随便”说成“whatever”很粗鲁,说...它不香么?
4 years, 7 months ago

“随便”说成“whatever”很粗鲁,说...它不香么?

China Daily  

在现代汉语中,“随便”可以表达很多种不同的意思:“不受约束”、“随心所欲”、“漫不经心”、“认同、不反对”、“无所谓”… Mike Marquez@mensroom/unsplash 来看一个生活中常见的语境: -想吃什么? -随便。 这里的“随便”其实表达一种无所谓的心态或态度,干什么都可以,没有预先的选择,随机决定。 那么此处的“随便”用英语怎么表达?相信很多同学一定迫不及待地脱口而出了:whatever。 whatever基本上有两种用法: ① 作为从句的引导词。 You can do whatever you want in my place. 在我的地盘你想做什么做什么。 这里的whatever you want是宾语从句,引导词whatever实际上是what的“加强版”,强调你可以做“任意”事情,可以理解为“无论什么”、“不管什么”。 ② 在口语中,表达某种负能量。 我们把刚才“吃了吗”那个场景翻译成英语: - 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 请注意,如果把“whatever”理解为“随便”,上下文的逻辑确实说得通,但中文的“随便”可传递不出英文词whatever自带的“杀气”。 来看看whatever在《美国俚语词典》(Urban dictionary)上点赞最高的三条解释: 排名第一的解释: 这名网友说whatever表达一种“对他人话语的冷漠(indifference)”,相当于“who cares!(谁在乎)”,亦或是“Get a life!”(可不是“去生活”的意思哦,而表达“管好你自己、别来烦我”)。 再学习一下上面截图里的对话: Sam: I am the best in Math because I keep getting straight A's! 随便。(其实更好的翻译为--“滚”!) 排名第二的解释: 这个用法很好玩,whatever用在一个争论中,当你觉得说不过他人、又不想认怂的时候,就可以说“whatever”来结束对话。意思类似于“好吧好吧,随便吧”。 排名第三的解释: …

三代黑人街头争论的视频扎心了:“十年过后又十年!然后呢?”
4 years, 9 months ago

三代黑人街头争论的视频扎心了:“十年过后又十年!然后呢?”

China Daily  

当地时间5月31日,一则三位不同年龄段黑人男子在抗议现场激烈争论的视频在网络上传开,引发网友深思。 5月30日,在北卡罗来纳州夏洛特市(Charlotte)的一处抗议游行中,两名黑人男子就抗议抢劫一事发生争执。 视频一开始,一名45岁的黑人男子情绪激动,一直抱怨着歧视黑人的社会现状,并表示已经受够了被欺骗,“他们一直这样(歧视黑人),连孩子也(不放过).作为年纪较大的一辈,我们已经为此抗争了许久,受够了他们的花言巧语,根本没有人会来保护我们,我们必须开始自己的生活!” “I’m tired of this s**!” said a 45-year-old man in a white tank top. Ain’t nobody coming to protect us!” 在他身边,31岁的黑人男子Curtis M. Hayes一直在安抚,说着“我理解,我都理解,请冷静”。他拉来边上仅16岁的黑人孩子说道,“他才16岁,他才16岁啊!这是抗议的正确方法吗?”“美国总统说了,有人抢劫他就开枪!” 45岁的男子依然无法抑制住自己的愤怒,控诉着黑人的生命在美国得不到重视:“我知道,但是时候站出来了,我已经准备好赴死了。但问题在于,这(有人为抗争而死)又能改变什么呢?” 这时,Hayes转向那个孩子,语重心长地说,“你现在看到的一切,可能在10年后,也就是你26岁的时候还会发生。我们都很愤怒,但我们现在做的(抗议、暴动),根本没有用。10年后,你也会处于我们这种境地,所以你现在的任务,是想到更好的办法!” Hayes, tears streaming down his face, pivoted to the 16-year-old, gripped his rib cage, and bellowed: “Let me tell you something. You understand me?” Hayes泪流满面,他转身紧紧抓住男孩的上衣,大声喊道:“让我告诉你一件事。你现在看到的事10年后还会发生。在你26岁的时候,你也会做和我一样的事!10年!你也会出现在这里!所以我需要16岁的你想出更好的办法。因为我们做的这些没用。他45岁就愤怒了。我31岁就愤怒了。而你16岁就愤怒了。你听明白了吗? “将自己置于险境的办法并不可取,你们和这个国家的其他同龄人有着同样的力量,”Hayes逐渐哽咽,“你们要找到更好的方法!因为我们至今(在这条抗争路上)没有任何进展。4年前我也在做同样的事情,但什么也没能改变。你明白了吗?保证自己的安全。” The powerful video shows Hayes pleading …

暖心!世卫组织给武汉中学生手写回信,这中文太工整了!
4 years, 10 months ago
暖心!世卫组织给武汉中学生手写回信,这中文太工整了!
4 years, 10 months ago
暖心!这张来自意大利的明信片,寄给所有中国人
4 years, 10 months ago
暖心!这张来自意大利的明信片,寄给所有中国人
4 years, 10 months ago
看到男厕这句英文标语,感觉我的9年义务教育受到奇耻大辱...
5 years ago
一个武汉人的心声——"我正活在地狱中"
5 years ago

一个武汉人的心声——"我正活在地狱中"

NPR  

一个武汉人的心声——"我正活在地狱中" This is a Chinese language version of the story published this week on NPR's website: "Personal Essay: Coronavirus Lockdown Is A 'Living Hell' 编者注:出于担心中国政府会因为其批评而实施报复,本篇文章的作者要求匿名投稿。 Enlarge this image toggle caption 为NPR拍摄 为NPR拍摄 作为一名武汉人,我和我的家人正活在地狱中。 马上封城接近一个月,每天晚上睡觉之前,我还是有一种不真实感,现在的这个人间地狱到底是怎么造成的? 我在中国生活了快30年,我和我的家人一直努力想要拥有更好的生活,我们告诉自己再努力一点就能成为中产阶级。 可是随后的生活并没有如我的愿。从小我就努力的学习,考上了中国最棒的新闻专业,我的梦想是当一名记者。可是当我发现我因为政府管制实现我梦想的时候,我选择了放弃,我以为这样就能换来安稳的生活。 因为我不断的告诉自己,我通过辛勤的工作为为他们缴纳高昂的税款并且不发表任何关于政治的言论,那么我就是安全的,我不会成为少数的倒霉蛋,直到今天我发现,这是幻梦。原来成为倒霉蛋是不需要理由的。 在目前的政治体制以内,没有言论自由,就没有安稳生活。 在封城的那一刻,我也满怀希望这个号称"集中办大事"的极端政体能够在故意隐瞒导致错过防控最佳期对武汉人民进行补救,可惜我又一次感到了绝望。 早在12月初就已经有患者到医院就诊,不知出于何种理由他们一直没有对外公布,也没有采取任何的有效措施。最后因为他们掩饰真相而错过了前期疫情防御宝贵的时间。 从凌晨2:00突如其来的"封城令",没有任何预兆和补充说明,900万人在那一刻开始感到慌张,于是出现了凌晨3:00大家抢购24小时便利店,一大早去超市抢购的景象。包括我在内,我们想尽一切办法想要离开武汉,但是我们发现这个笼子早已经被上了锁。 新年第一天,那天我看着春节联欢晚会上的盛景,看着朋友从医院传回的景象,看着桌上因为食材短缺凑出了4个菜,我逼着我自己记住他们如何把我的新年变成了一场噩梦。 在新年的第二天,又是突如其来的一道禁令,通知我们所有的武汉人不允许开车上街。结果这道政令只存活了不到6个小时,甚至都没有实施,原因很简单,他们需要保证医务工作人员的出行,老人孕妇的看病,居民的采买需求,以及运送病人。这些车辆全部是需要市民自发组织, 已必须得取得证明。在大家的声讨声中,他们才放弃了这套愚蠢的政策。 政府下达的其他政策反应出来则是工作上的混乱。甚至传出来了武汉市第一医院医务人员的饭都没有办法保证,需要我们捐大米和油。他们一方面宣扬我们的人民是多么善良,另外一方面如往常一样绝口不提我们是纳税人。如此的政府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呢? 我朋友是一名共产党员,他加入这个党唯一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得到好处,成为特权阶级。他的母亲被要求必须得去医院的一线,于是在除夕夜的当天,他哭着跟我说,他一定要离开这个地方,因为这个地方对他母亲太差了,不给防护要医生们去送死。很多人可能不能理解为什么医生不会罢工?是因为他们被通知,如果敢罢工,会被取消执照并且影响家人的工作,于是这帮医生们在没有任何防护的情况下工作。 这件事之前,我一直觉得牺牲部分民主和自由,如果能换来更加优越的生活条件是OK的。但是这件事之后,我必须得改变我的态度,民主和自由是绝对不能做交换的东西。因为没有 民族 民主和自由,所以没有人知道武汉正在爆发流行病的真实情况. 武汉的经历就像当你的家着火的时候,周围所有的邻居都看到了,然而却要求你不要从窗户逃出来。只有当大火失去控制,当整个城市被烈焰覆盖,他们才会慢慢地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并且一边帮忙一边要让世人知道自己的壮举。 并不是所有人都生来拥有平等的待遇和权利。 我之所以能够保留下来口罩,只是因为我会翻墙。 95、00后年轻一代对举国体. 制和集体主义有着与生俱来的好感,因为他们亲历了大国崛起的红利时期,也还没机会吃过任何瘪。 这几天的事情,让有些小孩子大吃一鲸。 有个男生最早在微博上骂别人造谣,不相信国家还能相信什么。结果自己的亲人感染后没法入院,事不关己才变成了咒骂和求救。 有学生昨天刚在李文亮的浪潮中表态"害死他的只是病毒,一切要以疫情为重",但后来发现自己的宿舍被无条件无通知征用做隔离房,马上心态就崩掉了。 这是社会给年轻人的第一课,当有人说出我们可以为了某个目标"不惜一切代价"这句话时,别急着鼓掌,也许有一天,你就是代价之一。 在当下这个新冠肺炎横行的时代,这一句老话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当棍子打到自己头上时,知道了疼,也终于理解了当年别人为什么会喊疼" 在中国我们才可以10天修起医院,我们才可以动员这么多人投入到防治事业里,我们才可以立马封掉一座900万的城市。 …

老师们化身主播,为上网课操碎了心……​
5 years, 1 month ago

老师们化身主播,为上网课操碎了心……​

China Daily  

2月10日是多地开启“停课不停学”的第一天。 六天过去,平板电脑缺货,打印机的销量也快速增长。 当上课碰上网络直播,一些奇奇怪怪的话题就登上了热搜:#中年男教师直播授课美颜开满级# #上网课时的尴尬瞬间#。 “听懂的扣1,没听懂的继续潜水。” “有问题的扣2,没问题我就往下讲了。” 这些话从老师嘴里说出来,莫名有种穿越感——印象中主播和老师不是一个职业啊…… 这不,有的老师不熟悉操作,全程静音没开麦,讲完了一整堂课。 还有老师还用起了微信红包的随机算法,用来抽查学生作业。 发个小红包到群里,谁抽中了头筹,谁的作业就挑出来批改。 上网课,老师学生都难 许多大学这些年陆陆续续都有了自己的网上公开课,但线上教育这件事,还远未打通基础教育这一环。 因此,上网课不仅仅让学生很头疼——要早起、打卡、传作业、忍受网络延迟;对老师也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尤其是对网络没那么熟悉的老师。 Most teachers have never given online teaching classes, so this is a novelty for them, too. 教育部官员称,地方政府应根据当地疫情具体情况来安排延迟开学。 线上教育的机会 2月5号,《南华早报》就以“China’s traditional schools embrace online learning as coronavirus forces students to stay at home.”(《因新冠病毒使学生不得不待在家里,传统的中国学校拥抱网上教学》)为题报道了中国学生转战线上的故事。 Some schools in China are now embracing online learning as a method of teaching, as …

世界观 | 反对吃野味,但不能妖魔化中国人
5 years, 1 month ago

世界观 | 反对吃野味,但不能妖魔化中国人

China Daily  

新冠病毒肆虐中国,不少国家都采取了很暖心的行动支持我们抗疫。不少国外媒体也报道了中国的抗疫进展,让全世界都能看到中国是在同怎样的敌人搏斗。 但也有一些国外媒体不太讲道理。最典型的,德国《明镜》周刊前几天的一篇稿件,“新型冠状病毒,您可以如何应对?”。其中有一部分小标题叫“适当的种族主义没问题”,用了这样的词句描写中国人: 为什么这些人总是要喝蝙蝠汤、啃蛇头,还在市场上用老鼠血洗澡呢?他们不生病才怪了。 Warum müssen die auch ständig Fledermaussuppe löffeln und Schlange den Kopf abbeißen und auf ihren Märkten in frischem Rattenblut baden? Da muss sich doch niemand wundern, wenn die krank werden. 你们对中国的误解,究竟是有多深? 这次的病毒精确来源还未查清,但大量线索显示,疫情与地下野味市场有很大关系。确实有人不知死活吃野味,坑了自己也坑了大家。 但那首先不代表中国的主流,更不代表中国的全部。对那些吃野味坑人的人,国内舆论场的谴责程度可以说是无以复加,野味食客已经到了人人喊打的地步;不吃野生动物也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不能因为有几个中国人吃蝙蝠,就说全中国的人都吃蝙蝠;正如同不能因为有几个美国人抽大麻,就说全美国的人都抽大麻是一个道理。 其次,吃野味绝非中国某些老饕的专属。美国、欧洲、非洲、南美,可以说每个地方都有吃野生动物的人,因此染病的也绝非罕见。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是,巴西帕拉州有不少麻风病患者,而有研究发现,这与当地居民食用犰狳的习惯有关。 而日本、挪威,都是捕鲸大户,也是吃鲸大户。特别是日本,去年7月1日起重启了商业捕鲸,这也是在吃野生动物。 而且很多人不了解的是,吃野味传染未知病毒的风险,其实主要集中在宰杀环节,因为接触到野生动物体液的频率最高。与之相对的,捕猎也是个很危险的行为,因为同样有可能接触野生动物。 说到捕猎,那可是欧美的老本行。国内以及东南亚地区的捕猎,大多是非法贸易链的一部分,是为了供给野味餐馆。欧美的捕猎就不一样了,人家是为了消遣。由于欧美国内对狩猎管控较严,不少欧美人士转向海外进行狩猎活动。 据报道,津巴布韦是欧美人士猎大象的绝佳去处,早已形成了收费猎杀的产业链。2015年,津巴布韦“狮王”塞西尔被美国牙医帕尔默猎杀,引发社交媒体大规模谴责。当时的谴责,主要是从动物保护的角度出发;随着新冠病毒疫情爆发,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如此粗犷的狩猎也会带来未知病毒入侵的风险。 病毒的威胁,面向的是全人类。不客气地说,这次病毒在武汉爆发,有其偶然因素;类似的病毒完全有可能在狮子身上出现,再传染给那些枪杀狮子、还要抓着尸体合影的人。 事实上,也确实出现过这种事例。早在2006年,美国爱荷华州的研究人员就发现,一名狩猎野鸭的猎人和两名野生动物保护机构雇员的血液里,含有一种罕见的禽流感病毒;狩猎者为该病毒高危人群。 在病毒面前,野味产业链和狩猎产业链都很危险,排名不分先后。 关于这点,国外也有学者进行了思考。英国《独立报》网站1月30日刊登作者亚历山大·列别杰夫的文章,题为“冠状病毒疫情暴发提供了一个重新思考我们与野生动物关系的机会”,有一段是这么说的: 人类与野生动物的关系绝不是中国独有的问题。只要看看美国社会对把野生动物关在动物园里的宽容和冷漠(每年约有1.75亿美国人参观动物园,占美国人口的一半)、其精英阶层狩猎大型动物的风气或其对全球变暖的怀疑态度就知道了。这些都不是理性的。 而早在2014年,全球病毒预测行动组织主任内森·沃尔夫就写了一本书,《病毒来袭:如何应对下一场流行病的暴发》,其中特别提到,狩猎是加速病毒跨种群传播的利器。 我们绝无为国内野味食客洗白的意思,他们的作死把我们害得够惨。但切不能光看到国内有一处已经爆发的危险,而置全球的潜在危险于不顾。 更不能借这事把中国人都妖魔化成“吃蝙蝠的”。 (杨冉、马驰对此文亦有贡献。)

“玻璃心”用英语怎么说?
5 years, 2 months ago
每日一词∣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the Party's advanced nature and purity
5 years, 2 months ago
每日一词∣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the Party's advanced nature and purity
5 years, 2 months ago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在京举行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5 years, 2 months ago
每日一词∣理想信念 ideals and convictions
5 years, 2 months ago
每日一词∣理想信念 ideals and convictions
5 years, 2 months ago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 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5 years, 2 months ago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 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China Daily  
2017-2019流行语句句戳心,英文版超全整理来啦
5 years, 3 months ago

2017-2019流行语句句戳心,英文版超全整理来啦

China Daily  

话说,转眼就到年底,时光悄悄溜走,2019年也只剩下几天了。 不少小伙伴们开始扪心自问:这一年我究竟做了什么?我是不是又进步了?接下来的2020年flag还要立起来~~ 最近,#2017到2019的对比#挑战突然火了! 玩儿法很简单,左手放出2017年的照片,右手晒出2019年的照片,两张放在一起的对比照,大家一目了然~ 正当大家都在感叹时光流逝之时,#2017和2019网络流行语对比#也随之火上了热搜。2017年,“奔三”只是一个“扎心了”的话题;2019年,“奔三”真的进入倒计时。 如今,一波新鲜流行语已上线,两年前你最爱用的话,如今着实有了年代感。新词替旧词,换成英文你都会说吗? 扎心了 2017,扎心扎到心坎上,这种被刺痛的感觉,英文可以用sting,例:His words stung her.(他的话刺痛了她。)“扎心了,老铁”英文可以说:My heart was pricked, Laotie.当然,表示“使痛心”、“使受伤”,形容被别人深深伤害到,还可以用大家最熟悉的hurt。表示“触及要害”、“刺到痛处”,还可以用cut sb to the quick来表达,如:Your heartless comments cut me to the quick.(你那番无心的话深深刺痛到了我。) 太难了 2019,我太难了!生活中处处可能会碰上难处,英文up against something表示碰上(麻烦),如:I am up against some serious problems.(我碰上一些很难办的事儿。)面对压力山大的挑战,或许也会疲惫不堪,十分糟糕,英文就是be the worse for wear。如:You were the worse for wear last night.(你昨晚看上去整个人都不好了。)而表示自己被难倒了,还可以说be stumped,如:I'm completely stumped.(我完全被难倒了。) 打call 2017,大家还在疯狂打call(beat a call),原本它表示为了台上爱豆呼喊、挥动荧光棒的喝彩,到生活中泛指对某人的喜爱与应援,打call引申为“为……欢呼”,英文还可以说to cheer for/on someone。 夸夸群 2019, 神仙操作“夸夸群”,在群里,无论发什么都会收到别人的夸奖和赞扬,心情不好的时候也能收到安慰。为周围的人送上赞美之词,英文可以选用out …

2017-2019流行语句句戳心,英文版超全整理来啦
5 years, 3 months ago

2017-2019流行语句句戳心,英文版超全整理来啦

China Daily  

话说,转眼就到年底,时光悄悄溜走,2019年也只剩下几天了。 不少小伙伴们开始扪心自问:这一年我究竟做了什么?我是不是又进步了?接下来的2020年flag还要立起来~~ 最近,#2017到2019的对比#挑战突然火了! 玩儿法很简单,左手放出2017年的照片,右手晒出2019年的照片,两张放在一起的对比照,大家一目了然~ 正当大家都在感叹时光流逝之时,#2017和2019网络流行语对比#也随之火上了热搜。2017年,“奔三”只是一个“扎心了”的话题;2019年,“奔三”真的进入倒计时。 如今,一波新鲜流行语已上线,两年前你最爱用的话,如今着实有了年代感。新词替旧词,换成英文你都会说吗? 扎心了 2017,扎心扎到心坎上,这种被刺痛的感觉,英文可以用sting,例:His words stung her.(他的话刺痛了她。)“扎心了,老铁”英文可以说:My heart was pricked, Laotie.当然,表示“使痛心”、“使受伤”,形容被别人深深伤害到,还可以用大家最熟悉的hurt。表示“触及要害”、“刺到痛处”,还可以用cut sb to the quick来表达,如:Your heartless comments cut me to the quick.(你那番无心的话深深刺痛到了我。) 太难了 2019,我太难了!生活中处处可能会碰上难处,英文up against something表示碰上(麻烦),如:I am up against some serious problems.(我碰上一些很难办的事儿。)面对压力山大的挑战,或许也会疲惫不堪,十分糟糕,英文就是be the worse for wear。如:You were the worse for wear last night.(你昨晚看上去整个人都不好了。)而表示自己被难倒了,还可以说be stumped,如:I'm completely stumped.(我完全被难倒了。) 打call 2017,大家还在疯狂打call(beat a call),原本它表示为了台上爱豆呼喊、挥动荧光棒的喝彩,到生活中泛指对某人的喜爱与应援,打call引申为“为……欢呼”,英文还可以说to cheer for/on someone。 夸夸群 2019, 神仙操作“夸夸群”,在群里,无论发什么都会收到别人的夸奖和赞扬,心情不好的时候也能收到安慰。为周围的人送上赞美之词,英文可以选用out …

Discover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