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控制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control
7 months, 2 weeks ago

每日一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控制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control

China Daily  

我国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控制取得了显著成效,成功淘汰29种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 China has made remarkable progress in controlling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successfully eliminating 29 types of such harmful substances. We have persisted with a holistic and systematic approach to conserving and improving mountain, water, forest, farmland, grassland, and desert ecosystems, and we have ensured stronger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cross the board, in all regions, and at all times. China's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systems have been improved, the critical battle against pollution has been advanced, and solid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promoting green, circular, and low-carbon development. ——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相关词汇】 生态修复 ecological restoration 环保产业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中国日报网英语点津工作室(本文于“学习强国”学习平台首发)

History of this topic

中国科学家发现植物免疫激活新机制
Trending News
2 months ago

中国科学家发现植物免疫激活新机制

China Daily  

中国日报11月8日电(记者 闫东洁)近年来,病虫害的频繁爆发造成作物减产和品质下降, 大量使用化学农药控制农作物病虫害,不仅破坏生态环境,还威胁人们健康。培育广谱抗病品种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发展绿色农业、维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发掘广谱持久抗病基因,揭示植物免疫激活调控广谱抗病的分子机制是农作物抗病育种的重要理论基础。 北京时间2024年11月8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以"背靠背"形式在线发布了同一单位不同团队的两项重要科研成果。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何祖华院士团队、张余研究员团队,复旦大学高明君研究员团队以及浙江大学邓一文教授团队合作完成了题为 "A canonical protein complex controls immune homeostasis and multipathogen resistance(一个经典的蛋白复合体调控免疫稳态与多病原菌抗性)"的研究成果。另一篇题为"Activation of a helper NLR by plant and bacterial TIR immune signaling(植物和细菌的免疫信号介导植物细胞内免疫受体的激活)"的研究成果来自分子植物卓越中心万里研究员团队。 植物免疫的本质是识别"非我"。植物免疫系统通过识别病原微生物而激活自身的免疫反应,该系统由两道防线组成,一是通过植物细胞表面感受器识别病原菌后产生的基础抗病性(PTI),PTI相对温和且容易被病原菌分泌的毒性蛋白所突破;在进化中,植物产生了第二道防线,植物细胞内感受器NLR蛋白识别病原菌分泌的毒性蛋白后引起的专化性抗性(ETI),该防线反应强烈且能赋予植物强抗病性。植物ETI免疫反应的发生依赖于植物特定的NLR感受器蛋白识别特定病原菌分泌的特定毒性蛋白。由于ETI的特异性,目前在植物抗病育种和病虫害防治中缺乏有效的方法激活植物ETI。如何克服ETI对病原菌的特异性,实现有效的多病原广谱抗病性成为了植物免疫研究的重要课题。 何祖华及其合作研究团队在前期研究中发现了一个水稻免疫抑制基因ROD1,该基因突变引起活性氧积累,产生免疫自激活表型,显著提高水稻对多个病原菌如稻瘟病、白叶枯病和纹枯病的抗性,论文发表于国际权威学术期刊Cell(Gao et al., 2021)。然而对ROD1抑制免疫激活的信号网络尚不清楚。研究团队采用EMS化学诱变和γ射线物理诱变筛选rod1抑制子的策略深入研究,经过大规模的田间表型鉴定筛选,共获得18个rod1抑制子株系。通过基因克隆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发现这些抑制子分别是OsTIR、OsEDS1、OsPAD4和OsADR1基因突变。首次报道禾本科作物的细胞内感受器OsTIR蛋白具有产生免疫小分子pRib-AMP的功能,小分子pRib-AMP能够激活水稻OsEDS1、OsPAD4和OsADR1蛋白形成免疫复合体EPA激发免疫反应。进一步研究发现水稻免疫抑制蛋白ROD1与OsTIR互作,影响OsTIR的酶活,从而抑制小分子pRib-AMP的生成,避免EPA复合体激发免疫反应,维持免疫的稳态。当病原菌侵染时,ROD1被降解,OsTIR蛋白被释放后生成小分子激活免疫复合体EPA,产生对多种病原菌的广谱抗性。因此,该研究揭示了一个五组分的信号网络调控植物免疫稳态的分子机制,为培育广谱抗多种病原菌的作物新品种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和靶标基因。 无独有偶的是万里团队发现植物细胞内感受器的TIR蛋白可生成小分子2'cADPR,这一类小分子作为前体在植物体内可以被转化生成pRib-AMP,从而激活EPA免疫复合体,提高植物抗病性。利用2'cADPR处理植物即可诱导类似于ETI的强抗病性,实现了在没有特定病原菌侵染的情况下人为可控地激活植物强ETI免疫反应。而且相对于pRib-AMP,2'cADPR性质更稳定,所以也更适合开发作为植物免疫激活剂。这一发现为发展绿色农业提供了一种能够激发农作物广谱抗病性的新型"生物农药",从而有效替代化学农药,减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一些细菌的TIR蛋白也可以产生2'cADPR并激活植物的ETI免疫反应,因此本研究还揭示了植物和细菌免疫通路交互的分子机理。 植物细胞内感受器TIR蛋白介导的ETI抗性是农作物抗病育种的重要靶标。因此,研究植物免疫受体及其工作机理,能够实现对植物免疫受体的人工定向改造,从而有效解决植物病害问题。这两项研究成果共同揭示了一个在不同植物中保守的由小分子pRib-AMP和蛋白复合体EPA介导的免疫激活新机制,为植物病害防控提供了新型"生物农药"靶标,对促进我国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维护生态环境,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分子植物卓越中心博士研究生武越、徐炜莹、雷子耀,高级工程师刘继云,上海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赵国燕以及复旦大学博士研究生李魁为论文"A canonical protein complex controls immune homeostasis and multipathogen resistance"的共同第一作者,分子植物卓越中心何祖华院士、张余研究员,复旦大学高明君研究员以及浙江大学邓一文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德国马普植物育种研究所Jane E. Parker院士、西湖大学柴继杰教授等参与了本项研究。该研究工作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农业生物育种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上海市基础研究特区计划等的资助。 分子植物卓越中心博士研究生于华、徐炜莹和陈思思为论文"Activation of a helper NLR by plant and bacterial TIR immune signaling"的共同第一作者,万里研究员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工作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张余研究员的合作和支持。同时,该研究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植物性状形成与塑造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中国科学院先导项目等资助。 【责任编辑:高琳琳】

中国科学家发现植物免疫激活新机制
Trending News
2 months ago

中国科学家发现植物免疫激活新机制

China Daily  

中国日报11月8日电(记者 闫东洁)近年来,病虫害的频繁爆发造成作物减产和品质下降, 大量使用化学农药控制农作物病虫害,不仅破坏生态环境,还威胁人们健康。培育广谱抗病品种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发展绿色农业、维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发掘广谱持久抗病基因,揭示植物免疫激活调控广谱抗病的分子机制是农作物抗病育种的重要理论基础。 北京时间2024年11月8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以"背靠背"形式在线发布了同一单位不同团队的两项重要科研成果。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何祖华院士团队、张余研究员团队,复旦大学高明君研究员团队以及浙江大学邓一文教授团队合作完成了题为 "A canonical protein complex controls immune homeostasis and multipathogen resistance(一个经典的蛋白复合体调控免疫稳态与多病原菌抗性)"的研究成果。另一篇题为"Activation of a helper NLR by plant and bacterial TIR immune signaling(植物和细菌的免疫信号介导植物细胞内免疫受体的激活)"的研究成果来自分子植物卓越中心万里研究员团队。 植物免疫的本质是识别"非我"。植物免疫系统通过识别病原微生物而激活自身的免疫反应,该系统由两道防线组成,一是通过植物细胞表面感受器识别病原菌后产生的基础抗病性(PTI),PTI相对温和且容易被病原菌分泌的毒性蛋白所突破;在进化中,植物产生了第二道防线,植物细胞内感受器NLR蛋白识别病原菌分泌的毒性蛋白后引起的专化性抗性(ETI),该防线反应强烈且能赋予植物强抗病性。植物ETI免疫反应的发生依赖于植物特定的NLR感受器蛋白识别特定病原菌分泌的特定毒性蛋白。由于ETI的特异性,目前在植物抗病育种和病虫害防治中缺乏有效的方法激活植物ETI。如何克服ETI对病原菌的特异性,实现有效的多病原广谱抗病性成为了植物免疫研究的重要课题。 何祖华及其合作研究团队在前期研究中发现了一个水稻免疫抑制基因ROD1,该基因突变引起活性氧积累,产生免疫自激活表型,显著提高水稻对多个病原菌如稻瘟病、白叶枯病和纹枯病的抗性,论文发表于国际权威学术期刊Cell(Gao et al., 2021)。然而对ROD1抑制免疫激活的信号网络尚不清楚。研究团队采用EMS化学诱变和γ射线物理诱变筛选rod1抑制子的策略深入研究,经过大规模的田间表型鉴定筛选,共获得18个rod1抑制子株系。通过基因克隆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发现这些抑制子分别是OsTIR、OsEDS1、OsPAD4和OsADR1基因突变。首次报道禾本科作物的细胞内感受器OsTIR蛋白具有产生免疫小分子pRib-AMP的功能,小分子pRib-AMP能够激活水稻OsEDS1、OsPAD4和OsADR1蛋白形成免疫复合体EPA激发免疫反应。进一步研究发现水稻免疫抑制蛋白ROD1与OsTIR互作,影响OsTIR的酶活,从而抑制小分子pRib-AMP的生成,避免EPA复合体激发免疫反应,维持免疫的稳态。当病原菌侵染时,ROD1被降解,OsTIR蛋白被释放后生成小分子激活免疫复合体EPA,产生对多种病原菌的广谱抗性。因此,该研究揭示了一个五组分的信号网络调控植物免疫稳态的分子机制,为培育广谱抗多种病原菌的作物新品种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和靶标基因。 无独有偶的是万里团队发现植物细胞内感受器的TIR蛋白可生成小分子2'cADPR,这一类小分子作为前体在植物体内可以被转化生成pRib-AMP,从而激活EPA免疫复合体,提高植物抗病性。利用2'cADPR处理植物即可诱导类似于ETI的强抗病性,实现了在没有特定病原菌侵染的情况下人为可控地激活植物强ETI免疫反应。而且相对于pRib-AMP,2'cADPR性质更稳定,所以也更适合开发作为植物免疫激活剂。这一发现为发展绿色农业提供了一种能够激发农作物广谱抗病性的新型"生物农药",从而有效替代化学农药,减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一些细菌的TIR蛋白也可以产生2'cADPR并激活植物的ETI免疫反应,因此本研究还揭示了植物和细菌免疫通路交互的分子机理。 植物细胞内感受器TIR蛋白介导的ETI抗性是农作物抗病育种的重要靶标。因此,研究植物免疫受体及其工作机理,能够实现对植物免疫受体的人工定向改造,从而有效解决植物病害问题。这两项研究成果共同揭示了一个在不同植物中保守的由小分子pRib-AMP和蛋白复合体EPA介导的免疫激活新机制,为植物病害防控提供了新型"生物农药"靶标,对促进我国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维护生态环境,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分子植物卓越中心博士研究生武越、徐炜莹、雷子耀,高级工程师刘继云,上海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赵国燕以及复旦大学博士研究生李魁为论文"A canonical protein complex controls immune homeostasis and multipathogen resistance"的共同第一作者,分子植物卓越中心何祖华院士、张余研究员,复旦大学高明君研究员以及浙江大学邓一文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德国马普植物育种研究所Jane E. Parker院士、西湖大学柴继杰教授等参与了本项研究。该研究工作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农业生物育种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上海市基础研究特区计划等的资助。 分子植物卓越中心博士研究生于华、徐炜莹和陈思思为论文"Activation of a helper NLR by plant and bacterial TIR immune signaling"的共同第一作者,万里研究员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工作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张余研究员的合作和支持。同时,该研究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植物性状形成与塑造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中国科学院先导项目等资助。 【责任编辑:高琳琳】

每日一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控制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control
7 months, 2 weeks ago
每日一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控制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control
7 months, 2 weeks ago
每日一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控制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control
7 months, 2 weeks ago
【世界说】2023年美国毒品缴获数量再创纪录且风险外溢 美民众:解决“毒品危机”不应只是四年提一次的“选举噱头”
11 months, 2 weeks ago

【世界说】2023年美国毒品缴获数量再创纪录且风险外溢 美民众:解决“毒品危机”不应只是四年提一次的“选举噱头”

China Daily  

中国日报网1月23日电 综合外媒报道,美国缉毒署(DEA)17日公布了该国与毒品有关的统计数据,以及毒品在该国的实际渗透程度。相关数据显示,芬太尼已成为导致18至45岁美国人死亡的主要原因,DEA称芬太尼是“美国有史以来面临的最致命的毒品威胁”。 仅在2023年,DEA就缴获了7700多万粒芬太尼药片和近1.2万磅的强效芬太尼。“这是DEA在一年内缴获芬太尼最多的一年,相当于超过3.86亿致命剂量的芬太尼——足以‘杀死’每个美国人,”DEA说。 美国福克斯10台凤凰城网站相关报道截图 DEA表示,现在的药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效、更致命。2023年的实验室检测,每10片药中就有7片含有潜在致命剂量的毒品。“芬太尼的潜在致命剂量仅为两毫克,大约相当于一支铅笔尖的量。”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预测,美国2023年药物中毒的人数将达到创纪录的水平。据CDC对截至2023年6月的12个月最新估计,美国有11.2万余人药物中毒死亡。DEA说:“在这些药物中毒事件中,近70%是因为芬太尼。” 美联社(AP)近日报道了一位生活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克里斯蒂娜·艾米奥特(Kristina Amyot)的故事,她此前常年与毒瘾(主要是海洛因)作斗争。文章写到,新罕布什尔州虽然是一个小州,但在美国的“总统政治”中却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多次大选中,候选人都承诺将采取应对阿片类药物危机的行动。 谈到这个,艾米奥特表示:“我觉得每隔四年就会有人谈论这个问题,然后就不了了之了。我们并没有真正对此采取什么行动,这是需要改变的,因为这应该是最优先的事项之一。” 美联社(AP)报道截图 从上世纪90年代末阿片类止痛药的过量处方开始,美国的毒品危机逐渐扩展到海洛因,然后是芬太尼,近年来芬太尼经常被混入其他街头毒品中,且通常是在使用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在新罕布什尔州,我们每天失去的不止一个人。”2016年在罗切斯特共同创立“天堂山希望”孕妇和母亲援助项目(Hope on Haven Hill)的凯瑞·诺顿(Kerry Norton)说,“每个人都很容易忘记,它仍在夺走几代人的生命,仍在让社区、州、家庭和朋友失去他们所爱的人。” 诺顿说,最重要的是,她希望美政府能够认识到药物使用障碍是一种疾病,并将把这场危机视为公共卫生紧急情况来对待。艾米奥特也表示:“未来四年不能继续这样下去,因为它会变得很糟糕,现在的情况已经相当糟了,而我们却没有采取什么措施。” 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公共卫生领导实践教授霍华德·科赫(Howard Koh)早前指出,当前美国的阿片类药物危机是这个时代最具破坏性的公共卫生灾难之一。这场危机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当时由普渡制药公司(Purdue Pharma)推广并经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的强效制剂奥施康定(OxyContin)引发了第一波与使用合法处方阿片类药物有关的死亡浪潮。 阿品类药物过量问题不仅在美国国内难以得到控制和解决,并已外溢至他国。2023年10月下旬,在一篇发表在国际心理健康系统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ntal Health Systems)上的名为《北美毒品市场的变化——全球危机正在形成?》(Shifting drug markets in North America - a global crisis in the making?)的文章中研究人员写到,目前还没有任何机制可以防止以北美为重点的吸毒过量危机蔓延到全球其他地区,尤其是欧洲。 研究显示,在美国,吸毒过量危机每年造成的死亡人数超过10万。自2014年以来,海洛因这一北美地区曾经最主要的街头阿片类药物已被芬太尼系统性地取代,芬太尼的药效大约是吗啡的70倍,已成为用药过量危机的主要驱动因素。一旦芬太尼在北美地区的毒品市场饱和,芬太尼就可能成为部分阿片类药物使用者的首选药物。与此同时,未受合成阿片类药物参杂的“纯”海洛因在北美地区的一些大都市中变得稀少。而过去十年来,欧盟海洛因的缉获量保持稳定,其中一些国家芬太尼缉获量大幅增加。 研究中提到,澳大利亚警方缴获的毒品表明,北美已经开始向其他大洲出口芬太尼。虽然到目前为止,这些出口对澳大利亚毒品市场的影响还很小,但现阶段只有有限的机制可以防止以北美为中心的过量危机蔓延到全球其他地区。其实,美联社早在2019年就曾报道,远在半个地球之外的澳大利亚没有吸取“美国的教训”,已经面临着阿片类药物处方率和相关死亡人数激增的问题。 文章还指出,在美国,药品公司因大力推销阿片类药物而受到严格审查,他们便将目光转向国外,绕过营销法规,在其他国家推销止痛药。与美国一样,澳大利亚政府对健康专家多年来忧心忡忡的警告也反应迟缓。 美国芬太尼滥用难禁绝,迟早在自己手中爆雷。 曾担任澳大利亚皇家全科医师学院院长的巴斯蒂安·塞德尔博士(Dr. Bastian Seidel )表示,澳大利亚知道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也知道毒瘾正在摧残澳大利亚的社区。然而,没有人采取任何行动,还可能面临着制药公司和某些卫生部门的施压。他说:“不幸的是,澳大利亚效仿了美国这个坏榜样。” 据2023年欧洲药物报告中对毒品形势的分析显示,北美地区的毒品问题提供了一个例子,说明类阿片供应和使用模式的变化如何对公共健康产生重要影响,在那里,强效芬太尼衍生物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处方类阿片和海洛因,成为阿片类药物导致的死亡蔓延的主要驱动因素。据报告,欧洲同样出现了新的合成类阿片,在某些地区可能越来越普遍,目前这些药物的严重问题主要集中于一些北部和波罗的海国家。2021年,欧盟成员国已报告了约140例与芬太尼有关的死亡。 (编译:马芮 编辑:高琳琳 韩鹤) 【责任编辑:马芮】

【世界说】美国今年大规模枪击事件破400起 高拥枪率加剧贫困、药物滥用等问题,造成恶循环
1 year, 5 months ago

【世界说】美国今年大规模枪击事件破400起 高拥枪率加剧贫困、药物滥用等问题,造成恶循环

China Daily  

中国日报网7月25日电 美国广播公司新闻网(ABC News)24日援引“枪支暴力档案”(Gun Violence Archive)的数据报道称,上周末,休斯敦一处公园发生枪击事件,导致一名孕妇死亡,另有4人受伤,这起事件也美国2023年发生的第400起大规模枪击。 美国广播公司新闻网报道截图 报道称,距离2023年结束还有6个月左右的时间,与2022年的这个时候相比,美国的大规模枪击事件数量增加了9%。仅7月份,美国就发生了65起该类事件,造成至少81人死亡,300人受伤。 面对愈发严重的枪支暴力,美国《芝加哥论坛报》(Chicago Tribune)网站刊发评论文章称,最近美国又创下了一项大规模杀戮事件的纪录——刚刚过去的半年是自2006年以来美国大规模杀戮事件最为严重和致命的6个月,共发生28起大规模杀戮事件,并且除了一起事件之外,其余27起事件全部涉及枪支。 《芝加哥论坛报》网站评论文章截图 文章作者安东尼·斯坦福(Anthony Stanford)表示,一想到自己和所爱的人还有朋友可能成为随机暴力的受害者,就会非常不安。 根据芝加哥大学公共政策学院(University of Chicago Harris School of Public Policy)及美联社-NORC公共事务研究中心(Associated Press-NORC Center for Public Affairs)的一项民意调查,54%的非裔美国人和27%的拉丁裔美国人称,自己或关系很近的朋友或家人在过去5年中经历过枪支暴力,白人中的这一比例为13%。总体而言,21%的美国成年人表示与枪支暴力或多或少有联系,比如曾被用枪威胁或成为枪击的受害者。 文章指出,大规模枪击事件是美国独有的,从发生在学校、教堂以及任何随机公共场所的大规模枪击事件到大城市随处可见的暴力,枪支暴力正在对美国的集体意识造成严重破坏。 种种问题使美国控枪举步维艰,成为社会的“顽疾”。(来源:中国日报 李旻 英文《中国日报》2023年4月3日8版) “枪支暴力档案”的数据显示,2021年美国共发生了43549起枪支暴力事件,造成的死亡人数达到了23187人,受伤人数达到20362人。这一数据较前几年显著增加,突显出采取控枪举措的迫切性。 然而,美国不仅是世界上枪支拥有率最高的国家,3.3亿居民中有3.93亿支枪在流通,更不幸的是,因为枪支的可获得性很高、购枪背景调查不足、全面的法律法规缺失,那些可能制造伤害的人极易获得武器。 文章进一步指出,高枪支拥有率加剧了美国的贫困、失业、药物滥用等问题,这些问题相互关联且长期存在,造成了恶性循环。然而,围绕着实施普遍购枪背景调查、加强枪支贩运法律、制定控枪“红旗法案”、改善心理健康服务的争论还在继续。 (编译:高琳琳 编辑:妮思娜) 【责任编辑:高琳琳】

【世界说】美国今年大规模枪击事件破400起 高拥枪率加剧贫困、药物滥用等问题,造成恶循环
1 year, 5 months ago

【世界说】美国今年大规模枪击事件破400起 高拥枪率加剧贫困、药物滥用等问题,造成恶循环

China Daily  

中国日报网7月25日电 美国广播公司新闻网(ABC News)24日援引“枪支暴力档案”(Gun Violence Archive)的数据报道称,上周末,休斯敦一处公园发生枪击事件,导致一名孕妇死亡,另有4人受伤,这起事件也美国2023年发生的第400起大规模枪击。 美国广播公司新闻网报道截图 报道称,距离2023年结束还有6个月左右的时间,与2022年的这个时候相比,美国的大规模枪击事件数量增加了9%。仅7月份,美国就发生了65起该类事件,造成至少81人死亡,300人受伤。 面对愈发严重的枪支暴力,美国《芝加哥论坛报》(Chicago Tribune)网站刊发评论文章称,最近美国又创下了一项大规模杀戮事件的纪录——刚刚过去的半年是自2006年以来美国大规模杀戮事件最为严重和致命的6个月,共发生28起大规模杀戮事件,并且除了一起事件之外,其余27起事件全部涉及枪支。 《芝加哥论坛报》网站评论文章截图 文章作者安东尼·斯坦福(Anthony Stanford)表示,一想到自己和所爱的人还有朋友可能成为随机暴力的受害者,就会非常不安。 根据芝加哥大学公共政策学院(University of Chicago Harris School of Public Policy)及美联社-NORC公共事务研究中心(Associated Press-NORC Center for Public Affairs)的一项民意调查,54%的非裔美国人和27%的拉丁裔美国人称,自己或关系很近的朋友或家人在过去5年中经历过枪支暴力,白人中的这一比例为13%。总体而言,21%的美国成年人表示与枪支暴力或多或少有联系,比如曾被用枪威胁或成为枪击的受害者。 文章指出,大规模枪击事件是美国独有的,从发生在学校、教堂以及任何随机公共场所的大规模枪击事件到大城市随处可见的暴力,枪支暴力正在对美国的集体意识造成严重破坏。 种种问题使美国控枪举步维艰,成为社会的“顽疾”。(来源:中国日报 李旻 英文《中国日报》2023年4月3日8版) “枪支暴力档案”的数据显示,2021年美国共发生了43549起枪支暴力事件,造成的死亡人数达到了23187人,受伤人数达到20362人。这一数据较前几年显著增加,突显出采取控枪举措的迫切性。 然而,美国不仅是世界上枪支拥有率最高的国家,3.3亿居民中有3.93亿支枪在流通,更不幸的是,因为枪支的可获得性很高、购枪背景调查不足、全面的法律法规缺失,那些可能制造伤害的人极易获得武器。 文章进一步指出,高枪支拥有率加剧了美国的贫困、失业、药物滥用等问题,这些问题相互关联且长期存在,造成了恶性循环。然而,围绕着实施普遍购枪背景调查、加强枪支贩运法律、制定控枪“红旗法案”、改善心理健康服务的争论还在继续。 (编译:高琳琳 编辑:妮思娜) 【责任编辑:高琳琳】

经济学家奥戴德·盖勒:中国人口负增长不会危及经济繁荣
1 year, 9 months ago

经济学家奥戴德·盖勒:中国人口负增长不会危及经济繁荣

China Daily  

导读 2022年,中国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老年人口增多、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下降引发了人们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担忧。但经济学家奥戴德·盖勒指出,从全球发展趋势来看,生育率下降提高了人均资源占有量和受教育程度,解放了女性劳动力,改善了人均生活水平,人均劳动生产率不降反升。因此,不必对中国的人口结构过分悲观,通过适当延迟退休年龄等措施予以应对,人口减少反而有助于经济发展。 在过去60年间,中国的人口生育率大幅下降,2022年首次出现人口负增长,这引发了人们对中国劳动生产率与经济增长前景的担忧。虽然人口老龄化加速、劳动力人口比例下降已在预料之内,但一些人还是认为,人口结构的变化将极大阻碍中国的经济繁荣。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中国人口生育率从1963年的每位妇女生育7.5个孩子下降到2020年的1.3个孩子,这与中国人均收入的显著增长有关。 图片来源:东方IC 放眼世界,全球人均生活水平在过去150年间空前提高,研究普遍认为生育率的急剧下降是其核心动力。正如我在《人类之旅》一书中指出,生育率的急剧下降使经济增长过程摆脱了人口增长的抵消效应(即“马尔萨斯陷阱”),刺激了对教育的大规模投资,促进了技术进步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 “马尔萨斯陷阱”就是指,在一个较低水平的人均收入水平上,经济增长带来人口增加,人口增加反过来又稀释人均资本占有量,并进而使人均产出(经济增长)继续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的论述,最早由英国政治经济学家马尔萨斯在1798年发表的《有关人口问题的原理》一文中提出。 图片来源:中信出版集团 在此之前,人类文明长久停滞,生育率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这种僵局,增加的收入也不必再用于维持不断扩张的人口。 生育率下降至每位妇女生育少于2.1个孩子的“更替水平”,必将导致劳动年龄人口比例的下降。此外,随着人口预期寿命提高,生育率下降还将导致人口抚养比的上升。然而,上述指标的变化并不必然意味着劳动生产率的下降或是人均收入的提高。 生育率下降能从诸多方面刺激经济增长。首先,人口增长放缓有助于缓解资源稀释,提高人均资源占有量,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其次,儿童数量的减少有利于让孩子获取更多、更优质的教育投资,从而提高劳动年龄人口的生产率。第三,生育率下降减轻了女性的看护负担,有利于提高其劳动参与率,这进一步提高了人均劳动生产率。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随着生育率的下降,新一代适龄劳动人口的平均受教育程度和生产率将高于老一辈人,获取报酬的能力也将随之提升。虽然生育率下降和预期寿命延长可能导致抚养比的增加,但经劳动生产率调整后再计算,抚养比反而可能下降。此外,预期寿命的延长与劳动人口生产率的大幅提高有关,即使超过现行法定退休年龄,劳动年龄人口的生产率仍保持较高水平。因此,适当延迟退休年龄,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确保劳动生产率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 更为重要的是,人口增长放缓有助于减轻环境破坏,提高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进而节约本将用于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破坏的资源。 综上所述,对中国人口结构或将严重阻碍中国经济发展的担忧,在很大程度上是多余的。适当调整退休年龄,人口减少反而有利于经济繁荣和环境保护。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本文为中国观察智库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本文英文版标题为 "When less means more" 责编 | 宋平 刘夏 编辑 | 张钊 李晓云 实习生冯小源、杨恒瑞、刘芷彤、马丽莎亦有贡献 【责任编辑:胡晓珊】

经济学家奥戴德·盖勒:中国人口负增长不会危及经济繁荣
1 year, 9 months ago

经济学家奥戴德·盖勒:中国人口负增长不会危及经济繁荣

China Daily  

导读 2022年,中国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老年人口增多、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下降引发了人们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担忧。但经济学家奥戴德·盖勒指出,从全球发展趋势来看,生育率下降提高了人均资源占有量和受教育程度,解放了女性劳动力,改善了人均生活水平,人均劳动生产率不降反升。因此,不必对中国的人口结构过分悲观,通过适当延迟退休年龄等措施予以应对,人口减少反而有助于经济发展。 在过去60年间,中国的人口生育率大幅下降,2022年首次出现人口负增长,这引发了人们对中国劳动生产率与经济增长前景的担忧。虽然人口老龄化加速、劳动力人口比例下降已在预料之内,但一些人还是认为,人口结构的变化将极大阻碍中国的经济繁荣。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中国人口生育率从1963年的每位妇女生育7.5个孩子下降到2020年的1.3个孩子,这与中国人均收入的显著增长有关。 图片来源:东方IC 放眼世界,全球人均生活水平在过去150年间空前提高,研究普遍认为生育率的急剧下降是其核心动力。正如我在《人类之旅》一书中指出,生育率的急剧下降使经济增长过程摆脱了人口增长的抵消效应(即“马尔萨斯陷阱”),刺激了对教育的大规模投资,促进了技术进步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 “马尔萨斯陷阱”就是指,在一个较低水平的人均收入水平上,经济增长带来人口增加,人口增加反过来又稀释人均资本占有量,并进而使人均产出(经济增长)继续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的论述,最早由英国政治经济学家马尔萨斯在1798年发表的《有关人口问题的原理》一文中提出。 图片来源:中信出版集团 在此之前,人类文明长久停滞,生育率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这种僵局,增加的收入也不必再用于维持不断扩张的人口。 生育率下降至每位妇女生育少于2.1个孩子的“更替水平”,必将导致劳动年龄人口比例的下降。此外,随着人口预期寿命提高,生育率下降还将导致人口抚养比的上升。然而,上述指标的变化并不必然意味着劳动生产率的下降或是人均收入的提高。 生育率下降能从诸多方面刺激经济增长。首先,人口增长放缓有助于缓解资源稀释,提高人均资源占有量,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其次,儿童数量的减少有利于让孩子获取更多、更优质的教育投资,从而提高劳动年龄人口的生产率。第三,生育率下降减轻了女性的看护负担,有利于提高其劳动参与率,这进一步提高了人均劳动生产率。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随着生育率的下降,新一代适龄劳动人口的平均受教育程度和生产率将高于老一辈人,获取报酬的能力也将随之提升。虽然生育率下降和预期寿命延长可能导致抚养比的增加,但经劳动生产率调整后再计算,抚养比反而可能下降。此外,预期寿命的延长与劳动人口生产率的大幅提高有关,即使超过现行法定退休年龄,劳动年龄人口的生产率仍保持较高水平。因此,适当延迟退休年龄,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确保劳动生产率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 更为重要的是,人口增长放缓有助于减轻环境破坏,提高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进而节约本将用于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破坏的资源。 综上所述,对中国人口结构或将严重阻碍中国经济发展的担忧,在很大程度上是多余的。适当调整退休年龄,人口减少反而有利于经济繁荣和环境保护。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本文为中国观察智库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本文英文版标题为 "When less means more" 责编 | 宋平 刘夏 编辑 | 张钊 李晓云 实习生冯小源、杨恒瑞、刘芷彤、马丽莎亦有贡献 【责任编辑:胡晓珊】

每日一词∣ 污染防治攻坚战 the nationwide battle to prevent and control pollution
3 years, 2 months ago

每日一词∣ 污染防治攻坚战 the nationwide battle to prevent and control pollution

China Daily  

近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发布。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 Chinese authorities have issued a circular on further promoting the nationwide battle to prevent and control pollution. 贵州威宁村民在仙水窝光伏电站采摘红菜苔。(图片来源:新华社) 【知识点】 良好生态环境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增进民生福祉的优先领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领导,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推动污染防治的措施之实、力度之大、成效之显著前所未有,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圆满完成,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人民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强,厚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绿色底色和质量成色。 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已明确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聚焦减污降碳协同效应明显的重点行业和领域,从7个方面明确了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重点任务,包括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率先达峰,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等。 【重要讲话】 要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 Amid the fight against pollution, authorities should incorporate the goal of peaking carbon emissions and achieving carbon neutrality into the overall plan for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building a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2021年4月25日至27日,习近平在广西考察时强调 …

每日一词∣ 污染防治攻坚战 the nationwide battle to prevent and control pollution
3 years, 2 months ago

每日一词∣ 污染防治攻坚战 the nationwide battle to prevent and control pollution

China Daily  

近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发布。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 Chinese authorities have issued a circular on further promoting the nationwide battle to prevent and control pollution. 贵州威宁村民在仙水窝光伏电站采摘红菜苔。(图片来源:新华社) 【知识点】 良好生态环境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增进民生福祉的优先领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领导,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推动污染防治的措施之实、力度之大、成效之显著前所未有,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圆满完成,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人民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强,厚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绿色底色和质量成色。 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已明确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聚焦减污降碳协同效应明显的重点行业和领域,从7个方面明确了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重点任务,包括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率先达峰,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等。 【重要讲话】 要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 Amid the fight against pollution, authorities should incorporate the goal of peaking carbon emissions and achieving carbon neutrality into the overall plan for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building a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2021年4月25日至27日,习近平在广西考察时强调 …

每日一词∣国家绿色发展基金 national green development fund
5 years ago

每日一词∣国家绿色发展基金 national green development fund

China Daily  

生态环境部表示,国家绿色发展基金2020年将正式启动运营。设立国家绿色发展基金,是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经济政策体系的一项内容。 China will officially launch its national green development fund in 2020, amid efforts to improve the economic policy system for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ccording to the Ministry of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洪泽湖湿地景区 (图片来源:新华社) 【知识点】 环境经济政策是激发企业治污的内生动力,也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生态环境部把环境经济政策作为一项重要工作,采取经济手段、市场手段,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用地结构的调整优化。一是推动加大财政投入。二是完善价格税收政策。三是推动绿色金融,除设立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外,要将绿色金融、绿色信贷,包括环保信用的作用充分体现出来。四是出台专项任务环境经济政策。如各地因地制宜加大黄标车淘汰补贴力度,全国淘汰老旧车、黄标车约2400多万辆。中央财政支持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对实施“气代煤”“电代煤”居民用户进行气价、电价补贴,确保农村居民用得起、用得好。 【重要讲话】 绿色是大自然的底色。我一直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生态本身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能够源源不断创造综合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Green is the color of nature. I have always said that green mountains and lucid waters are indeed mountains of gold …

每日一词∣国家绿色发展基金 national green development fund
5 years ago

每日一词∣国家绿色发展基金 national green development fund

China Daily  

生态环境部表示,国家绿色发展基金2020年将正式启动运营。设立国家绿色发展基金,是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经济政策体系的一项内容。 China will officially launch its national green development fund in 2020, amid efforts to improve the economic policy system for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ccording to the Ministry of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洪泽湖湿地景区 (图片来源:新华社) 【知识点】 环境经济政策是激发企业治污的内生动力,也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生态环境部把环境经济政策作为一项重要工作,采取经济手段、市场手段,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用地结构的调整优化。一是推动加大财政投入。二是完善价格税收政策。三是推动绿色金融,除设立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外,要将绿色金融、绿色信贷,包括环保信用的作用充分体现出来。四是出台专项任务环境经济政策。如各地因地制宜加大黄标车淘汰补贴力度,全国淘汰老旧车、黄标车约2400多万辆。中央财政支持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对实施“气代煤”“电代煤”居民用户进行气价、电价补贴,确保农村居民用得起、用得好。 【重要讲话】 绿色是大自然的底色。我一直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生态本身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能够源源不断创造综合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Green is the color of nature. I have always said that green mountains and lucid waters are indeed mountains of gold …

吴勇:90年后,中医再遭刁难,是劫?还是节?
5 years, 1 month ago

吴勇:90年后,中医再遭刁难,是劫?还是节?

China Daily  

吴勇:90年后,中医再遭刁难,是劫?还是节? 近日国内八所中医药大学遭世界卫生组织(WHO)下属的世界医学院校名录(WDMS)除名。一石激起千层浪,支持者有之,反对者有之。中医在中国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 2015年,因为青蒿素在治疗疟疾中的出色表现,屠呦呦先生获得诺奖,2019年,以中医为代表的传统医学纳入世卫组织全球医学纲要。 作为传承了数千年文化的国粹,中医近百年来,却屡屡陷入存废的漩涡中。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谁是中医的敌人?谁是中医的朋友?到底应该怎么用好、建设好和管理好中医? 90年前,中医遭遇的第一次存废危机 1929年2月,国民政府召开第一届中央卫生委员会议,通过了西医余云岫等提出的“废止旧医以扫除医药卫生之障碍案”,另拟“请明令废止旧医学校案”呈教育部,主张取消旧医药,全盘否定中医中药。 法案传出之后,在全国引起轩然大波。中医界人士的纷纷抗议游说,上海名中医张赞臣主办的《医界春秋》为此以“中医药界奋斗号”一刊,发起了对取消中医的抗争。 1929年3月17日,全国17个省市、两百多个团体,三百名代表云集上海,召开大会反对法案。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最终国民党政府不得不撤除取消中医的决定。 为了纪念这次抗争的胜利,并希望中医中药能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弘扬光大,造福人类,医学界人士将每年的3月17日定为中医节,又称“中国国医节”。 (1929年(民国十八年)国民政府废止中医案晋京请愿代表团合影) 节 与 劫 节,本义是竹节。本指竹的节理,即竹子各段相连处突出的部位。中文最常见的比如二十四节气。 厚朴中医堂创始人徐文兵在解读《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中说:“碰到节气转换的时候很多人都会发病。这说明节儿是不好过的,节过不好了,那就是个劫难的劫。” 如果能成功渡过灾祸,那么称“节庆”,如果未能度过,则称“劫难”。而过节本身的意思就是“庆祝度过劫难”。 赤脚医生、阿拉木图宣言与列入WHO ICD目录 在度过了1929年劫难之后,中医在建国后受到高度重视。在建国之初,全国面临缺医少药的困难,毛主席提出了“赤脚医生”的概念,广大基层医生主要依靠中草药,极大地改善了中国人民的身体健康。中国人均寿命从1949年的不到40岁,提高到1979年的65岁。 丹东大鹿岛医院七十二岁的李生和大夫回忆,当年西药严重匮乏,主要靠收集各种中草药为村民治病。 (大鹿岛李生和大夫) 这一成功经验也启发了WHO组织展开对传统医学的研究,在阿拉木图召开了第一次传统医学大会。为之后以中医为代表的传统医学进入WHO目录,打下了坚实基础。 早在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的《阿拉木图宣言》中,就在“初级卫生保健”当中提到,在当地及转诊体制中,依靠卫生工作人员,包括医生、护士……以及必要时依靠传统医生(as well as traditional practitioners as needed)。尽管措辞非常谨慎,但《阿拉木图宣言》确实承认了,至少在初级卫生保健中,传统医学有其存在的价值。这一表态,在很大程度上参考了中国的实践结果。此外,在此之前的1972年,世卫组织就已经成立了传统医学部。 《阿拉木图宣言》签订现场 近年来,伴随国家的重视和支持,特别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2016年12月25日出台了《中医药法》,中医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从2005到2017年,中医医院的数量增加了1000个。2013-2017年,中医医院的总诊疗人次上升了9000万人次。2011年-2017年,中国中医院的行业收入增加了2000亿元。除去中医院外,中医类机构的数量从2014年到2018年也增加了17000余个。仅截止2015年,全国中医在岗人数超100万。 屠呦呦先生2015年因为发现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医学奖之后,全社会对中医的关注度提高到新高度。 2019年春,WHO正式将传统医学列入ICD(国际疾病分类)。ICD是世卫组织制定颁布的、国际统一的疾病分类标准,是各国政府在医疗、管理、教学、科研以及政策制定方面,关于疾病分类的规范性标准,是全球卫生健康领域具有权威性的基础和通用标准之一。ICD历经百年,已进行了10次修订,这回也是近百年来首次将中医药列入“国际疾病分类”。业内人士乐观的估计,中医也因此正式全面走向了国际化。 中医发展态势好,中外当可两开花 与此同时,中医在海外也发展的热火朝天。美国、加拿大、俄罗斯、巴西、英国,都有大量的中医馆。来华学中医的人数,从2005年的每年数百人,暴增到2017年的每年近十万人。不完全统计,中医药已经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中医热”已然形成。数据显示,全国年诊疗人次达9.1亿、中医药工业总产值达7866亿元。 2016年8月,31岁的老将菲尔普斯第五次走入奥运游泳赛场。此次3金1银的成绩使他成为千年奥运史上获得金牌和奖牌最多的运动员。除了让人叹为观止的成绩外,细心的人会发现,比起前几届奥运会,菲尔普斯身上多了不少拔火罐留下的红印。奥运冠军偏爱中国拔火罐一时成为西方媒体的热门话题。从《纽约时报》到《今日美国》,从全国公共广播到福克斯新闻网,从脸谱到美国点击量最大的新闻网站之一Buzzfeed,美国和西方世界第一时间聚焦菲尔普斯身上的拔罐红印。随后,包括美国前游泳冠军考夫林、影后格温妮丝在内的明星和运动员纷纷在社交媒体上晒自己拔罐的照片,对这种来自中国的治疗和恢复手段赞不绝口。 除此之外,海外国家本地也还有许许多多的中医学校。全美共有4.2万注册针灸师,仅加州就有超2万名。加拿大注册中医师达到八千多人。 “2018年1月美国医疗机构联合评审委员会出台了相应条例,规定西医医院都要提供非药物治疗疼痛手段。”美国纽约中医学院院长陈业孟此前接受北京中医药大学的采访时中表示。“中医针灸在美国发展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除名对谁影响最大? 专家介绍,此次除名事件,对于中国的中医学生来说影响不大,但对在华留学的外国留学生来说,确有较大影响。这8所学校的医科留学生毕业后回国将不会得到认可,无法开展医疗行为。同样,这些学校毕业的医学生也无法使用毕业证去西方国家考取行医执照,中医在海外的传播将受到极大阻碍。 对于在海外本地学习中医的人来说,除名之举是无可厚非的。因为中医本就不属于现代医学系统之列。而对在华留学生来说,此事则涉及到他们的切身利益。如果回国无法进行NCCAOM考试,那对他们来说打击是巨大的。 但此次除名事件,也是一个契机,是一个建立中国独立中医体系,在国际范围内让中医知名度更上一层楼的良好契机。 他山之石,国外的中西医管理——两根平行线 在中医的发源地中国,对于所有医疗相关产业的管理,一向是由西医出身的人员主导的,中医只是其中一个微小的部分。而在海外国家,中医却拥有着绝对独立的体系。单独的立法,单独的管理机构和工会,单独的负责人,一切都和西医完全划分开,西医医生没有资格参与到中医相关的任何事务中来。中医和西医,完全是两根平行线,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体系。 在美国,所有的中医学生在从中医学校毕业后,都需要参加NCCAOM(美国国家针灸及东方医学认证委员会)举办的相关考试,获得执照才可以上岗营业,而西医需要考取USMLE(美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中医当自立,国人当自强 在本次除名事件中,有一条留言意外火了。 “中医能治病,不认可何用。中医不治病,认可又何用?” 此前,加籍中医博士胡碧玲 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西医是不会容纳中医的,容纳的是一些技巧,但不会接受中医的理论。 “西医理论根本不承认中医理论中的气、经络、阴阳五行说等等。所以中医为了‘科学化’,其治疗配方中的思维就越来越接近西医的思维模式,现在选药越来越不按传统的性味模式相配而是按西方科学的药理作用相配。”胡碧玲说,“现在中国在临床上已经很少使用中医和中医的病名来诊断一种疾病。” “西医的确在肉体的层次上可以做得很精确,但问题是中医的治疗对象并不仅仅是肉体。”胡碧玲打了个比方,“如果用计算机作为比喻的话,西医的诊治对象是计算机的硬件;而中医的诊治对象则不仅是计算机的硬件,还包括它的软件。当用诊治硬件的标准来要求中医诊治一个软件时,不仅会出现不少误诊,同时还无法按照中医本身的理论去治疗。” 她认为即使要中西医结合,应该是中医容纳西医。“从我自己个人的角度来看,惟一能沟通的方法是把西医融入到中医里面,而不像现在,把中医融入到西医里面,因为中医看病是在生命的层次看病,西医看病是在肉体的层次看病。” 中医的改革,定然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在独立之前,需要有一整套的基础设施:相关机构、相关立法、医学院培养方式的更改等等。 最重要的是,要从思想上拆掉中医“没有西医先进,没有西医好”的墙,从心底里将中医独立出来。 从这个角度看,此次除名事件,恰恰是一剂猛药,惊醒中西结合迷梦的人。如果能借势将中医独立出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建立类似汉语水平考试(简称HSK)的国际通行考试体系。相信将对中医走向世界,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如果一味追求“名录”和“现代医学”的名头,那么中医或许将永远生活在西医的阴影之下。 是度节还是渡劫,结果往往只在一念之间。破而后立,方能蜕变。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12766388163132810&wfr=spider&for=pc http://www.sohu.com/a/129145763_546732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98%BF%E6%8B%89%E6%9C%A8%E5%9B%BE%E5%AE%A3%E8%A8%80/12238?fr=aladdin …

Discover Related