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蔑中国出镜记者是“AI人”?美国媒体又一次刷新下限......
6 months, 1 week ago

污蔑中国出镜记者是“AI人”?美国媒体又一次刷新下限......

China Daily  

中国日报起底工作室从2019年成立至今,推出大量深度调查纪录片,反击外媒的歪曲报道,阐释中国立场,澄清事实真相。 5月22日,CNN再次对起底工作室进行了报道。这次它竟然将工作室的两位记者孟哲和徐潘依如污蔑为“AI人”,将工作室发布在海外社交媒体的报道同“AI换脸侵权”现象恶意剪辑拼接到一起。 震惊之余,工作室制作了本期节目正面回击。 1.移花接木的新闻剪辑 这则新闻报道出现在CNN晚7点黄金时段的节目Erin Burnett OutFront中。节目讨论的话题本来是“AI换脸造成侵权”。然而,节目后半段却非常丝滑地将中国日报起底工作室记者孟哲、徐潘依如的出镜视频与毫不相关的深度伪造的美女“带货”视频并列剪辑到一起,从而得出结论称这会“放大虚假信息”“威胁到民主”。 看到该报道的两位记者心情大约是: 近些年,AI技术快速发展,起底工作室也在积极研究利用AI提高制作效率。为使新闻产品能更及时地触达更多观众,工作室记者使用AI配音来节省音频录制时间。相关视频在开篇画面右上方都标注了相应文字说明。 但需要强调的是,工作室所有的视频脚本,尤其是其中的论据和观点,都完全由记者本人创作。 All of the video scripts, especially the facts and ideas within them, are 100 percent written by the journalists themselves. 新闻产品可以借助AI技术吗?分享己方观点就等于“扩大虚假信息”吗?CNN这条新闻的作者和其中的受访嘉宾都是什么来历? 2.CNN记者:甩锅,回避 以下是两位记者本人就此事的表态: 徐潘依如、孟哲 我们和节目里举例的情况完全是两码事。节目中的案例是一方盗用另一方的形象(image)和身份(identity)做造假视频,但我们的声音和形象都是本人,我们主动利用AI提高制作效率,这跟歌手唱歌修音或者是拍照用美颜相机其实没有区别。 此外,说我们“扩大虚假信息”也是不对的。我们的短视频作品是在基于事实的前提下分享观点(share opinions based on facts)。 把两个不相关的东西移花接木剪辑到一起,这会让观众以为中国日报记者是AI生成的,属于恶意抹黑。 起底工作室给CNN这条新闻的作者威尔·里普利(Will Ripley)发送了一封邮件,礼貌说明了情况,并要求对方更正。 五天后,工作室收到了威尔的回信。 在威尔的回信中,他把“锅”甩给了自己的研究团队,声称是研究团队通过技术手段认定工作室两位记者的面孔和声音都由AI生成。但是他们也认识到,产品是基于真实的记者报道,脚本是由中国日报提供的。这其实和起底工作室公开的内容如出一辙,根本用不上CNN所谓的“研究团队”来调查。 In Will's reply, he pinned the blame on his research team, claiming that the research team believed the video and audio were manipulated by AI technology to increase efficiency and delivery — even though the video was based on a real reporter, and the script was provided by the China Daily team. 回信自始至终并未提及他自身虚假报道的问题,也未回应起底工作室提出的更正要求。 起底工作室记者走上街头询问路人对于AI播报的看法,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大部分人都表示“可以接受”“只要内容准确”。 3.疑点重重的“受访嘉宾” 仔细查看CNN这则移花接木的报道,起底工作室发现了一条更惊人的线索。视频中记者向一位受访嘉宾提出问题:“这是对民主的威胁吗?” 这位受访嘉宾回答说:“肯定的。我认为中国找到了一条‘性价比’更高的方法来传播自己的声音。” 而奇怪的是,CNN并没有在节目中为这位受访嘉宾标注身份。为何CNN要故意隐瞒这位嘉宾的身份呢? 经过深入调查,起底工作室发现这位嘉宾名为费利佩·萨尔沃萨二世(Filepe Salvosa Ⅱ),是菲律宾媒体PressOne的编辑,曾撰写大量针对中国南海的稿件。此外,他还是在菲律宾拥有强大影响力的非政府组织Internews的成员,该组织背后的金主正是美国国际开发署。 Felipe Salvosa II is an editor at PressOne in the Philippines who has written extensively about the South China Sea. 种种迹象表明,这一次CNN的歪曲报道,不只是有意或无意曲解中国日报记者为“AI人”这么简单。它背后隐藏着更复杂的舆论战和认知战,可以说这是一场有计划的抹黑行动。此前,起底工作室的TikTok账号也被突然封禁了。 起底工作室的TikTok账号为何会遭到封禁?账号遭到了什么组织的攻击?为什么说这其实是一场有关南海问题的舆论斗争?我们将在下一集继续揭开真相。 出品人 曲莹璞 总监制 邢志刚 监制 柯荣谊 统筹 何娜 李畅翔 记者 孟哲 徐潘依如 编导 戈鑫阁 微信编辑 商桢 运营宣发 侯俊杰 高亚美 郭欣然 研究支持 沈斌 王荣 摄影 朱赟海 剪辑 朱赟海 蔡振昊 实习生 袁哲 刘佳媛 王晓萌 刘志扬 【责任编辑:舒靓】

History of this topic

安徽省商务英语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课题组巧解课程思政教育难题
5 days, 1 hour ago

安徽省商务英语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课题组巧解课程思政教育难题

China Daily  

商务英语类基础必修课如何开展移动课堂教学?安徽省商务英语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课题组进行了创新尝试。 课程负责人、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孙超平认为,商务英语课程思政教育的难点在于如何赓续中华文化根脉,化输入式教学为输出式教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守好商务英语课程这段渠,种好商务英语教学的责任田,使得商务英语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为破解以上难题,课题组在教学实践中集成了“五位一体”的双语教学体例,即“学习情境化、情境主旨化、主旨双语化、双语总结化、总结应用化”,并依托该体例开展移动课堂教学深化课程思政教育。 授课以安徽名人馆、渡江战役纪念馆和合肥工业大学校史馆为基地,运用英文经典句式概括“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的名人事迹、以及“坚定信念、革命到底;军民团结、奋勇争先;攻坚克难、勇于牺牲”的渡江精神和“艰苦奋斗、自强不息、追求卓越、勇攀高峰”的工大精神,并要求学生围绕经典结构模拟造句,不仅创造性地解决了商务英语等基础必修课开展移动课堂教学的路径问题,而且还激活了课堂氛围,润物无声地推进了课程思政教育。 八皖大地,钟灵毓秀,名人辈出。安徽名人馆陈列以史为纲,以时为序,人物、事件相结合,重点展出了120余位安徽名人的事迹,诠释了历史文明的变迁。 孙超平认为,走进安徽名人馆,有助于激发广大学生爱安徽、爱国家、爱中华文化的情感认同,所谓名人,其实就是“活出了不平凡的人生,创造不平凡的成就”的人,其事迹都能一言以蔽之,都能运用中英文双语提炼归纳主旨,这是五位一体的双语教学体例的灵魂。 “例如,我们带领学生认真学习了在甲午海战中将家国命运系于一体的民族英雄陈京莹的家书,将其主旨提炼为‘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并翻译为‘The nation is composed of families, and families are all that matter to the nation.’。” 与安徽名人馆相向而立的渡江战役纪念馆,全面记录了渡江战役的壮阔场景,再现了“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激情岁月。渡江战役打响时,正是凭借着近万只大小各异的木船穿梭往来,承载着人民解放军,穿过密集的炮火,乘风破浪,形成了“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和排山倒海的磅礴力量,为解放全中国、建立新中国奠定了胜利基础。 课题组认为,这段故事的介绍可以用“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来概括其主旨,翻译为“The nation is composed of the people, and the people are all that matter to the nation.”。在此基础上,又提炼出“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来呼应主旨句,翻译为“A peaceful life is impossible unless someone undertakes the hard work.”,从而形成“总—分—总”的表达结构。 在提炼出主旨句以后,课题组要求学生运用“A is composed of B, and B is all that matters …

和评理 | 加强对话沟通 解锁中美合作潜力
5 days, 1 hour ago

和评理 | 加强对话沟通 解锁中美合作潜力

China Daily  

尽管有人大肆炒作“修昔底德陷阱”,试图让人信以为真,但这并非历史的必然,而是可以避免的。 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将于1月20日宣誓就职。中美关系这一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在未来几年中如何发展,不仅关系到两国人民的利益,也关系到全人类的未来。 因此,双方应当努力管控分歧、增信释疑、拓展合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开辟友好相处、共同发展的道路。这只能通过对话沟通来实现。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四年来,双方建立或重启了20多个沟通和交流机制,包括日前举行会议的中美经济工作组、金融工作组。通过沟通,双方在禁毒、执法、气候变化、人工智能和青年交流等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就在几天前,两国续签《中美科技合作协定》,两国科学家能够继续在气候研究、地震监测和公共卫生等领域开展合作。 不过,中美关系的稳定健康发展仍面临诸多障碍和挑战,美国一些反华政客千方百计压制中国的发展,对中国发动贸易战和科技战,推动“脱钩断链”,在台湾等问题上粗暴干涉中国内政。 拜登政府近日发布对华半导体出口管制措施,加大对半导体制造设备、存储芯片等对华出口管制,将136家中国实体增列至出口管制实体清单,对中国与第三国贸易横加干涉。不仅如此,拜登政府还准备对中国芯片进行贸易调查,最终可能针对中国制造的某些芯片和使用这些芯片的产品加征关税、实施进口禁令或采取其他措施,这是美国无意放松打压中国高科技发展的最新迹象。 但是,遏制打压阻挡不了中国发展壮大,只会损害中美互信合作,激化矛盾,增加摩擦。如果美方一意孤行,中方别无选择,只能采取坚定措施,维护自身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历史一再表明,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合作是双方唯一正确的选择。中国希望能使中美关系保持在稳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只要双方携手合作,就可以办成许多大事好事。特朗普近日也表示“中国和美国可以一起解决世界上所有问题”。为此,美国必须避免寻求“新冷战”,不与中国发生冲突。中国致力于中美关系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希望美国也能与中方相向而行,携手合作,共克时艰,造福世界。 本文编译自《中国日报》12月19日社论 原文标题:Dialogue key to unlocking brighter prospects for development of future Sino-US relations 出品:中国日报社论编辑室 中国日报中文网 【责任编辑:王辉】

印尼学者:超越“伙伴关系”,中印尼携手共筑绿色未来
Top News
5 days, 1 hour ago

印尼学者:超越“伙伴关系”,中印尼携手共筑绿色未来

China Daily  

导读:中国和印尼都是煤炭大国,两国在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绿色转型方面拥有相似的目标和愿景。中国是印尼最大贸易伙伴及主要投资者。印尼在寻求能源自给自足、增加可再生能源产能和碳中和的过程中,中印尼绿色伙伴关系成为关键。中国投资者已在印尼绿色领域进行了重大投资,双方需进一步协调绿色转型计划,调整市场动态并展示成果,以深化联系并共同迈向绿色经济。 今年11月,印尼总统普拉博沃在赴秘鲁参加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之前访问了中国。此次访问期间,两国签署了一系列绿色转型关键领域的投资协议,包括锂、新能源汽车和绿色能源发展等。这是普拉博沃自今年2月当选总统以来第二次访华,说明了两国关系的重要性。中国现在是印尼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印尼基础设施和绿色项目的主要投资者。 在全球竞争的大背景下,印尼总统提出的GDP增长8%的目标,以及推进能源安全和绿色转型战略绝非易事。印尼60%的石油需求依靠进口,实现国家能源自给自足是他的首要议程。所有这些,再加上印尼到2030年将可再生能源产能增加两倍、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意味着利用中印尼伙伴关系发展清洁能源价值链是关键的优先事项。 在普拉博沃的前任佐科执政时期,印尼在吸引包括中国在内的外国绿色投资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引进了电动汽车制造商五菱、比亚迪,以及太阳能电池板生产商天合光能等中国企业赴印尼投资,以应对不断增长的国内需求和出口市场。 印尼提供了全球一半的镍,在镍的冶炼和基础加工行业,该国吸引了中国的大笔投资。虽然供应链在许多方面都需要改善,但这些投资表明,中国投资者能够做出快速调整,同印尼更广泛的经济目标保持步调一致。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印尼为实现其在国家自主贡献中提出的气候目标,每年需要投资190亿美元,但到目前为止,实际投资只有不到三分之一,这一缺口也意味着机遇。 印尼的外交目标是在探索新经济机遇的同时培育历史纽带,而中国正是深化绿色伙伴关系的天然合作伙伴。 普拉博沃政府提出了“八大愿景”,其中部分内容是强调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自力更生,这与中国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愿景有一些相似之处。这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最好是绿色命运共同体的必由之路。 亚洲地区已经出现了多项转型倡议,如“公正能源转型伙伴关系”和日本的“亚洲零排放共同体”倡议。而中国提出的倡议不仅是以上倡议的简单补充,其独特之处在于,中国在低成本、高科技绿色产业方面具有优势,中国与印尼在高速增长和加快建立全球联系方面也有共同目标。 虽然中国和印尼在历史上都是煤炭大国,但中国在绿色领域的加速发展表明,全球绿色转型可以被视为机遇,而不是风险。随着东南亚国家竞相进入绿色价值链,印尼庞大的经济规模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但这位新上任的外向型总统必须抓紧行动。 图片来源:新华社 新政府需要对可再生能源建设提出一致的政策信号,鼓励建立地方产业,同时保证公正透明的绿色转型。此外还有几件事要记住。 首先,印尼的绿色计划和路线图需要更好的协调和问责机制。建立合作关系只是开始,下一步必须提出明确的近期目标供各方“对表”,这对于项目向前推进至关重要。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应该有一个统一的总路线图,为各个部门的具体工作指明方向。在这个路线图中,各部门的计划应是总体议程的补充,而不是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 其次,必须对全球市场动态作出反应,及时调整。全球绿色转型不是一个线性过程。技术进步和标准完善是同步进行的,解决了绿色价值链的各种不完善之处。随着对环境影响和劳工标准的关注不断增加,印尼政府和中国投资者都需要采取相应的行动。 三是要向印尼和海外展示中国负责任的绿色投资成果。在双方的合作中,虽然仍存在挑战,但也涌现出了许多积极正面的故事,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被更广泛的印尼公众所知。 最终,在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里,仅建立“伙伴关系”恐怕是不够的。在通往绿色经济的漫漫长路上,中印尼两国可以建立更深层次的联系。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本文原文发表在中国日报国际版,原标题为 "What close Sino-Indonesian collaboration could mean" 出品: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责编:宋平 刘夏 编辑:张钊 【责任编辑:高琳琳】

印尼学者:超越“伙伴关系”,中印尼携手共筑绿色未来
Top News
5 days, 1 hour ago

印尼学者:超越“伙伴关系”,中印尼携手共筑绿色未来

China Daily  

导读:中国和印尼都是煤炭大国,两国在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绿色转型方面拥有相似的目标和愿景。中国是印尼最大贸易伙伴及主要投资者。印尼在寻求能源自给自足、增加可再生能源产能和碳中和的过程中,中印尼绿色伙伴关系成为关键。中国投资者已在印尼绿色领域进行了重大投资,双方需进一步协调绿色转型计划,调整市场动态并展示成果,以深化联系并共同迈向绿色经济。 今年11月,印尼总统普拉博沃在赴秘鲁参加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之前访问了中国。此次访问期间,两国签署了一系列绿色转型关键领域的投资协议,包括锂、新能源汽车和绿色能源发展等。这是普拉博沃自今年2月当选总统以来第二次访华,说明了两国关系的重要性。中国现在是印尼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印尼基础设施和绿色项目的主要投资者。 在全球竞争的大背景下,印尼总统提出的GDP增长8%的目标,以及推进能源安全和绿色转型战略绝非易事。印尼60%的石油需求依靠进口,实现国家能源自给自足是他的首要议程。所有这些,再加上印尼到2030年将可再生能源产能增加两倍、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意味着利用中印尼伙伴关系发展清洁能源价值链是关键的优先事项。 在普拉博沃的前任佐科执政时期,印尼在吸引包括中国在内的外国绿色投资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引进了电动汽车制造商五菱、比亚迪,以及太阳能电池板生产商天合光能等中国企业赴印尼投资,以应对不断增长的国内需求和出口市场。 印尼提供了全球一半的镍,在镍的冶炼和基础加工行业,该国吸引了中国的大笔投资。虽然供应链在许多方面都需要改善,但这些投资表明,中国投资者能够做出快速调整,同印尼更广泛的经济目标保持步调一致。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印尼为实现其在国家自主贡献中提出的气候目标,每年需要投资190亿美元,但到目前为止,实际投资只有不到三分之一,这一缺口也意味着机遇。 印尼的外交目标是在探索新经济机遇的同时培育历史纽带,而中国正是深化绿色伙伴关系的天然合作伙伴。 普拉博沃政府提出了“八大愿景”,其中部分内容是强调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自力更生,这与中国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愿景有一些相似之处。这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最好是绿色命运共同体的必由之路。 亚洲地区已经出现了多项转型倡议,如“公正能源转型伙伴关系”和日本的“亚洲零排放共同体”倡议。而中国提出的倡议不仅是以上倡议的简单补充,其独特之处在于,中国在低成本、高科技绿色产业方面具有优势,中国与印尼在高速增长和加快建立全球联系方面也有共同目标。 虽然中国和印尼在历史上都是煤炭大国,但中国在绿色领域的加速发展表明,全球绿色转型可以被视为机遇,而不是风险。随着东南亚国家竞相进入绿色价值链,印尼庞大的经济规模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但这位新上任的外向型总统必须抓紧行动。 图片来源:新华社 新政府需要对可再生能源建设提出一致的政策信号,鼓励建立地方产业,同时保证公正透明的绿色转型。此外还有几件事要记住。 首先,印尼的绿色计划和路线图需要更好的协调和问责机制。建立合作关系只是开始,下一步必须提出明确的近期目标供各方“对表”,这对于项目向前推进至关重要。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应该有一个统一的总路线图,为各个部门的具体工作指明方向。在这个路线图中,各部门的计划应是总体议程的补充,而不是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 其次,必须对全球市场动态作出反应,及时调整。全球绿色转型不是一个线性过程。技术进步和标准完善是同步进行的,解决了绿色价值链的各种不完善之处。随着对环境影响和劳工标准的关注不断增加,印尼政府和中国投资者都需要采取相应的行动。 三是要向印尼和海外展示中国负责任的绿色投资成果。在双方的合作中,虽然仍存在挑战,但也涌现出了许多积极正面的故事,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被更广泛的印尼公众所知。 最终,在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里,仅建立“伙伴关系”恐怕是不够的。在通往绿色经济的漫漫长路上,中印尼两国可以建立更深层次的联系。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本文原文发表在中国日报国际版,原标题为 "What close Sino-Indonesian collaboration could mean" 出品: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责编:宋平 刘夏 编辑:张钊 【责任编辑:高琳琳】

和评理|“联美制华”纯属“自找麻烦”:合作共赢才是中欧正确相处之道
6 days, 1 hour ago

和评理|“联美制华”纯属“自找麻烦”:合作共赢才是中欧正确相处之道

China Daily  

当地时间12月16日,欧盟理事会发布公报称,通过了对俄罗斯的第15轮制裁,措施包括以“在俄乌冲突中为俄罗斯提供军事物资援助”为理由、将84个实体及个人列入制裁名单。名单中涵盖了7个中国实体及个人。 这是欧盟首次对中国实体实施所谓“全面制裁”,制裁内容包括旅行禁令、资产冻结、禁止提供资金资源等。在其发布的公报中,欧盟理事会还宣称,被制裁的中国实体和个人帮助俄罗斯方面规避欧盟制裁,或向俄罗斯军方提供了敏感的无人机零部件以及微电子元件。 欧盟此举无疑是在向中国发出一个明确的信号,暗示如果中国继续在俄乌冲突中持有其所谓的“亲俄立场”,中欧之间的经贸关系可能会因此受到影响。 上月,欧盟新任外交政策负责人卡娅·卡拉斯在欧洲议会听证会上称,中国应该为支持俄罗斯“付出更高的代价”。她宣称,如果没有中国的支持,俄罗斯将无法继续“以同等力量”作战。但她同时也承认,就中国的确提供了此类支持的传闻,她还无法予以证实。 既然面对美国围绕俄乌冲突施加的种种制裁,中国并没有低头服软,且其制裁规模更大,影响范围也更广,那么欧盟也应该认识到,中国绝不可能因为欧盟此次施加的制裁就放弃自身在俄乌问题上的中立立场,中国与俄罗斯正常的经贸往来,也不会因此就受到影响。 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竞选时曾许下承诺,一上任就要结束俄乌冲突。特朗普眼看明年1月20日就将上任,他将如何使出手段兑现承诺,引发全球关注。鉴于此,目前欧盟仍对拜登政府俯首听命,要执行他所谓“让中国付出代价”的策略、持续收紧制裁,对欧盟本身来说没有什么好处可言。 过去4年里,无论欧盟内部孵化出多少对华“鹰派”,欧盟方面都应该清楚地意识到,这些人未来未尝不会成为一种障碍。而障碍与否,则取决于美国新一届政府是否将彻底改变此前的外交、贸易和安全政策。 当地时间16日,特朗普在美国佛罗里达州海湖庄园举行记者会时表示,中美联手“可以解决世界上的所有问题”。随后,他还在海湖庄园会见了TikTok首席执行官周受资。 自上月美国总统大选尘埃落定以来,欧盟方面的不安显而易见,这也可以理解。美欧之间“跨越大西洋”的联盟关系,未来或存在极大不确定性,此前欧盟把全部赌注押在拜登政府身上,当下正惶惶不知所措,担忧其是否会为大选后的不确定性承受损失。 如今,眼看欧盟对俄制裁已经进入第十五轮,欧盟也应该意识到,制裁无法真正解决乌克兰问题,一直在为俄乌冲突、以色列与哈马斯冲突“添柴加油”的,其实正是美国。 事实上,也正是拜登政府一直试图误导欧盟加入制裁大潮,并在贸易和高科技领域试图拉拢欧盟,结成对抗中国的“统一阵线”。 近期,一些欧盟的政策制定者们呼吁,要建立“协调、系统性”的对华政策,以防止欧盟内部在安全与贸易问题上出现分歧。但与其这样,欧盟的核心决策者们不如反省一下内部产生分歧的根源:正是因为欧盟放任拜登政府挑拨其与中国的关系,内部分裂才得以产生。 德国前总理默克尔离任之前,欧盟曾试图维护其战略自主权,在当时有效地避免了乌克兰危机的爆发,如今欧盟也该意识到,美国其实并没有把欧盟的最佳利益放在心上。 本文编译自《中国日报》12月18日社论 原标题:European Union should not let anti-China hawks foul the nest 出品:中国日报社论编辑室 中国日报中文网 编译:涂恬 编辑:李海鹏 【责任编辑:涂恬】

和评理|拓展中印合作,印度应付出更多努力
Trending News
1 week ago

和评理|拓展中印合作,印度应付出更多努力

China Daily  

10月23日,在俄罗斯喀山举行的金砖峰会上,印度总理莫迪曾表示,印中关系保持稳定发展对两国和两国人民至关重要,事关28亿人民的福祉和未来,对地区乃至世界和平与稳定也十分重要。他表示,在当前复杂国际形势下,作为两大经济引擎,印中合作有利于促进经济复苏和世界多极化。 中印在边境问题上存在分歧,为缓解紧张局势,双方多次进行谈判并达成协议,但在建立起足够的互信并展开合作之前,中印两国和中印人民似乎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中印双方应该坚持正确战略认知,共谋相邻大国和睦相处、共同发展的光明正道。 2023—2024财年,中印贸易额达1184亿美元,中国成为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尽管如此,近年来屡有报道称,印度的政策让中国企业在印经营变得愈加困难。 发展是中印两国当前最大的“公约数”。双方应该继续坚持中印“互为发展机遇、互不构成威胁”、“是合作伙伴而非竞争对手”等重要共识。然而,印方始终不愿认同。 一些发达经济体推行“中国+1”战略,寻求中国制造的替代方案。在劳动力和市场规模上,印度是唯一一个同中国不相上下的国家,在成本节省上也与中国相当,印度因此试图从“中国+1”战略中获利。然而,据《新印度快报》报道,印度政府最高公共政策智库“印度转型国家研究所”(NITI Aayog)在最新一季报告中承认,与越南、泰国、柬埔寨和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相比,印度在利用“中国+1”战略上的成效有限。报告认为,由于东南亚国家的劳动成本更低、税制简便易行、关税更低、积极与别国达成自由贸易协议等因素,已成为“中国+1”战略的最大受益者。 那些发达经济体推行的“中国+1”战略旨在“去风险”,但仍然无法撼动中国作为全球制造大国的地位,中国依然拥有最完整的供应链和产业链。中印经济在很多方面具有互补性,上述报告却未提及,与中国展开尽可能广泛的合作,将为印度带来哪些好处。 如果印度愿意考虑加强中印合作,促进两国经济发展,就会发现,两国在很多领域存在着广泛的合作机遇和潜力。 中国已擘画出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坚定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为其他经济体带来切实好处。 印度应改变对中国的固有印象,不仅是印度政府,印度人民也应做出改变。印度应该认识到,中国并不是印度的威胁,两国边界争端应通过谈判解决。 今年以来,在双方高层保持沟通的基础上,中印两国关系呈现改善势头。为增进两国互信,希望印度政府能为在印中企营造良好的投资和营商环境,为拓展双边合作付出努力。 本文编译自《中国日报》12月17日社论 原标题:India will benefit from cooperation not by turning away from its neighbor 出品:中国日报社论编辑室 中国日报中文网 编译:曹静 编辑:李海鹏 【责任编辑:曹静】

波兰前副总理:中国经济合作重点应从西方转向“南方”
1 week, 4 days ago

波兰前副总理:中国经济合作重点应从西方转向“南方”

China Daily  

导读 近年来美国的反华情绪和措施日益增加,特朗普再次当选美国总统只会继续加剧这一趋势。长远来看,美国对华贸易战、科技战反而会伤害美国自身经济。为应对来自美国的政治经济挑战,中国应加强同“全球南方”国家的经贸联系,弥补发达国家市场的损失,推动国际贸易和国际治理体系朝着更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中国还应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和汇率改革,减少对美元的依赖。 本文为中国观察智库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作者:格热戈日·科沃德科 波兰科兹明斯基大学转型、一体化和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 波兰前副总理兼财政部长 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特聘教授 在美国总统大选已经尘埃落定后,中国不仅必须要继续在全球舞台上发挥其重要而独特的作用,而且要更加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开展对外合作,增加对外和对内投资,在世贸组织规则框架下扩大贸易,加强技术转让,促进人文交流……这些都是应对日益增多的全球性挑战的务实之举。 随着形势的发展,世界各国应明智地利用一切契机来改善国际关系。今年10月在俄罗斯喀山举办的金砖国家峰会、11月在秘鲁利马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 峰会和巴西里约热内卢的20国集团 峰会,都是这样一个契机。中国致力于可持续发展和互利共赢的全球化,利用这些会议之机,积极开展伙伴对话和多边谈判,解决利益冲突。 然而,在许多国家——尤其是美国的反华情绪和措施日益增加的背景下,中国应该将其经济合作的重点从西方转移到“全球南方”,重点是进一步深化与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大国的关系,特别是印度——现在印度在人口数量和发展速度方面均高过中国。 在失去了美国和其他一些发达经济体的部分市场后,中国必须更加重视与“全球南方”国家的贸易。更多的出口、投资和技术转让应该向这些发展中国家倾斜,以帮助它们提振经济。其实这种调整已经进行了好几年,但随着近来美国的保护主义措施越来越多,贸易战越打越激烈,中国相应地也必须采取额外措施来保持其高增长。单靠“一带一路”建设是不够的,在世界舞台上还有更多的工作要做。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美关系是国际事务中最重要的一对关系。然而不幸的是,中美关系当前仍在螺旋下降,没有好转迹象。随着特朗普赢得下届美国总统大选,共和党在参众两院均获得多数席位,中美紧张局势将持续加剧,而且不仅限于经济方面。新一届美国政府的政策可能会进一步扰乱全球供应链,全球化进程将出现新的动荡。 美国将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征收惩罚性关税。这将进一步加剧美国的通货膨胀,但另一方面,加征的关税事实上相当于一笔“销售税”,它将略微增加美国的财政收入。美国预算赤字已经接近GDP的7%,这个比例之高已经相当危险。过高的关税壁垒虽然短期内有助于美国企业保持竞争力,但最终,由于缺乏来自外国制造商的压力,它可能会削弱美国企业的竞争力。而中国则将进一步鼓励企业寻找美国以外的其他海外市场来增加出口。 尽管美国采取了不明智的保护主义,但中国不应匆忙对美国产品征收报复性关税——这个问题应该交给世贸组织。中国和其他“全球南方”国家还可以做很多事情,以确保国际贸易基于所有世贸组织成员共同制定的规则,而不是由充斥着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的西方发达国家单方面强加的规则。对于不断扩大的保护主义,中方的回应应该是权力下放和进一步放松管制,以加强中美两国企业和研发机构之间的直接合作。 鉴于即将卸任的拜登政府已经对中国电动汽车和其他一些产品征收了相当高的进口关税,而且关税还在进一步提高,美国的绿色转型可能会放缓。正如不久前在阿塞拜疆巴库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所强调的那样,中国应该继续加快绿色转型,应对气候变暖进程。当前的讨论重点应该如何在最大程度上支持对抗全球变暖的进程。不幸的是,在这方面,我们不能指望特朗普领导下的美国。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美国还对中国近年来在技术发展领域取得的进展持负面看法,这些进展始终是遵循“中国制造2025”战略所规划的道路进行的。根据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2023年的一项研究,从现代经济运作和发展技术前景的角度来看,在44项最重要的技术中,中国在多达37项上领先于美国;日本、韩国和技术最先进的欧洲国家,都没能跻身任何类别中的前两名。美国建制派想要减缓中国在这科技领域的进步,不仅从世界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是不合理的,而且反过来会损害美国自身的经济,因为它减小了美国国内产业的竞争压力,从而无法尽快实现技术进步。 最近召开的金砖国家峰会讨论了建立美元以外货币为基础的替代性国际金融安排,中国应该加快这一替代性全球货币体系的概念设计和实施,增加美元以外货币——尤其是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份额。人民币在国际货币储备中的占比也将从目前的2%逐步上升,而美元的占比将从目前的54.8%逐步下降。 中国可能很快也将需要改革汇率制度。人民币目前仍然与美元挂钩,每天波动范围在±2%以内。这有时会带来一些“奇怪”的变化。比如特朗普当选后,美元暂时走强,结果人民币兑其他货币的汇率也随之意外走强。因此,中国或许应考虑放弃这种汇率机制,实行有管控的浮动汇率制。鉴于中国对外贸易的结构性出口顺差,这种改革将导致人民币走强,从而因利润降低而导致对美出口略有减少。这有助于减少美国的对华贸易逆差,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反华热潮。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高端智慧传播与交流 本文原文发表在中国日报国际版,原标题为 "Response to US moves should be calm" 出品: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责编:宋平 刘夏 编辑:张钊 【责任编辑:程慧海】

和评理|打压中国必遭反制:美方自食恶果不怨他人
1 week, 5 days ago

和评理|打压中国必遭反制:美方自食恶果不怨他人

China Daily  

近年来,美国单方面发动对华贸易战,并对中国高科技产业疯狂围堵。面对种种打压,中国并没有被击垮,而是坚定走上自主创新之路,推动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反观美方,其恐吓手段以及围追堵截并没有促使美国制造业回流,也没有实现削减贸易逆差的目标,反而却使得美国失去了重要的海外市场,并导致美国国家信誉一再“打折”。 美国一意孤行打压中国科技发展,中国绝不可能坐视美方损害中国核心发展利益,打压中国必遭反制,美方也注定要为此承担后果。 中美两国领导人上月刚刚举行过会晤,这也是美国总统拜登任内中美元首第三次会晤。两国元首都认为,这次会晤坦诚深入,是建设性的。但在这之后不久,即将离任的拜登政府又开始采取行动,不计一切代价试图修补强化其对华建立的“芯片铁幕”。一系列举动,自然又让两国关系有所恶化。全球前两大经济体之间的“大国之舞”,节奏也更加激烈起来。 美国瞄准价值链顶端的先进芯片与高科技产业对中国实施打压,中国也采取对关键矿产管制的手段对美方进行了反击。这些关键矿产是芯片供应链的基础,美方拿芯片做文章,中国此举正是要确保美方为自己的行动“买单”。 近期,拜登政府进一步收紧了对华芯片相关产品的出口管控,涉及半导体制造设备、存储芯片等包含美方技术的物项。中国方面也下定了决心,升级反制措施予以还击,严格管控镓、锗、锑、超硬材料相关两用物项对美国出口。 中国自2019年起开始采取关键矿产管制措施,与此前不同的是,上周二中国商务部发布的出口管制公告宣布:一、禁止两用物项对美国军事用户或军事用途出口。二、原则上不予许可镓、锗、锑、超硬材料相关两用物项对美国出口;对石墨两用物项对美国出口,实施更严格的最终用户和最终用途审查。 这意味着,与此前管制措施并未单独指向美国、主要限制中国出口企业行为的做法不同,根据中国商务部的最新管制措施,任何国家和地区的组织和个人,违反上述规定,将原产于中国的相关两用物项转移或提供给美国的组织和个人,都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明确指出对涉及美国的最终用户和最终用途实施审查,无疑使得出口限制措施更具有针对性。业务涉及中国产原材料与美国相关交易的第三方国家公司,也会受到波及,他们将不得不考虑重新转移供应链,选择其他发达经济体的终端市场。 中国已开始采取行动,通过实施反制措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中美两国在科技领域的博弈也正在迫使牵涉两国间交易的第三方实体离开,尽管目前博弈只围绕芯片端与原材料端展开,但如果不遏制这种趋势,扮演着“压舱石”作用的第三方实体们逐渐撤出后,两国之间的经贸关系有可能会被逐渐掏空。 但必须指出的是,中国的反制措施与美方有着完全不同的目标。美方的举动意在胁迫和霸凌,为的是要通过泛化的国家安全概念,将经贸与科技问题政治化、武器化,从而限制中国的发展。中国最新的管制措施则是意在构建牢固的法律框架,以解决此前由监管环境不够完善所导致的一系列问题,从而更好地管理民用及军用技术。 中国限制对美出口的镓、锗、锑等相关原材料,是半导体、红外技术、光纤电缆、光伏等产业广泛运用的关键原料。通过简化流程、提高管控措施的有效性,新的管控手段将确保中国牢固捍卫国家安全利益,更好应对国际贸易领域的复杂局势。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在宣布反制措施的同时也重申,愿与有关国家和地区就出口管制措施加强对话,共同促进全球产业和供应链的安全与稳定。 美国新一届政府将于下月上台执政,希望新任政府能对此重视,勿要再制造更多麻烦,与中方共同努力妥善解决两国间分歧,使两国关系回到健康合作的正确轨道上来。 本文编译自《中国日报》12月12日社论 原标题:China promptly serves US what it ordered 出品:中国日报社论编辑室 中国日报中文网 编译:涂恬 编辑:李海鹏 【责任编辑:涂恬】

和评理|关税“百害而无一利”:美方执迷不悟害人更害己
2 weeks ago

和评理|关税“百害而无一利”:美方执迷不悟害人更害己

China Daily  

美国新一届政府即将上台,候任总统本人也以“难以预测”著称,施政不确定性引发广泛担忧。但对于所有心存忧虑的人来说,未来至少有一件事是板上钉钉的,那就是这位总统一旦上任,必将再次挥舞“关税大棒”。 “我是关税的信奉者,我认为‘关税’是最美丽的单词,它是如此美妙,会让我们变得富有。”此前在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采访时,特朗普曾这样表态。 对这位担任过美国总统、目前又是候任美国总统的人来说,对关税的热爱与奉行,是他少有的“言行一致”之处,在二次入主白宫后,关税也有望继续成为他在外交领域的政策武器。 在第一个总统任期内,特朗普似乎并没有充分认识到滥用关税措施给美国自身带来的负面影响,这一任或许将让他更好地意识到这一点。 特朗普首个总统任期内发布的关税措施,以及他的继任者拜登后续追加的关税措施已经产生了累积效应,对美国经济和美国消费者造成了切实的影响。如果特朗普还想继续依靠关税这一手段来将美国的意志强加于他国,他不可能对这些影响毫不知情。 如果不计入关税的因素,对美国经济现状的任何评估都不可信。所有负责任的分析也都会证实,对过度征收关税的依赖违背了经济常识,并极有可能适得其反。截至目前,美国为抗击通胀所付出的努力可以说是成效甚微,我们并不知道作为美国候任总统的特朗普,对此有多少了解。但如果他真能更广泛听取可信的经济学家、商界以及美国消费者的声音,对他以及他要领导的国家而言,自然更有益处。 就当下来看,这位当选总统似乎确信,那些反对关税战略的人夸大了自身的担忧。在竞选活动中,他曾对美国选民表示,关税有利于恢复工厂就业、降低政府债务,并让其政府有能力补贴儿童保育工作。他在接受NBC采访时也表示:“关税没有让美国人付出任何代价,关税让美国经济更加伟大。”他甚至宣称,自己“用关税制止了战争”。 但是,当被追问是否能保证美国消费者无需为关税承担更高的价格时,特朗普又显得不那么“笃定”了,他表示“不相信”自己的关税政策会抬高美国家庭的消费价格,随即又退后一步说“我不能承诺任何事”。 他当然不能。如果他能认真研究一下一段时间以来关税造成的真实影响,他或许就该对自己宣布将施行的关税政策仔细斟酌。有非常充分的证据可以向他证明,关税的本质就是一把“双刃剑”,在美国对华发起贸易战的过程中,这表现得尤为明显。 举例来说,在本次接受NBC采访的过程中,记者就告诉特朗普,在他的第一个任期内,关税让美国人承受了大约800亿美元的额外损失。美方数据显示,受贸易战影响,2018年和2019年美国农业收入减少270亿美元。不仅如此,对进口钢铁征收关税也没有给美国工厂带来更多就业机会。 保护主义者们热衷于使用关税,因为这能对竞争对手产生立竿见影的打压效果。但凡事总有另一面。当对生产方施加太高的税时,后者就会要求零售方在售卖其产品时提高价格,以抵消额外产生的成本。零售商们随即会将这些进口来的商品以更高的价格出售给终端的消费者,以弥补价格差异。 美国国内多项民意调查均显示,大部分美国人认为,关税造成了其国内商品价格的上涨,经济学家们也普遍预测称,关税导致美国家庭每年开支增加了数千美元。 包括汽配零售企业汽车地带、运动服饰企业哥伦比亚以及全球最大工具生产商史丹利百得在内的一众企业负责人均已对此表态,正如汽车地带公司首席执行官所言,如果美国下一届政府决意执行当选总统的计划提高关税,公司“将把关税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美国国内的大型零售连锁企业如塔吉特、沃尔玛等,预计也将紧随其后。毕竟,面对特朗普计划加征的关税,无论企业大小,结果都是一样的“无法承受”。 本文编译自《中国日报》12月10日社论 原标题:Tariffs bad for business, bad for US firms and consumers, and bad for all trading partners 出品:中国日报社论编辑室 中国日报中文网 编译:涂恬 编辑:李海鹏 【责任编辑:涂恬】

AI产业要素资源集聚雄安
3 weeks ago

AI产业要素资源集聚雄安

China Daily  

中国日报网12月3日电(记者 张余)2024年12月3日,中国日报第14版刊发报道Xiong'an New Area becoming mecca for AI enterprises,介绍了AI+机器人领域的“独角兽”企业梅卡曼德机器人在雄安新区揭牌运营,以及雄安新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盛况。 以下为全文翻译: AI产业要素资源集聚雄安 随着越来越多人工智能(AI)领域的企业落户河北雄安新区,新区的创新氛围越来越浓、人气越来越旺。AI产业要素资源的聚集,将助力新区打造新时代的创新高地和创业热土。 雄安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丁晓龙表示,雄安新区正着力构建人工智能开放化、全栈式产业生态格局。 11月28日,千企雄安行—2024雄安新区“AI+机器人”创新生态发展大会在雄安新区举办。 会议期间,AI+机器人领域的“独角兽”企业梅卡曼德(北京)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在雄安新区揭牌运营,为新区蓬勃兴起的人工智能产业注入全新动力。 该公司于2016年在北京创办,今年9月将全球总部落户雄安新区。 梅卡曼德(北京)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邵天兰在接受《中国日报》采访时表示,“公司之所以选择将总部落户雄安,是因为这里具备诸多优势,包括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完善的人工智能产业规划、配套设施和扶持政策,以及诱人的人才激励政策和良好的营商环境。” 位于北京城以南100余公里处的雄安新区,是一座正在崛起的新城,被誉为“中国的未来之城”。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宣布设立雄安新区。如今的雄安,创新、智能已成为两大靓丽名片。 邵天兰说,“我们将在雄安这片沃土扎根,持续深耕AI机器人领域前沿技术,拓展行业应用,将更多创新成果推广应用到全球市场。” 邵天兰201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软件学院,后赴德国攻读硕士。2016年回国后,他携手两位清华校友,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建伟的指导下,共同创办了梅卡曼德(北京)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我的初衷是想让工业机器人更智能,能够处理更为复杂的环境与变化,”邵天兰说。 如今,他的公司已将这个希望变成现实。截至目前,梅卡曼德机器人已迅速在人工智能机器人领域崭露头角,成功跻身全球AI机器人科技领域前列。 邵天兰介绍,他的公司在关键核心技术上有很大优势,已形成包括自研高性能工业级3D相机及系列平台软件在内的完整智能机器人基础设施产品栈。 基于此,梅卡曼德机器人已成为全球 AI+工业机器人领域技术能力最全面、落地案例最多、应用领域最广的公司之一。在国内市场,销量已连续四年领先。在海外,业务已覆盖美日韩德印等50余个国家和地区。 邵天兰表示,他的公司有了很好的起步,目前又在雄安扎根,还有很好的发展潜能。“我们深信在此将实现更为卓越的发展,斩获更丰硕的成果。”他补充说,人工智能机器人可广泛应用于制造、物流、医疗等诸多领域。 创新生态发展大会期间,雄安新区改革发展局还与多家AI+机器人重点项目签署了合作协议,为新区AI+机器人产业的蓬勃发展注入了更多新的动力。 此外,多家知名企业共同发起成立了雄安新区中关村机器人产业联盟,旨在推动AI+机器人产业协同发展,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交流合作,共同提升产业竞争力。 据了解,雄安新区已有人工智能企业40余家,芯片、服务器、存储、光模块等产业要素加速聚集。 雄安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丁晓龙介绍,雄安新区以垂直大模型和应用大模型作为人工智能产业重点方向,结合大规模城市建设和高水平管理,以城市计算中心、人工智能大厦、人工智能产业园、科创中心中试基地等平台为依托,着力构建人工智能“门对门”“上下楼”的开放化、全栈式产业生态格局。 当前,开放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全面赋能城市运行,AI+空天信息、AI+气象、AI+水务、AI+交通、AI+家居等在雄安广泛应用。 【责任编辑:富文佳】

AI产业要素资源集聚雄安
3 weeks ago

AI产业要素资源集聚雄安

China Daily  

中国日报网12月3日电(记者 张余)2024年12月3日,中国日报第14版刊发报道Xiong'an New Area becoming mecca for AI enterprises,介绍了AI+机器人领域的“独角兽”企业梅卡曼德机器人在雄安新区揭牌运营,以及雄安新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盛况。 以下为全文翻译: AI产业要素资源集聚雄安 随着越来越多人工智能(AI)领域的企业落户河北雄安新区,新区的创新氛围越来越浓、人气越来越旺。AI产业要素资源的聚集,将助力新区打造新时代的创新高地和创业热土。 雄安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丁晓龙表示,雄安新区正着力构建人工智能开放化、全栈式产业生态格局。 11月28日,千企雄安行—2024雄安新区“AI+机器人”创新生态发展大会在雄安新区举办。 会议期间,AI+机器人领域的“独角兽”企业梅卡曼德(北京)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在雄安新区揭牌运营,为新区蓬勃兴起的人工智能产业注入全新动力。 该公司于2016年在北京创办,今年9月将全球总部落户雄安新区。 梅卡曼德(北京)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邵天兰在接受《中国日报》采访时表示,“公司之所以选择将总部落户雄安,是因为这里具备诸多优势,包括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完善的人工智能产业规划、配套设施和扶持政策,以及诱人的人才激励政策和良好的营商环境。” 位于北京城以南100余公里处的雄安新区,是一座正在崛起的新城,被誉为“中国的未来之城”。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宣布设立雄安新区。如今的雄安,创新、智能已成为两大靓丽名片。 邵天兰说,“我们将在雄安这片沃土扎根,持续深耕AI机器人领域前沿技术,拓展行业应用,将更多创新成果推广应用到全球市场。” 邵天兰201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软件学院,后赴德国攻读硕士。2016年回国后,他携手两位清华校友,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建伟的指导下,共同创办了梅卡曼德(北京)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我的初衷是想让工业机器人更智能,能够处理更为复杂的环境与变化,”邵天兰说。 如今,他的公司已将这个希望变成现实。截至目前,梅卡曼德机器人已迅速在人工智能机器人领域崭露头角,成功跻身全球AI机器人科技领域前列。 邵天兰介绍,他的公司在关键核心技术上有很大优势,已形成包括自研高性能工业级3D相机及系列平台软件在内的完整智能机器人基础设施产品栈。 基于此,梅卡曼德机器人已成为全球 AI+工业机器人领域技术能力最全面、落地案例最多、应用领域最广的公司之一。在国内市场,销量已连续四年领先。在海外,业务已覆盖美日韩德印等50余个国家和地区。 邵天兰表示,他的公司有了很好的起步,目前又在雄安扎根,还有很好的发展潜能。“我们深信在此将实现更为卓越的发展,斩获更丰硕的成果。”他补充说,人工智能机器人可广泛应用于制造、物流、医疗等诸多领域。 创新生态发展大会期间,雄安新区改革发展局还与多家AI+机器人重点项目签署了合作协议,为新区AI+机器人产业的蓬勃发展注入了更多新的动力。 此外,多家知名企业共同发起成立了雄安新区中关村机器人产业联盟,旨在推动AI+机器人产业协同发展,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交流合作,共同提升产业竞争力。 据了解,雄安新区已有人工智能企业40余家,芯片、服务器、存储、光模块等产业要素加速聚集。 雄安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丁晓龙介绍,雄安新区以垂直大模型和应用大模型作为人工智能产业重点方向,结合大规模城市建设和高水平管理,以城市计算中心、人工智能大厦、人工智能产业园、科创中心中试基地等平台为依托,着力构建人工智能“门对门”“上下楼”的开放化、全栈式产业生态格局。 当前,开放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全面赋能城市运行,AI+空天信息、AI+气象、AI+水务、AI+交通、AI+家居等在雄安广泛应用。 【责任编辑:富文佳】

和评理 | 七国集团外长联合声明抹黑中国 “双标”明显
3 weeks, 5 days ago

和评理 | 七国集团外长联合声明抹黑中国 “双标”明显

China Daily  

不久之前,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二十国集团峰会上,七国集团领导人似乎都一致投票赞成通过加强国际团结和维护多边主义来解决共同挑战,并且宣布要与其他国家共同努力携手“构建公正的世界和可持续的星球”。然而,七国集团外长本周在意大利发表的联合声明却揭示出他们采取了分而治之的态度。 在联合声明中,“我们承诺”、“我们关切”等字眼频频出现,但其底色却是七国集团理所当然地把世界分成了“我们”和其余的人。在其双重标准之下,“我们”这七国是无辜的,而其余的人都是不负责任的。 以联合声明中与中国有关的部分为例,在谈及乌克兰危机、朝鲜半岛紧张局势到东海及南海局势紧张升级等不同的问题时,大约有30次提出对中国表示关切。七国集团外长甚至毫无顾忌地干涉台湾问题以及新疆、西藏和香港的所谓“人权”问题,而这些都是中国的内政。 即便是这样,联合声明中还在厚颜无耻地呼吁中国“不要进行或纵容旨在破坏其安全和保障”及其“民主”机制完整性的活动,要“严格按照《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和《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规定的义务行事”。联合声明本身不正揭示了到底是谁在做这样的事吗? 七国集团在处理地缘政治和经济问题上的“双标”显而易见,声明中对新疆穆斯林处境表达严重关切,却对中东人民的苦难视而不见,就是明显的例证。 七国集团声称中国与邻国之间的正常贸易往来助长了俄乌冲突和朝鲜半岛核问题,却避而不谈自己也是冲突和问题的起因,并且导致危机延宕的事实。 声明中还对南海“危险机动和水炮使用越来越多深表关切”,却没有提到七国集团鼓励菲律宾一再上演“我来、我停、我偷”的把戏,将一艘旧战舰停在中国的岛礁上,制造岛礁及周边海域属于菲律宾的假象。 声明呼吁中国不要限制关键材料和商品的出口,同时又以“去风险”为由自己这样做,声称中国的举动是“经济胁迫”,而自己的行为则是对前者“必要和适当”的回应。在“承认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重要性”的同时,却指责中国不按规则办事。至于遵守哪些规则、无视哪些规则,一切都是由七国集团自己说了算。哪个国家挑起贸易摩擦,哪些国家盲目跟风,七国集团也不想让人关注。 尽管七国集团极力粉饰,罕见说出“我们寻求与中国建立建设性的稳定关系”和“我们重申愿意与中国合作应对全球挑战”等言论,但其内容与七国集团在过去四年来发布的同类声明并无不同。 在七国集团外长会的合影中,即将卸任的美国国务卿站在最边缘。这很不常见,也暗示了一个现实,那就是新一届美国政府对华政策如何,七国集团的其他成员也都在拭目以待。 希望七国集团在声明中所说的寻求“与中国进行建设性和稳定的接触”以及愿意与中国合作应对全球挑战不只是空话。 本文编译自《中国日报》11月28日社论 原文标题:G7 joint statement lays bare its 'change of US administration' holding pattern 编译:王晗 出品:中国日报社论编辑室 中国日报中文网 【责任编辑:王辉】

拉美学者:“中国除外”心态解决不了美国的问题
3 weeks, 6 days ago

拉美学者:“中国除外”心态解决不了美国的问题

China Daily  

导读:日前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 峰会聚焦投资贸易、创新和数字化等议题,旨在促进亚太繁荣。当前美国等一些国家以“安全”为名重回保护主义路线,而中国则加强全球合作,赋能各国数字化发展。创新和数字化是经济转型的关键,在这方面,中国通过“一带一路”等倡议树立了榜样。APEC面临整合成员和达成共识的挑战,需维护多边经贸机制。中国方案为寻求独立自主发展的国家提供了可行的选择。 日前在秘鲁首都利马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 峰会提出,通过落实以投资贸易、创新和数字化以及强劲、平衡、安全、可持续和包容增长为三大支柱的《2040年亚太经合组织布城愿景》,促进本地区繁荣。亚太地区经济总量约占世界GDP的60%,APEC峰会作为亚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年度经济对话,意义非同一般。 本次峰会召开之际,世界正目睹美国通过滥用制裁和“零和”游戏逻辑,推动世界经济和技术竞争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在这种复杂的叙事结构中,经济安全成为国家安全的一部分,自由贸易受到保护主义措施的束缚,进而限制——甚至可以说是扼杀了发展。美国为了维护自身的经济和技术霸权,令世界付出了沉重代价。 因此,本届APEC峰会就在这样一个现实中召开了:一边是美国以经济和全球安全的名义,筑起“小院高墙”,阻止中国获得其最先进的技术;另一边是而中国通过基础设施和互联互通项目,以及“一带一路”和全球发展倡议等全球合作机制,为各国的数字化发展赋能。中国明白,与其他国家日益增长的互联互通和经济一体化可以使自己受益;中国好,世界会更好。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从这个角度来看,创新和数字化作为APEC峰会的重要主题之一,是推动全球向数字经济转型的桥梁。有必要为发展模式转型所需的政策框架和战略制定相应的治理模式,这尤其需要发展技术和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以促进货物、商品、金融和数据流动的互联互通。中国通过数字“一带一路”等合作,帮助发展中国家建设自己的互联互通项目,在这方面树立了良好榜样。 这些共同发展的实践案例,让我们走在了开放和全球发展的前列。 因此,尽管此次APEC峰会上云集了多国领导人,但最令拉美国家期待的还要数中国。这个平台给了很多国家近距离了解和参与“中国梦”的机会。 APEC原本是一个多边对话与合作机制,旨在应对全球挑战,构建一个开放、和平、有活力、有韧性的亚太大家庭。如今它已发展成为促进科技交流与合作、共享数字赋能、企业数字身份和向绿色经济转型的平台。 图片来源:新华社 然而,APEC在整合其成员经济体,以及就全球当前现实和未来前景达成一致方面也面临挑战。如何确保亚太地区经济继续保持在世界范围内最具活力、联通度最高,是摆在所有成员经济体面前的一大考验。最紧迫和最重要的是,各方应达成共识,维护现有的多边经贸合作机制的规则和职能,保障多边贸易体制有序、良好运行。 虽说APEC内部并不缺少协作精神,已经达成了多项共识协议,但高层政治对话仍有必要加强。“零和”游戏没有赢家,保护主义和“中国除外”的心态解决不了美国的问题。APEC旨在通过对话解决当前挑战和矛盾,共促互利合作,加强科技交流,推动文明繁荣。 构建APEC的长远愿景至少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要确保各方共享权益,二是各方相互依存、互惠互利,三是在利益、权利和义务上达成共识,以确保其普遍的共同价值观。 中国的活力和创新精神将在APEC的发展历程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面对西方的挑战,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展示了人类独立发展的潜力,为那些寻求在不损害主权和尊严的情况下加速发展的国家带来了希望,也提供了可行的道路选择。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高端智慧传播与交流 本文原文发表在中国日报国际版,原标题为 "How an Asia-Pacific miracle is taking shape" 出品: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责编:宋平 唐文若 编辑:张钊 【责任编辑:高琳琳】

拉美学者:“中国除外”心态解决不了美国的问题
3 weeks, 6 days ago

拉美学者:“中国除外”心态解决不了美国的问题

China Daily  

导读:日前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 峰会聚焦投资贸易、创新和数字化等议题,旨在促进亚太繁荣。当前美国等一些国家以“安全”为名重回保护主义路线,而中国则加强全球合作,赋能各国数字化发展。创新和数字化是经济转型的关键,在这方面,中国通过“一带一路”等倡议树立了榜样。APEC面临整合成员和达成共识的挑战,需维护多边经贸机制。中国方案为寻求独立自主发展的国家提供了可行的选择。 日前在秘鲁首都利马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 峰会提出,通过落实以投资贸易、创新和数字化以及强劲、平衡、安全、可持续和包容增长为三大支柱的《2040年亚太经合组织布城愿景》,促进本地区繁荣。亚太地区经济总量约占世界GDP的60%,APEC峰会作为亚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年度经济对话,意义非同一般。 本次峰会召开之际,世界正目睹美国通过滥用制裁和“零和”游戏逻辑,推动世界经济和技术竞争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在这种复杂的叙事结构中,经济安全成为国家安全的一部分,自由贸易受到保护主义措施的束缚,进而限制——甚至可以说是扼杀了发展。美国为了维护自身的经济和技术霸权,令世界付出了沉重代价。 因此,本届APEC峰会就在这样一个现实中召开了:一边是美国以经济和全球安全的名义,筑起“小院高墙”,阻止中国获得其最先进的技术;另一边是而中国通过基础设施和互联互通项目,以及“一带一路”和全球发展倡议等全球合作机制,为各国的数字化发展赋能。中国明白,与其他国家日益增长的互联互通和经济一体化可以使自己受益;中国好,世界会更好。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从这个角度来看,创新和数字化作为APEC峰会的重要主题之一,是推动全球向数字经济转型的桥梁。有必要为发展模式转型所需的政策框架和战略制定相应的治理模式,这尤其需要发展技术和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以促进货物、商品、金融和数据流动的互联互通。中国通过数字“一带一路”等合作,帮助发展中国家建设自己的互联互通项目,在这方面树立了良好榜样。 这些共同发展的实践案例,让我们走在了开放和全球发展的前列。 因此,尽管此次APEC峰会上云集了多国领导人,但最令拉美国家期待的还要数中国。这个平台给了很多国家近距离了解和参与“中国梦”的机会。 APEC原本是一个多边对话与合作机制,旨在应对全球挑战,构建一个开放、和平、有活力、有韧性的亚太大家庭。如今它已发展成为促进科技交流与合作、共享数字赋能、企业数字身份和向绿色经济转型的平台。 图片来源:新华社 然而,APEC在整合其成员经济体,以及就全球当前现实和未来前景达成一致方面也面临挑战。如何确保亚太地区经济继续保持在世界范围内最具活力、联通度最高,是摆在所有成员经济体面前的一大考验。最紧迫和最重要的是,各方应达成共识,维护现有的多边经贸合作机制的规则和职能,保障多边贸易体制有序、良好运行。 虽说APEC内部并不缺少协作精神,已经达成了多项共识协议,但高层政治对话仍有必要加强。“零和”游戏没有赢家,保护主义和“中国除外”的心态解决不了美国的问题。APEC旨在通过对话解决当前挑战和矛盾,共促互利合作,加强科技交流,推动文明繁荣。 构建APEC的长远愿景至少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要确保各方共享权益,二是各方相互依存、互惠互利,三是在利益、权利和义务上达成共识,以确保其普遍的共同价值观。 中国的活力和创新精神将在APEC的发展历程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面对西方的挑战,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展示了人类独立发展的潜力,为那些寻求在不损害主权和尊严的情况下加速发展的国家带来了希望,也提供了可行的道路选择。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高端智慧传播与交流 本文原文发表在中国日报国际版,原标题为 "How an Asia-Pacific miracle is taking shape" 出品: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责编:宋平 唐文若 编辑:张钊 【责任编辑:高琳琳】

VSDesign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隆重推出"临界"艺术展
Trending News
4 weeks ago

VSDesign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隆重推出"临界"艺术展

China Daily  

宾夕法尼亚州费城,2024年11月3日——在这个秋意渐浓的季节,一场主题为“临界:新时代的旅癖与乡愁”的展览在享有盛誉的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与人类学博物馆(以下简称“宾大博物馆”)盛大开幕,为全球观众带来了一场关于人类、技术、身份及存在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度视觉盛宴。此次展览自11月3日起,将持续至11月30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宾大博物馆标志性的中国圆形大厅及在线画廊中,共同呈现了一场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 该展览由VSDesign、ALT Alliance及DesignPhiladelphia三家权威机构强强联手打造,从全球范围内征集的335件投稿作品中精心挑选出48件佳作,这些作品出自来自8个国家的57位杰出艺术家之手,深刻探讨了旅癖与乡愁如何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微妙而深刻的互动。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艺术家们对技术变革下人类情感状态的敏锐洞察,更是一次对当代社会心理与文化变迁的深刻反思。 展览的策划与呈现是一次艺术与科技完美融合的典范。VSDesign不仅为观众提供了沉浸式的观赏体验,还精心策划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互动活动,包括大师对谈、开幕式庆典、圆桌论坛及教育工作坊等,旨在通过多维度的交流互动,进一步拓宽公众对展览主题的理解与感悟。这些活动不仅吸引了众多艺术爱好者的关注,更成为了推动艺术与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艺术是跨越国界、联结人心的通用语言,”展览主要赞助商大费城亚裔美国商会的首席执行官 Khine Arthur 说道,“看到如此众多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们汇聚于宾大博物馆,共同探索人类情感的深度与广度,我深感欣慰。” 未能到现场的南京大学书画学会副会长兼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副教授赵秦,及陕西当代画院副院长兼陕西省文学艺术促进会常务副主席孙宏涛,也通过视频致辞,表达了对此次展览的独特解读和祝福。赵秦指出,中国人思想体系的矛盾与发展,是一种平静的演化与和谐的共振,这种独特的文化价值观在全球化的今天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非常期待在这次国际艺术展览中,能够获得对作品全新的理解与启示。 展览的开幕式星光熠熠,众多来自建筑、学术界及国际发展领域的知名人士纷纷莅临现场,共同见证了这一艺术大展的开启。其中包括清华美院教授兼艺术博物馆副馆长邓岩、ESI高级顾问兼世界银行前高级顾问黄振翔、WEI Architects创始人兼天普大学副教授魏娜、宾州州长亚太裔事务委员会前委员陈展远等。他们的出席不仅彰显了展览在当地及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更为展览增添了浓厚的学术氛围与跨文化交流的色彩。 在随后的圆桌论坛中,在知名主持人Peiying Gu的主持下,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旅癖与乡愁的深刻内涵、中美艺术市场动态的比较以及中国艺术家在全球艺术舞台上的发展历程等关键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韦恩州立大学艺术与艺术史系主任Sheryl Oring、PI艺术中心校长Dominic Terlizzi、知名壁画艺术家兼宾州州长亚太裔事务咨询委员会前专员蔡陈林、亚马逊高级视觉设计师王童等嘉宾的精彩发言,不仅促进了跨文化间的理解与合作,开启了中美国际艺术市场的对话,更引发了观众对艺术如何超越文化界限与技术变革,成为连接人类情感与智慧的桥梁的深刻思考。 ​展览中的每一件作品都如同一个微缩的宇宙,承载着艺术家对人类与技术、文化互动关系的独特见解与深刻感悟。它们以各自独特的方式,向观众展示了在这个充满变化与挑战的新时代,人类情感与身份的复杂性与多样性。著名艺术家及其作品包括: Sheryl Oring; “I Wish to Say”。Dominic Terlizzi; "Apples and Oranges" and "Teacher"。 Acritarchy ; "An Arrangement of Scattered Forms"。赵秦;《时雨、空音、灵雨、飞升》。 孙宏涛;《水云图》系列 和《自然物语》系列。 蔡陈林;《白日梦》和《今日景观 - 溪山行旅图》。 王童;《桃花源记》、《万物生长》和《海中梦魇》。 黄贤斌;《光芒》、《千年对话》和《仙境喀纳斯》。 Jennifer Zhuang;《地球最美丽的表面》和《黄石公园的泉眼》。 陈功; 《水点桃花》。Jiayuan Wang; “Ego Unknown”。 Yiwei Lin; “Correlscape”。 Jinrong Li; “The Apocalypse Variations”。 Shanyun Hu; “VirtuMetropolis”。Shaoyang …

和评理 | 发达国家必须兑现资金承诺 支持应对气候变化
4 weeks, 1 day ago

和评理 | 发达国家必须兑现资金承诺 支持应对气候变化

China Daily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天气增多,灾害频发,影响到地球上的每一个人。然而,尽管形势逼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却存在着一个令人遗憾的事实:说得多,做得少。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发起以来,一直致力于提高全球对气候变化的认识,强调共同应对的紧迫性,凝聚跨国共识,推动和协调相应行动。 这些不懈的努力最终形成了《巴黎协定》,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就气候变化的严重性、采取行动的迫切性以及行动路线达成共识。 在随后几年里,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一直在为之努力,发达国家却普遍没有兑现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援助的承诺,导致气候变化应对进展迟缓。 在阿塞拜疆巴库闭幕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就一系列关键议题达成协议,可能会作为重要的里程碑载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史册。 近200个缔约方打破多年多边谈判僵局,就《巴黎协定》第六条下国际碳市场机制达成一致。这标志着《巴黎协定》第六条国际碳市场机制运行细则已经明确,《巴黎协定》中最后一个未决项目最终确定。大会还就减缓气候变化工作计划、全球适应气候变化目标等作出安排,进一步巩固了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大势。 大会在气候融资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制定了新的气候融资集体量化目标,设立到2035年发达国家每年提供至少3000亿美元的资金目标及每年至少1.3万亿美元的气候融资目标。这一目标来之不易,其背后是多年的准备工作和数周的密集谈判。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西蒙·斯蒂尔将《巴黎协定》形容为人类唯一的“救生筏”,将气候融资协议喻为“人类的保险单”是正确的。这不仅是因为它们有望帮助避免气候变化带来的严重影响,更重要的是,它们需要兑现承诺,而这恰恰是之前许多气候倡议失败的原因。 斯蒂尔指出,就像任何保险一样,只有按时足额缴纳保费,保险才能发挥作用。他强调,这意味着必须信守承诺。无数的生命取决于此。 因此,发达国家必须正视历史责任,兑现承诺,履行义务,为发展中国家开展气候行动提供资金支持。 本文编译自《中国日报》11月25日社论 原文标题:COP29 ends with ray of hope by putting meat on the bone of global climate finance 出品:中国日报社论编辑室 中国日报中文网 本文编译自《中国日报》11月25日社论 原文标题:COP29 ends with ray of hope by putting meat on the bone of global climate finance 出品:中国日报社论编辑室 中国日报中文网 【责任编辑:王辉】

和评理 | 八项行动促进共同发展 中国推动构建公正世界
Trending News
1 month ago

和评理 | 八项行动促进共同发展 中国推动构建公正世界

China Daily  

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G20第十九次峰会上,全球主要经济体的领导人面临着众多挑战:乌克兰和中东地区的持续冲突、潜在的地缘政治热点、全球经济乏力、国际贸易和国与国关系中愈演愈烈的保护主义和孤立主义倾向、气候变化对世界最贫困群体的毁灭性影响,以及一些关键性全球治理机构的事实性瘫痪……这些问题交织在一起,似乎没有尽头。然而,所有问题的核心都与“正义”和“可持续性”密切相关,这也是主题为“构建公正的世界和可持续的星球”的里约峰会希望重点解决的两大议题。 就当前实际影响而言,此次峰会最重要的成就是启动“抗击饥饿与贫困全球联盟”。尽管有分析人士预测此次会议无法达成联合最终声明,但与会领导人确实做到了。这本身就表明,各国已共同认识到,重塑日益分裂的世界迫在眉睫。 与会领导人都参与了讨论,其中西方观点展现出一定的分裂性,而“全球南方”成员则更注重包容性。 中国明确主张正义和包容促进共同利益。中国领导人在第一和第二阶段会议上分别发表了题为《建设一个共同发展的公正世界》和《携手构建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的讲话。这些讲话不仅与里约峰会的核心关切高度契合,而且再次从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视角出发,阐述了中国对全球公正发展与治理的愿景。 中国敦促各国推动更加包容、更加普惠、更有韧性的全球发展。作为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也是保护主义抬头​​的受害者,中国结合自身扶贫经验,呼吁多一些合作桥梁,少一些“小院高墙”;为建设共同发展的公正世界,中国呼吁营造开放、包容、非歧视的国际经济合作环境,以缩小南北发展差距;面对国际社会日益加剧的地缘政治分歧和阵营对抗,中国呼吁各国恪守真正的多边主义,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中国支持全球发展的八项行动是中国作为“全球南方”一员履行其对全球公共利益承诺的重要举措。这些行动既着眼于中国自身发展需要,也关注“全球南方”其他成员的发展需求,立基于中国多年来在全球发展事业中推行的有效方案,如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对非援助项目、对最不发达国家单边开放等,是切实可行的,不会沦为空谈。这些行动与国际社会对建设合作型、稳定型、开放型、创新型、生态友好型世界经济愿景高度契合,不让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人掉队。 然而,仅凭峰会期间展现的互信和善意,还不足以让各国将彼此的发展视为机遇而非挑战。事实上,要避免零和博弈使“冷战2.0”预言成为现实,各国应抛开分歧,互伸援手。这是时代的召唤,各国必须对此作出回应。 本文译自《中国日报》11月20日社论 原文标题:New starting point for G20 to act as force to move history forward in right direction 编译:赵双莹 出品:中国日报社论编辑室 中国日报中文网 【责任编辑:王辉】

和评理 | 八项行动促进共同发展 中国推动构建公正世界
1 month ago

和评理 | 八项行动促进共同发展 中国推动构建公正世界

China Daily  

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G20第十九次峰会上,全球主要经济体的领导人面临着众多挑战:乌克兰和中东地区的持续冲突、潜在的地缘政治热点、全球经济乏力、国际贸易和国与国关系中愈演愈烈的保护主义和孤立主义倾向、气候变化对世界最贫困群体的毁灭性影响,以及一些关键性全球治理机构的事实性瘫痪……这些问题交织在一起,似乎没有尽头。然而,所有问题的核心都与“正义”和“可持续性”密切相关,这也是主题为“构建公正的世界和可持续的星球”的里约峰会希望重点解决的两大议题。 就当前实际影响而言,此次峰会最重要的成就是启动“抗击饥饿与贫困全球联盟”。尽管有分析人士预测此次会议无法达成联合声明,但与会领导人确实做到了。这本身就表明,各国已共同认识到,重塑日益分裂的世界迫在眉睫。 与会领导人都参与了讨论,其中西方观点展现出一定的分裂性,而“全球南方”成员则更注重包容性。 中国明确主张正义和包容促进共同利益。中国领导人在第一和第二阶段会议上分别发表了题为《建设一个共同发展的公正世界》和《携手构建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的讲话。这些讲话不仅与里约峰会的核心关切高度契合,而且再次从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视角出发,阐述了中国对全球公正发展与治理的愿景。 中国敦促各国推动更加包容、更加普惠、更有韧性的全球发展。作为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也是保护主义抬头​​的受害者,中国结合自身扶贫经验,呼吁多一些合作桥梁,少一些“小院高墙”;为建设共同发展的公正世界,中国呼吁营造开放、包容、非歧视的国际经济合作环境,以缩小南北发展差距;面对国际社会日益加剧的地缘政治分歧和阵营对抗,中国呼吁各国恪守真正的多边主义,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中国支持全球发展的八项行动是中国作为“全球南方”一员履行其对全球公共利益承诺的重要举措。这些行动既着眼于中国自身发展需要,也关注“全球南方”其他成员的发展需求,立基于中国多年来在全球发展事业中推行的有效方案,如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对非援助项目、对最不发达国家单边开放等,是切实可行的,不会沦为空谈。这些行动与国际社会对建设合作型、稳定型、开放型、创新型、生态友好型世界经济愿景高度契合,不让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人掉队。 然而,仅凭峰会期间展现的互信和善意,还不足以让各国将彼此的发展视为机遇而非挑战。事实上,要避免零和博弈使“冷战2.0”预言成为现实,各国应抛开分歧,互伸援手。这是时代的召唤,各国必须对此作出回应。 本文译自《中国日报》11月20日社论 原文标题:New starting point for G20 to act as force to move history forward in right direction 编译:赵双莹 出品:中国日报社论编辑室 中国日报中文网 【责任编辑:王辉】

和评理 | 促进中美关系稳定发展 造福两国惠及世界
1 month ago

和评理 | 促进中美关系稳定发展 造福两国惠及世界

China Daily  

当地时间11月16日下午,中美元首在秘鲁利马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举行会晤。这也是双方近年来第三次面对面会晤,备受关注。 会晤中,两国元首围绕在美国政府过渡期推进对话合作、妥善管控分歧,以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地区问题进行了坦诚、深入、建设性的沟通,为中美关系发展指明了方向。 过去4年,中美关系虽然历经跌宕起伏,但在两国元首引领下,开展了对话和合作,总体实现了稳定。中美恢复和新建了20多个沟通机制,在外交、安全、经贸、财政、金融、军队、禁毒、执法、农业、气候变化、人文等领域取得了积极成果。 回顾过去四年中美关系走过的历程,中国领导人总结了7条经验和启示, 一是要有正确的战略认知,二是要言必信、行必果,三是要平等相待,四是不能挑战红线、底线,五是要多搞对话和合作,六是要回应人民期待,七是要展现大国担当。 这7条经验启示堪称两国关系健康发展的7大智慧支柱。中美关系的发展历程,印证了中美建交45年来的经验和启示。历史昭示我们,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如果两国做伙伴,求同存异,中美关系就能够取得长足发展。如果把对方当对手,恶性竞争,中美关系就会遭遇波折甚至倒退。 展望未来,中方致力于中美关系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没有变,按照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处理中美关系的原则没有变,坚定维护自身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立场没有变,赓续中美人民传统友谊的愿望没有变。 展望未来,希望美国新政府继续与中方保持沟通,拓展合作,管控分歧,延续中美关系来之不易的企稳势头。美国新政府不应泛化国家安全概念,不应以此为借口恶意限制中国人民的发展权,不要插手介入中国与邻国之间的海上争议。中国政府将坚定不移地维护中国的领土完整和发展利益,如果中国的战略安全和核心利益受到威胁,中国政府也不会坐视不理。 中美关系稳定发展既关乎两国人民,也关乎人类前途命运。国与国之间存在一些分歧甚至争议是正常的,关键是要妥善处理中美之间的分歧和争议。中美要继续探寻两个大国正确相处之道,实现中美两国在这个星球上长期和平共存,为动荡不安的世界注入更多确定性和正能量。 本文译自《中国日报》11月18日社论 原文标题:Seven pillars of wisdom to uphold right way for China and US to get along well 出品:中国日报社论编辑室 中国日报中文网 【责任编辑:王辉】

和评理|秉持初心 携手共进:打造亚太合作发展的下一个“黄金三十年”
1 month, 1 week ago

和评理|秉持初心 携手共进:打造亚太合作发展的下一个“黄金三十年”

China Daily  

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三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将于11月16日在秘鲁首都利马举行。本届APEC会议以 “赋能、包容、增长”为主题,而16日的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毫无疑问将会是本次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周期间最为重磅的一场活动。 会议为与会领导人们提供了双边与多边的磋商平台,可以就进一步实现区域内的贸易自由化交换意见。这类面对面交流,也将对深化彼此互信、推动达成共识、管控分歧产生极大助益。 鉴于此,外界对16日的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有着极高的期待。希望会议能够推动在区域内就实施有关的贸易支持文件、通过新的贸易倡议等达成共识。 当前,面对全球最大经济体在经济领域的持续政治化,以及其试图凭借自身喜好来重组全球产业及供应链的做法,亚太经合组织机制是否能够走入下一个“黄金三十年”,目前仍存有疑问。 但尽管如此,这场旨在“通过推动平衡、包容、可持续、创新和安全的增长及加快地区经济一体化,为地区人民构建更大的繁荣”的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还是提供了一个机遇,让与会各方尝试暂时放下可能存在的分歧,从亚太整体区域的角度而非各自国家的角度,来聚焦共同关心的经济与贸易议题。 30年前,冷战结束后不久,亚太地区领导人们一致同意,应超越过去“集团对抗”的思维,共同努力深化区域内的经济合作与一体化,并致力于打造一个充满活力、和谐繁荣的亚太大家庭。 这一共识促成了亚太地区的发展,推动经济全球化驶入了“快车道”,并使得亚太地区成为了全球经济增长中心、全球稳定之锚以及合作的高地。亚太地区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1/3,经济在全球占比超过六成,贸易占比也将近一半。 亚太能否迎来又一个“黄金30年”,关键取决于亚太经合组织成员能否秉持这一机制的初心,推动亚太合作步入新起点。本次与会各方更需铭记,开放包容应是地区合作的关键准则,推动实现共同发展则应是整体目标。 因此,各方应努力推进建立亚太自由贸易区的进程,在不排斥任何成员的前提下,促进区域内经济体之间加强联系,推动实现经济一体化,并强化区域内相关经贸协定和发展战略之间的联系。 尤其是当前,面对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到来,各成员更应合作共进,完善全球科技治理,强化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促进实现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营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科技发展环境。 中国始终是亚太合作的坚定倡导者和实践者。希望亚太地区各经济体展现智慧,维护自由开放的贸易和投资,支持强化包容性的区域贸易体系,切勿在经济与发展议题上采取“以邻为壑”的态度,否定过去30年亚太地区取得的成就。 中方愿与各方一道,全面落实《2040年亚太经合组织布特拉加亚愿景》,推动本届APEC会议取得积极成果。我们期待这些成果能为亚太区域的经济一体化注入新动力,推动实现共享、平衡、可持续的增长,我们也呼吁各方携起手来,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为亚太合作发展打造下一个“黄金三十年”。 本文编译自《中国日报》11月12日社论 原标题:APEC leaders should join hands to ensure another 'golden 30 years' for the region 出品:中国日报社论编辑室 中国日报中文网 编译:涂恬 编辑:李海鹏 【责任编辑:涂恬】

和评理|秉持初心 携手共进:打造亚太合作发展的下一个“黄金三十年”
1 month, 1 week ago

和评理|秉持初心 携手共进:打造亚太合作发展的下一个“黄金三十年”

China Daily  

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三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将于11月16日在秘鲁首都利马举行。本届APEC会议以 “赋能、包容、增长”为主题,而16日的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毫无疑问将会是本次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周期间最为重磅的一场活动。 会议为与会领导人们提供了双边与多边的磋商平台,可以就进一步实现区域内的贸易自由化交换意见。这类面对面交流,也将对深化彼此互信、推动达成共识、管控分歧产生极大助益。 鉴于此,外界对16日的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有着极高的期待。希望会议能够推动在区域内就实施有关的贸易支持文件、通过新的贸易倡议等达成共识。 当前,面对全球最大经济体在经济领域的持续政治化,以及其试图凭借自身喜好来重组全球产业及供应链的做法,亚太经合组织机制是否能够走入下一个“黄金三十年”,目前仍存有疑问。 但尽管如此,这场旨在“通过推动平衡、包容、可持续、创新和安全的增长及加快地区经济一体化,为地区人民构建更大的繁荣”的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还是提供了一个机遇,让与会各方尝试暂时放下可能存在的分歧,从亚太整体区域的角度而非各自国家的角度,来聚焦共同关心的经济与贸易议题。 30年前,冷战结束后不久,亚太地区领导人们一致同意,应超越过去“集团对抗”的思维,共同努力深化区域内的经济合作与一体化,并致力于打造一个充满活力、和谐繁荣的亚太大家庭。 这一共识促成了亚太地区的发展,推动经济全球化驶入了“快车道”,并使得亚太地区成为了全球经济增长中心、全球稳定之锚以及合作的高地。亚太地区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1/3,经济在全球占比超过六成,贸易占比也将近一半。 亚太能否迎来又一个“黄金30年”,关键取决于亚太经合组织成员能否秉持这一机制的初心,推动亚太合作步入新起点。本次与会各方更需铭记,开放包容应是地区合作的关键准则,推动实现共同发展则应是整体目标。 因此,各方应努力推进建立亚太自由贸易区的进程,在不排斥任何成员的前提下,促进区域内经济体之间加强联系,推动实现经济一体化,并强化区域内相关经贸协定和发展战略之间的联系。 尤其是当前,面对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到来,各成员更应合作共进,完善全球科技治理,强化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促进实现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营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科技发展环境。 中国始终是亚太合作的坚定倡导者和实践者。希望亚太地区各经济体展现智慧,维护自由开放的贸易和投资,支持强化包容性的区域贸易体系,切勿在经济与发展议题上采取“以邻为壑”的态度,否定过去30年亚太地区取得的成就。 中方愿与各方一道,全面落实《2040年亚太经合组织布特拉加亚愿景》,推动本届APEC会议取得积极成果。我们期待这些成果能为亚太区域的经济一体化注入新动力,推动实现共享、平衡、可持续的增长,我们也呼吁各方携起手来,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为亚太合作发展打造下一个“黄金三十年”。 本文编译自《中国日报》11月12日社论 原标题:APEC leaders should join hands to ensure another 'golden 30 years' for the region 出品:中国日报社论编辑室 中国日报中文网 编译:涂恬 编辑:李海鹏 【责任编辑:涂恬】

中国科学家发现植物免疫激活新机制
Trending News
1 month, 2 weeks ago

中国科学家发现植物免疫激活新机制

China Daily  

中国日报11月8日电(记者 闫东洁)近年来,病虫害的频繁爆发造成作物减产和品质下降, 大量使用化学农药控制农作物病虫害,不仅破坏生态环境,还威胁人们健康。培育广谱抗病品种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发展绿色农业、维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发掘广谱持久抗病基因,揭示植物免疫激活调控广谱抗病的分子机制是农作物抗病育种的重要理论基础。 北京时间2024年11月8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以"背靠背"形式在线发布了同一单位不同团队的两项重要科研成果。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何祖华院士团队、张余研究员团队,复旦大学高明君研究员团队以及浙江大学邓一文教授团队合作完成了题为 "A canonical protein complex controls immune homeostasis and multipathogen resistance(一个经典的蛋白复合体调控免疫稳态与多病原菌抗性)"的研究成果。另一篇题为"Activation of a helper NLR by plant and bacterial TIR immune signaling(植物和细菌的免疫信号介导植物细胞内免疫受体的激活)"的研究成果来自分子植物卓越中心万里研究员团队。 植物免疫的本质是识别"非我"。植物免疫系统通过识别病原微生物而激活自身的免疫反应,该系统由两道防线组成,一是通过植物细胞表面感受器识别病原菌后产生的基础抗病性(PTI),PTI相对温和且容易被病原菌分泌的毒性蛋白所突破;在进化中,植物产生了第二道防线,植物细胞内感受器NLR蛋白识别病原菌分泌的毒性蛋白后引起的专化性抗性(ETI),该防线反应强烈且能赋予植物强抗病性。植物ETI免疫反应的发生依赖于植物特定的NLR感受器蛋白识别特定病原菌分泌的特定毒性蛋白。由于ETI的特异性,目前在植物抗病育种和病虫害防治中缺乏有效的方法激活植物ETI。如何克服ETI对病原菌的特异性,实现有效的多病原广谱抗病性成为了植物免疫研究的重要课题。 何祖华及其合作研究团队在前期研究中发现了一个水稻免疫抑制基因ROD1,该基因突变引起活性氧积累,产生免疫自激活表型,显著提高水稻对多个病原菌如稻瘟病、白叶枯病和纹枯病的抗性,论文发表于国际权威学术期刊Cell(Gao et al., 2021)。然而对ROD1抑制免疫激活的信号网络尚不清楚。研究团队采用EMS化学诱变和γ射线物理诱变筛选rod1抑制子的策略深入研究,经过大规模的田间表型鉴定筛选,共获得18个rod1抑制子株系。通过基因克隆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发现这些抑制子分别是OsTIR、OsEDS1、OsPAD4和OsADR1基因突变。首次报道禾本科作物的细胞内感受器OsTIR蛋白具有产生免疫小分子pRib-AMP的功能,小分子pRib-AMP能够激活水稻OsEDS1、OsPAD4和OsADR1蛋白形成免疫复合体EPA激发免疫反应。进一步研究发现水稻免疫抑制蛋白ROD1与OsTIR互作,影响OsTIR的酶活,从而抑制小分子pRib-AMP的生成,避免EPA复合体激发免疫反应,维持免疫的稳态。当病原菌侵染时,ROD1被降解,OsTIR蛋白被释放后生成小分子激活免疫复合体EPA,产生对多种病原菌的广谱抗性。因此,该研究揭示了一个五组分的信号网络调控植物免疫稳态的分子机制,为培育广谱抗多种病原菌的作物新品种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和靶标基因。 无独有偶的是万里团队发现植物细胞内感受器的TIR蛋白可生成小分子2'cADPR,这一类小分子作为前体在植物体内可以被转化生成pRib-AMP,从而激活EPA免疫复合体,提高植物抗病性。利用2'cADPR处理植物即可诱导类似于ETI的强抗病性,实现了在没有特定病原菌侵染的情况下人为可控地激活植物强ETI免疫反应。而且相对于pRib-AMP,2'cADPR性质更稳定,所以也更适合开发作为植物免疫激活剂。这一发现为发展绿色农业提供了一种能够激发农作物广谱抗病性的新型"生物农药",从而有效替代化学农药,减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一些细菌的TIR蛋白也可以产生2'cADPR并激活植物的ETI免疫反应,因此本研究还揭示了植物和细菌免疫通路交互的分子机理。 植物细胞内感受器TIR蛋白介导的ETI抗性是农作物抗病育种的重要靶标。因此,研究植物免疫受体及其工作机理,能够实现对植物免疫受体的人工定向改造,从而有效解决植物病害问题。这两项研究成果共同揭示了一个在不同植物中保守的由小分子pRib-AMP和蛋白复合体EPA介导的免疫激活新机制,为植物病害防控提供了新型"生物农药"靶标,对促进我国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维护生态环境,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分子植物卓越中心博士研究生武越、徐炜莹、雷子耀,高级工程师刘继云,上海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赵国燕以及复旦大学博士研究生李魁为论文"A canonical protein complex controls immune homeostasis and multipathogen resistance"的共同第一作者,分子植物卓越中心何祖华院士、张余研究员,复旦大学高明君研究员以及浙江大学邓一文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德国马普植物育种研究所Jane E. Parker院士、西湖大学柴继杰教授等参与了本项研究。该研究工作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农业生物育种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上海市基础研究特区计划等的资助。 分子植物卓越中心博士研究生于华、徐炜莹和陈思思为论文"Activation of a helper NLR by plant and bacterial TIR immune signaling"的共同第一作者,万里研究员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工作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张余研究员的合作和支持。同时,该研究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植物性状形成与塑造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中国科学院先导项目等资助。 【责任编辑:高琳琳】

中国科学家发现植物免疫激活新机制
Trending News
1 month, 2 weeks ago

中国科学家发现植物免疫激活新机制

China Daily  

中国日报11月8日电(记者 闫东洁)近年来,病虫害的频繁爆发造成作物减产和品质下降, 大量使用化学农药控制农作物病虫害,不仅破坏生态环境,还威胁人们健康。培育广谱抗病品种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发展绿色农业、维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发掘广谱持久抗病基因,揭示植物免疫激活调控广谱抗病的分子机制是农作物抗病育种的重要理论基础。 北京时间2024年11月8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以"背靠背"形式在线发布了同一单位不同团队的两项重要科研成果。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何祖华院士团队、张余研究员团队,复旦大学高明君研究员团队以及浙江大学邓一文教授团队合作完成了题为 "A canonical protein complex controls immune homeostasis and multipathogen resistance(一个经典的蛋白复合体调控免疫稳态与多病原菌抗性)"的研究成果。另一篇题为"Activation of a helper NLR by plant and bacterial TIR immune signaling(植物和细菌的免疫信号介导植物细胞内免疫受体的激活)"的研究成果来自分子植物卓越中心万里研究员团队。 植物免疫的本质是识别"非我"。植物免疫系统通过识别病原微生物而激活自身的免疫反应,该系统由两道防线组成,一是通过植物细胞表面感受器识别病原菌后产生的基础抗病性(PTI),PTI相对温和且容易被病原菌分泌的毒性蛋白所突破;在进化中,植物产生了第二道防线,植物细胞内感受器NLR蛋白识别病原菌分泌的毒性蛋白后引起的专化性抗性(ETI),该防线反应强烈且能赋予植物强抗病性。植物ETI免疫反应的发生依赖于植物特定的NLR感受器蛋白识别特定病原菌分泌的特定毒性蛋白。由于ETI的特异性,目前在植物抗病育种和病虫害防治中缺乏有效的方法激活植物ETI。如何克服ETI对病原菌的特异性,实现有效的多病原广谱抗病性成为了植物免疫研究的重要课题。 何祖华及其合作研究团队在前期研究中发现了一个水稻免疫抑制基因ROD1,该基因突变引起活性氧积累,产生免疫自激活表型,显著提高水稻对多个病原菌如稻瘟病、白叶枯病和纹枯病的抗性,论文发表于国际权威学术期刊Cell(Gao et al., 2021)。然而对ROD1抑制免疫激活的信号网络尚不清楚。研究团队采用EMS化学诱变和γ射线物理诱变筛选rod1抑制子的策略深入研究,经过大规模的田间表型鉴定筛选,共获得18个rod1抑制子株系。通过基因克隆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发现这些抑制子分别是OsTIR、OsEDS1、OsPAD4和OsADR1基因突变。首次报道禾本科作物的细胞内感受器OsTIR蛋白具有产生免疫小分子pRib-AMP的功能,小分子pRib-AMP能够激活水稻OsEDS1、OsPAD4和OsADR1蛋白形成免疫复合体EPA激发免疫反应。进一步研究发现水稻免疫抑制蛋白ROD1与OsTIR互作,影响OsTIR的酶活,从而抑制小分子pRib-AMP的生成,避免EPA复合体激发免疫反应,维持免疫的稳态。当病原菌侵染时,ROD1被降解,OsTIR蛋白被释放后生成小分子激活免疫复合体EPA,产生对多种病原菌的广谱抗性。因此,该研究揭示了一个五组分的信号网络调控植物免疫稳态的分子机制,为培育广谱抗多种病原菌的作物新品种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和靶标基因。 无独有偶的是万里团队发现植物细胞内感受器的TIR蛋白可生成小分子2'cADPR,这一类小分子作为前体在植物体内可以被转化生成pRib-AMP,从而激活EPA免疫复合体,提高植物抗病性。利用2'cADPR处理植物即可诱导类似于ETI的强抗病性,实现了在没有特定病原菌侵染的情况下人为可控地激活植物强ETI免疫反应。而且相对于pRib-AMP,2'cADPR性质更稳定,所以也更适合开发作为植物免疫激活剂。这一发现为发展绿色农业提供了一种能够激发农作物广谱抗病性的新型"生物农药",从而有效替代化学农药,减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一些细菌的TIR蛋白也可以产生2'cADPR并激活植物的ETI免疫反应,因此本研究还揭示了植物和细菌免疫通路交互的分子机理。 植物细胞内感受器TIR蛋白介导的ETI抗性是农作物抗病育种的重要靶标。因此,研究植物免疫受体及其工作机理,能够实现对植物免疫受体的人工定向改造,从而有效解决植物病害问题。这两项研究成果共同揭示了一个在不同植物中保守的由小分子pRib-AMP和蛋白复合体EPA介导的免疫激活新机制,为植物病害防控提供了新型"生物农药"靶标,对促进我国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维护生态环境,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分子植物卓越中心博士研究生武越、徐炜莹、雷子耀,高级工程师刘继云,上海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赵国燕以及复旦大学博士研究生李魁为论文"A canonical protein complex controls immune homeostasis and multipathogen resistance"的共同第一作者,分子植物卓越中心何祖华院士、张余研究员,复旦大学高明君研究员以及浙江大学邓一文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德国马普植物育种研究所Jane E. Parker院士、西湖大学柴继杰教授等参与了本项研究。该研究工作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农业生物育种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上海市基础研究特区计划等的资助。 分子植物卓越中心博士研究生于华、徐炜莹和陈思思为论文"Activation of a helper NLR by plant and bacterial TIR immune signaling"的共同第一作者,万里研究员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工作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张余研究员的合作和支持。同时,该研究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植物性状形成与塑造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中国科学院先导项目等资助。 【责任编辑:高琳琳】

和评理 | 妥处分歧拓展合作 推动中美关系再出发
Trending News
1 month, 2 weeks ago

和评理 | 妥处分歧拓展合作 推动中美关系再出发

China Daily  

借助美国民众对现状的不满,共和党人唐纳德·特朗普周三在美国总统大选中获胜,当选美国第47任总统。 然而,在成功东山再起后,这位78岁的美国前总统并没有太多时间可以用来欢庆和浪费。 这次大选暴露了美国社会前所未有的深深裂痕,特朗普在佛罗里达州发表胜选演讲时也表示“是时候团结起来”了。 上任之后,特朗普将面临从经济、就业到移民等一系列紧迫的挑战。过去四年,美国物价高企,许多民众,尤其是低收入者生活困难,而这也被认为是民主党候选人哈里斯落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面对经济困境,特朗普提出的解决方案是提高关税,甚至提议对中国商品征收60%的关税。然而,许多经济学家警告说,这只会加剧通货膨胀,导致美国消费者面对更高的物价。 这也足以让人担心未来中美关系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此外,在其他一些问题上,两国也存在分歧。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中国和美国存在分歧十分正常。如何负责任地处理分歧,将决定中美关系的未来。 中方认为,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原则是中美关系顺利发展的保障,也是两国今后共同努力的方向。 两国不仅在经贸、农业等传统领域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而且在气候变化、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因此合作是两国唯一正确的选择。 经贸合作一直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努力做大两国的“经济合作蛋糕”,而不是提高关税或者“去风险”、“脱钩断链”,才将有助于解决经济问题。 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问题,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美国新政府必须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在台湾问题上谨言慎行,避免损害中美关系。 中国愿意同美国做伙伴、做朋友,而不是像一些美国政客所说的那样是美国的威胁或对手。正如历史所昭示的那样,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随着美国总统大选落下帷幕,推进两国互利合作迎来了新的机遇。美国新一届领导人应从中美关系大局出发,同中方相向而行,推动中美关系朝着稳定、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这不仅符合两国的利益,也将为变乱交织的世界注入更多确定性和稳定性。 本文编译自《中国日报》11月7日社论 原文标题:Chance of a new beginning for world's most important bilateral relationship 出品:中国日报社论编辑室 中国日报中文网 【责任编辑:王辉】

和评理 | 妥处分歧拓展合作 推动中美关系再出发
Trending News
1 month, 2 weeks ago

和评理 | 妥处分歧拓展合作 推动中美关系再出发

China Daily  

借助美国民众对现状的不满,共和党人唐纳德·特朗普周三在美国总统大选中获胜,当选美国第47任总统。 然而,在成功东山再起后,这位78岁的美国前总统并没有太多时间可以用来欢庆和浪费。 这次大选暴露了美国社会前所未有的深深裂痕,特朗普在佛罗里达州发表胜选演讲时也表示“是时候团结起来”了。 上任之后,特朗普将面临从经济、就业到移民等一系列紧迫的挑战。过去四年,美国物价高企,许多民众,尤其是低收入者生活困难,而这也被认为是民主党候选人哈里斯落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面对经济困境,特朗普提出的解决方案是提高关税,甚至提议对中国商品征收60%的关税。然而,许多经济学家警告说,这只会加剧通货膨胀,导致美国消费者面对更高的物价。 这也足以让人担心未来中美关系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此外,在其他一些问题上,两国也存在分歧。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中国和美国存在分歧十分正常。如何负责任地处理分歧,将决定中美关系的未来。 中方认为,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原则是中美关系顺利发展的保障,也是两国今后共同努力的方向。 两国不仅在经贸、农业等传统领域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而且在气候变化、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因此合作是两国唯一正确的选择。 经贸合作一直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努力做大两国的“经济合作蛋糕”,而不是提高关税或者“去风险”、“脱钩断链”,才将有助于解决经济问题。 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问题,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美国新政府必须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在台湾问题上谨言慎行,避免损害中美关系。 中国愿意同美国做伙伴、做朋友,而不是像一些美国政客所说的那样是美国的威胁或对手。正如历史所昭示的那样,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随着美国总统大选落下帷幕,推进两国互利合作迎来了新的机遇。美国新一届领导人应从中美关系大局出发,同中方相向而行,推动中美关系朝着稳定、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这不仅符合两国的利益,也将为变乱交织的世界注入更多确定性和稳定性。 本文编译自《中国日报》11月7日社论 原文标题:Chance of a new beginning for world's most important bilateral relationship 出品:中国日报社论编辑室 中国日报中文网 【责任编辑:王辉】

和评理|欧盟应维持战略自主,勿要沦为美国遏华“马前卒”
1 month, 2 weeks ago

和评理|欧盟应维持战略自主,勿要沦为美国遏华“马前卒”

China Daily  

近日,中方宣布,针对欧盟10月30日开始实施的对中国产电动汽车加征关税举措,已起诉至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鉴于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程序复杂且耗时较长,诉诸该机制或许并非解决中欧贸易争端的理想渠道,但本次中国采取这一行动,也正是意在表明,相较于“以牙还牙”,中国更希望通过合理渠道解决争端。 虽然中国针对部分欧盟输华产品也采取了反制措施,但关税战始终不是中国想要的答案。美国2018年对华发起的关税战令双方都承受了损失。正是鉴于这一点,目前中国政府正在加力推动与欧盟、欧盟各成员国的磋商对话,寻求围绕本次贸易争端达成一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解决方案。 欧盟于去年10月启动对华电动车反补贴调查,并宣布基于调查结果,对进口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在原有10%的基础上加征最高35.3%的惩罚性关税,为期五年。欧盟或许还会尝试为这一结果辩护,但这一武断之举,和美国、加拿大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100%关税的做法也没有太大的区别。 卸去“公平竞争”的伪装,欧盟还不如承认自己此番加征关税的举措,其实正是美国遏华战略的一部分。因为指控中国补贴、中国倾销产品这类的借口,正是意在削弱中国电动汽车以及其他新能源产业的竞争力,这种做法也是美国遏华战略不可或缺的环节。 在欧盟7月公布所谓的“调查结果”之前,华盛顿方面就已经开始对其不断施压。一大佐证就是在今年5月意大利举行的七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前及会议期间,美国财长耶伦不遗余力地敦促盟友,要针对中国在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板、半导体、钢铁以及其他战略性产业筑起“反对之墙”。 在欧盟发起调查后,美国方面利用了一切“可乘之机”来敦促欧盟尽快对中国采取行动,对包括太阳能电池板、风力涡轮机等在内的中国新能源产品出口进行打压,遏制其出口增势,导致欧盟领导人几乎对华开展了一场全面贸易战。 与耶伦的危言耸听前后衔接的,还有包括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等对美国盟友的敦促,呼吁他们面对中国出口的新能源产品要结成“共同阵线”。 但尽管美国对欧盟及其成员国不断施压,10月4日,在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问题进行投票时,欧盟27个成员国中还是有17个国家选择了反对或弃权,反对者中就包括德国,这也凸显了面对这一问题时欧盟集团内部的意见分裂。 讽刺的是,欧盟声称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是为了保护本土汽车制造商,但欧洲主要汽车制造企业却纷纷反对加征关税,并表示他们希望与中国同行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上合作、竞争。 在过去一周与中方的单独沟通中,法国和意大利这两大投票支持关税的欧盟主要成员国都先后表示,他们非常重视与中国健康稳定的贸易关系,并对通过谈判解决争端持开放态度。 过去几个月,中欧谈判缺乏实质性进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并不是因为欧盟方面不清楚关税将损害其自身利益并减缓其绿色转型,而是因为拜登政府持续加大了向欧盟施压的力度,要求欧盟在其指定领域停止与中国进行贸易往来。 美国总统大选结果将对欧盟及其成员国未来与中国进行的贸易争端解决磋商产生重要影响,但欧盟也应该意识到,保护自身利益的最佳方式,是坚持战略自主。 本文编译自《中国日报》11月6日社论 原标题:EU should uphold strategic autonomy instead of doing Washington's bidding 出品:中国日报社论编辑室 中国日报中文网 编译:涂恬 编辑:李海鹏 【责任编辑:涂恬】

第四届国际艺术教育论坛成功举办
1 month, 2 weeks ago

第四届国际艺术教育论坛成功举办

China Daily  

11月2日上午,CACIE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第25届中国国际教育年会暨展览——第四届国际艺术教育论坛在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开幕。论坛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国际艺术教育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国际艺术教育专委会)、北京大学国家对外文化交流研究基地、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共同承办。 本届论坛在国家会议中心举办 本届中国国际教育年会暨展览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主办,以“教育:为人人 为未知 为未来”为主题,吸引了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余名中外教育界人士、驻华使领馆官员和企业代表等参加。第四届国际艺术教育论坛以“艺术教育与人类健康”为主题,聚焦艺术教育在促进全年龄人口身心健康中的独特作用。 第四届国际艺术教育论坛:艺术教育与人类健康 上午9点,论坛开幕式正式启动,由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王蓓副教授主持。她首先对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各承办单位及专委会各会员单位所提供的支持与合作表达了衷心的感谢。随后,她对莅临本次论坛的各位领导和嘉宾进行了隆重介绍,并对与会的专家学者、全国各地的会员单位代表以及文化艺术界的代表致以热烈的欢迎。 傅博副秘书长致辞 论坛首先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秘书长傅博致辞。她代表协会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并对参会的中外嘉宾表示诚挚欢迎。她指出,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健康第一”理念为艺术教育与健康发展的融合指明了方向。她提出三点建议:利用数字技术赋能学校美育、通过青年交流促进社会美育、集结专业资源推进教师健康发展。希望论坛成为思想交流与合作创新的平台,共同推动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Francois Colbert院士致辞 Ellis Jones教授致辞 随后,世界文化艺术管理学会主席Francois Colbert院士和英国皇家戏剧学院前副校长Ellis Jones教授分别发表了开幕致辞。Colbert院士提到,艺术教育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能促进身心健康。他分享了自己在艺术管理领域的经验,强调艺术在治愈心理和生理上的潜力。Ellis Jones教授则提到,表演艺术为社会带来了丰富的连接,能够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交技能,展现出艺术教育在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两位专家一致认为,艺术教育对人类健康至关重要,希望通过国际合作促进艺术在健康领域的应用,推动社会的积极发展。 国际艺术教育专委会理事长、北京大学国家对外文化交流研究基地联合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林一教授最后致辞。她回顾了国际艺术教育专委会自2022年成立以来的工作,强调了“大艺术教育观”、跨文化视角和国际合作理念的一贯性。专委会致力于通过艺术教育实现美育浸润,促进全年龄人口的身心健康。本次论坛将深入探讨艺术教育与人类健康的关系,期待与会专家和学者的深入交流,共同推动艺术教育在健康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王蓓副书记主持开幕式 开幕式结束后,与会嘉宾进行了合影留念。随后,论坛进入专题研讨环节,由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音乐与舞蹈系系主任佟佳家副教授主持,与会嘉宾围绕“艺术教育与人类健康”的主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林一教授开幕式致辞并做主报告 林一教授首先发表了题为《艺术与健康研究新框架》的主报告。她指出,艺术治疗已经从最初的“绿色处方”演变为全球范围内的“社会处方”,成为一种被广泛接受的健康干预手段。她回顾了艺术治疗的发展历程和科学对其有效性的论证,认为其不仅是对精神与心理疾病患者的帮助,更是全社会情感疗愈的重要活动。她指出,“艺术治疗”的概念主要属于临床的范畴,其对象主要针对患有精神疾病和焦虑、抑郁、自闭等心理问题的“患者”。因此,若要使艺术在更广泛的范畴服务于人类的身心健康,首先要在概念上突破壁垒。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探索和科学验证之后,艺术治疗已经进入医院、学校、社区等多种场域,从概念上,人们更多地使用了“艺术疗愈”来替代“艺术治疗”,充分体现了“艺术疗愈”概念的广泛的社会性,已经成为“全球处方”。这就要求我们从理论上和机制上进行新的阐释和建构。她认为,要让艺术疗愈在整个社会、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健康发展,需要系统思维。她提出了融入人类学和复杂系统科学视角的“艺术与健康研究新框架”,建议整合国际经验和在地智慧,整合学校教育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训练体系和行业协会专业能力培养和评价体系,建立艺术疗愈行业标准和分层分级评价体系以及伦理监管的政策措施,培养满足“疾病治疗、疾病预防、主动健康、社会福祉、跨文化理解”五位一体需求的不同层次的艺术疗愈人才,通过艺术教育实现美育浸润,通过艺术教育促进全年龄人口的身心健康。为艺术服务于全球健康和美好生活以及跨文化理解提供中国方案。 黄昌勇教授主题发言 上海戏剧学院院长、剧作家黄昌勇教授以《艺术教育与艺术生态》为题进行了线上发言。他回顾了艺术疗愈的历史,并提出中国艺术教育在整体布局上仍面临挑战,包括对西方艺术教育模式的依赖,以及缺乏对新兴领域如艺术疗愈和艺术科技的重视。同时,艺术教育的主体认定仍偏向于专业创作人才的培养,缺乏创新与生态重构。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艺术教育需要与时俱进,形成科学的布局与顶层设计,以推动艺术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Nadia Paredes教授主题发言 美国艺术治疗协会主席Nadia Paredes教授以《Healing Through Creativity: The Intersection of Arts Education and Human Well-being》为题发言。她分享了个人经历,强调艺术在情感疗愈中的强大力量,指出艺术教育不仅仅是培养美学或技艺,更是促进个人与社会整体健康的关键。她提到,多种研究表明,艺术能够帮助人们表达深层次情感,增强认知和情绪能力,推动社会成长。她呼吁将艺术全面融入教育和卫生系统,用创意活动提升社区的联系与心理健康。 张尧教授主题发言 国家大剧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总监制张尧教授以《艺术改变生活的实践——以国家大剧院为例》为题进行了线上发言。他提到,国家大剧院自成立以来,秉持公益性和高品质美育理念,通过高水平艺术提升大众审美与精神素养,实现艺术改变生活的核心价值。大剧院每年举办约1000场艺术普及活动,覆盖广泛的社会群体,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他强调,艺术教育是艺术改变生活的必经之路,能够提升全社会的精神风貌与健康素质。 董宁女士主题发言 北京演艺集团副总经理、国家二级导演董宁以《以艺养心——戏剧与观众的心灵对话》为题发言,她指出,戏剧的独特之处在于真实时空中创造的心灵交流,这种交流能激发情感共鸣和思考,达到心灵的滋养和心理健康的促进。一部优质戏剧作品不仅养眼,更重要的是“养心”,让观众在感官愉悦中获得精神满足。她期望能够用舞台艺术、剧场空间达到心灵共享的目的,以文化人、以艺养心,助力社会精神生活的升华。 袁禾教授主题发言 北京舞蹈学院二级教授袁禾以《重视舞蹈疗愈 促进身心健康》为题,由主持人代为发言。她回顾了中国舞蹈疗愈的悠久历史,提到早在原始时代便有通过舞蹈疏通筋络、增强体质的记载,展现了舞蹈在促进健康方面的有效性。她指出,舞蹈作为一种直接的艺术表达方式,通过人体动作激发情感和情绪,不仅有助于生理康复,还能积极地影响心理状态,形成身心健康的双向促进,同时促进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互动。 赵力教授主题发言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副院长赵力教授以《学科建设与专业发展语境下的艺术治疗教学》为题发言。他指出,艺术治疗教育在全球范围内逐步推进,在中国,高校历经了长时间的基础铺垫但仍处于起步阶段,跨学科融合是其发展的核心特征。他介绍了中央美术学院的相关创新,包括整合艺术治疗课程,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鼓励师生参与医院和社区的实际项目等。期望通过多元合作推动中国艺术治疗的未来发展,回应社会的多样需求。 曹晓乔教授主题发言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艺术治疗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曹晓乔以《艺术治疗理念与美育教学建设》为题进行了线上发言。她指出,艺术治疗课程能够帮助学生通过艺术表达解决情感问题,增强自信。在互动式教学中,许多学生给予了正面反馈,表示在真实的艺术创作中感受到了自我疗愈,她呼吁在美育教学中纳入艺术与健康的公共课程,设立艺术疗愈实践中心,为学生提供安全、愉悦的心理支持空间,推动艺术治疗人才的培养。 陈葸静老师主题发言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陈葸静以《结合数字技术的音乐干预在亚健康人群的应用》为题发言。她指出,人群的亚健康状态已十分普遍,亟需通过有效手段进行干预。传统音乐治疗虽有效,但治疗师资源有限,结合数字技术的音乐干预能够提升干预的可及性和个性化。她分享了在疫情期间利用网络平台进行音乐干预的成功案例,结果显示参与者的焦虑显著降低。未来应探索更多与数字技术结合的艺术治疗形式,以更好地促进大众的身心健康。 佟佳家副教授主持主题研讨和圆桌论坛环节 专题探讨结束后,圆桌论坛在主持人佟佳家副教授的引导下拉开帷幕。圆桌论坛以“‘大艺术教育观’下的身心观照——艺术教育的道与技”为主题,邀请了来自不同领域的嘉宾共同探讨艺术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多重价值。 圆桌论坛:“大艺术教育观”下的身心观照——艺术教育的道与技 绵阳师范学院传媒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丁淑月指出,艺术教育涵盖了中华优秀道德文化,包括仁义礼智信等价值观。她强调,艺术教育通过视觉和感受触动心灵,传递人的温暖、礼的优雅、智的敏锐、信的坚守,是全面育人的重要途径。 辽宁人民艺术剧院附属艺术学校校长、国家一级演员侯国栋强调,艺术类中专院校的使命不仅在于提升学生的艺术技能,还要激发他们对艺术的真正热爱。他们正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结合时代发展,培养有艺术底蕴的优秀人才。 北京丝路音乐研究院研究员阎晓丹指出,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对支持中国艺术教育具有重要意义。艺术疗愈是高性价比的心理健康前置干预手段,尤其在青少年心理健康领域具有广阔前景。中国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资源将为艺术疗愈事业提供有力支持。 中央歌剧院青年女高音歌唱家苓涓分享了自己作为一名歌剧演员在艺术传播中的体验和感悟。她通过自身的实践,体会到艺术表演和艺术教育的相辅相成。她强调,艺术教育不仅仅是技艺的传授,更是心灵的触动和滋养,有助于实现身心和谐。 林一教授闭幕致辞 圆桌论坛结束后,林一教授为论坛致闭幕辞。她引用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重要讲话的精神,指出艺术教育在弘扬中华文化和增进国民健康方面的作用显著。随后,她宣读了本次论坛与国际同行达成共识的《艺术疗愈全球发展倡议书》,提出包括:界定艺术疗愈作为面向公众的系统性概念、建立国际相对统一的课程体系和专业能力评价体系、加强高校和国际艺术与健康学术组织的交流合作、探索数字技术在艺术疗愈和艺术促进健康方面的应用以及联合发布国际艺术与健康研究最新动态等五项倡议。 …

9件作品获生态鄂尔多斯奖!“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漫画插画大展获奖名单揭晓
2 months, 3 weeks ago

9件作品获生态鄂尔多斯奖!“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漫画插画大展获奖名单揭晓

China Daily  
瑞典学者:非洲不缺宏伟蓝图,缺的是真正的合作伙伴
3 months, 1 week ago

瑞典学者:非洲不缺宏伟蓝图,缺的是真正的合作伙伴

China Daily  

导读: 9月4日至6日举行的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是非洲国家同中国和其他“全球南方”国家一道,开创国际经济合作全新范式的重要机遇。多年来,非洲并不缺少宏伟的发展蓝图,但缺少真正的合作伙伴来把规划转变为现实。中方着力支持非洲破解基础设施、人才、资金三大瓶颈问题,将切实帮助非洲国家实现跨越式发展。 本文为中国观察智库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作者:侯赛因·阿斯卡里 瑞典“一带一路”研究所副所长 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非洲就像一棵硕果累累的大树,但几百年来,它的“果实”总是落在“篱笆”外面,惠及别人而不是自己。在殖民时代,非洲的原材料被西方掠夺,大量非洲人口沦为奴隶,为别人种植庄稼、生产商品。在后殖民时代,新形式的殖民主义仍在继续,只是机制更为复杂。非洲国家与前殖民国家签订的“特殊协议”,让跨国公司打着“自由市场”和“新自由主义”的旗号,控制了非洲大量的矿产资源,而所谓的“自由市场”和“新自由主义”,全都是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西方机构推动和强加的规则。大量金融资源从非洲大陆流失,流向欧洲和其他“避税天堂”,令非洲国家的货币和信贷价值蒙受损失。许多受过良好教育、才华横溢的年轻人也纷纷离开非洲,到国外寻求更好的生活。 9月4日至6日在北京举行的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是非洲国家掀起“第二次解放运动”,同中国和其他“全球南方”国家一道,开创国际经济合作全新范式的重要机遇。许多非洲国家正在认识到,它们的资源必须用于造福自己的人民,并且它们可以走出一条更好摆脱贫困、实现现代化的路径。它们的启发主要来自中国。几十年前,中国比许多非洲国家还要贫穷,但近年来,中国、金砖国家、东盟和“全球南方”的崛起说明,雄心和愿景与机遇成正比。 就像中国雄心勃勃的2035年远景目标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一样,非洲的《2063年议程》现在应该注入一种新的精神:必须扩大拟议的项目规模,实现更大的效果,而不能像过去许多零敲碎打的小型援助项目那样,只能治标不能治本。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西方国家试图抹黑“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将其描述为对当地人口没有任何实效的“白象”工程。这种观点必须予以驳斥,因为只有通过实施运输、电力、水、农业和工业发展等方面的重大项目,才能实现任何有意义的发展。中国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正是由于高铁、三峡大坝和南水北调工程等大型项目,中国经济才得到了提振。非洲的发展计划也必须是长期的,而不应仅仅是试图填补短期的空白。非洲国家需要利用现有的最高科技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 中国作为一个可靠的合作伙伴,已经表现出向其他伙伴国家转让技术的意愿。为基础设施项目寻找新的长期低息信贷机制也是一个关键因素。其最终目标应该是非洲国家的工业化,这也是今后几十年世界经济的一个主要的推动因素。非洲人口已达13亿,到2050年将达到29亿,将逐步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科技和工业产品消费市场。 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一直坚定支持非洲国家的反殖民主义斗争。随着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非关系发生了质的飞跃。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是2015年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习近平主席那次峰会上发表讲话表示,中方将着力支持非洲破解基础设施滞后、人才不足、资金短缺三大发展瓶颈。从那时起,中国为解决这三大发展瓶颈做出的贡献比任何其他国家都多。中国向基础设施项目提供长期低息信贷,并通过教育培训项目帮助非洲提升劳动力水平。到2018年,中国大学招收的非洲留学生人数超过了美国和英国。 图片来源:东方IC 受此启发,2017年,我和席勒研究所的同事们共同撰写了一份题为《新丝绸之路向西亚和非洲延伸:经济复兴愿景》的专题报告。在这份报告中,我们总结了非洲发展面临着什么样的问题,以及由于中国作为一个主要的工业和技术强国的参与,现在可以获得什么样的解决方案。我们还提出,如果非洲各国在一些亟需的领域加大关注力度,那么将会对非洲大陆每个角落产生积极的溢出效应。 非洲的许多项目几十年来一直处于规划阶段,但一直未能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来进行融资和建设,包括横贯大陆的铁路和公路、大因加大坝等大型水电项目、跨越2000公里从刚果河调水补充乍得湖的运河,以及其他沿岸地区多式联运系统。这份宏伟蓝图甚至还包括泛非核电和太空项目。 要实现非洲大陆所有国家的粮食自主,农业发展必须成为优先事项。然而,灌溉基础设施、化肥和机械化生产必须在非洲大陆普及。非洲国家80%的主粮依赖进口,但自从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引进非洲以来,中非农业科研合作给非洲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希望。应对干旱和荒漠化等气候问题也极为重要。中国已经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成为控制荒漠化和增加植被覆盖的典范。中国的“绿色长城”和新疆等干旱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经验,对非洲大有裨益。 当今世界虽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威胁,但同时也为可能发生的巨大积极变化和全人类的光明未来打开了大门。我们要目标清晰,放眼长远,抓住机遇,为非洲和“全球南方”其他国家找准前进的方向。如果当下取得成功,我们将有望和西方国家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和平和繁荣的人类发展新范式。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高端智慧传播与交流 本文原文发表在中国日报国际版,原标题为 "Plans for 2063 should be launched now" 出品: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责编:宋平 编辑:张钊 【责任编辑:富文佳】

和评理|吸引中国投资,印度还需抛出更多“橄榄枝”
3 months, 1 week ago

和评理|吸引中国投资,印度还需抛出更多“橄榄枝”

China Daily  

近期,中印经济关系出现改善迹象,印度官员表态称,将放松对中国投资的限制,而印度政府也正在采取行动,加快对中国技术人员赴印的签证审批。 印度电子与信息技术部长拉杰夫·钱德拉塞卡近期表态,称印度对中国投资持“开放”态度,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也表示:“我们并未拒绝来自中国的商业活动。” 印度政府近期也新开放了线上入口,简化中国技术人员的商务签证审批流程,因为这些中国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对使用中国制造设备的印度制造业来说极为关键。 自2020年起,印度对中国贸易及投资活动持续施加限制,导致两国贸易与投资往来受到严重干扰,考虑到此前的情势,目前的改善迹象自然值得鼓舞。 此前,印度还曾以“应对国家安全关切”为由封禁包括TikTok在内的数百款中国应用,并对中国高科技企业小米、OPPO开展了所谓的监管调查。这一系列行动,也使得双方之间原本良好的经济关系遭到了损害。 但印度政府如今对中国投资的态度软化,也有可能只是权宜之计,因为外国投资的减少可能会妨碍印度达成其雄心勃勃的发展计划,而印度计划的是在本世纪中叶晋升发达国家。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的报告显示,2023年印度引入的外商直接投资金额下滑至280亿美元,暴跌超过40%,而此前印度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规模年均都在400亿美元左右。对此,分析人士指出,外商直接投资的下降,主要是印度政府审批繁琐及其歧视性的经济政策导致。 近期,印度政府首席经济顾问在一份调查报告中更是建议,应在例如太阳能电池板及电池制造等非敏感行业进一步吸纳来自中国的直接投资,因为在这些行业印度均缺乏经验,相比依赖贸易,这样对印度经济维持增长而言“似乎更为有利”。 目前,中国仍然是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国,印度2023年对华出口为166.5亿美元,自华进口则达到1017.5亿美元,导致印度对华贸易逆差超过850亿美元。 尽管双边关系存在紧张,且印度对中国投资设有限制,但中国在印度经济发展中始终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举例来说,中国一直是印度蓬勃发展的电子和汽车工业的最大零部件供应国,而电子和汽车工业也是印度经济成功的代表性产业。这些都印证了两国经贸合作的韧性和潜力。 中国视印度为重要投资目的地,有意扩大在印各领域投资,并在持续推动和鼓励两国双边投资合作。来自中国的贸易与投资增长,也能够对印度经济形成有力提振效应。 然而,尽管吸引中国投资的呼声越来越高涨,印度商业与工业部长皮尤什·戈亚尔此前却表态称,印度政府目前“没有计划重新考虑允许中国投资进入印度市场”。 中印两国既非对手,也非彼此的威胁。两国应成为发展合作的伙伴,为彼此创造机遇,互利互惠。印度政府应努力加强与中国的经济合作关系,并为中国投资切实提供公平、公正、透明、非歧视的商业环境。 本文编译自《中国日报》9月12日社论 原标题:India has to change its policy if it wants to attract more Chinese investment 出品:中国日报社论编辑室 中国日报中文网 编译:涂恬 编辑:李海鹏 【责任编辑:涂恬】

世行前经济学家:除基建外,下一代人的中非合作还有三大要务
3 months, 2 weeks ago

世行前经济学家:除基建外,下一代人的中非合作还有三大要务

China Daily  

导读:过去几十年来,中非合作经受住了外界质疑,取得了双赢成果。9月4日在北京召开的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将强化中非合作,共话未来前景。在非洲经济转型背景下,中非双方除了在基础设施等方面亟需展开合作外,还应更多关注粮食安全、青年就业、能源转型等议题,挖掘新合作潜力。一些成功的中国模式值得在非洲推广,以促进非洲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为中国观察智库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作者:姆旺吉·瓦奇拉 世界银行前经济学家 肯尼亚政府顾问 2024年1月,一艘集装箱货船从南非启程,将货物运往非洲各港口。自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于2021年正式启动以来,南非成为第31个加入该贸易区的国家。截至目前,已有47个国家正式批准了该协议。 非洲国家之间的贸易正在强劲增长,催生了一系列价值链,体现了发展的核心要素。这得益于非洲不断完善的公路、铁路、港口以及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中国在非洲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对其产生了深远影响。可以说,非洲历史性地“赢”了。 在此过程中,中国不仅获得了大宗商品和矿产资源的准入权,还开拓了非洲日益庞大的中产阶级消费市场。总体而言,非洲新基础设施的投资与运营推动了中国的崛起,助力它成为当代工业大国和全球经济大国——这样看来,中国也“赢”了。 中国和非洲之所以能够“双赢”,是因为双方近乎心无旁骛地专注于基础设施建设。尽管多年来不断有人给这些项目贴上“债务陷阱”“毫不掩饰的殖民”,以及“非洲的轻信和中国的狡诈”等负面标签,但这些项目经受住了质疑或批评。 图片来源:新华社 目前,非洲大陆的基础设施仍存在明显缺陷。因此,中非伙伴关系应持续加强,为非洲建设更多的公路、港口、发电站和铁路。基础设施的完善将是至少下一代人的第一要务。 那么除此之外,对于这一代人来说,第二、第三、第四要务又是什么呢?在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可重点关注以下领域: 第二要务——粮食安全问题。 长期依赖粮食援助会对一个国家的方方面面造成负面影响。无法生产或购买足够的粮食是许多非洲国家的致命弱点。这阻碍了非洲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使他们容易遭受外部干涉和控制。然而,也有一些非洲国家拥有广阔的土地资源,能够生产充足的粮食,以满足国内需求,并将剩余的粮食用于出口。在一些非洲国家,粮食援助反而扭曲了市场价格,抑制了当地粮食生产,从而引发对更多粮食援助的需求。 在我们这个时代,气候变化正在加剧粮食安全的不稳定性。过去在广阔的非洲大草原上生长的耐寒作物正在成为遥远的记忆。除非采取重大甚至更加激进的措施,否则气候变化将进一步加深和扩大粮食安全的不稳定性,进而引发史无前例的社会危机。 在大约三代人之前,专家们也为中国描绘了一幅类似的严峻图景,并提出警示:粮食安全问题将引发一场迫在眉睫的灾难。然而,中国已经成功帮助数亿人摆脱极端贫困,在这过程中为人口提供了充足的粮食。 许多非洲政策制定者与分析人士迫切希望复制中国的成功。因此,中非伙伴关系应该着眼于非洲农业和粮食生产的现代化,以帮助非洲国家预防潜在的危机和灾难。 图片来源:新华社 第三要务——就业问题,尤其是非洲青年群体的就业问题。 非洲的年轻一代可以被视为推动现代化的重要动力,他们既是一个巨大的实际或潜在的消费市场,也是创造力的源泉,一个重塑非洲价值的新窗口。然而在许多非洲国家,有相当大比例的大学和技术培训学校的毕业生却找不到改善生活水平的机会。在一些非洲国家,这些希望的破灭构成的威胁可能与粮食安全问题一样严重。 大宗商品和矿物的开采确实为非洲当地创造了就业机会,培养了技能熟练的劳动力队伍。但更加亟需的是提升产品附加值,也就是在非洲生产工业制成品,以此来创造更多具有实质性意义的就业机会。 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伙伴关系所带来的结果就是这样的。截至2022年,中国企业在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等东盟国家累计创造就业岗位超66万个。非洲也迫切需要类似的就业机会。 可以把中国-东盟合作机制中的一些安排移植到非洲,从在非洲市场经营的上万家中国企业中选择一些,积极承接当地的制造业发展,并以此为基础创造就业岗位,培养熟练技术人才。和东盟一样,非洲也希望成为一个小型的世界制造业中心。 图片来源:新华社 第四要务——能源结构转型。 尽管非洲国家并未形成市场垄断,但拥有丰富的大宗商品和矿物资源,如稀土金属,这些资源在能源行业从化石燃料向可再生能源转型的进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这些矿物被输送至全球各地进行加工和商品生产,其中一部分最终返回非洲。 如果非洲的矿产资源和大宗商品在两至三代人之内被榨干、卖光,空留下那些公路、铁路和港口等基础设施又有什么意义呢?届时,非洲将失去实现现代化的机会。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非洲必须利用好这些促进能源转型的自然资源,提升对它们的加工能力,把资源转化成产品。这种为“后化石燃料时代”制造和使用产品的跨越式发展,必须成为非洲国家发展和现代化的新举措。 比如,东非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稀土金属和石油资源,中国企业在南非所积累的经验可以移植到那里,用于制造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板、风力发电和储能设备。举例来说,肯尼亚联合车辆装配有限公司 与中国汽车制造商比亚迪合资在当地设立电动汽车组装厂,这一做法可以在非洲其他地区得到复制和推广。 中国愿意倾听非洲国家心声,支持非洲发挥主观能动性。作为回报,非洲也对中国的优先事项给予了支持。本着这一精神,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可深入评估是否适宜将工作重心从化石燃料、制造业转向为非洲青年群体创造有意义的发展机会,同时在确保基础设施建设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将消除粮食安全问题作为下一代人的优先事项。如果这三个领域中的任何一个能够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补充方案,那么就应当确定清晰的目标,为我们的后代指导中非伙伴关系发展。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高端智慧传播与交流 本文原文发表在中国日报国际版,原标题为 "Where China, Africa can go next" 出品: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责编:宋平 栾瑞英 编辑:张钊 实习生程飘然、李经纬亦有贡献 【责任编辑:舒靓】

世行前经济学家:除基建外,下一代人的中非合作还有三大要务
3 months, 2 weeks ago

世行前经济学家:除基建外,下一代人的中非合作还有三大要务

China Daily  

导读:过去几十年来,中非合作经受住了外界质疑,取得了双赢成果。9月4日在北京召开的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将强化中非合作,共话未来前景。在非洲经济转型背景下,中非双方除了在基础设施等方面亟需展开合作外,还应更多关注粮食安全、青年就业、能源转型等议题,挖掘新合作潜力。一些成功的中国模式值得在非洲推广,以促进非洲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为中国观察智库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作者:姆旺吉·瓦奇拉 世界银行前经济学家 肯尼亚政府顾问 2024年1月,一艘集装箱货船从南非启程,将货物运往非洲各港口。自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于2021年正式启动以来,南非成为第31个加入该贸易区的国家。截至目前,已有47个国家正式批准了该协议。 非洲国家之间的贸易正在强劲增长,催生了一系列价值链,体现了发展的核心要素。这得益于非洲不断完善的公路、铁路、港口以及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中国在非洲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对其产生了深远影响。可以说,非洲历史性地“赢”了。 在此过程中,中国不仅获得了大宗商品和矿产资源的准入权,还开拓了非洲日益庞大的中产阶级消费市场。总体而言,非洲新基础设施的投资与运营推动了中国的崛起,助力它成为当代工业大国和全球经济大国——这样看来,中国也“赢”了。 中国和非洲之所以能够“双赢”,是因为双方近乎心无旁骛地专注于基础设施建设。尽管多年来不断有人给这些项目贴上“债务陷阱”“毫不掩饰的殖民”,以及“非洲的轻信和中国的狡诈”等负面标签,但这些项目经受住了质疑或批评。 图片来源:新华社 目前,非洲大陆的基础设施仍存在明显缺陷。因此,中非伙伴关系应持续加强,为非洲建设更多的公路、港口、发电站和铁路。基础设施的完善将是至少下一代人的第一要务。 那么除此之外,对于这一代人来说,第二、第三、第四要务又是什么呢?在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可重点关注以下领域: 第二要务——粮食安全问题。 长期依赖粮食援助会对一个国家的方方面面造成负面影响。无法生产或购买足够的粮食是许多非洲国家的致命弱点。这阻碍了非洲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使他们容易遭受外部干涉和控制。然而,也有一些非洲国家拥有广阔的土地资源,能够生产充足的粮食,以满足国内需求,并将剩余的粮食用于出口。在一些非洲国家,粮食援助反而扭曲了市场价格,抑制了当地粮食生产,从而引发对更多粮食援助的需求。 在我们这个时代,气候变化正在加剧粮食安全的不稳定性。过去在广阔的非洲大草原上生长的耐寒作物正在成为遥远的记忆。除非采取重大甚至更加激进的措施,否则气候变化将进一步加深和扩大粮食安全的不稳定性,进而引发史无前例的社会危机。 在大约三代人之前,专家们也为中国描绘了一幅类似的严峻图景,并提出警示:粮食安全问题将引发一场迫在眉睫的灾难。然而,中国已经成功帮助数亿人摆脱极端贫困,在这过程中为人口提供了充足的粮食。 许多非洲政策制定者与分析人士迫切希望复制中国的成功。因此,中非伙伴关系应该着眼于非洲农业和粮食生产的现代化,以帮助非洲国家预防潜在的危机和灾难。 图片来源:新华社 第三要务——就业问题,尤其是非洲青年群体的就业问题。 非洲的年轻一代可以被视为推动现代化的重要动力,他们既是一个巨大的实际或潜在的消费市场,也是创造力的源泉,一个重塑非洲价值的新窗口。然而在许多非洲国家,有相当大比例的大学和技术培训学校的毕业生却找不到改善生活水平的机会。在一些非洲国家,这些希望的破灭构成的威胁可能与粮食安全问题一样严重。 大宗商品和矿物的开采确实为非洲当地创造了就业机会,培养了技能熟练的劳动力队伍。但更加亟需的是提升产品附加值,也就是在非洲生产工业制成品,以此来创造更多具有实质性意义的就业机会。 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伙伴关系所带来的结果就是这样的。截至2022年,中国企业在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等东盟国家累计创造就业岗位超66万个。非洲也迫切需要类似的就业机会。 可以把中国-东盟合作机制中的一些安排移植到非洲,从在非洲市场经营的上万家中国企业中选择一些,积极承接当地的制造业发展,并以此为基础创造就业岗位,培养熟练技术人才。和东盟一样,非洲也希望成为一个小型的世界制造业中心。 图片来源:新华社 第四要务——能源结构转型。 尽管非洲国家并未形成市场垄断,但拥有丰富的大宗商品和矿物资源,如稀土金属,这些资源在能源行业从化石燃料向可再生能源转型的进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这些矿物被输送至全球各地进行加工和商品生产,其中一部分最终返回非洲。 如果非洲的矿产资源和大宗商品在两至三代人之内被榨干、卖光,空留下那些公路、铁路和港口等基础设施又有什么意义呢?届时,非洲将失去实现现代化的机会。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非洲必须利用好这些促进能源转型的自然资源,提升对它们的加工能力,把资源转化成产品。这种为“后化石燃料时代”制造和使用产品的跨越式发展,必须成为非洲国家发展和现代化的新举措。 比如,东非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稀土金属和石油资源,中国企业在南非所积累的经验可以移植到那里,用于制造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板、风力发电和储能设备。举例来说,肯尼亚联合车辆装配有限公司 与中国汽车制造商比亚迪合资在当地设立电动汽车组装厂,这一做法可以在非洲其他地区得到复制和推广。 中国愿意倾听非洲国家心声,支持非洲发挥主观能动性。作为回报,非洲也对中国的优先事项给予了支持。本着这一精神,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可深入评估是否适宜将工作重心从化石燃料、制造业转向为非洲青年群体创造有意义的发展机会,同时在确保基础设施建设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将消除粮食安全问题作为下一代人的优先事项。如果这三个领域中的任何一个能够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补充方案,那么就应当确定清晰的目标,为我们的后代指导中非伙伴关系发展。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高端智慧传播与交流 本文原文发表在中国日报国际版,原标题为 "Where China, Africa can go next" 出品: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责编:宋平 栾瑞英 编辑:张钊 实习生程飘然、李经纬亦有贡献 【责任编辑:舒靓】

吉尔吉斯斯坦前总理:美国滥用制裁,世界“远离”美元
3 months, 3 weeks ago

吉尔吉斯斯坦前总理:美国滥用制裁,世界“远离”美元

China Daily  

当地时间7月9日,美国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在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的听证会上指出,世界正日益显现出对美元的疏离态势。她特别强调了制裁所带来的不利影响:“由于美元在国际交易中的重要作用,我们拥有非常强大的制裁手段。但是,实施制裁越多,就有越多的国家去寻找美元以外的金融交易方式。” 此前,七国集团非法冻结并没收俄罗斯资产,破坏了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使得公众对美元的信心有所下降。目前,仍有超过2880亿美元的俄罗斯资产被七国集团、欧盟和澳大利亚持有,其中欧盟所持有的份额高达约2180亿美元。这些被冻结的资产,每年光是产生的利息就高达约30亿美元的。 今年6月,七国集团利用这些资产向乌克兰提供了500亿美元的贷款。这直接违反了国际法。依据国际法,资产应归属其所有者而非所在国。西方国家的此种行径尽管尚未引发全面恐慌,但却已经导致其主权债券信用度降低,引发了债权人的深切忧虑。 因此,全球南方国家正试图减持美国政府债券。截至2024年4月,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已从一年前的8490亿美元减少至7750亿美元,降至自200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同期,其他金砖国家也纷纷减少了对美国国债的持有量,其中印度抛售了14亿美元,巴西抛售了12亿美元,沙特阿拉伯抛售了3亿美元。今年早些时候,沙特表示,若七国集团决定没收俄罗斯被冻结的资产,其可能会考虑出售部分欧债资产。沙特财政部已向七国集团的部分成员国表达了反对没收俄罗斯资产的意见,有人认为这是一种“隐晦的警告”。 图片来源:东方 I C 在7月9日的听证会上,耶伦特别强调了金砖国家在各国协调一致摆脱美元依赖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长期以来,“金砖+”合作机制的成员一直对美元在全球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及其被用作政治武器的现象表示担忧。金砖国家这一合作框架最初由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五国组成,2024年初,埃及、埃塞俄比亚、伊朗、沙特和阿联酋正式加入,有效增加了该机制在世界舞台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美元的贬值促使各国开始转向使用本国货币进行结算。例如,中国和俄罗斯一直在合作建设能够替代美国主导的SWIFT系统的结算机制,比如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 。今年年初,中国与阿联酋首次使用数字迪拉姆完成了跨境支付交易。此次交易依托创新数字平台,标志着中央银行数字货币应用迈入新阶段。 伊朗日前宣布,伊朗与俄罗斯之间的所有交易全面弃用美元。自去年起,印度和俄罗斯之间的本币(卢比与卢布)结算金额增加了一倍。同时,沙特也正积极寻求与“金砖+”国家建立替代性货币结算协议,以进一步推动其经济伙伴关系的多元化发展。若其他关键石油出口国亦开始接受替代货币作为支付方式,这将导致对美元作为石油交易货币的需求显著下降,进而削弱美元的价值与影响力。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但是,要想在相互金融结算方面取得真正的突破,就必须为所有“金砖+”成员国创建一个统一的结算系统——这一目标的并非遥不可及。7月12日,俄罗斯联邦委员会议长瓦伦金娜·马特维延科在金砖国家议会论坛上宣布,金砖国家正在积极筹备建立独立的支付系统,该系统将不受政治压力、职权滥用及外部制裁等不利因素的干扰。 根据最新信息,即将于今年10月在俄罗斯举办的“金砖+”峰会将重点讨论建立基于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的独立结算支付系统。 由此看来,“金砖+”国家将自己视作另一种经济秩序的代表,致力于构建一个更加多元化且富有韧性的金融网络。这体现了金砖国家力求摆脱对美元主导地位的过度依赖,降低美元政治化风险,从而有效缓解美国当前及未来可能施加制裁影响的战略愿景。 美元昔日的稳固地位,正逐步被不确定性所侵蚀。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改变,当前各国的战略取向与联盟网络将决定未来的经济与金融秩序。美国及其盟友需审慎应对这一新兴态势,停止滥用制裁,并深入剖析其单边行动对未来经济与地缘政治地位可持续性的影响。 耶伦所发出的有力警告,凸显了当前正处于重塑全球金融体系架构的关键时刻。显而易见,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滥用制裁的行为,正在加速推动世界向一个更加公平、多极化的方向转型。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积极寻求美元的替代方案,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新的金融格局即将应运而生,这一变革将深远地影响国际关系、全球贸易、投资以及全球权力的动态平衡。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本文原文发表在中国日报国际版,原标题为 "Sanctions will result in reduction of dollar's influence" 出品: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责编:宋平 刘夏 编辑:张钊 实习生孙维苹亦有贡献 【责任编辑:王文倩】

吉尔吉斯斯坦前总理:美国滥用制裁,世界“远离”美元
3 months, 3 weeks ago

吉尔吉斯斯坦前总理:美国滥用制裁,世界“远离”美元

China Daily  

当地时间7月9日,美国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在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的听证会上指出,世界正日益显现出对美元的疏离态势。她特别强调了制裁所带来的不利影响:“由于美元在国际交易中的重要作用,我们拥有非常强大的制裁手段。但是,实施制裁越多,就有越多的国家去寻找美元以外的金融交易方式。” 此前,七国集团非法冻结并没收俄罗斯资产,破坏了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使得公众对美元的信心有所下降。目前,仍有超过2880亿美元的俄罗斯资产被七国集团、欧盟和澳大利亚持有,其中欧盟所持有的份额高达约2180亿美元。这些被冻结的资产,每年光是产生的利息就高达约30亿美元的。 今年6月,七国集团利用这些资产向乌克兰提供了500亿美元的贷款。这直接违反了国际法。依据国际法,资产应归属其所有者而非所在国。西方国家的此种行径尽管尚未引发全面恐慌,但却已经导致其主权债券信用度降低,引发了债权人的深切忧虑。 因此,全球南方国家正试图减持美国政府债券。截至2024年4月,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已从一年前的8490亿美元减少至7750亿美元,降至自200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同期,其他金砖国家也纷纷减少了对美国国债的持有量,其中印度抛售了14亿美元,巴西抛售了12亿美元,沙特阿拉伯抛售了3亿美元。今年早些时候,沙特表示,若七国集团决定没收俄罗斯被冻结的资产,其可能会考虑出售部分欧债资产。沙特财政部已向七国集团的部分成员国表达了反对没收俄罗斯资产的意见,有人认为这是一种“隐晦的警告”。 图片来源:东方 I C 在7月9日的听证会上,耶伦特别强调了金砖国家在各国协调一致摆脱美元依赖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长期以来,“金砖+”合作机制的成员一直对美元在全球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及其被用作政治武器的现象表示担忧。金砖国家这一合作框架最初由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五国组成,2024年初,埃及、埃塞俄比亚、伊朗、沙特和阿联酋正式加入,有效增加了该机制在世界舞台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美元的贬值促使各国开始转向使用本国货币进行结算。例如,中国和俄罗斯一直在合作建设能够替代美国主导的SWIFT系统的结算机制,比如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 。今年年初,中国与阿联酋首次使用数字迪拉姆完成了跨境支付交易。此次交易依托创新数字平台,标志着中央银行数字货币应用迈入新阶段。 伊朗日前宣布,伊朗与俄罗斯之间的所有交易全面弃用美元。自去年起,印度和俄罗斯之间的本币(卢比与卢布)结算金额增加了一倍。同时,沙特也正积极寻求与“金砖+”国家建立替代性货币结算协议,以进一步推动其经济伙伴关系的多元化发展。若其他关键石油出口国亦开始接受替代货币作为支付方式,这将导致对美元作为石油交易货币的需求显著下降,进而削弱美元的价值与影响力。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但是,要想在相互金融结算方面取得真正的突破,就必须为所有“金砖+”成员国创建一个统一的结算系统——这一目标的并非遥不可及。7月12日,俄罗斯联邦委员会议长瓦伦金娜·马特维延科在金砖国家议会论坛上宣布,金砖国家正在积极筹备建立独立的支付系统,该系统将不受政治压力、职权滥用及外部制裁等不利因素的干扰。 根据最新信息,即将于今年10月在俄罗斯举办的“金砖+”峰会将重点讨论建立基于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的独立结算支付系统。 由此看来,“金砖+”国家将自己视作另一种经济秩序的代表,致力于构建一个更加多元化且富有韧性的金融网络。这体现了金砖国家力求摆脱对美元主导地位的过度依赖,降低美元政治化风险,从而有效缓解美国当前及未来可能施加制裁影响的战略愿景。 美元昔日的稳固地位,正逐步被不确定性所侵蚀。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改变,当前各国的战略取向与联盟网络将决定未来的经济与金融秩序。美国及其盟友需审慎应对这一新兴态势,停止滥用制裁,并深入剖析其单边行动对未来经济与地缘政治地位可持续性的影响。 耶伦所发出的有力警告,凸显了当前正处于重塑全球金融体系架构的关键时刻。显而易见,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滥用制裁的行为,正在加速推动世界向一个更加公平、多极化的方向转型。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积极寻求美元的替代方案,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新的金融格局即将应运而生,这一变革将深远地影响国际关系、全球贸易、投资以及全球权力的动态平衡。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本文原文发表在中国日报国际版,原标题为 "Sanctions will result in reduction of dollar's influence" 出品: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责编:宋平 刘夏 编辑:张钊 实习生孙维苹亦有贡献 【责任编辑:王文倩】

【双语财讯】我国连续11年成为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
4 months ago
【双语财讯】我国连续11年成为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
4 months ago
联合国专家:中国要适应增长更缓但更均衡的新阶段
4 months, 1 week ago

联合国专家:中国要适应增长更缓但更均衡的新阶段

China Daily  

导读:未来几年,全球前景充满风险和不确定性,中国也同样面临挑战,包括增长放缓以及经济转型带来的不平衡等问题。根据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国将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中国式现代化,推动高质量发展,刺激国内消费,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营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 本文为中国观察智库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作者:大卫·莫里斯 联合国亚太可持续商业网络副主席 全球化智库 特邀高级研究员 澳大利亚前外交官 未来几年,全球前景充满风险和不确定性,大国竞争、技术转型和气候变化等许多重大挑战并存。中国自身也面临着一系列内部挑战,为适应经济增长放缓,必须解决失衡和转型问题。鉴于其体量巨大,且与许多其他经济体深度融合,中国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对全世界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因此,不久前召开的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成果,以及成果如何落实,正成为外界密切关注和研究的热点,以期了解中国未来五年的政策议程。 中共的历届三中全会都会为未来的重大经济、社会和其他政策改革计划指明方向。例如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具有标志性重要意义,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二十届三中全会刚刚闭幕不久,总结其完整意义还为时尚早,但全会的《决定》和《公报》中包含一些重要信息,有助于预测中国未来五年的决策方向。 《公报》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并未出现如1978年时的重大政策转向,而是一种延续。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也保持不变:到2035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这些对中国人民来说并不意外,但重要的是要向国际受众阐明,中国高度重视社会稳定,且中国政治制度的性质决定了改革和现代化通常是在党的领导下,以可预见的方式循序渐进。“大爆炸”式的激变不会出现。 图片来源:新华社 然而,人们对务实性的改革可谓翘首以盼。近几十年来,中国经济在高速增长的同时,出现了不均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特征,积累了许多必须直面的问题。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现在必须适应一个增长更缓慢但更均衡的新阶段。 中国需要减少投机性房地产开发,增加对未来产业的生产性投资。中国需要应对劳动力减少带来的人口挑战,同时确保在新技术淘汰部分传统低薪岗位时,提供足够的新型高薪岗位。 一个普遍共识是,中国要想摆脱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其发展模式就必须从投资主导型转向需求主导型,让经济增长惠及范围更广。这意味着要更关注劳动生产率,摒弃不计成本地生产,也就是“质”优先于“量”。这还意味着要刺激国内消费,把生产出来的商品和服务“消化”掉,还要提供更好的社会保障,以提高民众的消费信心。 可以预见,未来五年中央会主导推出更加积极的改革议程,以管理金融和其他行业的市场风险,以及包括地方政府债务在内的公共部门风险。对于户籍制度和其他城乡差距问题,相关改革措施也有望出台。 图片来源:新华社 《公报》提出,“必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外国投资者将密切关注这些目标将如何实现。近年来,由于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其他新兴市场崛起,以及担忧政府在中国市场中的作用过大,外国在华投资有所放缓。当前一些低效的国有企业在国内市场享有特权地位,因此国际企业和中国民营企业都在密切关注是否能获得更加公平的竞争机会——至少是在私营部门更具创新优势的领域如此。 三中全会关于中国新优先事项的最明确信号之一,是提出要“发展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生产力”,取代低价值生产的核心地位。可以预期,中国将加倍努力,推动新技术创新,及工业和服务业的进一步数字化。这与中国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努力密切相关,也是对美国试图阻止中国获取高端半导体以发展人工智能的回应。 国内驱动的技术创新可能会带来生产方式和服务提供方式的变革,提高效率并减少环境影响。中国在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和新电池技术方面的投资,显示了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从传统燃油车向电动汽车转型是当今中国最显著的变化,新能源汽车几乎占新车销量的一半。可以预期,未来会有更多的绿色创新,特别是如果私营部门的创新能力得以充分发挥而不是被过度监管所限制。鉴于其规模和优势,中国将寻求在这些未来产业中引领世界。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三中全会还提出要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通过这一倡议,中国已经在全球推动了价值1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项目,但不同地区的项目质量和管理水平存在差异。 现代化不仅仅涉及经济发展和环境可持续性。三中全会还承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中国拥有独特的文化资源,需要培养和发展;同样的,中国文化也可以通过更多的国际交流得到丰富。让我们共同期待,“现代化”的概念也可以包括当代艺术、音乐和其他文化内容的良性互动,由此促进跨文明对话、尊重和理解。 现代化还必须意味着和平发展。观察人士乐见三中全会重申中国致力于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亟需和平、发展和理解的时刻,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在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和相互理解方面的作用将接受考验。 最重要的是,三中全会重申了“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并将改革开放作为中国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与世贸组织框架下的全球规则和普遍接受的国际规范相符,并为中国及其国际伙伴带来了全方位的利益,因而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欢迎。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高端智慧传播与交流 本文原文发表在中国日报国际版,原标题为 "Steady as it goes" 出品: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责编:宋平 辛欣 编辑:张钊 实习生周易数亦有贡献 【责任编辑:舒靓】

联合国专家:中国要适应增长更缓但更均衡的新阶段
4 months, 1 week ago

联合国专家:中国要适应增长更缓但更均衡的新阶段

China Daily  

导读:未来几年,全球前景充满风险和不确定性,中国也同样面临挑战,包括增长放缓以及经济转型带来的不平衡等问题。根据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国将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中国式现代化,推动高质量发展,刺激国内消费,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营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 本文为中国观察智库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作者:大卫·莫里斯 联合国亚太可持续商业网络副主席 全球化智库 特邀高级研究员 澳大利亚前外交官 未来几年,全球前景充满风险和不确定性,大国竞争、技术转型和气候变化等许多重大挑战并存。中国自身也面临着一系列内部挑战,为适应经济增长放缓,必须解决失衡和转型问题。鉴于其体量巨大,且与许多其他经济体深度融合,中国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对全世界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因此,不久前召开的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成果,以及成果如何落实,正成为外界密切关注和研究的热点,以期了解中国未来五年的政策议程。 中共的历届三中全会都会为未来的重大经济、社会和其他政策改革计划指明方向。例如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具有标志性重要意义,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二十届三中全会刚刚闭幕不久,总结其完整意义还为时尚早,但全会的《决定》和《公报》中包含一些重要信息,有助于预测中国未来五年的决策方向。 《公报》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并未出现如1978年时的重大政策转向,而是一种延续。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也保持不变:到2035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这些对中国人民来说并不意外,但重要的是要向国际受众阐明,中国高度重视社会稳定,且中国政治制度的性质决定了改革和现代化通常是在党的领导下,以可预见的方式循序渐进。“大爆炸”式的激变不会出现。 图片来源:新华社 然而,人们对务实性的改革可谓翘首以盼。近几十年来,中国经济在高速增长的同时,出现了不均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特征,积累了许多必须直面的问题。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现在必须适应一个增长更缓慢但更均衡的新阶段。 中国需要减少投机性房地产开发,增加对未来产业的生产性投资。中国需要应对劳动力减少带来的人口挑战,同时确保在新技术淘汰部分传统低薪岗位时,提供足够的新型高薪岗位。 一个普遍共识是,中国要想摆脱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其发展模式就必须从投资主导型转向需求主导型,让经济增长惠及范围更广。这意味着要更关注劳动生产率,摒弃不计成本地生产,也就是“质”优先于“量”。这还意味着要刺激国内消费,把生产出来的商品和服务“消化”掉,还要提供更好的社会保障,以提高民众的消费信心。 可以预见,未来五年中央会主导推出更加积极的改革议程,以管理金融和其他行业的市场风险,以及包括地方政府债务在内的公共部门风险。对于户籍制度和其他城乡差距问题,相关改革措施也有望出台。 图片来源:新华社 《公报》提出,“必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外国投资者将密切关注这些目标将如何实现。近年来,由于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其他新兴市场崛起,以及担忧政府在中国市场中的作用过大,外国在华投资有所放缓。当前一些低效的国有企业在国内市场享有特权地位,因此国际企业和中国民营企业都在密切关注是否能获得更加公平的竞争机会——至少是在私营部门更具创新优势的领域如此。 三中全会关于中国新优先事项的最明确信号之一,是提出要“发展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生产力”,取代低价值生产的核心地位。可以预期,中国将加倍努力,推动新技术创新,及工业和服务业的进一步数字化。这与中国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努力密切相关,也是对美国试图阻止中国获取高端半导体以发展人工智能的回应。 国内驱动的技术创新可能会带来生产方式和服务提供方式的变革,提高效率并减少环境影响。中国在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和新电池技术方面的投资,显示了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从传统燃油车向电动汽车转型是当今中国最显著的变化,新能源汽车几乎占新车销量的一半。可以预期,未来会有更多的绿色创新,特别是如果私营部门的创新能力得以充分发挥而不是被过度监管所限制。鉴于其规模和优势,中国将寻求在这些未来产业中引领世界。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三中全会还提出要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通过这一倡议,中国已经在全球推动了价值1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项目,但不同地区的项目质量和管理水平存在差异。 现代化不仅仅涉及经济发展和环境可持续性。三中全会还承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中国拥有独特的文化资源,需要培养和发展;同样的,中国文化也可以通过更多的国际交流得到丰富。让我们共同期待,“现代化”的概念也可以包括当代艺术、音乐和其他文化内容的良性互动,由此促进跨文明对话、尊重和理解。 现代化还必须意味着和平发展。观察人士乐见三中全会重申中国致力于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亟需和平、发展和理解的时刻,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在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和相互理解方面的作用将接受考验。 最重要的是,三中全会重申了“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并将改革开放作为中国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与世贸组织框架下的全球规则和普遍接受的国际规范相符,并为中国及其国际伙伴带来了全方位的利益,因而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欢迎。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高端智慧传播与交流 本文原文发表在中国日报国际版,原标题为 "Steady as it goes" 出品: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责编:宋平 辛欣 编辑:张钊 实习生周易数亦有贡献 【责任编辑:舒靓】

凭实力“圈粉” 外国茶专家这样点赞干净黔茶
4 months, 2 weeks ago

凭实力“圈粉” 外国茶专家这样点赞干净黔茶

China Daily  

“A Cup of Tea, Just the Wonder.(一杯茶,就是奇迹。)”8月4日,欧洲特种茶叶协会副主席、丹麦茶叶协会创会主席亚历克西斯•凯伊与国际慢茶联盟执行主席、意大利茶业与花草茶协会主席马可•贝托纳受邀参加2024第七届中国茶叶进出口贸易年会暨都匀毛尖茶人会时,共同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欧洲特种茶叶协会副主席、丹麦茶叶协会创会主席亚历克西斯•凯伊 本次大会会址选在都匀市螺蛳壳高寨水库都匀毛尖基地,与会嘉宾沿着蜿蜒的山路穿梭于连绵起伏的千亩茶山之中,尽览贵州山水的秀美风光。亚历克西斯•凯伊随即表示,“2017年因为行程匆忙,没能好好欣赏这里的美景。但这一次,当我再次踏入都匀,它的美简直令人屏息。好山好水育好茶,我想贵州茶的高品质生动诠释了这一点。” 被称为“世界茶源地”的贵州,是我国唯一的高海拔、低纬度、多云雾、无污染的全境高原茶区,为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在这片山地和丘陵占全省面积92.5%的土地上,贵州人民耕种出了700万亩茶园,依托高山云雾的自然优势造就贵州茶独一无二的鲜爽滋味,“宁要草不要草甘膦”的品质坚守一次次擦亮“干净黔茶”的名片,于是有了贵州茶走向世界的底气。 国际慢茶联盟执行主席、意大利茶业与花草茶协会主席马可•贝托纳 “当我告诉他们喝的是绿茶时,都会很惊讶,和他们想象中的滋味完全不同。”马可•贝托纳回忆起之前将贵州茶带给朋友们品尝时的情景,“甘甜、柔和、回味悠长”是他们对贵州茶的第一印象。 在亚历克西斯•凯伊看来,这正是贵州茶出口到世界的一大优势。“要知道,真正热爱美食或是饮料的人,非常愿意为独特的口感或体验买单。”她告诉记者,在丹麦,地形地貌以低平为特点,全境地势平缓,平均海拔较低。此外,地貌的差异也使得欧洲地区主要依赖机械采茶,而手工采茶则相对较少见。因此,几乎不可能种植出像贵州茶这样具有独特风味的茶叶。 酒香也怕巷子深。马可•贝托纳经常受邀来到中国参加各类茶事活动,并借此机会走访了许多地方。他提到,在中国很难想象人们对茶叶的喜爱达到何种程度,无论是与茶农、品茶师还是茶企老板交谈,只要一聊起茶,他们总是滔滔不绝。而在意大利,则是截然不同的情况。因此,要想让贵州茶更好地参与国际市场,除了产量和品质,找对正确的推广方法尤为重要。 谈到对贵州茶拓展海外市场的建议,亚历克西斯•凯伊说,关键一招在于讲好故事。“你知道网络或社交媒体能够连接整个世界,利用好这一平台,追根溯源,把茶园茶叶、生产加工的美好画面分享出去。相比于一直谈论价格或数量,从视觉上吸引,在体验中打动、用品质去留下,用品牌来传播才是贵州茶‘跨山出海’的长久之计。” 以茶为媒,以茶会友。对于亚历克西斯•凯伊与马可•贝托纳来说,来到都匀参加此次大会,是一次收获惊喜与充满意义的经历。来到都匀,品尝贵州好茶,并有机会将这种体验和对茶的认识分享给他们的协会成员,包括一些来自世界各地的茶叶供应商和经销商。“希望我们能够搭建起一座桥梁,促进双方的茶文化交流和茶叶贸易。”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李佳琪 潘佳本 赵颖 编辑 邓钺洁 二审 潘佳本 三审 刘皓 【责任编辑:齐磊】

和评理|为中企重开大门?印度诚意远不够!
4 months, 3 weeks ago

和评理|为中企重开大门?印度诚意远不够!

China Daily  

最近,印度财政及工业部门官员表示,希望政府放宽对中国在印度投资的限制。这一积极迹象,值得高兴。然而,印度国会议员对此却犹豫不决,认为不能过度依赖中国。印方应明白,即使对中国企业敞开大门,印度也不如2020之前那样具有吸引力。 上周,东盟在老挝首都万象主持了一系列外长会议。期间,印度外长敦促中方应以使命感和紧迫感推动解决两国问题,这显示出印方迫切希望中方递出“台阶”,以便向国内做出合理解释,说明印度对中国投资和企业重新敞开大门的必要性。 中印关系不应被两国间的边境摩擦定义。自2020年以来,印度政府借口对华关系紧张,为在国内实施民族主义和沙文主义战略铺路。为贯彻“印度制造”计划,莫迪政府又借口边境摩擦,在印度工业、信息和投资领域实施去中国化。同时,莫迪政府还把中印摩擦作为敲门砖,意图加入由美国政府牵头的小团体遏制中国,同时希望借助美国制造业回流政策,吸引美国来印投资,让印度成为面向美国市场的制造业基地。 然而,由于印度营商环境糟糕,基础设施落后,工业基础薄弱,缺乏契约精神,技工人才缺口大,政府办事效率低,导致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的跨国企业撤出印度市场。印度政府和西方投资者都清楚,这些问题无法在短时间内解决,抵消了印度拥有廉价劳动力的优势。 中国不存在以上问题,这也是中国难以被印度或其他发展中国家所取代的原因。因为拥有其他国家不具备的优势,中国才成为全球大多数国家的主要贸易、物流和投资伙伴,成为全球供应链中不可替代的一环。 印度政府虽然努力“去风险”,但在过去四年里,中国对印度出口持续增长,中印贸易规模总体稳定在1100亿至1300亿美元左右。中国是印度机电产品、化学制品、基本金属及制品的来源地,这些产品对印度制造业和出口工业具有战略重要性,因此,印度无法舍弃中国。 印度政府应该知道,印度持续打压中国企业、手机应用、企业家、投资者和记者,对此,中国政府一直以来保持着极大克制,哪怕拥有正当理由捍卫中国的核心利益,也没有采取任何实质性的报复措施。 印度政府针对中国实体的限制措施只是冰山一角,仅是放松限制,无法吸引中国投资者回到印度。过去四年里,中国企业已经找到了比印度更好的投资目的地,营商环境更好,准入门槛更低。 四年的时间,足以让莫迪政府认识到其民族主义政策给印度带来的限制。在印度市场,中国企业和投资者在工业、技术、投资和出口以及就业市场留下的空白,莫迪政府有意让西方企业来填补,但却遭到冷拒,这时,印度政府才开始重新考虑向中国企业重开大门的可能性。7月初,印度政府放宽了对中国技师、技工和工程师的签证管制,应被视为其政策调整的一部分。 莫迪政府清楚地知道,目前的举措还远不足以让中国实体对印度重拾信心,想要做到这一点,印度需要系统性改变其对华策略。 本文编译自《中国日报》7月31日社论 原标题:India has much to do to woo Chinese firms 出品:中国日报社论编辑室 中国日报中文网 编译:曹静 编辑:李海鹏 【责任编辑:曹静】

和评理|印度放宽对华签证,利于改善两国关系
5 months ago

和评理|印度放宽对华签证,利于改善两国关系

China Daily  

据报道,为缓解印度国内制造业误工情况,印度政府计划对中国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加快签证办理进度。这一举措,或将有助于缓和中印经贸的紧张关系。据悉,误工情况已给印度制造业造成数十亿美元损失。印度需要中国技术人员操作印度高新制造工厂内由中国制造的机器,涉及电信、钢铁生产及太阳能板等行业。 印度商工部工业与内贸促进局正与印度内政部及外交部一道商讨制定框架,为中国工程师及技术人员加快签证办理,希望将时间由之前的4至5个月缩短至不超过30天。 2020年,印度基本暂停中国公民旅游签。据印媒报道,向中国公民发放签证的数量大幅下降,从2019年的约200,000份降至如今的2,000份。印度对华采取的限制措施还包括:禁封数百款中国手机应用程序,推迟批准中国投资,以及减少两国直飞航班数量。 然而,这些限制措施是把双刃剑,同时给印度经济带来损失。例如,据印度《经济时报》援引行业预估数据称,过去四年里,因印度政府签证限制,仅电子制造一个行业就损失150亿美元。 若这一情形持续下去,必将阻碍印度总理莫迪雄心勃勃的“印度制造”计划。该计划立志推动印度制造业发展,将印度打造成全球制造业中心,包括降低政府管制壁垒,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营商环境。 鉴于印度政府对外企反复无常的态度,如今增强信心和便利性的措施正是实施“印度制造”计划所需要的。印度消费市场看似体量大、前景好,但却因税法严苛和执法随意而导致营商环境恶化,过去几年里,富士康等知名跨国企业或被迫退出印度,或缩减规模,或考虑退出。世界银行发布的《营商环境报告》曾把印度列为全球最不适合营商的国家之一,有“外企坟场”之称。 印度政府更是精心策划了遏制中国在印经济利益的行动,让中国企业成为最大受害者之一。2022年,印方称中国智能手机企业小米涉嫌违反当地的《外汇管理法》向外国实体非法汇款,扣押了该企业在印度7.25亿美元的资产。小米否认了印方指控。对此,中方回应称,希望印方为中国企业在印投资经营提供公平、公正、非歧视的营商环境。 中国和印度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本周预计,中印两国将贡献今年全球经济增长的一半。印度放宽对中国技术人员签证的举措,但愿不是权益之计,而是长久之计。 本文编译自《中国日报》7月19日社论 原标题:Easing of visa restrictions good for improvement of China-India ties 出品:中国日报社论编辑室 中国日报中文网 编译:曹静 编辑:涂恬 【责任编辑:曹静】

和评理|印度放宽对华签证,利于改善两国关系
5 months ago

和评理|印度放宽对华签证,利于改善两国关系

China Daily  

据报道,为缓解印度国内制造业误工情况,印度政府计划对中国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加快签证办理进度。这一举措,或将有助于缓和中印经贸的紧张关系。据悉,误工情况已给印度制造业造成数十亿美元损失。印度需要中国技术人员操作印度高新制造工厂内由中国制造的机器,涉及电信、钢铁生产及太阳能板等行业。 印度商工部工业与内贸促进局正与印度内政部及外交部一道商讨制定框架,为中国工程师及技术人员加快签证办理,希望将时间由之前的4至5个月缩短至不超过30天。 2020年,印度基本暂停中国公民旅游签。据印媒报道,向中国公民发放签证的数量大幅下降,从2019年的约200,000份降至如今的2,000份。印度对华采取的限制措施还包括:禁封数百款中国手机应用程序,推迟批准中国投资,以及减少两国直飞航班数量。 然而,这些限制措施是把双刃剑,同时给印度经济带来损失。例如,据印度《经济时报》援引行业预估数据称,过去四年里,因印度政府签证限制,仅电子制造一个行业就损失150亿美元。 若这一情形持续下去,必将阻碍印度总理莫迪雄心勃勃的“印度制造”计划。该计划立志推动印度制造业发展,将印度打造成全球制造业中心,包括降低政府管制壁垒,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营商环境。 鉴于印度政府对外企反复无常的态度,如今增强信心和便利性的措施正是实施“印度制造”计划所需要的。印度消费市场看似体量大、前景好,但却因税法严苛和执法随意而导致营商环境恶化,过去几年里,富士康等知名跨国企业或被迫退出印度,或缩减规模,或考虑退出。世界银行发布的《营商环境报告》曾把印度列为全球最不适合营商的国家之一,有“外企坟场”之称。 印度政府更是精心策划了遏制中国在印经济利益的行动,让中国企业成为最大受害者之一。2022年,印方称中国智能手机企业小米涉嫌违反当地的《外汇管理法》向外国实体非法汇款,扣押了该企业在印度7.25亿美元的资产。小米否认了印方指控。对此,中方回应称,希望印方为中国企业在印投资经营提供公平、公正、非歧视的营商环境。 中国和印度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本周预计,中印两国将贡献今年全球经济增长的一半。印度放宽对中国技术人员签证的举措,但愿不是权益之计,而是长久之计。 本文编译自《中国日报》7月19日社论 原标题:Easing of visa restrictions good for improvement of China-India ties 出品:中国日报社论编辑室 中国日报中文网 编译:曹静 编辑:涂恬 【责任编辑:曹静】

新加坡学者:电动汽车怎么就扯上“国家安全”?美国同行道出玄机
5 months, 1 week ago

新加坡学者:电动汽车怎么就扯上“国家安全”?美国同行道出玄机

China Daily  

导读 近期欧美炒作中国新能源产品“产能过剩”,并以“国家安全”和“不公平贸易”为由,对来自中国的电动汽车、电池等产品加征关税。事实上,中国清洁能源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竞争激烈,在欧美市场占有率并不高,中国政府新能源补贴的发放对象主要是消费者。“产能过剩”只是打压中国的借口,并无充分证据。在全球迫切需要廉价清洁能源的今天,美西方应广泛考虑全球福祉,而非仅聚焦国家竞争。 本文为中国观察智库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美国和欧盟一直在炒作所谓的中国“产能过剩”是造成不公平贸易的一个原因。拜登政府以此为借口,将对华电动汽车的关税提高到100%。 在前景看好且对保护地球环境有益的领域进行经济竞争是一件好事,但人们常说,这种竞争也是战略性的。几个月前,在美国的一个学术会议上,我问:“为什么电动汽车事关国家安全问题?”两位美国专家的话给了我启发:“坦克。当我们拥有最好的汽车技术时,我们也能够制造出最好的军事攻击车辆。” 和美国相比,欧盟尽管没有那么强硬,但也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了高达38%的关税。理由是,这是为反对中国“不公平贸易”,创造公平竞争环境所必须采取的措施。 这个事情一旦上升到“国家安全”,那么即使是电磁铁和橡胶轮胎都可能被扣上“有罪”的帽子;但如果你要说是经济方面的原因,那我们就得拿证据说道说道了。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什么是“产能过剩”?顾名思义,产能过剩就是指生产能力超过需求。在经济学中,它指的是供给大于需求,也就是生产的东西比消费的东西多。在国际贸易中,这种意义上的产能过剩就是用出口额减去进口额,因为这就是一个经济体生产的产品超出消费的产品的程度。然而,这样算出来的结果并没有什么意义,因为比较优势理论告诉我们,每个经济体在某些领域都会存在“产能过剩”。 另一种观点认为,产能过剩指的是一种不公平的竞争环境,即单方面的不公平竞争。这一方使用奴隶劳动,实行经济胁迫,使用非法原材料,采用低标准工程流程,从而排放过多的二氧化碳和污染物,违反国际规则来进行产业补贴或扭曲市场。这样一来,这些国家就能以更低的成本进行生产,这对其他遵守规则的国家来说是不公平的。 2024年6月,在世贸组织框架内,针对中国发起了49起争端案,其中美国发起23起,欧盟发起11起。然而中国并不是唯一因“不遵守规则”而面临诉讼纠纷的国家。事实上,与此同时世贸组织针对美国的诉讼达171起案件,其中中国仅发起18起,欧盟发起35起。换句话说,针对美国的争端案数量是中国的三倍多。 我还听很多人说,就算中国确实在生产清洁能源设备,这些设备也是利用非清洁能源生产出来的。这需要有证据支持,但我没有看到任何可信的证据支持这一观点。并且,我们还应该追问一句:其他国家是如何生产清洁能源设备的?是否永远不应该将非清洁能源用于清洁能源设备生产?是否应该直接使用非清洁能源,这样它对未来清洁能源的前景才没有明显的影响?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一个更适当、更直接的方法是,许多经济学家可能会用“倾销”的概念来审视产能过剩问题:那就是看看出口商在外国的售价是否低于在本国的售价,以自身的短期损失为代价,破坏外国市场。这样的证据更好找,但并不支持中国“产能过剩”的假设。许多中国产品——尤其是电池和电动汽车——在中国国内的价格比在欧美还便宜。这一点也不奇怪,因为根据“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理论,较贫穷的国家物价普遍较低。 被指“产能过剩”的中国产业是否正在亏损?中国的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但中国的许多行业,尤其是电动汽车,总体上是盈利的。当然,确实有一些企业会倒闭,但这恰恰说明中国在进行“创造性破坏”,而不能作为“倾销”的证据。中国政府确实为电动汽车行业提供了补贴,但补贴的对象是购买电动汽车的消费者,而不是生产电动汽车的车企。消费者拿到了补贴,想买特斯拉买特斯拉,想买比亚迪买比亚迪。可以说,这样的消费者补贴应该在更多的国家推广,以鼓励向清洁能源汽车过渡,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中国正在向西方市场“倾销”清洁能源产品吗?中国的电动汽车出口总量仅占其总产量的14%,比日本和韩国的汽车出口比例要小。当然,从绝对数字上看,中国的数量更多——但你不能因为一个国家的体量大就说它违反国际贸易规则吧?再者说了,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占美国新车总销量的比例是多少?只有百分之二。 关注本国的产业和企业本无可厚非,但我们也需要为这个星球的整体利益着想。简而言之,世界需要清洁、廉价的能源。新兴经济体要掌握自己的命运,就需要大量持续的能源供给。欠发达国家负担不起昂贵的技术来替代化石燃料,因此,除非情况有所改变,否则全球未来即将产生的大部分碳排放责任,都将由全球南方国家承担。这些国家并不觉得清洁能源“产能过剩”是个问题,因为对于居住在那里的全球70%人口来说,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再多的电动汽车、电池存储和太阳能电池板也不嫌多。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本文原文发表在中国日报国际版,原标题为 "Tanks rather than thanks" 出品: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责编:宋平 刘夏 编辑:张钊 实习生程飘然亦有贡献 【责任编辑:许聃】

新加坡学者:电动汽车怎么就扯上“国家安全”?美国同行道出玄机
5 months, 1 week ago

新加坡学者:电动汽车怎么就扯上“国家安全”?美国同行道出玄机

China Daily  

导读 近期欧美炒作中国新能源产品“产能过剩”,并以“国家安全”和“不公平贸易”为由,对来自中国的电动汽车、电池等产品加征关税。事实上,中国清洁能源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竞争激烈,在欧美市场占有率并不高,中国政府新能源补贴的发放对象主要是消费者。“产能过剩”只是打压中国的借口,并无充分证据。在全球迫切需要廉价清洁能源的今天,美西方应广泛考虑全球福祉,而非仅聚焦国家竞争。 本文为中国观察智库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美国和欧盟一直在炒作所谓的中国“产能过剩”是造成不公平贸易的一个原因。拜登政府以此为借口,将对华电动汽车的关税提高到100%。 在前景看好且对保护地球环境有益的领域进行经济竞争是一件好事,但人们常说,这种竞争也是战略性的。几个月前,在美国的一个学术会议上,我问:“为什么电动汽车事关国家安全问题?”两位美国专家的话给了我启发:“坦克。当我们拥有最好的汽车技术时,我们也能够制造出最好的军事攻击车辆。” 和美国相比,欧盟尽管没有那么强硬,但也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了高达38%的关税。理由是,这是为反对中国“不公平贸易”,创造公平竞争环境所必须采取的措施。 这个事情一旦上升到“国家安全”,那么即使是电磁铁和橡胶轮胎都可能被扣上“有罪”的帽子;但如果你要说是经济方面的原因,那我们就得拿证据说道说道了。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什么是“产能过剩”?顾名思义,产能过剩就是指生产能力超过需求。在经济学中,它指的是供给大于需求,也就是生产的东西比消费的东西多。在国际贸易中,这种意义上的产能过剩就是用出口额减去进口额,因为这就是一个经济体生产的产品超出消费的产品的程度。然而,这样算出来的结果并没有什么意义,因为比较优势理论告诉我们,每个经济体在某些领域都会存在“产能过剩”。 另一种观点认为,产能过剩指的是一种不公平的竞争环境,即单方面的不公平竞争。这一方使用奴隶劳动,实行经济胁迫,使用非法原材料,采用低标准工程流程,从而排放过多的二氧化碳和污染物,违反国际规则来进行产业补贴或扭曲市场。这样一来,这些国家就能以更低的成本进行生产,这对其他遵守规则的国家来说是不公平的。 2024年6月,在世贸组织框架内,针对中国发起了49起争端案,其中美国发起23起,欧盟发起11起。然而中国并不是唯一因“不遵守规则”而面临诉讼纠纷的国家。事实上,与此同时世贸组织针对美国的诉讼达171起案件,其中中国仅发起18起,欧盟发起35起。换句话说,针对美国的争端案数量是中国的三倍多。 我还听很多人说,就算中国确实在生产清洁能源设备,这些设备也是利用非清洁能源生产出来的。这需要有证据支持,但我没有看到任何可信的证据支持这一观点。并且,我们还应该追问一句:其他国家是如何生产清洁能源设备的?是否永远不应该将非清洁能源用于清洁能源设备生产?是否应该直接使用非清洁能源,这样它对未来清洁能源的前景才没有明显的影响?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一个更适当、更直接的方法是,许多经济学家可能会用“倾销”的概念来审视产能过剩问题:那就是看看出口商在外国的售价是否低于在本国的售价,以自身的短期损失为代价,破坏外国市场。这样的证据更好找,但并不支持中国“产能过剩”的假设。许多中国产品——尤其是电池和电动汽车——在中国国内的价格比在欧美还便宜。这一点也不奇怪,因为根据“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理论,较贫穷的国家物价普遍较低。 被指“产能过剩”的中国产业是否正在亏损?中国的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但中国的许多行业,尤其是电动汽车,总体上是盈利的。当然,确实有一些企业会倒闭,但这恰恰说明中国在进行“创造性破坏”,而不能作为“倾销”的证据。中国政府确实为电动汽车行业提供了补贴,但补贴的对象是购买电动汽车的消费者,而不是生产电动汽车的车企。消费者拿到了补贴,想买特斯拉买特斯拉,想买比亚迪买比亚迪。可以说,这样的消费者补贴应该在更多的国家推广,以鼓励向清洁能源汽车过渡,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中国正在向西方市场“倾销”清洁能源产品吗?中国的电动汽车出口总量仅占其总产量的14%,比日本和韩国的汽车出口比例要小。当然,从绝对数字上看,中国的数量更多——但你不能因为一个国家的体量大就说它违反国际贸易规则吧?再者说了,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占美国新车总销量的比例是多少?只有百分之二。 关注本国的产业和企业本无可厚非,但我们也需要为这个星球的整体利益着想。简而言之,世界需要清洁、廉价的能源。新兴经济体要掌握自己的命运,就需要大量持续的能源供给。欠发达国家负担不起昂贵的技术来替代化石燃料,因此,除非情况有所改变,否则全球未来即将产生的大部分碳排放责任,都将由全球南方国家承担。这些国家并不觉得清洁能源“产能过剩”是个问题,因为对于居住在那里的全球70%人口来说,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再多的电动汽车、电池存储和太阳能电池板也不嫌多。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本文原文发表在中国日报国际版,原标题为 "Tanks rather than thanks" 出品: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责编:宋平 刘夏 编辑:张钊 实习生程飘然亦有贡献 【责任编辑:许聃】

“子曰”教育大模型最新应用成果亮相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有道词典笔X7重磅登场
5 months, 2 weeks ago

“子曰”教育大模型最新应用成果亮相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有道词典笔X7重磅登场

China Daily  

7月4日,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拉开帷幕。教育科技公司网易有道惊艳亮相,在大会现场全新AI大模型学习硬件“有道词典笔X7”重磅登场,标志着词典笔开启全科辅导新时代。 在有道展台上,除了首秀的有道词典笔X7,一系列令人瞩目的创新成果悉数展出。既是听力神器、又是口语教练的听力宝E6 Pro,全球首个虚拟人口语私教Hi Echo,首个高度集成化智能体育终端有道趣动屏等基于国内首个教育大模型“子曰”的十余款最新应用惊艳亮相,展现了网易有道在教育科技融合创新方面的深厚实力。 新品重磅登场有道词典笔X7开启AI全科辅导新时代 大会现场,网易有道展示了其最新AI学习硬件“有道词典笔X7”。这款新品以其强大的功能和创新技术,迅速成为现场焦点。 网易有道词典笔X7的推出,代表了AI技术在教育工具领域的全新进展。作为一支真正意义上的AI词典笔,有道词典笔X7“全副武装”了子曰教育大模型的两大重磅原生应用——虚拟人口语私教Hi Echo和AI全科家庭教师小P老师。 基于子曰的知识问答能力,有道词典笔X7能够满足查词翻译、作文指导、口语练习、语法精讲、难重点题型讲解等多学科答疑辅导需求。它像一位24小时随时待命的AI家教,无论是适配学习者水平的口语陪伴练习,还是语文、数学、物理等重点考题攻克,都能轻松地应对,给予孩子高效精准地指导。 此外,有道词典笔X7配备了行业首创的内置摄像头,还结合7200万超大正版词库,能够支持极速扫描、语音问答、拍照输入等多种交互方式,为用户提供便捷的查词和翻译体验。 学习办公神器集中亮相,AI应用全矩阵满足多元场景需求 "Hi,Good to see you!How was your day in WAIC?""It was fun!I am very happy"。 大会现场,一位3岁的小朋友正在用英文和手机里生动可爱的卡通女孩聊天。据了解,这是网易有道刚刚上线的Hi Echo儿童模式。该模式专为低龄孩子英语启蒙教学量身定制,不仅在对话难度、内容、互动及激励体系上进行了智能化匹配,还新增了同龄的“语伴”角色,通过提供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和陪伴式的教学环境,达到口语兴趣培养和日常对话练习的目的。 作为全球首个虚拟人口语私教,Hi Echo可以提供随时随地的一对一口语练习,并能够即时给出对话分数和详尽的评测报告。上半年,Hi Echo与雅思官方达成合作,内置了权威的雅思口语模拟练考服务,实时更新的题库和全流程模拟点评等实用性功能备受欢迎,成为中国学习者备考雅思口语的得力助手。据悉,目前Hi Echo的注册用户数已达到百万级,并荣获多项AIGC创新应用权威奖项。 国内用户规模最大的学习应用有道翻译也在大会上展示了其全新升级的AI功能,这些功能基于子曰教育大模型打造,包括AI翻译、文档翻译及AI PPT等。能够满足用户在多元化场景中的需求,提升了其学习和工作效率。 据工作人员介绍,有道翻译目前累计用户数已超过10亿,AI翻译功能自今年第一季度全端上线以来,累计使用人数已超过500万,使用次数超过2000万次。 拓展技术边界,赋能B端业务新突破 大会上,一款名为“有道趣动屏”的智慧体育产品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体验。体验者可以通过有道趣动屏识别身份并运动,运动数据可实时在屏幕上展示。屏幕还具备触控功能,体验者可自主操作,支持引体向上、立定跳远、仰卧起坐、多人跳绳、50/100/800/1000米、实心球等多个锻炼项目。 据悉,“有道趣动屏”目前已在全国200多所中小学投入使用,包括杭州市拱墅区全区域内学校、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望京学校、江苏省徐州市树人中学、广州汇景学校等。 今年来在子曰教育大模型的加持下,有道加速在校内数字化应用的研发及落地,包括学校教室、课后服务、家庭辅导、心理辅导等多个校内场景积极部署相关产品。现场,有道还展示了基于Hi Echo技术打造的校内学生专属AI口语陪练Hi Molly。它可部署于教室大屏、有道智慧学业终端、学校机房等教育场所,让学生在校期间持续提升英语口语能力。同时,Hi Molly支持手机和平板使用,确保学生回家后也能继续练习,实现家校共育的无缝连接。 记者了解到,除了教育领域,子曰教育大模型强大的算法和学习能力已成功应用于医疗、传媒、互联网等多个行业。今年年初,有道对外开源了自研的RAG引擎QAnything。截至目前,QAnything已经服务了20多个不同行业的上百家客户,超过3万用户将其应用于各自的业务领域,实现了业务流程的智能化升级。 值得强调的是,这些AI教育产品的亮眼表现均得益于有道子曰教育大模型的强力赋能。2023年7月,有道推出了国内首个教育大模型“子曰”,并率先推出六大应用。过去一年,无论在技术还是应用落地上子曰始终走在前列。去年11月子曰成为首批获得国家备案认可的教育大模型。近日,在中国信通院组织的首轮教育大模型评估中,子曰顺利完成了教育大模型评估,成为国内首批通过该项评估并获得当前最高评级的企业。 未来,网易有道将继续探索新的应用场景,引领教育行业的深层次变革,并依托子曰为更多行业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每日一词|加强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国际合作决议 a resolution on enhancing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for AI capacity building
5 months, 2 weeks ago

每日一词|加强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国际合作决议 a resolution on enhancing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for AI capacity building

China Daily  

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中国主提的加强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国际合作决议,140多国参加决议联署。 The 78th UN General Assembly reached a consensus by adopting a resolution spearheaded by China on enhancing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apacity building, with over 140 countries saying yes. 7月1日,在位于美国纽约的联合国总部,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在第78届联合国大会全会上介绍加强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国际合作决议草案。图片来源:新华社 【知识点】 中国提出的加强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国际合作决议强调人工智能发展应坚持以人为本、智能向善、造福人类的原则,鼓励通过国际合作和实际行动帮助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加强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增强发展中国家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倡导开放、公平、非歧视的商业环境,支持联合国在国际合作中发挥中心作用,实现人工智能包容普惠可持续发展,助力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2023年10月,中国领导人宣布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为全球人工智能发展与治理指明了方向。该决议作为联合国首份关于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国际合作的决议,充分反映了《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和全球发展倡议的核心要义,顺应了广大会员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热切期待,体现了对多边主义和联合国的积极支持,是在联合国平台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又一重大举措。 【函电贺词】 中国愿同世界各国一道,把握数字时代新趋势,深化数字领域国际交流合作,推动智能产业创新发展,加快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携手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 China is willing to work with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to grasp the new trends of the digital era, deepen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and …

每日一词|加强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国际合作决议 a resolution on enhancing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for AI capacity building
5 months, 2 weeks ago

每日一词|加强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国际合作决议 a resolution on enhancing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for AI capacity building

China Daily  

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中国主提的加强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国际合作决议,140多国参加决议联署。 The 78th UN General Assembly reached a consensus by adopting a resolution spearheaded by China on enhancing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apacity building, with over 140 countries saying yes. 7月1日,在位于美国纽约的联合国总部,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在第78届联合国大会全会上介绍加强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国际合作决议草案。图片来源:新华社 【知识点】 中国提出的加强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国际合作决议强调人工智能发展应坚持以人为本、智能向善、造福人类的原则,鼓励通过国际合作和实际行动帮助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加强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增强发展中国家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倡导开放、公平、非歧视的商业环境,支持联合国在国际合作中发挥中心作用,实现人工智能包容普惠可持续发展,助力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2023年10月,中国领导人宣布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为全球人工智能发展与治理指明了方向。该决议作为联合国首份关于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国际合作的决议,充分反映了《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和全球发展倡议的核心要义,顺应了广大会员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热切期待,体现了对多边主义和联合国的积极支持,是在联合国平台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又一重大举措。 【函电贺词】 中国愿同世界各国一道,把握数字时代新趋势,深化数字领域国际交流合作,推动智能产业创新发展,加快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携手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 China is willing to work with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to grasp the new trends of the digital era, deepen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and …

每日一词|加强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国际合作决议 a resolution on enhancing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for AI capacity building
5 months, 2 weeks ago

每日一词|加强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国际合作决议 a resolution on enhancing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for AI capacity building

China Daily  

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中国主提的加强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国际合作决议,140多国参加决议联署。 The 78th UN General Assembly reached a consensus by adopting a resolution spearheaded by China on enhancing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apacity building, with over 140 countries saying yes. 7月1日,在位于美国纽约的联合国总部,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在第78届联合国大会全会上介绍加强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国际合作决议草案。图片来源:新华社 【知识点】 中国提出的加强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国际合作决议强调人工智能发展应坚持以人为本、智能向善、造福人类的原则,鼓励通过国际合作和实际行动帮助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加强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增强发展中国家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倡导开放、公平、非歧视的商业环境,支持联合国在国际合作中发挥中心作用,实现人工智能包容普惠可持续发展,助力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2023年10月,中国领导人宣布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为全球人工智能发展与治理指明了方向。该决议作为联合国首份关于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国际合作的决议,充分反映了《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和全球发展倡议的核心要义,顺应了广大会员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热切期待,体现了对多边主义和联合国的积极支持,是在联合国平台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又一重大举措。 【函电贺词】 中国愿同世界各国一道,把握数字时代新趋势,深化数字领域国际交流合作,推动智能产业创新发展,加快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携手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 China is willing to work with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to grasp the new trends of the digital era, deepen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and …

吉尔吉斯斯坦前总理:一条新铁路,变中亚腹地为欧亚枢纽
5 months, 3 weeks ago

吉尔吉斯斯坦前总理:一条新铁路,变中亚腹地为欧亚枢纽

China Daily  

导读 近日,中吉乌铁路项目三国政府间协定签署,标志着该项目提出20多年来,终于从蓝图走向了现实。吉尔吉斯斯坦前总理奥托尔巴耶夫为中国日报旗下中国观察智库独家撰文表示,近年来,欧亚之间铁路货运的重要意义愈发凸显。作为“一带一路”合作的标志性工程,中吉乌铁路不仅将缩短中欧货运时间,还将把中亚地区转变为欧亚大陆上的重要交通枢纽,促进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增强全球互联互通。 6月6日,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铁路项目三国政府间协定签字仪式在北京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吉尔吉斯斯坦总统扎帕罗夫、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将这一事件称为团结与共同进步的象征。 习近平指出,中吉乌铁路是三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标志性工程。三国政府间协定的签署,将为中吉乌铁路项目建设提供坚实的法律基础,标志着中吉乌铁路正由设想变为现实,向国际社会展现了三国携手促合作、共同谋发展的坚定决心。中国愿同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两国一道,再接再厉,为启动项目建设作好各项准备,早日建成这条惠及三国和三国人民、助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通道。 中国、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政府在2022年9月于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上同意启动该项目的建设。去年12月,中国工程师完成了现场勘察工作,随后更新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三国都已为铁路建设做了精心准备,预计将在今年晚些时候正式启动建设进程。 图片来源:新华社 这条新的铁路是希望和乐观的象征。它起自中国新疆喀什,经过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尔库特、科什-多博和卡扎尔曼,最终到达乌兹别克斯坦东部的安集延。中吉乌铁路建成后,将成为中国到欧洲、中东的最短货运路线,货运路程将缩短900公里,时间节省7至8天。这条具有变革意义的铁路,其潜力在于增强沿途各国之间的贸易和经济合作,预示着更加光明的未来,并让人们对它带来的潜在经济效益充满希望。 根据此前公告,这条总长523公里的铁路将由一个三国共同参与的合资企业进行建设。项目总费用预计为80亿美元,其中47亿美元用于吉尔吉斯斯坦部分。 扎帕罗夫总统强调,该项目将把内陆国吉尔吉斯斯坦与世界其他地区联系起来,对促进该国与世界的互联互通至关重要。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该项目最初于上世纪90年代提出,三国于1997年签署了建设铁路的谅解备忘录。一些专家认为,政治和地缘政治问题阻碍了该项目的发展。然而,我们并不认同这一观点。中国是一个务实的合作伙伴,经济可行性对于任何决策都至关重要,这一次也不例外,务实的考量再次发挥了关键作用。这一项目的启动,得益于正在展开的欧亚铁路革命,下列事实就是有力证明。 5月25日发生了一件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中欧班列完成了第9万次运行。自2011年开通以来,中欧班列累计货运量已超过870万标箱,货值超过3800亿美元,其中主要是经由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的北部路线。目前,中欧班列连接25个欧洲国家的223个城市和11个亚洲国家的100多个城市,形成了几乎覆盖整个欧亚大陆的服务网络。 2016年至2023年期间,中欧班列年开行次数从1702次增加到17000次以上,年运输货值从80亿美元上升到567亿美元。这种快速增长反映了市场对这种高效可靠的运输方式的需求不断扩大,尤其是与空运和海运相比。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今年,中欧班列的运输量仍在快速增长。从1月至4月,中欧班列开行6184列,运送货物67.5万标箱,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加10%和11%。班列过境时间进一步缩短,从西安到德国杜伊斯堡的行程现在只需12天。 日益增长的铁路交通量表明,在中国和欧洲之间,经由中亚、里海和南高加索地区开辟一条新的铁路运输线路,在经济上是可行的。这条铁路线将成为欧亚大陆两大经济中心之间的最短陆路通道。同时,它将建立中国与中亚、南高加索、伊朗、土耳其、欧洲之间的直接铁路连接,将中亚从一个“陆锁”地区变为“陆联”地区。 在整个地区,还有多条拟建和在建的南北向铁路线,它们从俄罗斯和中亚国家出发,经过阿富汗、巴基斯坦、阿塞拜疆和伊朗,一直延伸到印度洋的深水港,中吉乌铁路线将与这些铁路线在中亚交汇。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在6月6日的签约仪式上特别强调了这一路线的潜力,他表示,这条铁路将成为中国与中亚国家之间最短的陆路通道,并打开南亚和中东国家的庞大市场。如果计划顺利实施,纵横交错的铁路网将使中亚地区成为整个欧亚大陆的主要交通枢纽。这样的话,伟大的丝绸之路的复兴将有望成为现实。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本文原文发表在中国日报国际版,原标题为 "New railway will turn Central Asia into a major Eurasian hub" 出品: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责编:宋平 刘夏 编辑:张钊 实习生程飘然、孙维苹亦有贡献 【责任编辑:万月英】

【世界说】普遍不公令美国原住民面临巨大医疗保健鸿沟 美媒:凸显“原住民生命不值钱”的观念
5 months, 4 weeks ago

【世界说】普遍不公令美国原住民面临巨大医疗保健鸿沟 美媒:凸显“原住民生命不值钱”的观念

China Daily  

中国日报网6月26日电 美国《洛杉矶时报》网站近日刊登了宾夕法尼亚大学伦纳德·戴维斯卫生经济学研究所(Leonard Davis Institute of Health Economics)高级研究员、医学院心血管医学助理教授劳伦·埃伯利(Lauren Eberly)的评论文章称,美国原住民面临着巨大的医疗保健鸿沟,其中印第安人因为这一原因而死亡率最高、预期寿命最低,造成这些差异的不是遗传因素,而是包括歧视在内的多种社会因素。 埃伯利在文章开始提到了她收治的一位居住在新墨西哥州纳瓦霍印第安保留区(Navajo)的患者。他患有心力衰竭,需要吸氧。然而,由于没有电,他不得不每天晚上都偷偷溜进超市停车场给他的氧气罐充电,这样做才能让他多活一天。 尽管一年多以来这位患者必须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但他自己没办法开三个小时的车去医院,他的朋友也付不起开车送他去医院的油钱。“每次他手机停机,我都在担心是因为医保缺口(的原因)还是因为手机欠费了,或者更糟糕的情况。”埃伯利写道。 文章指出,这种医疗健康问题在美国最大的原住民保留地极为常见。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的数据显示,美国印第安人的死亡率在该国所有种族中是最高的,与此同时预期寿命也是最短的。 埃伯利团队的研究也显示,美国近半数印第安人患有严重的心脏问题。2021年,美国印第安-阿拉斯加原住民(Indian-Alaska Native)出生时的预期寿命为65.2岁,这一数字与1944年美国总人口的整体预计寿命相当。 埃伯利指出,造成这些差异的并不是遗传因素,而是针对美国原住民群体的数代之久的土地盗窃、对条约义务的违反以及他们被迫承受的流离失所、歧视和种族灭绝,所有这一切都加剧了美国的贫困以及最为严重的医疗不平等。 《洛杉矶时报》网站评论文章截图 埃伯利进一步解释称,美国许多将原住民部落的土地进行割让的条约都要求以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作为回报,印第安人健康服务局(Indian Health Service,IHS)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但是该机构现如今依旧处于资源、资金双双严重不足的状态。 此外,IHS医院平均有40年的历史,而全美平均水平为10.6年;美国退役军人事务部雇佣的医生数量是IHS的15倍,但治疗患者的数量仅为后者的3.5倍左右。2018年,美国政府给注册IHS的患者的预算为每人4104美元,比医疗补助计划每名参保者的8093美元和医疗保险参保者每人13257美元的预算少得多。 埃伯利表示,这些数字意味着,美国原住民群体得到的医疗护理更少。这也进而传递出一种观念和信息,那就是,原住民的生命没有其他人值钱。虽然近年来的情况有所改善,但些许的进展并不能填补所有的差距。 她说:“在新墨西哥大学医学院(University of New Mexico School of Medicine),我曾与IHS有过合作,并亲眼目睹了那些(原住民所承受的)令人难以置信的疾病负担和普遍存在的不公。现如今,作为盖洛普印第安医疗中心(Gallup Indian Medical Center)的IHS心脏病专家以及医疗公平研究员,我主要关注纳瓦霍社区心脏护理方面的改善。该地区有着深刻的社会需求:未铺设的道路和恶劣的天气十分常见,贫困普遍存在,成千上万的居民缺乏电力或自来水。” 她还特别提到,去年,美国最高法院在亚利桑那州诉纳瓦霍部落一案中,以5比4的票数裁定,美国没有义务保障该保留地内各部落的用水需求。 埃伯利指出,必须要纠正造成医疗保健差异的不公正现象,以及那些影响医疗保健的社会驱动因素。例如,增加原住民获得新鲜食品的机会,减少原住民医生在劳动力中代表性严重不足的情况等。 (编译:高琳琳 编辑:马芮 韩鹤) 【责任编辑:高琳琳】

Discover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